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里的课文,精挑细选,阅读时看出那些可取之处,对其选剔与斟酌就渐渐增进了较深的识力,写作时凭着这种识力来选剔与斟酌,就渐渐训练成较精的技能。”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还要引导学生探寻文本的表达密码,打通阅读与写作的屏障,让阅读滋养写作。六小四年级的老师们为我们展示了三节非常精彩的读写联动课。</p> 课堂展示 《短诗三首》 <p class="ql-block"> 黄赟老师带来了一堂精彩的语文课 ——《短诗三首》之《繁星》。黄老师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与情感。课堂上,黄老师巧妙地设计了多个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充分展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课堂最后,学生也成为一名优秀的小诗人。她对教材的精准把握和对课堂节奏的有效掌控,赢得了在场师生的一致好评。</p> 《墨梅》 <p class="ql-block"> 在墨香氤氲的课堂上,王冕笔下的梅花正悄然绽放。本节课以元代画家诗人的《墨梅》为舟,载着师生共赴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执教者以"淡墨痕"为钥,解读文人画中"素以为绚"的美学密码;借"清气"为眼,透视士大夫"洗砚耕耘"的精神图谱。学生们在品读"梅格即人格"的深意时,纷纷以生活为砚台,畅谈新时代少年当如何传承这份不媚流俗的风骨。当多媒体画卷中的水墨梅花与教室窗外的春色交相辉映,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正在年轻的心灵里生根抽芽。这堂穿越七百年的诗意之旅,让我们懂得:真正的芬芳,从不在喧嚣处争艳,而是静守本心,让文化清气滋养人间。</p> 《塞下曲》 <p class="ql-block"> 王老师的《塞下曲》,尊重学生的个体感悟,体现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知文本,通过朗读与想象解读文本,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在教学中以“情”为突破口,以“读”为依托,根据学生的读诗感受,由古诗的意象入手,以读悟情,以读入境,加深体验,培养语感。借助小练笔续写战争情景,带学生身临其境,深入体悟。</p> 课后研讨 <p class="ql-block"> 课后,四年级语文备课组成员就三节课展开研讨交流,思考如何更好地设计出适合孩子的读写课堂。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到极致的抒发。只要我们秉承读写的相辅相成,相信在读写教学的实践之路上会走得更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