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学六年级的日记摘和班主任姜老师(二)

小潞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概述:</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小学一年级在育英学校(见注)读书,双周回家一次,都是爸妈单位的班车接送(单位不少孩子在这儿上学)。二年级转到宣武区的禄长街小学(现西城区禄长街小学,属于育才学校禄长街分校),一直到六年级第一学期结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近日翻看我1960年9月1日—1962年2月5日的日记,班主任姜老师对我日记的很多详尽批语,谆谆教导,勾起我对姜老师的万分想念!不知道为什么,其实我一直想念着姜老师(但我一直不知道姜老师的全名),他是在我上学期间给我印象最深的老师。他爱护我培养我,严历又亲切,在我上小学时就能碰到这么好的老师,是我的幸运!遗憾和悔恨的是我从没有再回学校看望姜老师,现在想起来懊悔万分,自己太不懂事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翻看着一篇篇日记,一段段老师眉批的教导让我感动,不由地眼泪要流下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姜老师是位男老师,中等个,微胖,脸庞显黑红,健康的颜色,健康的体魄;老师可能快三十岁(我那时太小不会估计老师岁数,现在回想大概是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他平时的表情因时隔六十多年之久我已经记不清。姜老师曾经告诉我们他干过公安,还破过一些案子。所以同学们都特别钦佩他;姜老师还写得一手漂亮的钢笔字。他是班主任也教我们数学和语文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姜老师没有架子,不训斥同学,总是平等的启发式的跟同学谈话。给我印象最深,对我影响最大的教育方法之一就是要求大家天天写日记,包括周末。老师也篇篇批改,而且很多是眉批—非常细致耐心地教导、启发同学们成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记得几次我很晚才离开学校,还看见姜老师办公室的灯还亮着。姜老师呕心沥血地教导我们,付出很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姜老师是我成长的引导者,人生中最初的教导者、启蒙者,是我的恩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此坚持写日记成了我的自觉习惯。虽然在后来成长中,尤其是文革期间经历了极左的思想教育,那时我的日记里充斥着大量的口号和空洞苍白的语言,在高中和后来下乡多年的时间里,我的日记几乎被口号等毫无意义的语言充满,没有记录下更多详尽的事物以及周边人们的变化,值得留念的日记太少了,现在回看留下的只有不少重大遗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但不管怎样,因为几十年记日记的习惯,事实上还是多少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生活工作场景和同学往来。我感谢姜老师那时教导我的要好好学习工作,努力成长的亲切教导。</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姜老师担任我们班六年级的班主任。下面是我在六年级第一学期四个半月的时间,130多天的日记里节选的部分篇章,并附上姜老师的批语,永远保留视为珍贵纪念。</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备注:历史课是吴老师,自然课是杨老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60年11月9日 星期三 天气晴</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小标题:淘气的橡皮。</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在做着老师留的作业题,一个地方错了,我便拿出橡皮来擦。橡皮真不听话,它翻着跟头滚下了课桌,我急了,东找西找也找不到,真怪,怎么一会就找不找了?我没有办法,没有再去找它。又一个地方错了,“怎么办?没橡皮了”,想跟李康利同学借又怕老师说,我的手急出了汗,就伸到口袋里拿手帕擦汗,忽然发现有一个圆东西,拿出来一看原来是橡皮,没费一点劲就找到了,橡皮真听话,我不由地笑了。它真是一个顽皮的小东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60年11月22日 星期二 天气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今天老师带着我们大规模地把语文、算术温习了一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课堂上,老师为了看我们语文读得熟不熟,就试验了我们一下,老师说上句让同学们接下句,慢慢地有的同学不会接下一句了,他们便悄悄打开书看,那当然老师说上句他们就接得了下一句了。但是那些同学看了看四周没人理他们,他们就没兴趣了,就自动地合上书,又抬起头安心地回答问题了。一下子课堂就变得活跃起来。我们就在这愉快的气氛中度过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姜老师批语:我很喜欢你10月21号的日记里边的选材、写法。今天这篇也好。</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60年12月5日 星期一 天气晴</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小标题:灯泡碎了谁来赔?</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今天够倒霉的,我的命运真不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自己好好地站在书柜前想找本书看,没想到怎么灯泡滚下来,打碎了,这能怪谁呢?最后责任推到了我们三人身上,刘美玲、韩素秋、我。我一直想这件事,在体育课上也想来着,结果出了个丑,引得同学们全都大笑起来。哪去买40度的灯泡呢?放学后我们三人在门外讨论了半天,没用,我们便去找老师。想到这一天的倒霉事,心里就又难受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教室里同学很多,当着这么多人不好意思,又想到楞在这不会得到怎样的结果,于是我也不知怎么啦就走出了教室。当时三个人都想哪也买不到灯泡,还不如三个人的命换一个灯泡呢?韩素秋说她根本就不想活了,我们二人也绝望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真是倒霉的一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姜老师幽默的批语:没有那么严重吧!如果韩素秋真像你说的那样,要寻“短见”,那么我宣布灯泡可以不赔偿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60年12月6日 星期二 天气晴</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小标题:姜老师辅导我算术题。</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姜老师,我向您问几个算术问题可以吗?希望您帮我解答一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主要就是除法的1+,1-,我总觉得接受它不是那么容易。例如:已知1958年产糖若干吨,比1957年的增加几分之几?求1957年是多少?那这道题为什么1+呢?不是求1957年的吗?如果用乘法那样问得我很信服的做1+,可是这道题是谁比谁增加几分之几,求第二个誰,那做除法1+我就有点怀疑了,总之我的问题就是除法1+,1-;为什么求第二个谁要1-或1+,您无论怎么讲我也不明白。希望您在讲这道题从根本上讲讲,就像书上的例题似的,书上的例题我也不明白,什么1+多的几分之几就是去年……脑子里简直是稀里糊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姜老师,您再给我讲一遍行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姜老师批语(老师好负责!我太喜欢了!):当然可以,我决定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完全信服地知道为什么做除法。下午你等我吧!</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60年12月14日星期三天气晴</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小标题:这次姜老师写的批语特别多,都快跟这篇日记一样长了,老师用心了!姜老师关心我们,也非常耐心地天天写批语。这些批语看似平常,实则起到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它教育我怎么更好地和同学相处,这么做好一个中队长和学习委员的工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姜老师,难道您还要继续惩罚我们组吗?请您别这样,好吗?因为我们组已经改正了过去的缺点,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您说一个人她总是有自己的好朋友的,可是当朋友生气走了的话,那后果又将会怎么样?如果朋友明着和自己好,而却暗着和另一个人好,并且老说我的坏话,这又是怎么对付才好呢?怎么结果恢复本来的友谊?这些问题,对于我来说真是太难解决了,现在的班上集体并不是很团结,还有些暗地里勾心斗角的现象。这些问题请你给我一个准确的答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最近我正在看一本书《中队齐步前进》,这是苏联小说。里面的一切好像是我们中队一样。书里的主人翁(中队主席)“莱尼雅”他也同样是中队长,可是他却能把落后的中队修正过来,使中队变成了优秀中队,这都是经过很长时间的。这本书很好,您鼓励大家也都看看这本书(有些同学不爱看,但是只要自己有耐心就行了)。以上的问题请您帮助解决一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姜老师批语:我了解你好看书,这是非常好的习惯。高尔基就曾经说过一句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话。他说:“我的一切优点,都是书给我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今天你提了好几个问题。关于值日 我不过是说说而已,可以不惩罚你们了,也并未惩罚你们。关于你那位貌合神离的朋友确有缺点,他不该在背地里谈论别人的缺点。你可以和他开诚布公地谈谈也就是了,真正的朋友是能够互相帮助的,在斗争中建立起的友谊才经得住考验。如果你这位朋友真像你说的那样,那么,他还不是至少现在还不是你真正的朋友。我建议你们在一起谈谈。至于“和别人好”那却是很自然的,大家是同学,也都是好朋友,这总比两三个人”好的要命”要强得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中队工作就是团结所有的队员在党的培养下,过愉快有趣的组织生活。你是中队长,应该多考虑这点。我建议把这问题提给你们亲爱的辅导员刘老师,让他来帮助你想想办法。多依靠队员群众,大家群策群力,这样才能做好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61年1月5日 星期四 天气晴</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小标题:不高兴,妈妈总让我和姐姐打扫家卫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心里总有一种想法,但是总不敢说出来。今天我在日记里写了出来,请老师看我这日记后,再以批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先是我妈妈的问题,今天早上,妈妈又说了我和姐姐一顿,说我们没把家里卫生打扫好,并且还说:“做什么事都要共同劳动,共同享受”。我听了这话后很不服,共同劳动,就没有做到,妈妈老说我们这不好,那不好,可是她就没动过一次手。老说没时间太忙,可是星期日她就呆在那里,光让我们打扫(当然,她也偶尔动过几次手)。这给我一种印象,孩子总是让父母亲使唤的。您可能会反对我这种说法,我说问题却不能说得那么全面、具体,如果您不相信的话,请您问我姐姐,她会一五一十地告诉您,您不会找这麻烦的,是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关于我自己的问题,我总觉得我是那么笨,总不如别人,思想顾虑很多,总觉得自己想问题不全面。我的脑子乱得很,您说一个小孩不应该有这样的思想,对吧!也可能是这样,我已经不是一个小孩子了,就应该多想一些事情。总之,我所要说我的问题,就是脑子里顾虑太多,请您帮助彻底地解决一下(在日记本上),谢谢您!我取消了这些顾虑,就会更好地学习。请帮助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姜老师批语:正像你已经想到的一样,我认为你的第一个想法无疑是错误的。你妈妈每天上班工作比你们累,小孩子应该替大人分劳,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让爸爸妈妈好好休息。我也常常让我的孩子办事,像:扫地、抬水、刷碗等,而我自己却呆着不去,这是可以理解的。我希望你在家多帮助妈妈做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大孩子是应该多动动脑子,但你们不应该有那么多的顾虑,这点我很费解。你若大个孩子有什么可顾虑的?!我认为你学习态度很好,踏实、肯干,生活有规律,性格也非常温顺,但应多多锻炼斗争性,锻炼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61年1月11日 星期三 天气晴</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小标题:将来想去边疆参加建设。</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大家在一起学习完后就聊开天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电影说到自己的班上,从班上说到将来的理想和向往。最后这个问题算是说得最热闹了,大家有的想到蒙古,有的想到边疆。我心里暗暗想:“我将来的志愿现在还不清楚,可是我有一个念头,愿意到少数民族地区和新疆等地方去,因为我喜欢哪里的土地和人民,对那里的一切东西和事物都感到新鲜。”将来是多么美好呀!我们这几个人的志愿几乎是一样。可我觉得将来可不一定,我一定坚持自己的愿望。我要现在好好地学习,锻炼自己的斗争性,姜老师,请相信我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一定会把自己锻炼得特别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姜老师批语:当然相信,祝你不断进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1961年1月16日星期一 天气晴</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小标题:报社下放干部,邻居周叔叔下放到西藏。</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报社里已经下放了好几批干部,这次是第四批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家的邻居周梅生叔叔这次要下放到西藏去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他今天晚上九点钟就要上火车,他的儿子周小明舍不得离开爸爸,连声哭着要和爸爸一起走,我和姐姐还有报社里的人也来送他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周叔叔亲切地笑着,使我不住地回忆着他家和我家合住一户(我家两间,他家一间)这几年的情况。他特别爱帮助人,对人亲切,每天都是笑嘻嘻的,使得宿舍里的人都很愿意和他在一块。这次他要走了,永远也不会回来了,大家怎么不来送他呢?……我希望周叔叔能更好地在那里工作,我们会照顾他的家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火车散发着浓烟,渐渐地驶向了远方,慢慢地黑暗吞没了火车巨长的背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姜老师批语: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注:育英学校1948年成立于西柏坡,为中共中央直属子弟学校。现位于海淀区万寿路西街11号。与北京另一个也叫育英学校的不是一回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