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共同防治学生四小

实验中学体卫处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姚明提出了一项引人深思的建议——动员未成年人开展“息屏24小时”行动。这一提议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引发了无数家长和网友的热议。为什么这条建议能触动如此多的心弦?因为它精准地击中了万千家庭的“集体焦虑”。在多媒体电子产品日益普及的今天,青少年的成长问题愈发凸显,小胖墩、小眼镜、小豆芽、小焦虑等标签逐渐成为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些看似轻松的调侃背后,隐藏着孩子们健康成长道路上的重重阻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率已超过52%,而约19%的6至17岁青少年和约10.4%的6岁以下儿童正面临超重和肥胖的问题。此外,被诊断为情绪障碍的孩子首次确诊的平均年龄仅为13.41岁,而中小学生中脊柱侧弯的人数更是超过了500万,并以每年30万人的速度递增。“四小”问题已然成为青少年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胖墩,肥胖带来的健康隐患不容小觑。过度脂肪堆积不仅会增加代谢负担,还会对心脏、骨骼和肌肉造成过量压力,甚至可能引发心脏结构受损。数据显示,肥胖儿童成年后患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人群的9.5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眼镜,视力危机对孩子的影响深远。高度近视(600度以上)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带来诸多不便,还可能引发黄斑病变、玻璃体浑浊,甚至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后果。更令人担忧的是,近视还会限制孩子未来的职业选择,如航空、航天、航海、精密仪器制造等领域,这些“小眼镜”们只能望而却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豆芽,瘦弱身形下的健康隐忧同样不容忽视。这些孩子看似小巧可爱,实则免疫力较差,肌力不足,骨骼生长缓慢,与同龄人相比显得格外矮小。青春期的孩子本就敏感脆弱,看到自己比别人“矮半截”,自卑和不自信的情绪便会如影随形,给他们的心理和身体带来双重压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焦虑,心灵困境中的成长阴霾更是令人揪心。一些孩子难以集中精力,记忆力下降,学习效率大幅降低。他们害怕与他人交流,逐渐与同龄人疏远,把自己“锁”在自我封闭的世界里。长此以往,这种社交障碍会进一步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心理疾病,如抑郁症和焦虑症,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孩子成长中出现的“四小”问题并非偶然,而是生活方式、教育环境以及家庭与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每一个因素都像是一块拼图,共同拼凑出了这一复杂的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活方式的变化首当其冲。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电子产品如潮水般涌入孩子们的生活。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游戏机等成为了他们课余时间的“亲密伙伴”。孩子们常常沉浸在虚拟的游戏世界和五彩斑斓的视频画面中,眼睛的睫状肌一直处于紧张的收缩状态,近视问题随之而来。与此同时,现代社会饮食结构的巨大变化也导致高糖高脂食品泛滥,孩子们的体重不断攀升,肥胖问题日益严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习负担过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取得好成绩、进入好学校,让他们每天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常常学习到深夜。缺乏足够的运动和休息,疲劳感不断积累,近视、肥胖、瘦弱等健康问题接踵而至。过高的期望和不当的教育方式还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负担,使他们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下,变得脆弱敏感,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成长环境的不足同样令人痛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然而许多父母终日忙于工作,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有的家长只看重分数,认为孩子不生病就是健康,忽视了他们心理和情感的需求。还有的家长对成绩过度追捧,对成功片面定义,使得孩子容易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忽视了自身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解决孩子“四小”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携手,共同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是第一“健身房”。家长需要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引导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安排饮食,培养规律的作息时间,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减少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当孩子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鼓励和支持,为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操场比试卷更重要。学校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让孩子走出书山题海,实现从育“分”到育“人”的转变。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开展各种体育社团和兴趣小组,激发孩子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向孩子传授心理健康知识,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信任的倾诉空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立全民“后援团”。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儿童健康事业投入,制定学生体质强健规划,形成全民参与的“家校社政”全链条健康防护网,保障孩子的安全和健康。社区需提供活动场所和资源,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增进亲子关系和社区凝聚力。同时,加强社区内儿童的关爱和照顾,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是“民之关切”。让我们携手共进,以爱为帆,以责任为桨,为孩子们驱散“四小”的阴霾,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自由奔跑,向着充满希望的未来扬帆远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