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3月30号,我们从秘鲁的库斯科飞到智利首都圣地亚哥。飞机的两翼下是巍峨的安第斯山脉。</p> <p class="ql-block">1541年,西班牙殖民者瓦尔迪维亚率领150名骑兵来到这里,修筑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第一座炮台,并用泥砖和草木建筑了一批原始的住宅区,这就是圣地亚哥城的雏形。1818年智利独立后,圣地亚哥成为智利的首都。公元19世纪因智利发现铜矿并逐渐大规模开采,城市得到迅速发展。这是市中心的阿玛斯广场。自从圣地亚哥城建立以来,阿玛斯广场就渐渐变成行政、商业和社会生活的中心,今天这里仍是城市生活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这座宏伟的建筑是圣地亚哥主教座堂。它是智利最重要的天主教堂之一,也是圣地亚哥总教区的主教堂。这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教堂建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p> <p class="ql-block">这座骑马雕像就是上面提到的佩德罗·德·瓦尔迪维亚。他是西班牙征服者、智利的奠基人之一,也是圣地亚哥城的创始人。这座雕像由智利著名雕塑家恩里克·佩雷斯创作,于20世纪中叶落成。</p> <p class="ql-block">31日,我们驱车120公里到达智利的港口城市瓦尔帕莱索。瓦尔帕莱索是智利第二大城市和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深水港。瓦尔帕莱索黄金时代的贸易随着1914年巴拿马运河的开通而宣告结束,这导致城市经济的大衰退。直到近些年,瓦尔帕莱索才逐步地恢复了经济活力。</p> <p class="ql-block">瓦尔帕莱索始建于1536年。作为一个重要的海港城市,瓦尔帕莱索吸引了大批来自欧洲的移民前来定居,这些移民主要来自英国、德国、法国、瑞士和意大利。城市的建筑反映出几个国家不同的风格,这使得瓦尔帕莱索显得更加多元化。现在的建筑大多是1906年地震后重建的。2003年瓦尔帕莱索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由于城市建筑在大量的陡坡之上,瓦尔帕莱索市区内有许多索道缆车,这是这个城市的特色之一。第一架索道缆车于1883年开始运营,至今仍在使用。最高峰时瓦尔帕莱索同时拥有28个索道缆车,至今仍有12个在运营。199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宣布瓦尔帕莱索不同寻常的缆车系统(高度倾斜缆车)成为世界一百个濒危历史文化宝藏之一。</p> <p class="ql-block">瓦尔帕莱索的另一大特色是街头巷尾的各色涂鸦,这些涂鸦不仅仅是装饰,更是这座城市文化的一部分。看得出来,瓦尔帕莱索人有热情,有想象力。</p> <p class="ql-block">据说这是智利的“铁链女”。</p> <p class="ql-block">上面的涂鸦都是绘制在山坡上的老式民房上了,这幢海边的新式楼房玻璃外立面也是五彩缤纷的。瓦尔帕莱索人真的热爱生活。</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这家海景餐厅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p> <p class="ql-block">走出餐厅的我看着还挺精神的。</p> <p class="ql-block">车子回到圣地亚哥,安第斯山脉隐约出现在我们眼前,让人感觉到它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安第斯山脉从北到南贯穿了整个南美洲的西部地区,横跨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智利和阿根廷,全长8900千米,宽约300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也是南美洲许多河流的发源地,并且是太平洋流域和大西洋流域的分界线。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除亚洲之外最高的山脉,平均海拔3660米,最高峰海拔6962米,为西半球和南半球第一高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死火山。</p> <p class="ql-block">4月1日,我们从圣地亚哥飞到复活节岛。一走出飞机,扑面而来的既有岛上湿热的温度也有当地人的热情。</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和陈同学夫妇住的海边民宿。</p> <p class="ql-block">我们居住的民宿离机场很近,旁边还有一个码头,有驳船从大海轮上卸货。岛上资源匮乏,生活依赖补给。</p> <p class="ql-block">复活节岛,因荷兰航海家罗赫芬于1722年4月5日复活节那天发现而得名,当地人则称之为拉帕努伊岛,即下面地图右下角的Rapa Nui。太平洋上以新西兰、夏威夷和复活节岛形成一个巨大的三角形,三角形内的群岛居住着波利尼西亚人,复活节岛位于三角形东端的那个角上。复活节岛上居民绝大多数是波西尼西亚人,2012年人口为5761人。在西方人来到这个岛上之前,这里还处于人类的石器时代。1888年也是复活节这一天,智利政府宣布吞并复活节岛。复活节岛远离大陆(距智利3600公里),孤悬在太平洋中,与世隔绝,被当地人称为“世界的肚脐”。该岛形状近似三角形,面积为118平方公里。由三座死火山组成,三座火山位于三角形的三个角上,见地图。</p> <p class="ql-block">复活节岛以其神秘的石雕像驰名于世。岛上约有1000座巨大石雕像,其中有几十尊竖立在海边的人工石台上,单独一个或成群结队,大都背朝大海,昂首远视,作思考状。这些无腿的半身石像造型生动,高鼻梁、深眼窝、长耳朵、翘嘴巴,双手放在肚子上。这些石像是用淡黄色火山石雕刻成的,有些石雕像头顶还带着红色的石帽,重约10吨。当地人称石雕像为“莫艾”(moai),认为他们是岛上的祖先或酋长。考古研究表明,岛上存在三个文化期。中期以半身石雕像为特征。石雕像高3至6米,最高的一尊达9.8米,重约82吨。这个岛最早是在1686年被英国人发现的,那个时候岛上就矗立着许多高大的石雕像,说明石雕像的历史早于1686年。在那个石器时代,石雕像是如何制作和运输的;岛上贫瘠的土地让居民生存自顾不暇,他们哪有时间和精力从事艺术创作,这些至今都是未解之谜。1995年全岛作为国家公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安顿好住宿后,我们急切地来到不远处的Tahai景点。可惜石雕像背光,拍出来的石雕像黑乎乎的。</p> <p class="ql-block">4月2日,我们在地导的带领下开始游览。地导首先带我们来到西海岸的Tahai景点。这里有全岛唯一一尊有眼睛的莫艾。据说莫艾的眼白是用贝壳制作,眼珠是用黑色石头制作。这么多年过去了,该莫艾的眼睛还是那么炯炯有神。</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去的西海岸的第二个景点。这里矗立着7个莫艾,面朝大海,似乎在思考人生。</p> <p class="ql-block">Anakena是我们今天的最后一个景点。它位于东海岸,与其他景点不同的是,这里有很多高大的棕榈树和一片沙滩。</p> <p class="ql-block">累了,不知不觉眯着了。其实离我3米外就有一帮年轻男女在音乐声中跳舞。</p> <p class="ql-block">傍晚我们自己开车来到东南角的Tongariki景点。这里矗立着15个莫艾,是岛上数量最多的一排莫艾。不知道为什么这个莫艾队伍最庞大。</p> <p class="ql-block">莫艾和人的大小对比。</p> <p class="ql-block">回民宿的路上,我们被海边的美景吸引住了。</p> <p class="ql-block">4月3日,我们来到复活节岛的西南角即三角形的左下角游玩。复活节岛沿岸绝大部分地区都是悬崖绝壁,人类徒手绝难攀爬。</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Orono景点。这里有许多半地下石屋,据说是当年土著居民的住宅。</p> <p class="ql-block">下面照片中的四个圆形建筑也是半地下石屋。</p> <p class="ql-block">离石屋不远处是三个火山之一的Rano kau火山。火山口不是很大,朝向大海一侧有一个豁口,那是熔浆的出口。</p> <p class="ql-block">火山口海拔250米,风非常大。我无意中看到草木丛中一位美女正在拍照,她的裙摆和草木一同在风中飘逸,一幅美好的画面。可惜没拍视频。偷拍,心里毕竟有点慌乱。</p> <p class="ql-block">中午我们搜索到一家饭店,其实它就在我居住区民宿旁边。</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再次来到Tongariki景点。入口处的标牌上记载了这15个莫艾经历过的事情。原来在17世纪,由于部落之间发生战争,15个莫艾被推到在地。1960年发生的地震引发了海啸,莫艾再次散落在地面。1992年,智利政府和日本政府联合修复莫艾。这一次动用了现代化的车载吊机。修复工作于1996年完成。15个莫艾只有一个莫艾带着帽子,另外14个帽子都散落在地面,不知道为什么没有给他们带上。</p> <p class="ql-block">15个莫艾前方散落的几个小莫艾。</p> <p class="ql-block">Rano Raraku景点是当年莫艾制作的料场。这里有好多莫艾已经制作完毕,还没有运走。也有少数莫艾没有制作完成,身体还没有和山体分开,静静地躺在山坡上。其中最大的一个高22米,重300多吨。</p> <p class="ql-block">在料场可以远眺15个莫艾。</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地导是位三十出头的伯尼利西亚岛民,她身高1.72米,体态健硕,会说英语。我和她合影时,她善意地降低了自己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当晚,我们在民宿看日落。</p> <p class="ql-block">4月4日,我们还了汽车,回到民宿等待老板娘的车送我们去机场。民宿的猫跳到桌上和我腻歪,做出依依不舍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这本导游手册是租车老板送的,民宿老板娘告诉我,封面上的女人是她们岛上的王。老板娘用了king这个词,我理解是民俗意义上的王,与政府没有什么关系。</p> <p class="ql-block">这是黄同学当天拍的大眼睛莫艾。在我们离开的这一天,他露出了最光辉的面容。</p> <p class="ql-block">4日,我们从复活节岛飞回圣地亚哥。5日,我在房间休息一天。6日,我们从圣地亚哥飞到纳塔莱斯港。飞机在浩瀚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上飞行,可惜我睡着了,错过了壮观的高原美景。万同学拍了视频,我看了后觉得相当震撼,经他同意截了几张照片放在这里。西班牙语中,Patagon(巴塔哥尼亚)是“巨足”的意思。南北长2000公里、面积达78万多平方公里的巴塔哥尼亚,就像美洲的大脚,延伸在南美洲的最南端。高原主要位于阿根廷境内,小部分属于智利。巴塔哥尼亚西接安第斯山脉,雪峰与火山映照,冰川同密林交错。东部则是荒漠和半荒漠高原,南方接壤南极洲的冷漠冰层,北方则是草深马肥牛仔飞奔的帕潘斯草原。</p> <p class="ql-block">7日早晨,我们前往纳塔莱斯港租车点租车。</p> <p class="ql-block">纳塔莱斯港是乌尔蒂马埃斯佩兰萨省的首府,2002年有居民19116人。这里曾是羊肉和羊毛品的船运码头,现在用作沿海航运码头。</p> <p class="ql-block">7日,我们进百内国家公园游玩。百内国家公园位于安第斯山脉南端、巴塔哥尼亚中部,以其美丽的湖泊、众多的冰川和直耸云霄的花岗岩山峰闻名于世,曾被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50个一生必须去的地方” 之一。更因其丰富的保护动物于1978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之一。</p><p class="ql-block">这是著名的三塔峰,智利的1000元纸币上的图案就是它。</p> <p class="ql-block">下面11张照片是在不同地点看到的三塔峰。</p> <p class="ql-block">下面记载一下我们看到的三种动物。这是停车场的一只狐狸。看到我们停车,它大模大样地走过来,想混点儿吃的。</p> <p class="ql-block">公园里生活着许多像羊驼的动物,其实它们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的骆驼类动物,主要分布在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亚地区和智利的安第斯山脉,具有灰色的脸和棕色的体毛。</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行进中看到路边停了好几辆车,游客们拿着手机、相机在聚精会神地拍摄,直觉告诉我们,这里有稀有动物出现了。经游客指点,原来是一只美洲狮趴在草丛中。</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手机拍到的美洲狮。年轻的时候我学习《新概念英语》,第三册第一课就是《A puma at large》,今天终于在它的故乡看到实物了。</p> <p class="ql-block">一位和我年纪相仿的西方游客很得意地向我展示她手机里的这个美洲狮照片,经她同意,我翻拍了一张。</p> <p class="ql-block">8日,我们在港口集合后再次进入百内国家公园。这是港口的日出。</p> <p class="ql-block">在公园里我们遇到一对年轻夫妻,看他们的装备就知道他们是专拍动物的。年轻人向我展示了昨天他拍到的美洲狮。听他的描述,他和我们看到的是同一只美洲狮。</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游玩的重点是角峰景区。下面是沿途拍摄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角峰景区徒步。角峰是百内国家公园另一个著名景点。</p> <p class="ql-block">这是从角峰下的Nordenskjöld湖流入百内河形成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萨尔托格兰德瀑布。我们回程路过它的时候看到一道彩虹,这是游览角峰景上添花的一笔。</span></p> <p class="ql-block">离开停车点,我们驶向公园的南门。沿途登上一个观看角峰和Nordenskjöld湖的绝佳地点,可惜光线不好。</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一个停车点看到的角峰和Nordenskjöld湖。画面很美,我很喜欢。</p> <p class="ql-block">晚上,我在饭店吃了心心念念的帝王蟹。感觉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p> <p class="ql-block">9日,我们在纳塔莱斯港闲逛。我们遇到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这条黑色的流浪狗一直走在我们五个人的前面,每当有小车从我们身边开过,它就疯狂地扑向汽车,像是要和汽车拼命似的,然后又回到我们的身边。如此几次,我们明白了,它是向我们表忠心,献殷勤,想获得我们的一些食物。我们帮它实现了它的愿望。这样它一直跟着我们走了好远,直到它在一户人家门前遇到足够的食物才停止了脚步。傍晚我们出来吃饭又遇到它,但它不理我们了,就当是从来没遇见过一样。</p> <p class="ql-block">晚上,我在这家饭店吃了当地人做的火腿肉。这是我在智利吃的最后一道美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