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军旅生涯记事之八</span></p><p class="ql-block">在已度过的三十多年军旅生涯中,曾有两段短暂的任职经历。1997年深秋,我在广鹿岛海防团工作不到半年,一纸命令将我调到船运大队。离开广鹿岛码头时,海风裹挟着冰冷的海水拍打着岸堤,登陆舰鸣响了启行的汽笛。我那时对海岛并无太多眷恋,如今回望,码头的汽笛声仍在耳畔萦绕,那些浸润着汗水与星光的岁月,早已成为生命中抹不去的底色。</p> <p class="ql-block"><b>①黑嘴子——三色比肩的营区</b></p><p class="ql-block">船运大队驻守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黄海之滨的黑</span>嘴子军港,整个军港呈U型布局。船运大队在军港西侧,与海军保障队共用码头,毗邻地方海鲜批发市场与造船公司。在这里,陆军深绿、海军藏青、船厂橘色制服形成独特的三色比肩的景观。</p><p class="ql-block">凌晨时分,渔船汽笛在海风中奏响晨曲,海鲜市场率先苏醒。随着渔政监管人员完成检疫,满载渔获的货箱在码头堆成小山。商贩们熟练地分拣着各类海产品,贩卖声、讨价声、叫吵声织成市井交响。海鸥在低空盘旋,精准叼走散落的小鱼虾。数小时后,一切归于平静,只余下鸥鸣回荡在逐渐升腾的海雾中。</p><p class="ql-block">六时军营的号角准时划破晨雾。陆军士兵的迷彩作训服、海军官兵的藏青常服与造船工人的橘色工装,在晨光中汇成流动的色带。各色舰艇陆续启航,引擎轰鸣声与锚链收放声在海湾回荡。</p><p class="ql-block">八时晨晖升起,船厂进入生产节奏。龙门吊沿着轨道徐徐移动,电焊弧光在船坞间明灭闪烁,金属敲击声与砂轮打磨声穿透海风,为这座军民共融的港湾注入工业脉搏。</p> <p class="ql-block"><b>②补给舰——守岛官兵的生命</b></p><p class="ql-block">船运大队担负着要塞区守岛官兵的物资补给保障。外长山要塞区由95个岛屿组成,陆地面积149平方公里,岛屿星棋布于黄海北部,是京津门户和辽东屏障。船运大队保障舰船每天往返于岛屿与陆地之间,为守岛部队运送军事物资和生活补给。</p><p class="ql-block">那时补给舰船一般采用073型登陆舰和904型补给舰,船运大队的补给舰船吨位相对较少,每次向海岛运送200吨左右的物资。古语言:海上无风三尺浪,大海即使是在无风的时候也会有浪涛。小吨位的登陆舰能承受的风浪也相对弱,如遇到台风就无法航行,岛上的生活物资也就不能按时送达。如台风持续时间久,守岛官兵的餐桌上只能是土豆、粉条、花生米了。</p><p class="ql-block">由于工作岗位不同,我很少随舰出海,有一次我随船到大长山岛运送物资。出海时风力较小,后来风力上升到5级风,这个风力对登陆舰来说算不了什么,可对于我来说就不一样。舰船随着波浪在海上摇晃,我开始感觉天旋地转、头部发沉、平衡感下降,胃部随着浪涌节奏翻腾,一波酸水漫过喉头,胆汁的苦涩在舌根打转,连呼吸都带着酸腐的颤音,理智虽然提醒自己要维持体面,身体却诚实地分泌着唾液。通过这次出海,我深深体会到海上官兵的不易。</p> <p class="ql-block"><b>③船大——军民共建的典范</b></p><p class="ql-block">船运大队驻守在大连西岗区疏港路香炉礁街,当地人亲切地称作为船大,船大不仅仅是军港的守护者,更是深深融入街巷肌理的共建者。作为在此工作的亲历者,那些军民的温暖画面始终在记忆里发光。</p><p class="ql-block">驻地附近的学校操场上,总会跃现船大官兵的身影,那一声声洪亮的口令声,让学生们挺直了腰背、脊梁,在少年们心中种下了富国强军的种子。</p><p class="ql-block">那时菜市街糖果批发市场,每天人来车往环境脏乱差,是街道环境治理的痛点,船大官兵的迷彩旋风总会听令而来,为城市的环境美化挥洒汗水,增进军民鱼水情谊。</p><p class="ql-block">站前国营商场见证了军民融洽的深度。每周的党团活动日,船大官兵会在商场门前设立军人服务点,协助商场进行安全检查,指导商场消防应急演练,在平凡处书写不平凡的守护。</p><p class="ql-block">船大官兵如同码头上的系缆桩,以礁石般的坚韧扎根军港,用他们的军靴丈量驻地的每寸土地,用温暖如春的情怀滋养着驻地百姓。</p> <p class="ql-block"><b>④纠察队——车站流动的风景</b></p><p class="ql-block">在大连火车站,有一群特殊的“哨兵”,他们是船大派出的军容风纪纠察队。每个周末,战友们会戴着红袖标,在站前广场巡视。检查着军人着装的军容风纪,帮助出行的旅客,我见证过无数温暖的瞬间。</p><p class="ql-block">纠察队里有一位老志愿兵,正值部队兵役制改革取消志愿兵前夕,他对身上的军装非常不舍。他纠察时常说:“军人要有军人样,不要玷污了这身军装”。他从不对军容不整的军人通报处罚,每次都会详细讲解军队内务条令,亲自为他们整理军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军人良好形象。</p><p class="ql-block">纠察队还有一个重要工作:助老扶幼和维持秩序。大连火车站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客运枢纽,年发送旅客上千万人次。纠察队为来往旅客搬运行李,在客运高峰时期协助火车站维持秩序。纠察队挺拔的身姿、整齐的步伐,是火车站一道流动亮丽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时代的浪潮终将裹挟着每个人前行。1998年4月,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精简陆军员额。在此背景之下外长山要塞区转隶省军区管理,我也调离了工作仅五个月的船大。离别的那天,我独自伫立在军港码头,看着海浪冲刷着防波堤,远处的传来悠长的汽笛声,回想在船大的短暂时光,那些被海风浸润的守岛官兵,那些在风雨中坚守的身影,那些熙攘人群中传递的温暖,已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