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马,中美洲华人最多的国家

冬爷

<h1><b>美洲行(十)巴拿马篇(1) 2025年5月4日</b></h1> <h1><b>巴拿马共和国是中美洲最南端的国家,因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而闻名全球。这个面积仅7.55万平方公里的国家,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多元的文化融合和丰富的自然遗产,成为中美洲最具活力的旅游与经济枢纽。</b></h1> <h1><b>人口构成:65%为印欧混血,12%为非裔,12%为原住民(如库纳人)。巴拿马有近30万华人,加上华裔占比将近10%,是中美洲华人最多的国家。</b></h1> <h1><b>我们下榻在巴拿⻢新城金融区的⼀家⼤酒店。窗外就可看到新城的建筑。第⼀眼印象很好。金融区⾼楼林⽴,给⼈⼀种现代化的感觉。可据导游说,巴拿⻢只有这么⼀块现代化的地⽅,除此之外巴拿⻢再也找不到另⼀块这么现代化的地⽅了。</b></h1> <h1><b>螺丝楼,因其形状酷似螺丝而得名。</b></h1> <h1><b>1519年,征服者佩德拉里亚斯·达维拉建立巴拿马古城,作为掠夺秘鲁黄金的中转站。城市以棋盘式布局规划,成为欧洲殖民城镇的典范。</b><br><br></h1><h1><b>1671年,英国海盗亨利·摩根洗劫并焚毁古城,掠夺价值超过2000万比索的财宝。</b></h1> <br><h1><b>古城被毁两年后,西班牙人在原址以西8公里处重建城市,即今日的巴拿马老城。这里保留了殖民时期的街道网格,融合西班牙、法国和早期美国建筑风格。</b></h1> <h1><b>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巴拿马古城遗址与老城历史区共同列为世界遗产。</b></h1> <h1><b>第一站参观巴拿马古城遗址。这里已是一片废墟和残垣断壁。</b></h1> <h1><b>参观巴拿马古城博物馆</b></h1> <h1><b>一进门墙上就挂着一幅兰花画像。这是巴拿马的国花。</b></h1> <h1><b>巴拿马古城原貌</b></h1> <h1><b>巴拿马古城原貌</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巴拿马原住民酋长祖先的葬礼仪式十分奇特,据记载,西班牙人进入来到巴拿马后发现一个房间里摆满了用棉绳悬挂的尸体,这些尸体是酋长祖先的遗体,按照社会等级进行保存,脸上还戴着金面具,上面镶嵌着宝石。下面这幅画描绘西班牙殖民者进入挂满尸体袋子的房间的情景。</b></h1> <h1><br></h1> <h1><b>虽然西班牙最先来到巴拿马并修建了古城,但是后起的英国人面前却不堪一击。</b></h1> <h1><b>1671年,西班牙女王玛丽安娜下令攻击加勒比海的英国商船,作为回应,牙买加的英国总督委托亨利·摩根保护牙买加。同年1月,摩根率领30艘英、法船只,带领1500名海盗,从大西洋一侧的牙买加出发,沿恰格雷斯河而上,穿过茂密的雨林和沼泽,抵达太平洋一侧的巴拿马古城。</b><b>当时,巴拿马古城的防御力量薄弱,只有1200名西班牙步兵和400名骑兵,且缺乏战斗经验。海盗们佯装撤退,诱使西班牙军队离开堡垒,随后用火器伏击,西班牙骑兵被火枪击退,主力部队也被海盗包抄,最终大败。</b><b>在这场战斗中,西班牙损失了约500人,而海盗仅损失15人。之后,摩根的手下对巴拿马古城进行了洗劫。关于古城的焚毁,有说法认为是海盗所为,也有观点认为是西班牙总督下令,让炮兵上尉用藏在木建筑中的火药桶将城市烧毁。大火吞噬了大部分城区,大量财富在大火中化为灰烬,巴拿马古城就此衰落。</b></h1> <h1><b>这一幅画描绘英国海盗摩根攻打巴拿马古城</b></h1> <h1><b>英国皇室居然和海盗明目张胆地勾结在一起,当年殖民者的无耻程度远远超出我的想象。</b></h1> <h1><b>英国海盗亨利·摩根与英国皇室存在着相互利用的关系,他受英王查理二世的支持与庇护,为英国在加勒比地区的利益服务,同时自己也获得了财富和地位。</b></h1><h1><b><br></b><b>17世纪,英国与西班牙关系紧张,英国试图削弱西班牙在加勒比地区的势力。查理二世向摩根颁发了私掠许可证,允许其攻击西班牙船只。摩根则率领海盗团队,对西班牙殖民地展开一系列掠夺活动,如洗劫巴拿马古城等,为英国积累了财富,打击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助力英国的海外扩张。</b></h1><h1><b><br></b><b>虽然摩根曾因在英西和平时期发动攻击而被逮捕送往伦敦,但由于英国与西班牙关系很快再度恶化,查理二世不仅赦免了他,还于1674年封他为爵士,并任命其为牙买加副总督。摩根从此从海盗转变为英国在加勒比地区的统治阶层,负责保护牙买加免受法国等势力威胁,维护英国的殖民利益。</b></h1> <h1><b>巴拿马古城的圣格明戈大教堂仅存的钟楼(经过修复)。</b></h1> <h1><b>钟楼背面</b></h1> <h1><b>俯瞰钟楼(翻拍)</b></h1> <h1><b>钟楼内部</b></h1> <h1><b>爬上钟楼俯瞰古城遗址和远处的巴拿马新城。</b></h1> <h1><b>在钟楼上远跳巴拿马新城金融区</b></h1> <h1><b>在钟楼上看大海</b></h1> <h1><b>古城遗址内绿树葱茏,郁郁葱葱。</b></h1> <h1><b>参观完巴拿马古城后第二站游览巴拿马老城历史区。</b></h1> <h1><b>赫雷拉广场(Plaza Herrera)</b></h1> <h1><b>赫雷拉将军雕像位于广场中心,是为纪念当地英雄托马斯·赫雷拉将军而建,他曾参与南美洲独立战争以及巴拿马从哥伦比亚独立的斗争。</b></h1> <h1><b>美国贸易酒店</b></h1> <h1><b>美国贸易酒店是广场上最大的建筑。与拿来是修建巴拿马运河的法国人居住,法国人走后被美国人所用。 </b></h1> <h1><b>高档餐厅</b></h1> <h1><b>老城历史区街景</b></h1> <h1><b>圣约瑟夫教堂</b></h1> <h1><b>耶稣会教堂</b></h1> <h1><b>巴拿马城历史区中心矗立着耶稣会教堂。该教堂由耶稣会于1621年建造,是巴洛克风格中财富和政治权力的杰出代表。它标志性的黄色外墙上装饰着雕刻、雕像以及献给该教团宗教成员的各种符号。</b></h1> <h1><b>圣多明戈教堂遗址</b></h1> <h1><b>圣多明戈教堂遗址位于巴拿马城的圣费利佩区,是巴拿马历史上重要的宗教建筑之一,见证了巴拿马的殖民历史和宗教发展。教堂虽然已经残破,但依然保留着部分精美的建筑细节,如墙壁上的雕刻、拱形门窗等,从中可以看出当年的建筑工艺和艺术风格。</b></h1> <h1><b>教堂内景(网络照片)</b></h1> <h1><b>街头卖东西的巴拿马土著妇女</b></h1> <h1><b>国家文化中心</b></h1> <h1><b>法国大使馆</b></h1> <h1><b>巴勃罗·阿罗塞梅纳纪念碑,他是巴拿马第一任总统。</b></h1> <h1><b>海湾景色</b></h1> <h1><b>巴拿马运河纪念碑</b></h1> <h1><b>四个雕像为当年建造巴拿马运河的四个法国工程师。</b></h1> <h1><b>纪念碑顶上为一只大公鸡,法国标志。</b></h1> <h1><b>法国广场</b></h1> <h1><b>法国广场的卖唱者</b></h1> <h1><b>在法国广场边上看巴拿马新城和海滨大道。</b></h1> <h1><b>巴拿马新城</b></h1> <h1><b>国家大剧院</b></h1> <h1><b>圣弗朗西斯科·德·阿西斯教堂</b></h1> <h1><b>圣弗朗西斯科·德·阿西斯教堂是一座位于玻利瓦尔广场对面的历史悠久的教堂。这座殖民时期的地标建筑曾于18世纪中期两次毁于火灾,如今矗立在海滨国家剧院对面。</b></h1> <h1><b>玻利瓦尔广场上的雕像</b></h1> <h1><b>独立广场</b></h1> <h1><b>巴拿马大教堂是独立广场上最醒目的建筑。</b></h1> <h1><b>巴拿马大教堂位于巴拿马市老城区,于1796年祝圣,1688年开工,由军事工程师尼古拉斯·罗德里格斯设计。高高的山檐有两座石膏塔,塔顶曾经被涂成红色,镶嵌着珍珠母贝,被认为是巴拿马最高的塔。墙壁由石头制成,立面以文艺复兴风格雕刻。它有三个中殿,可直接通过三个门从立面访问。还有另外两个礼拜堂的中殿缺乏各自的分区。2014年12月22日 ,巴拿马大主教将圣殿的头衔升格为圣殿。此后,它正式被称为圣玛丽亚安提瓜大教堂。</b></h1> <h1><b>教堂内景</b></h1> <h1><b>市政厅</b></h1> <h1><b>巴拿马运河博物馆</b></h1> <h1><b>巴拿⻢虽然是个⼩国,但是这⾥的⽣活节奏却明显快于哥斯</b><b>达黎加。城市的发达程度也⾼于哥斯达黎加。作为联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通道城市,巴拿⻢贸易发达,赚钱的机会要⾼于哥斯达黎加。⽆怪乎巴拿⻢有三⼗多万华⼈,加上华裔占巴拿⻢⼈⼝总数将近10%。领⼟和总⼈⼝和巴拿⻢差不多的哥斯达黎加却只有3万华⼈。巴拿⻢有四处唐⼈街。中餐馆都是⼤型的,⽽且很多面向普通巴拿⻢⼈。我们在巴拿⻢吃三顿饭都是中餐。其中两顿都在同⼀家中餐厅吃。这家中餐厅有两层。⼆楼是给中国⼈吃正常炒菜⽤的,⼀楼则是⼤厅式供巴拿⻢⼈吃中餐。基本都是⼤众式炒饭。</b></h1> <h1><b>巴拿马的中餐馆</b></h1> <h1><b>巴拿马对华人友好,春节是法定假日,有众多中餐馆、华人区超市及中文学校、华人社团等,华人能较好地保持文化传统,新移民也能快速融入,巴拿马具备浓厚的华人文化氛围。</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巴拿马为什么有这么多华人的原因主要是历史上劳工输入和近年来移民政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r></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世纪中期,美国修建巴拿马铁路,从中国广东和福建等地招募了大量华工,据统计,1852年至1856年约有2万华工抵达巴拿马。之后法国和美国开凿巴拿马运河时期,也都招募了一定数量的华工,这些华工成为巴拿马早期华人的主要来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r></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巴拿马作为前往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中转站,有大量华工在此滞留,人数多达25000人,这也使得巴拿马的华人数量进一步增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r></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早期抵达巴拿马的华人凭借勤劳节俭逐渐站稳脚跟,他们会带动亲友前往巴拿马,尤其是广东花都籍华人,据说法国修建巴拿马运河时期,就有不少花都人应招,如今巴拿马40多万华侨近八成是花都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r></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近年来巴拿马移民政策较为开放,如2024年申请巴拿马永居的华人人数激增35%,全家三代可通过30万美元买房获得巴拿马永居身份,且5年后可申请入籍,这吸引了不少华人前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r></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巴拿马生活成本相对较低,气候温暖,医疗体系参考美国标准,教育资源较好,还有公立学校免费教育和多所国际学校可供选择。同时,巴拿马是区域贸易中心,科隆自贸区提供了不少商业机会,且没有外汇管制,适宜华人生活与发展。</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