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玉印象和田玉博物馆‍—2025.4.1

lizh

<p class="ql-block">国玉印象和田玉文博馆<span style="font-size:18px;">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7号新疆驻京办院内,</span>是新疆政府支持的重点工程,是集陈列展示和田玉标本与鉴赏、学习中国传统和田玉文化的专题类民办非盈利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一进馆是商品展示厅,博物馆在地下一层,因无人参观,灯还关着,我是唯一一个参观者,很荣幸,为我开灯,还有专人讲解。</p> <p class="ql-block">新疆和田玉的核心产地主要分布于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相连的带状区域‌,横跨新疆南部的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p> <p class="ql-block">昆仑山被称为“万山之祖”,其特殊的地质构造形成了和田玉矿带。</p><p class="ql-block">圣洁珍稀的和田玉,孕育于“万刃之山”的昆仑山脉,可称为“昆仑之魂”,亦可称为“大地舍利”。昆仑山雄伟挺拔,和田玉温润柔美!</p> <p class="ql-block">展览的第一部分 和田美玉形成的原始形态</p><p class="ql-block">新疆和田玉主要分为山料、籽料、山流水料和戈壁料四种基本形态,每种料都有其独特的形成过程和质地特点。</p> <p class="ql-block">山料</p><p class="ql-block">山料是和田玉的原生矿石,直接从矿山开采,呈不规则棱角块状,质地差异较大,有的粗糙,有的细密。山料是和田玉最原始的形态,常见于新疆和田地区。</p> <p class="ql-block">子料</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籽料是经过河流长期冲刷和侵蚀形成的玉石。</span>裸露的和田玉矿床,经风雨剥蚀或冰川运动被剥离开来,顺昆仑山坡滚落到河流里,被水冲击不断滚动,质地酥松部分被天然打磨掉,保留了最圆润的卵石状精华部分即为子料。籽料‌,质地细腻、油润,表面光滑,块度较小,是和田玉中的珍品。籽料的价值通常较高,因其天然形成的皮色和形状备受青睐。</p> <p class="ql-block">山流水料</p><p class="ql-block">山流水料介于山料和籽料之间,质地较好,表面有一定程度的磨砺痕迹,但不如籽料光滑,<span style="font-size:18px;">块度比子料大,产量不多。</span>它通常形成于河流中上游,距离原生矿较近。</p> <p class="ql-block">戈璧料</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戈壁料主要产于新疆戈壁滩。</span>顺着昆仑山坡滚落到戈壁滩上的玉石,或古河床中裸露于地表的子料,常年经受风沙吹打,表面形成了类似鱼子纹一样的表皮,形状多不规整,其特点是硬度高,油性好。它因长期暴露在极端环境中,形成了独特的外观和质地,更多是收藏。戈壁料的润泽度和质地明显好于山料,但韧性稍差,主要产地在若羌、策勒、叶城、泽普一带。</p> <p class="ql-block">此外,新疆和田玉还可以根据颜色和产地进一步细分,例如且末糖料、于田白玉、若羌黄口料、塔县黑青、玛纳斯碧玉等,这些玉种各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黄口料:一种带有黄绿色调特征的和田玉原料的统称。黄中泛青绿,光泽柔和,以若羌和黑山产的黄口料最佳。黄口料的基质为白玉,因长期受地表水中氧化铁渗透在缝隙中形成黄色调。</p> <p class="ql-block">糖白玉:它受浸染而形成红褐色,因其颜色像红糖,所以被形象地称之为糖玉。糖玉内部主体部分主要是白玉或青玉,因受浸染程度不同,糖色的厚度在几毫米到几十厘米不等。新疆和田玉,多以山料为主,糖色发咖啡色。青海以及俄罗斯也有糖玉。</p> <p class="ql-block">白玉</p><p class="ql-block">和田白玉,产自新疆和田的软玉。软玉是相对于硬玉(翡翠)而得其名的,软玉的英文译名为Nephrite。这一英文名称源于希腊语,有“肾脏”之意,古代腰间佩戴玉佩不知是否有护肾之意。</p><p class="ql-block">软玉因为所含矿物和化学成分的差异而导致颜色的不同,所以软玉又有白玉、青玉之分,另外还有碧玉、墨玉等因色而命名的软玉品种,多为不透明,极个别呈半透明,有玻璃光泽。白玉中最佳者白如羊脂,称“羊脂玉”。</p> <p class="ql-block">青玉</p><p class="ql-block">青玉是和田玉中数量最大的组成部分,块度较大、质地细腻、温润、油性好,同时,有一部分青玉由于致密交织结构,具有非常好的韧性,是制作薄胎器皿的重要原料。适合于奖牌。</p><p class="ql-block">塔青</p><p class="ql-block">塔县黑青是指产自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马尔洋乡皮里村的一种黑青玉,因此称呼为搭青。因其中顶级黑青玉细料肉质细腻,测光毛毡状牛毛纹结构,油润度高而一直受到喜爱黑色系类和田玉藏家的青睐。有着黑白寸金的美誉,盛赞为黑羊脂玉。</p> <p class="ql-block">在和田玉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白玉占据主导地位,市场需求和认可度更高,市场价格普遍高于青玉,青玉虽然质地细腻温润,但因其产量较大,价格相对较低。‌</span>白玉中的羊脂玉更是和田玉中的极品,因其产量稀少,价值极高。‌白玉质地细腻温润,油脂光泽较强,给人一种柔和、舒适的感觉。白玉的色泽明亮,纯净无瑕,更符合传统文化中“以白为美”的审美观念。</p> <p class="ql-block">青花</p><p class="ql-block">青花料属于至色不完全的墨玉,从整体外观来看,在玉石白色的基底上呈现出斑斑点点的黑色,仿佛白色的宣纸上喷洒了星星点点的墨迹。新疆和田玉青花籽料的形成原因是因为石墨矿物的沁入,墨色部分散而不聚或云雾状或条带状黑纹。</p><p class="ql-block">墨玉是和田玉的一个特殊品种,因含石墨呈现灰黑至漆黑颜色,其形成时间比普通和田玉更长,石墨含量越高颜色越深。从浅灰黑到纯黑不等,"墨如漆"为最高品质。主要产自新疆和田、且末等地,产量稀少且开采难度大,尤其是和田籽料,市场占有率低。其档次仅次于羊脂玉,被誉为“墨玉之冠”。</p> <p class="ql-block">墨玉和塔青各有特色,墨玉因其稀有性和高价值更适合收藏和投资,而塔青则以其细腻的质地和适中的价格更适合日常佩戴和雕刻创作。</p> <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 采玉岁月</p><p class="ql-block">远古时期,莽莽昆仑山北坡的母系都落在玉龙喀什河中发现了一种温润匀净、坚韧致密的美石。这种美石,被万里之外,黄河下游父系部落的大巫师敬为通天之物。这种极端的喜爱催生了一代又一代和田采玉人,为此艰辛劳作。他们或下水踏玉、或高寒觅玉,只为找到那一抹温润,并延续千年至今。</p> <p class="ql-block">采掘不易</p><p class="ql-block">昆仑山每年五月开山,九月进入严寒,中间这短短几个月,是唯一可以上山采玉的季节。尽管如此,采玉人上山也会遇到雨雪霏霏,甚而山洪暴发,其艰辛可想而知。“千人往,百人归”是当年采玉艰辛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采玉业兴</p><p class="ql-block">宋《新五代史》中记载:“每岁秋水涸,国王捞玉于河,然后得捞玉。”那时,采玉不但要举行采玉仪式,于阗国王还得亲临现场,象征性地捞玉于河。</p><p class="ql-block">清代,采玉更盛,分为官采和民采,清在西域设置有专门承办采玉事务的玉石官,称“哈什伯克”。民间采玉只能在官家采玉之后或官家采玉范围之外进行。</p><p class="ql-block">民国初年,于阗县深山产玉处已有戚家矿坑、杨家矿坑等,商人从中大获其利,而新疆第一代采玉矿工也由此产生。</p> <p class="ql-block">开采现状</p><p class="ql-block">近年来,高效爆破手法频繁使用,以及早年不规范的管理模式,导致如今已很难找到规模化的优质矿床。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的河床早已被挖了十几米深,翻了不下十余遍,发现子料的几率极低。</p><p class="ql-block">为了保护日益枯竭、不可再生的和田玉资源,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禁令,禁止大规模开采。现如今,寻找到一块和田美玉,已变成赌性极强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下河捞玉</p><p class="ql-block">每岁五六月,大水暴涨,则玉随流而下。玉之多寡由水之大小。七八月水退,乃可取。彼人谓之捞玉。</p><p class="ql-block">晋朝高居诲《行程记》中记述的捞玉方法</p><p class="ql-block">采玉之法,远岸官一员守之,近岸管官一员守之,派熟练回子或三十人一行,或二十人一行截河并肩,赤脚踏石而步,遇有玉石,回子即脚踏知之,鞠躬拾起,岸上兵击锣一声,官既过朱一点,回子出水,按点索其石子去。</p> <p class="ql-block">上山攻玉</p><p class="ql-block">攻玉需上行到海拔5000米左右的昆仑雪线附近。采玉人或骑摩托车飞驰于昆仑山间,或骑毛驴拉着重物盘山而上,或徒步穿行于羊肠小道,一侧就是陡峭的悬崖,稍有不慎就会失足摔落而丧命。</p> <p class="ql-block">采玉人千辛万苦上到雪线附近,寻找到玉石的可能性也极低。</p><p class="ql-block">玉石多埋藏于山石之下,无法预知,只有那些经验丰富的采玉人才能找到合适的爆破点,寻找到和田美玉。</p> <p class="ql-block">第三部分 玉的千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史前玉器呈现形式</p> <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玉器——造型奇特</p><p class="ql-block">发现中华第一龙“c形玉龙”的红山文化玉器,地处中国东北地区,距今约5500-5000年。红山文化遗址中龙形玉器发现较多,玉器风格质朴豪放,对各种动物形象的艺术概括,具有特殊的装饰美感。</p> <p class="ql-block">良渚文化玉器——纹饰精美</p><p class="ql-block">以制作精美纹饰玉器而闻名于世的良渚文化玉器,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玉器发展的最高峰。它距今5100-4200年,主要分布在太湖流域。良渚文化发现已知最早的“解玉砂”,其琢玉技术代表了新石器时代制玉工艺的最高水平。</p> <p class="ql-block">夏商时期玉器文化</p> <p class="ql-block">妇好墓玉器</p><p class="ql-block">墓主人妇好是商第23武丁配偶,拥有较高的军权,主持祭祀活动。</p><p class="ql-block">该墓出士750余件玉器,妇好墓玉器出土后,有关部门对其玉材进行检测,发现其中有60%的玉器为新疆和田玉、大部分为青玉。</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玉器</p><p class="ql-block">四川广汉市,属于商代晚期遗址</p><p class="ql-block">遗址出土玉器300余件(另金沙遗址出士玉器900余件),主要为礼器、工具,还有少量配饰。三星堆出士的大部分玉器的质料是透闪石,加之器形与妇好墓同类器形相同,可以看出蜀国当时受到了中原礼制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西周——礼玉的极致</p> <p class="ql-block">“玉入其国则为国之重器。”和田玉在周朝成为政治生活的一部分,不论祭祀、礼仪,还是朝见周天子,都有一套完整的规定,国家生活重礼崇乐的玉文化传统基本定型。</p> <p class="ql-block">春秋时期——君子比德于玉</p> <p class="ql-block">孔子:玉有“十一德”</p><p class="ql-block">孔子“比德于玉”,认为玉石凝聚的特性,与君子相符合,并提出玉有“十一德”之说,即仁、义、礼、知、信、天、地、道、德、忠、乐。孔子认为“玉有德”的思想,从根本上奠定了汉代以后文人雅玉的文化基础,从此受儒家影响的华夏民族对和田玉有了天然的审美认同,使得传统儒家文化在传承上有了完美的物质载体。这也是玉文化能传承千年而不灭的精神基础。</p> <p class="ql-block">战国时期——黄金有价玉无价</p> <p class="ql-block">玉璧价值等同十五座城池的神话,将中国“黄金有价玉无价”的古语演绎到极致,为中国玉文化平添绚烂的一笔。战国是一个群雄争霸的时代,玉器成为财富的象征,成为各国争夺的主要目标。各国之间在玉器上刻上合约,互相馈赠,对玉器的喜爱和争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p> <p class="ql-block">汉代——逸韵高致</p> <p class="ql-block">金缕玉衣震惊天下,以玉为衣,祈求永生,只有在古代中国出现这样的现象。国力强盛,文化空前繁荣,汉代成为用玉集大成者,汉代玉器风格平淡隽永,简洁深沉,逸韵高致,是玉文化史上的一次高峰。汉张骞通西域后,新疆和田玉大量进入中原,成为中国玉文化的主导材质。</p> <p class="ql-block">魏晋时期——食玉之风</p> <p class="ql-block">食玉之风,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发展起来,人们又将玉看成是延年益寿的药物,认为“服玉者寿如玉”。玉石的价值在提升,在纷繁战乱的社会中,玉石不仅关系到价值,更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可以说真的达到了“视玉如命”的地步。</p> <p class="ql-block">唐代——兼容并蓄</p> <p class="ql-block">在唐代,第一次出现了与佛教题材相关的玉器,玉飞天是其重要的表现形式。佛教传入中国后,很快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发展成为富有中国特色的佛教用玉文化。</p><p class="ql-block">唐代因其无可匹敌的国力而傲然于世,他开阔胸怀,兼容并包,在玉器制作的方方面面都闪耀着多元文化的内涵。</p> <p class="ql-block">宋代——情趣之风</p> <p class="ql-block">宋代玉雕中出现的花鸟虫鱼等日常题材,无不体现宋人恬淡高雅的生活情趣,各种玉器追求写实,展现了一种艺术化的审美取向。</p><p class="ql-block">宋代开始了玉器的第一次仿古,出现了大量仿远古时代造型的玉器,更出现了第一批专门研究玉器的学者。</p> <p class="ql-block">辽金——别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春水玉”、“秋山玉” 是辽金的代表作,它记录契丹等北方民族狩猎于春秋的娱乐活动,这与传统题材大相径庭,带有明显的北方游牧民族的特征。</p><p class="ql-block">金代玉器特别是玉佩,有着重要的艺术特色。它不会孤零零的表现一个物体或一件动物,而是花与鸟、龟与荷叶、鱼与水草相辅相成,动静结合,表现出周围环境的特点,富有生活气息,形成别具特色的审美风味。</p> <p class="ql-block">元代——大气磅礴</p> <p class="ql-block">元代在大都(北京)、杭州等地设有官办玉器作坊,专向皇室提供宫廷用玉。</p><p class="ql-block">这时期官作“渎山大玉海”,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特大型玉雕,被称为镇国玉器之首。元代玉器粗犷、线条不均匀,但是多层镂雕技法在元代发挥到了极致。</p> <p class="ql-block">明代——玉饰文玩</p> <p class="ql-block">明代玉器以文玩著名。深受文人画艺术的影响,首次出现了在玉器上雕刻诗书字画的艺术。玉石也成为品玩之物,各种佩饰、缀饰、串饰等小件玉器成为主流。同时,明代喜好在玉器上刻画吉祥题材的纹饰,福瑞吉祥等谐音题材广为流行。</p> <p class="ql-block">清代——大成至盛</p> <p class="ql-block">清代的玉器发展达到了玉器史上的巅峰,平息准噶尔部后,清廷真正控制了天山南北,打通了和田玉石进入中原的渠道,加之皇家的推崇,民间的趋之若鹜,清代玉器艺术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发展,达到了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史上的最高阶段。</p> <p class="ql-block">玉不琢,不成器</p><p class="ql-block">美玉只有经过文化洗礼、巧妙构思,再融入鬼斧神工般的雕琢才能成就一件精美绝伦、富有生命力的玉雕珍品。</p><p class="ql-block">玉雕工艺经过千年发展,以精湛的技艺闻名于世,成为独一无二的传统工艺,享有「东方艺术」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四部分 古代玉雕流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清光绪十七年李澄渊所作的《玉作图》将古代玉器制作分为十二道工序</span></p><p class="ql-block">1.以石攻玉:利用硬度高于七度的矿物,研捣为砂粒状,制成解玉砂。</p><p class="ql-block">解玉砂和水盛放在悬挂的壶中,壶底穿孔,解玉砂顺水滴於玉料上,条锯带动砂粒往返来回,琢磨玉料。</p><p class="ql-block">2.开玉:即去除围岩切割玉料的工序。</p><p class="ql-block">3.扎碢:是利用碢具(圆形薄盘状的砣具)解玉成方块或方条,经过设计、画样后,大片裁去多余玉料使玉器初具维形。</p><p class="ql-block">4.冲碢:利用宽缘的碢具冲去玉料的直边棱角。</p> <p class="ql-block">5.磨碢:利用碢具初步打磨玉器,使器表光滑利于纹饰的处理。</p><p class="ql-block">6.搯膛:搯膛便是挖空容器的内部,用来制作鼻烟壶和玉瓶等器物。</p><p class="ql-block">7.上花:上花也就是以小型的轧碢,又称钉子,在玉器的表面磨琢花纹</p><p class="ql-block">8.打钻:这是镂空的第一道工序。就是在玉器上钻出圆洞,打钻的工具主要是弯弓和轧杆,轧杆底端镶有金钢钻。</p> <p class="ql-block">9.透花:就是镂空花纹,以一搜弓为主要的工具。</p><p class="ql-block">10.打眼:类似打钻,用桯钻和管钻工具进行。</p><p class="ql-block">11/12清底上光:木碢、皮碢是玉器制作最后的工序,此工序所使用的碢具,是采用质地致密、强韧的木料、皮料、干葫芦等配合极细的解玉砂进行打磨和抛光。</p> <p class="ql-block">第五部分 玉雕流派</p> <p class="ql-block">京派 端庄大气</p><p class="ql-block">京派玉雕由宫廷玉器传承而来,器物方圆有度,中规中矩,气度不凡,大气浑圆。</p> <p class="ql-block">海派 百花齐放</p><p class="ql-block">海派玉雕融中国南北玉雕之精华,取中西文明之长处,将中国当代玉文化推向新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苏派 清雅细腻</p><p class="ql-block">苏派玉雕以清新雅致的风格,玲珑剔透的工艺传递着江南玉雕大师的细膩情感。</p> <p class="ql-block">扬派 山子精雕</p><p class="ql-block">扬派玉雕历史悠久,器型大气、造型丰满、雕工精致。山子雕最具有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真韵。</p> <p class="ql-block">西域派 西域风情</p><p class="ql-block">西域派玉雕集结着浓郁的西域风情,洋溢着中西合壁气息,古老的玉石产地孕育出新的玉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听香晓义</p><p class="ql-block">优质玉可制作乐器,因玉质地坚硬细腻,</p><p class="ql-block">故击之声音舒展清扬,散播四方。</p><p class="ql-block">其音和悦纯正,发于玉内。</p><p class="ql-block">静室焚香,听玉之音,显玉音之正。</p> <p class="ql-block">参观结束,收获满满,了解了和田玉的历史文化及业态特征,从博物馆出来,阳光明媚,博物馆在蓝天白云映衬下,建筑设计风情浓郁,更体现和田玉特有的高贵优雅气质,温润细腻、纯洁柔美<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