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重走滇缅公路,三台山老路,路边大榕树,遮天蔽日。</p> <p class="ql-block">滇缅公路边三台山抗日战争遗址。</p> <p class="ql-block"><b>【重走滇缅公路遗址 三台山老路】</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驱车重走滇缅公路,从芒市金孔雀大道上的维也纳酒店出发,一路向西,在G320国道交汇处是一个大型环岛,岛内金光闪闪的佛塔林立,仿佛来到妙香佛祖花园。沿昆瑞国道西行,经过风平镇,经过已经风光不在的芒市糖厂,来到芒市大河边,也是芒市坝子尾巴,来到帕底傣寨,在风平镇菲红村一个三岔口,从两路中间,先看见一个碑亭“三台山战斗遗址”,这是1944年滇西大反攻时在三台山脚下的战场遗址。不久,又在右侧见到“滇缅公路遗址”巨大石刻。一个骑自行车的驴友,正在石刻面前自拍。他见我们在此东张西望,也可能已猜到了我们也是来寻古访幽,重走滇缅公路的人。便有一句没一句地闲扯起来,可能他骑车而我们驾车,配速不同不能同行原因,仅仅几句话又各自急着走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高高的三台山,山高林密,坡度越来越陡。正是春回大地百花齐放百鸟争鸣之季,老滇缅路保护得很好,风景特别也好,大树参天,龙竹高耸如云,不知名的山花烂漫在滇缅公路两侧,馨香怡人,我与同行的滇西抗战研究爱好者番汝明,还有在滇缅公路遗址纪念碑前相遇见,专门骑自行车走滇缅公路的驴友,不止一次地停下车来拍摄山峰,拍摄笆蕉林,箥箩地,白花树,遮天蔽日的大榕树,还有那些独具特色的德昂族山乡,景颇族山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p class="ql-block"> 中国抗战“生命线”--滇缅公路,滇缅公路又称史迪威公路。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打破日军侵略者对中国国际交通的封锁,滇缅公路修筑迫在眉睫。滇缅公路全长1157.4公里,其中云南段959.4公里、缅甸段118公里,云南段分成东西两段,东段从昆明经楚雄到下关,长411.6公里,已于1935年建成,不过路面、弯道、桥梁需要改善扩建;西段从下关向西经保山到畹町,长547.8公里,全部需要新建。滇缅公路在德宏三台山段有21公里,已被芒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入口从遮放镇坝托村民小组,至风平镇菲红村民小组出口结束。沿途经过三台山乡允欠一二三组、帮弄、拱别、光明、邦外、邦滇等8个村寨。在当时生产生活极度困难的条件下,三台山段滇缅公路的修建凝聚了德昂族、景颇族等各族同仇敌忾的爱国情怀,抗战时期承载了大量物资运输的职能,现在承载着爱国主义教育缅怀先辈的诸多职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爬山涉水,从清晨九点芒市金孔雀大道出发,一直到下午二点半才走完,天气炎热,饥肠辘辘,赶紧在坝托村傣族人家吃了中饭,又继续赶路。</span>(曹歌)</p> <p class="ql-block">重走滇缅公路,三台山老路,路边大榕树,遮天蔽日。</p> <p class="ql-block">重走滇缅公路,三台山老路,路边山蛮起伏,波澜壮阔。</p> <p class="ql-block">重走滇缅公路,三台山老路,路边山花烂漫,沁人心扉。</p> <p class="ql-block">重走滇缅公路,三台山老路,路边大龙竹,遮天蔽日。</p> <p class="ql-block">路边采春茶的女子。</p> <p class="ql-block">重走滇缅公路,三台山老路,路边大榕树,遮天蔽日。</p> <p class="ql-block"><b>【重走滇缅公路遗址 南侨机工坟】</b>重走滇缅公路,从芒市出发,来到风平镇与三台山德昂族乡交界处,离开320国道,驾车驶上滇缅路遗址保护路段,在上坡六公里的一个山梁上,看见一座坟墓,停车一看是南侨机工的无名烈士墓。</p><p class="ql-block"> 我在2015年,2018年三次采访101岁,103岁的南侨机工杰出代表翁家贵,罗开瑚,知道他们的战友朱开定牺牲在滇缅公路三台山弯弯曲曲的路上。当时,他们介绍,朱开定驾驶军车拉着支援前线抗战急需的军用物资赶路,正好暴雨成灾,路边的大树倒下来压住了军车,朱开定被挤压在驾驶室方向盘上,前胸紧贴电喇叭,军车喇叭一直响着象在紧急呼救一样,一直到电干油干灯灭,年轻的回国服务的南侨机工朱开定壮烈殉国。</p><p class="ql-block"> 当天我本来想根据这个采访线索,到三台上寻找朱开定烈士的壮烈牺牲的地址。但是,八十年历史沧海桑田,当事人知情人己做古,刨根追底的田野调查已经很难做了。非常欣慰地是在六公里处,看到了芒市文旅局竖立不可移动的文物保护的一座南侨机工的无名烈士坟墓。我多么希望这座烈士坟墓是朱开定烈士有关。可惜查看所有文字都只字没见提及朱开定烈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将碑文正面背面碑文文字复制粘贴如下:</p><p class="ql-block"> 正面碑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铭记历史</b></p><p class="ql-block"><b>缅怀先烈</b></p><p class="ql-block"><b>开创未来</b></p><p class="ql-block"><b>珍爱和平</b></p><p class="ql-block"><b>南洋华侨抗日机工无名英烈纪念碑</b></p><p class="ql-block"><b>芒市人民政府 立</b></p><p class="ql-block"><b>二〇一五年八月二十一日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背面碑文:</p><p class="ql-block"><b> 南洋华侨抗日机工无名英烈纪念碑序</b></p><p class="ql-block"><b> 中国抗日战争,滇缅公路成为唯国际陆上交通线为解决抢运国际援华抗战物资运输、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组织了3200名南洋爱国华侨青年回国服务,驾驶汽车奔驰在滇缅公路和抗日前线,每天面对恶劣气候、艰险道路、日机轰炸,置生死于度外,先后有1000余名南侨机工牺牲在滇缅公路千里运输线上,为中国抗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伟大贡献。有的南侨机工牺牲时连姓名也没留下,至今长眠在公路沿线青山绿丛中,与滇西人民永远相伴。这里曾掩埋两名无名英雄机工、被人们尊称为抗日无名英烈坟。今天在此立碑公祭抗战胜利70周年,以表缅怀先烈之深情,以达勉励后人之厚义。是为序。</b></p><p class="ql-block"><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芒市委员会 中共芒市委宣传部 中共芒市委统战部 芒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云南省侨联南侨机工暨眷属联谊会 云南省南侨机工历史研究会 云南省南侨机工暨眷属联谊会德宏分会</b></p><p class="ql-block"><b> 2015年8月2日</b></p><p class="ql-block"> 我在这里徜徉许久,认真阅读碑文中每一句话。深深为此感动。这些从南洋归来的富家子弟,本来可以穿着西装,喝咖啡,享受生活,可是,祖国山河破碎,国破家亡之际,他们穿上战袍回国抗战,永远长眠在滇缅公路边高高的山头上,永远长眠在滇西各民族人民建设的青山绿水之中了。</p><p class="ql-block"> 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共3192人团队,枪林弹雨中,有1000多人牺牲在滇缅公路运输线上,没能看到抗战胜利,没来得及回故乡,有的就牺牲在滇缅反攻失败的大撤退中,想想他们壮志未酬身先死,真的为他们扼腕叹息啊!</p><p class="ql-block"><b> </b>曹歌于2025年3月30日滇西抗战遗址重走滇缅公路三台山老路田野考察笔记。</p> <p class="ql-block">这些从南洋归来的富家子弟,本来可以穿着西装,喝咖啡,享受生活,可是,祖国山河破碎,国破家亡之际,他们穿上战袍回国抗战,永远长眠在滇缅公路边高高的山头上,永远长眠在滇西各民族人民建设的青山绿水之中了!</p> <p class="ql-block">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共3192人团队,枪林弹雨中,有1000多人牺牲在滇缅公路运输线上,没能看到抗战胜利,没来得及回故乡,有的就牺牲在滇缅反攻失败的大撤退中,想想他们壮志未酬身先死,真的为他们扼腕叹息啊!</p> <p class="ql-block">滇缅公路上,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牌。</p> <p class="ql-block"><b>【滇缅公路遗址 三台山乡允欠村帮弄寨】</b>驾车重走滇缅公路,从芒市来到三台山德昂族乡允欠村帮弄村民小组,一路爬山涉水,在一段相对平缓的路程后,下坡来到山梁子上的帮弄村。在村头看见一组滇缅路筑路民工雕塑,三人群像,赤膊奋力牵引沉重的石碾子,在碾压路基。三个民工,三个民族,神情专注,青筋暴起,锁骨凸显,显示出民族团结的力量,国难当头,保家卫国,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和坚持坚定的毅力与毅志。我从不同角度拍摄,从不同方向观察,他们是滇西二十万筑路民工的代表,他们象极了我采访过的那些朴素无华的挖路人。他们没有名字记录下来,但是,他们的盖世功勋永远载入史册。</p><p class="ql-block"> 离开民工雕塑,才走二百米石板路,又见石砌墙壁上,有“重走滇缅路,记住往昔峥嵘岁月”的历史照片宣传墙。上有滇缅公路从昆明→畹町→腊戍的路线图,也有美国新闻兵拍摄的当年滇西各民族民工抢修抗战公路滇缅公路、中印公路的历史照片,八十年风雨交加,沧海桑田,照片发黄,风吹雨打,但那些峥嵘岁月的故事,世代相传,妇嬬皆知。让我们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曹歌)</p> <p class="ql-block">筑路民工的背影,是民族英雄,国家脊梁。</p> <p class="ql-block">二十万滇西各民族民工,血肉筑成滇缅路。</p> <p class="ql-block">血肉筑成滇缅路。</p> <p class="ql-block">帮弄村文化墙上滇缅公路路线图。</p> <p class="ql-block">重走滇缅公路,记住往昔峥嵘岁月。</p> <p class="ql-block">重走滇缅公路,记住往昔峥嵘岁月。</p> <p class="ql-block"><b>【滇缅公路遗址 三台山允欠村帮弄段铁链围绕着老路】</b>重走滇缅公路,最大的心愿是找到老路,那怕找到一些当年老路的痕迹。事实上,历经半个多世纪的世事变迁,沧海桑田,滇缅公路从原来1146公里,裁直切弯取直已经缩短许多路线,现在滇缅公路通车总里程长约800多公里。还有一些路线的许多路段,虽然保存但因荒废多年已无法通车,因此,保护好能够通车,还没有其他基建工程影响太多改造的原来路线,已经成为保护好滇西抗战纪念的不可移动的重要文物。</p><p class="ql-block"> 我们驱车,慕名而来,来到三台山德昂族乡允欠村委会帮弄村民小组境内,帮弄,也见写帮龙,邦龙。我们非常欣慰地发现,在此滇缅公路老路上,芒市文旅局规划出原滇缅路基,用水泥桩拉起铁链子,围绕着滇缅公路老路基保护起来,做为不可移动文物。在十一公里处,还竖立起大型铜墙面装饰浮雕塑《滇缅公路遗址》,气势磅礴,庄严肃穆,整个作品散发着历史的厚重感与艺术感染力。</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关注滇西抗战历史文化研究,关注滇西田野调查三十多年来,第一次发现,芒市是第一家用这种方式方法保护滇缅路的县市。滇缅公路,东起昆明市,向西经楚雄州、大理州、保山市、德宏州,路途经过滇西十七个县市,如果大家都是象德宏州芒市一样,学习借鉴他们采用铁链或铁丝网的方法,把老滇缅公路保护起来,保护保存好,把占用路基路线上的地上附着物清理干净,筑牢稳固滇缅路线,筑起新的长城。那么,将来联合把滇缅公路申报为世界自然遗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就又迈进了一步。(曹歌)</p> <p class="ql-block">滇缅公路遗址 三台山允欠村段铁链围绕着老路。</p> <p class="ql-block">滇缅公路遗址浮雕塑。</p> <p class="ql-block">滇缅公路遗址浮雕塑。</p> <p class="ql-block">滇缅公路遗址 三台山允欠村段铁链围绕着老路。</p> <p class="ql-block">滇缅公路遗址 三台山允欠村段铁链围绕着老路。</p> <p class="ql-block">滇缅公路遗址 三台山允欠村段铁链围绕着老路。</p> <p class="ql-block">滇缅公路遗址 三台山允欠村段铁链围绕着老路。</p> <p class="ql-block">滇缅公路遗址 三台山允欠村段铁链围绕着老路。</p> <p class="ql-block">遮放镇坝托村是滇缅公路入口。</p> <p class="ql-block"><b>【重走滇缅公路遗址 遮放坝托村→嘎中渡口】</b>驱车重走滇缅公路,穿越密林,从东向西爬涉三台山,历经一台坡、二台坡、三台坡,在11公里左右看完铜铸墙面的大型浮雕塑《滇缅公路遗址》后,又在山梁西行数里,终于开始在16公里后下坡,下完坡便是遮放坝子头的坝托村。</p><p class="ql-block"> 已经下午二点,我与番汝明,一路口干舌燥,粒米未进,饥肠辘辘。赶紧找村子里面的农家乐点菜,一个傣族大锅掌锅,帕哈苗煮鸡蛋汤一大钵头,小炒粉肠一碟,油炸排骨一碟,青豌豆荚一盘,白米饭一碗。绿色食品被我们俩风卷残云,唯有炸排骨与炒粉肠,眼宽肚窄,只好打包盒带走。</p><p class="ql-block"> 饭后,喝足糯米香茶。继续向西寻找滇缅公路老路,无奈这里是富饶之地遮放坝子,土田基础设施建设,水泥沟渠纵横,杭瑞G56高速公路高架桥,横空出世,G320国道也又宽敞又明亮,而且,芒瑞大道双向八车道,如飞机跑道般展现在眼前。滇缅公路的路线已经被覆盖,曾经穿村过寨弯弯绕绕的滇缅公路,己经在乡村振兴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中,被钢筋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的路面及腾冲火山石石板铺垫,已经很难寻找到老路痕迹了。</p><p class="ql-block"> 德宏州公路局,有一个滇缅公路陈列馆,我在临行前夜,跟随德宏州公路局党委工作部原部长曹先鹏前去探视参观,对滇缅公路历史与现状有过大致了解。另外,德宏州史志史料专辑,我也曾经认真学习查询过滇缅公路在芒市至畹町桥头这段的前世今生。</p><p class="ql-block"> 滇缅公路上风景最好的芒市至畹町段,在1938年8月31日滇缅公路通车之前,在1928年12月,由芒市傣族土司方克明,邀请一个叫赖泼的印度人测量工程师,发动当地土司辖区民众,挖通一条土路,这条路线经过了三台山。土路挖通后,并从缅甸买了四个红色小轿车,用船,从南坎,弄岛,运到遮放嘎中渡口,靠岸边公路后,约用一百人轮流抬一辆车,抬到公路,公路坑坑洼洼,汽车经常走不动,尾着的人抬的抬,推的推,走走停停才挪到芒市三棵树,今芒市三棵树有888公里,887库遗址。此滇缅路毛路基本是一段等外路。1938年开挖滇缅公路时候,重修此段公路主要是在原基础上扩宽拉直,改善桥梁涵遂涵洞。</p><p class="ql-block"> 我驾驶汽车,在宽敞的芒瑞大道,一直向西,遮放坝子很大,从遮放坝头的坝托村出发,经过遮放,经过户拉,来到遮放坝尾的嘎中渡口。</p><p class="ql-block"> 嘎中渡口,是瑞丽江上一个重要的军事渡口。古往今来,在这里南来北往的马帮商队,留下往事如风。现在,这里已经被一个大型企业开发利用成温泉酒店,改名字叫“史迪威二战纪念码头”。打造温泉健康养生企业文化建设与二战史迪威码头文化品牌,高端大气上档次。有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征战至1945年1月中印缅战区胜利会师芒友,史迪威公路通车运输大量援华物资与中印输油管道油资的许多珍贵图文档案。(曹歌)</p> <p class="ql-block">史迪威码头。</p> <p class="ql-block">史迪威码头。</p> <p class="ql-block">史迪威码头。</p> <p class="ql-block">史迪威码头。</p> <p class="ql-block">史迪威码头简介。</p> <p class="ql-block">嘎中渡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