<p class="ql-block"> 早餐后,大巴一路上在大山里转悠,翻过海拔2260米横贯摩洛哥的阿特拉斯山脉的山口,参观艾本哈度古村落。</p><p class="ql-block"> 这里地处阿特拉斯山脉与撒哈拉沙漠的交界处,是撒哈拉沙漠前往马拉喀什的必经之地。建于公元8世纪,由柏柏尔人建造,12世纪成为重要商路驿站,一度繁荣兴盛,它见证了中世纪摩洛哥与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商贸往来的兴衰存亡。</p><p class="ql-block"> 村落的房屋采用摩洛哥特有的赤土泥砖筑造,多为三层,分别是马厩、粮仓和住宅。建筑上部雕有装饰,几何图案富于变化,<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摩洛哥南部传统土坯建筑的代表,被评为“摩洛哥最美的古村落”。</span>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独特的地貌和建筑,众多好莱坞大片在此取景,如《阿拉伯的劳伦斯》、《木乃伊》、《权力的游戏》等。每年这里都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吮吸这里古老久远的气息,领略这里独具一格的风情。</p> <p class="ql-block"> 跨过躺卧在河面上长约30多米的水泥桥,除了一条细细的河流在缓慢地运动,大多数的河床都裸露着各色石块。</p><p class="ql-block"> 进入村庄,沿着之字形的村道缓缓而上,道是沙石和不规则的小石板的结合体,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的,两边的房屋都是用红色的泥土和稻草搅和后垒起来的“卡斯巴”,也就是碉楼式的民居。不少房屋年久失修,断墙残壁,有些房屋经过整修成了住家或者商铺,主打挂毯,水彩画和各种手工艺品,质地粗糙,好像鲜有问津。那些造型别致的建筑,是我们最为欣赏的内容,隐约间,部分建筑还有点我们藏区建筑的元素。</p><p class="ql-block"> 不太高的山顶,一会儿就到了,山顶上那座破损的房屋被栅栏围着,原来这里是村寨的粮仓,一次地震后变成了如今的模样,但是村民们还是带着膜拜的情愫保护着它。</p> <p class="ql-block">站在山坡上回望对岸。</p> <p class="ql-block"> 估计是旅行社的行程安排上有空余时间,吃过午饭就去入住瓦尔扎扎特的酒店有点太早,所以安排了参观瓦尔扎扎特电影城。</p><p class="ql-block"> 路上,阿里说这个电影城有“摩坞”之称,也就是摩洛哥的好莱坞。真的,《角斗士》、《情陷撒哈拉》、《埃及艳后》、《阿拉伯的劳伦斯》等多部著名电影在此拍摄。一时间吊足了我们的胃口,着急着要去一探究竟,走入电影城的大门,才发现这里除了有着宽阔的沙石场,是非常适合那种飞马疾蹄、驰骋疆场、刀光剑影的影片的拍摄,其他的摄影棚相对都比较粗糙,和我们想象中的电影城大相径庭。不过,有一点收获是无疑的,那就是这些电影从导演到演员,从舞美到灯光都非常了得,如此简陋的环境,竟能拍出如此著名的电影,不由得内心啧啧称奇。</p> <p class="ql-block"> 这天的午餐,我们尝到了摩洛哥的另一个国菜——“库斯库斯”,这是一种用橄榄油糅合面粉再加工成类似黄小米状的面食,面食垫底,上面铺着胡萝卜,茄子,西葫芦和鹰嘴豆蒸煮而成。从色香味的角度来评判,色可以,香和味就不要纠缠了。今天的塔吉锅换了锅具,内里不是粗陶,而是不绣钢的了,自己内心嘀咕着,若干年后,真正粗陶制成的塔吉锅也要失传了,抑或?</p> <p class="ql-block"> 今天出发的时间比较早,早上没等闹钟响起就已醒来,想到今天要进入撒哈拉大沙漠了,不免有了几分激动。凭窗眺望,远方的朝霞正红,赶紧走到酒店外的公路边拍了几张。</p> <p class="ql-block"> 途中,经过了托德拉峡谷,这里已经接近撒哈拉沙漠的边缘了。走在谷底10多米宽的道路上,两侧土黄色的崖壁威然耸立,雄浑壮阔,一边的峭壁上挂满了当地商贩推销的挂毯,长袍,另一边的峭壁和道路间有一条浅浅的小河,清澈的河水缓缓地流淌着,灵动了森严冷峻的峡谷。游人不少,身边不时有小车驶过。步行了约两三百米,我们的大巴已经停在那里等待我们。</p><p class="ql-block"> 上了车,阿里告诉我们这峭壁最高处可达300米,当地的人们非常喜欢这里的自然环境,尤其是这条小河,炎热的夏天时,很多人举家前来,或呼朋唤友,就着河滩休闲纳凉,聚会聊天。</p> <p class="ql-block"> 午餐后,我们在伊尔夫德这个最靠近撒哈拉沙漠的城镇换乘四驱越野车,我们四人一组,坐上越野车向沙漠腹地梅祖卡进军。</p><p class="ql-block"> 目之所及,满是沙砾和石块的荒野一望无际,我们五辆小车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地在没有道路的路上一路狂奔,车厢里飘荡着节奏欢快的听不懂的歌曲,约莫为了给我们留下深刻的记忆,有时,英俊的柏柏尔司机帅哥还有意把车开得摇晃颠簸,引来后座的女生一阵阵的惊呼。</p> <p class="ql-block"> 四十分钟有惊无险的越野车穿越后,我们到达了沙漠腹地梅祖卡,到达了我们要在这里过夜的帐篷酒店。</p><p class="ql-block"> 迎接我们的是英俊的柏柏尔帅哥热情洋溢的笑脸,暖心的甜茶和香脆的坚果小食。还有就是二十来顶呈L型排列的雪白的帐篷。一顶帐篷就是一个标间,打开房门,一切都比我们想象的好了不少,三张不太宽的小床,茶几桌椅,干湿分开的卫浴间,唯一欠缺的是一台无法启动的壁挂空调,因为酒店的发电机故障,所以无法使用大功率的电器设施。</p><p class="ql-block">(此照为同行团友所摄)</p> <p class="ql-block"> 稍事洗漱,阿里让我们抓紧时间骑骆驼去沙漠。阿里早早地联系好了,我们到达时十几头摩洛哥特有的单峰骆驼匍匐在地上等待我们,按照一位驼倌带领四头骆驼的安排,我们纷纷被驼倌带领到各自的驼队。</p><p class="ql-block"> 骑骆驼还是有一定的讲究,一是必须从驼队最后一位依次上驼,二是骆驼起身时我们要顺势先俯后仰,三是双手必须抓牢卡在骆驼脖子上铁制把手,以确保安全。不多时,大家都顺利地骑上了,驼倌牵了队伍的头驼带领我们出发了。</p><p class="ql-block"> 说起来还真是老天眷顾,出发时天气阴沉沉灰蒙蒙的,我们骑行了十多分钟到达一个较高的沙丘,驼倌们让我们下来玩耍拍照,就在这时,忽然天空放亮了,西斜的太阳钻出了云层,身边的沙丘齐刷刷地穿上了金红色的外衣,远处沙丘在夕阳的抚摸下现出了明暗相间的褶皱。</p><p class="ql-block"> 瞬间,我们兴奋不已,顺着阳光拍照,逆着阳光拍照,有的站着凹造型,有的跳跃起来显摆年轻,还有的双膝跪地扬沙玩耍,大家都似乎忘记了自己将临古稀的年龄,回到了孩童时代…渐渐地,阳光暗淡下来了,眼见得遥远的天穹纷纷魔化成蔚蓝色、粉色和绛红色,我们沐浴着缤纷的暮色骑行回程。</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了,帐篷酒店在广袤的星空下,在点点灯火中显得安静雅致。晚餐后,好客的柏柏尔小伙子们又为我们举办了篝火晚会。熊熊燃烧的篝火,照亮了我们的脸庞,铿锵的鼓点、欢快的笑语传到了很远的远方,浓烈的氛围使大家情不自禁地手拉手,肩并肩,迈开了舞步…</p> <p class="ql-block"> 又是阳光明媚的一天,清晨,我们在帐篷外迎来了撒哈拉的第一缕曙光。</p><p class="ql-block"> 早餐后,我们要离开了,依依不舍,不舍撒哈拉美丽壮观的晚霞,如梦如幻;不舍撒哈拉生机盎然的朝晖,灿烂辉煌;不舍撒哈拉柏柏尔人真诚朴素的笑容,铭刻心房。</p><p class="ql-block"> 哦,一切,我们永远难忘!</p> <p class="ql-block"> 离开了梅祖卡,除了午餐和服务区短暂的休息,我们一整天基本上都是在大巴上“车游”,到了菲斯已经是万家灯火了,入住酒店,明日赶早。</p><p class="ql-block"> 菲斯位于摩洛哥北部内陆地区,建于公元808年,是摩洛哥具有千年历史、文化、艺术名城,也是北非历史上第一个伊斯兰城市,13世纪,梅里尼德王朝曾定都菲斯。</p><p class="ql-block"> 老城占地250公顷,城内有九千多条街巷纵横交错,星罗棋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典型中世纪风格城市之一。1981年,菲斯老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地区。</p><p class="ql-block"> 老城最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卡拉维因大学,建于公元862年,被喻为世界上第一所大学; 布伊纳尼亚神学院,建于1350-1357年,是菲斯唯一一座设有清真寺的神学院;布日卢蓝门,位于老城区西侧,是进入老城区的主要城门之一,镶满蓝色马赛克瓷砖及拥有精致雕花。此外,“臭”名昭著的蜂窝巢皮革染坊也是老城的特色景点。</p><p class="ql-block"> 天还在下着雨,没有阳光的老城显得阴沉而无生气,但是行程安排由不得我们,只能随遇而安了。从布日卢蓝门进入,阿里事先约请的当地带路人正等在那里,原来,老城9千多条错综复杂的街巷,街连着街,街套着街,初来乍到的肯定如入迷宫,就连来了十多次的阿里都坦言不敢贸然独自溜达。</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布依纳尼亚神学院,又称古兰经经学院,至今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对外只开放学院的中央庭院,伊斯兰建筑的精美工艺令它美轮美奂,包括精致的木雕、拱顶、彩色马赛克装饰和绿色廊柱,以及宣礼塔楼。</p> <p class="ql-block"> 不知道什么原因,大多数的店铺都是关门大吉,是我们来的太早?下雨天?走的路线不对?还是斋月歇业?不得而知,反正只看见了两三家店铺。</p> <p class="ql-block">瞧瞧九千分之几的街巷容貌。</p> <p class="ql-block"> 菲斯的皮革染坊拥有上千年历史,可追溯至公元9世纪,菲斯老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中传统皮革染坊也是重要因素。</p><p class="ql-block"> 资料显示:选用牛、羊、骆驼等动物皮为原料,采用牛尿、生石灰和盐等物质对皮革进行浸泡,还要用鸽子粪浸泡软化,使染上的色彩持久不褪。使用纯天然植物颜料,人工将皮张在染缸中上下抖动、来回揉搓,确保染色均匀。</p><p class="ql-block"> 在一条窄窄巷子的尽头,我们来到了染坊的入口,一个中年男子手持一大捧的薄荷叶,分发给每个游客,据说把荷叶放在鼻孔处,薄荷叶的清香可以减轻染坊里的臭味。爬上三楼阳台,隔着扶栏就能看见染坊里摆放着上百口五颜六色的大染缸,形状各异,远远望去如同蜂窝。</p><p class="ql-block"> 染坊里有点味道,但是并非流传的其臭难忍,阿里说估计是阴雨天,如果是太阳暴晒的天气,也许真的是难以忍受,想想,有道理,才埋怨这下雨天,看来雨天也有雨天的好处,真是任何事情都是有得有失,该知足常乐哈!</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