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3年3月21日上午,我和女儿在张家界西站乘坐高铁前往凤凰古城,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南部,地处武陵山脉南部、云贵高原东侧,是一个以苗族、汉族、土家族为主、共28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因背依的青山酷似一展翅欲飞的凤凰而得名。凤凰古城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旧称镇筸城,古城是在唐代的五峒司城土城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元、明时期为土城,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改为砖城。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至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改为石城。现存有东门、北门两座古城楼及城墙关隘等,城内青石板街道、江边木结构吊脚楼,均具有30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凤凰古城是中国西南现存文物建筑最多的县,现有文物古建筑68处,古遗址116处,明清时代特色民居120多栋,各种庙祠馆阁30多座,如朝阳宫、万寿宫、杨家祠堂、天王庙、大成殿、古城博物馆、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等建筑,古香古色,布局井然,保持了历史风貌和古城特色,其独特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游览观光。</p><p class="ql-block"> 凤凰古城的旅游业发展得非常好,交通十分便利,高铁到凤凰古城站下车后,可转乘高铁专线接驳车直达古城南华门外。下车步行一段路,穿过南华门牌坊,便是横跨沱江的南华桥,站在桥上向右看,一座充满浓郁湘西风情的小城近在眼前,它宛若一幅美丽的画卷,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我的目光,令我内心充满了期待,急欲前往欣赏,细细品味体会。过桥不远处就到了我们预定的民宿,这个季节古城内游客相对少一些,十分方便游玩。我放下旅行箱,便迫不及待的走出去,开始游览凤凰古城。</p><p class="ql-block"> 从民宿顺石阶而下,来到了沱江边,环视四周,见几座造型各异的桥横跨于沱江之上,它们静静的卧在江面上,与两岸深褐色的木构吊脚楼相映相衬,让古城的景色更加多姿迷人。距离南华桥最近的桥是“雪桥”,该桥是凤凰籍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捐资修建的,临近古城北门,是一座仿古设计的二层桥,建筑风格十分独特,平桥之上又伫立一座拱桥,拱桥上有风雨亭,飞檐翘角,“一平一拱”,即是过江通道,又是观景平台,登上雪桥顶楼,沱江两岸风光尽收眼底。雪桥前方还有两座小桥,一座是石凳桥,一座是木板桥,从前,沱江上只有这两座小桥可以从古城通到外面,现在桥面上又修建了好多风雨桥、石桥等,连通着两岸,方便人们走出城外,遥望远处是著名的“虹桥”。我和女儿坐在江边,一边品尝着咖啡,一边欣赏着沱江两岸的风光,享受着眼前宁静惬意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走过雪桥,沿着小路上行,来到城墙旁的小巷中,石板路两旁是鳞次栉比,高低错落的石木结构房屋,这些房屋中有好多是后修建的,作为一间间店铺或民宿,售卖苗银、饰品、蜡染、扎染、刺绣等工艺品和各种特色小吃。凤凰古城内老街区占总面积一半以上,古街道有20多条,交错纵横,旧貌依存。一座座飞檐翘角、古朴典雅的楼阁依街而立,依地势高低错落而列,石板路、花格窗、青砖墙,处处散发着古老的湘西民族气息。</p><p class="ql-block"> 我漫步到文兴街,在一条巷子的尽头,有一座湘西典型的木结构院落,大门外墙上挂着“熊希龄故居”牌匾,熊希龄是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他出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期。故居建于清道光年间,为一座小巧精致的四合院,清幽雅致,充满了书香气息,室内以图片、文字等资料介绍了熊希龄的生平事迹,还陈列有熊希龄遗物等珍贵史料。</p><p class="ql-block"> 我随意在古城中漫步,幽幽绵长的老街巷,古朴沧桑的老宅院,每一座建筑都宛如一部历史书卷,它们默默的伫立在那里,仿佛藏着岁月的秘密,在等待人们来阅读探寻。不知不觉,我来到位于古城北面的北门城楼,城楼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将砖城改为石城,采用本地红砂条石砌筑,城门呈半月拱形,两扇城门铁皮包裹,其上铆圆头铁钉,结实牢固。城楼通高13.6米,重檐歇山顶,穿斗式砖木结构,城楼对外一面开枪眼两层,共8个,能控制防御城门外180度平面范围。城门上方悬挂“壁辉门”门额,门额之上有一幅攻城的战场画面浮雕,四周还有双龙戏珠及寓意福禄寿喜等浮雕图案。因古时候不论是凯旋而归的将士,考取功名的读书人,还是衣锦还乡的生意人,都必从这里进城,故称“壁辉门”,也称“凯旋门”。北门外地势比较开阔,在城楼外面又建有月城(瓮城),加强防御,形成重门保障。关于这两道城门还有另一说法,因第一道门,开门就看见一座山,“开门见山”在风水学上认为是见“煞”,风水不好,所以,又在城楼前、城门对着的地方修建了一道墙,旁边设一个斜开大门,走出这个“斜门”,正好对着沱江,这样风水就转变了,寓意细水长流、源源不断,财源广进。</p><p class="ql-block"> 凤凰古城历经风雨沧桑的每一条青石板路、每一座老宅旧院、每一面砖墙石壁,都透露着岁月的痕迹,仿佛在述说着古城的历史故事与变迁历程。在古老的城墙边,一条街巷的入口处,有一座“杨氏宗祠”,又名“杨家祠堂”,是古城内保存最好的祠堂,我还纳闷大门上方咋还刻有一颗五角星呢?原来这里也曾是凤凰县政府旧址。杨家祠堂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由镇筸总兵杨芳(公元1770—1846年)捐资修建,为典型的四合院布局,整体呈长方形,由大门、戏台、过亭、廊房、正殿及两个天井坪组成。杨家祠堂的大门很特殊,是侧开的,因为,杨家人特别相信风水学,大门侧开正对着沱江,可以使祖业千秋,万世荣昌,源源不断,兴旺发达。杨家祠堂不仅是杨氏族人祭祀、议事、执法等场所,也是公众听书看戏的地方。相传凤凰古城中的杨姓均为大宋杨门忠烈的后代,所以,戏台正中是“杨母教子”的彩绘,栩栩如生,其上写着“威震三关”四个大字,令人生畏。杨家祠堂设计精巧,雕琢细致,古香古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具艺术价值及观赏价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北门城楼与东门城楼之间有古城墙连接,城墙高达10米,由红砂石和青砖砌筑而成,即有防御作用,又有防洪功能,是凤凰古城一道坚固的屏障。我静静的坐在城墙边,看着来往的人们,不禁感叹,这座高大的城墙是否会记得,曾经有多少人从这里走过?又有多少故事在这里发生?我轻轻触摸着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古城墙,仿佛听到一块块砖石在诉说着古城往昔的繁华与沧桑,讲诉着古城内外曾经发生的爱恨离愁故事,眼前的一切,让人思绪万千。</p><p class="ql-block"> 沿着城墙向东行,来到古城东端、紧邻沱江水门口码头的东门城楼,因东门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也称“升恒门”。东门城楼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城墙下部由紫红砂岩砌成,上部城楼则用古砖砌筑,城门宽3.5米,高4米,呈半圆拱,两扇铁皮包裹的大门,圆头大铁钉密铆其上。城楼高11米,重檐歇山顶,飞檐翘角,穿斗式构架。面宽三间,进深一间,向内三面回廊作为连通两边城墙的过道,向外一面大门上方有8个射孔。城门上方悬挂“升恒门”匾额,匾额四周雕刻有“福、寿”二字,以及宝剑、花篮、花卉、太阳、云纹、蝙蝠等图案。这些匾刻历经300多年风雨侵蚀、战火焚烧,至今仍清晰可辨,保存完好,尽显古朴沧桑。</p><p class="ql-block"> 走进城门后,里面的街道叫东正街,也是古城里最繁华的商业街,路面用红砂石板铺就,两侧商铺林立,品类繁多,有银饰蜡染、旅游纪念、特色小吃、咖啡奶茶等等,特别是还有一座根据著名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而命名的“边城”主题邮局。沈从文的小说虽然不是写的凤凰古城,但这里有一座沈从文祖父沈宏富于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所建、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四合院,共有房屋10间。1902年,沈从文诞生于此,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期,现为“沈从文故居”,故居内陈列有沈从文照片、书稿和文物资料,他的《边城》也为古城披上了一层浓浓的文学气息。</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边城》为古城披上了一层浓浓的文学气息,那么《仙剑奇侠传三》更为古城添加了几分仙侠色彩,这里是“茂茂”一生都想去的长安城,可惜却没有来过。凤凰古城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和美丽的风景,也吸引了众多影视制作者前来,《边城》、《湘女萧萧》、《湘西剿匪记》等十多部影视剧都曾在这里取景拍摄。</p><p class="ql-block"> 凤凰古城不仅风景秀美,而且人杰地灵,历史建筑众多,前行有一座相对破旧的宅院是“田兴恕故居”。始建于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是一座造型简单、古朴大方的小院,几间房屋作为展室,展出有田兴恕使用过的家具、物品及生平事迹的图文介绍。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田兴恕出生于凤凰,16岁加入清军,因战功显赫,24岁被提升为贵州提督,并诏授钦差大臣。后因“开州教案”被革职流放,途中被时任陕甘总督左宗棠赏识,上奏朝廷,得以释放,37岁回到家乡凤凰,年仅41岁因战伤发作去世。他的一生,即有刀光剑影、血火纷飞,又有命运浮沉、人生苍凉,正如他的诗集《更生诗草》中所写“人事输赢无常局,贫贱吾家有素风”。俗话说“虎父无犬子”,田兴恕的后代也继承了父亲的血性和勇气,勇猛善战,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重的色彩,堪称忠烈,令人敬佩。</p><p class="ql-block"> 在古城狭窄的巷子里,还有另一位传奇人物的故居,“裴三星故居”。凤凰古城有史以来就是一座商城,最早在这里做生意的多数是江西人和安徽人,清同治年间,来自于江西的裴守禄,16岁就随叔父在凤凰做生意,开设了“裴三星”布号,经营有道,民国初期,就成为了凤凰首富。“崇德堂”始建于1884年,是裴守禄40岁时修建的,建筑规整典雅,古香古色,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四合院。庭院不大,摆放着石雕,还有古时的马车和轿子。古宅里还收藏了许多奇珍异宝,其中匾额有百余块,这些匾额文物折射出来的不仅是凤凰的商贾文化,也是这座小城的历史和韵味。屋中还摆放有敦厚朴实、做工精致的家具,我走在这些旧物中,仿佛时光都恍惚起来,让人不知今夕何夕。</p><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见前方有一座高门额的建筑,拱门上方刻有“天后宫”三字,天后宫是凤凰古城最老的建筑之一,始建于唐朝,后毁于火灾。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担任镇筸总兵的福建人尹德禧,带领众人全面重修。庙宇以明清时期建筑风格为特色,三间正殿、三间后屋、一间卷棚和一座戏台,供奉妈祖、财神等神像,因此,又称“妈祖庙”。精美的木雕、嵌瓷艺术和壁画金漆等,都展现了潮州民间艺术的精髓,透露着工匠们的匠心独运,充满了独特的历史韵味和文化魅力。</p><p class="ql-block"> 妈祖庙虽然吸引了众多信徒前来朝拜,但湘西人是不拜妈祖的,因为苗族人信奉傩神及多种神灵。苗族是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之一,苗族先民最早居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传说,古时候有黄帝部落、蚩尤部落、炎帝部落,现在人们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华夏子孙,唯独苗族不承认自己是炎黄子孙。他们认为其祖先是蚩尤,蚩尤部落也称九黎部落,是最早发明种植水稻、演练冷兵器的民族,因炎帝、黄帝想把他的技术占为己有,并与之争夺长江中下游的土地,黄帝、炎帝打不过蚩尤,便联合起来,发生了涿鹿之战,蚩尤战败而死,其部落子民被迫远走他乡,去到大山里居住,开始了苗族多苦多难的迁移史。自此,苗族人便不再与汉族人来往,不再跟汉族通婚,如今,苗汉已是一家亲了。 </p><p class="ql-block"> 前行来到古城南门的位置,南门原称“静澜门,但我却未见南门城楼,据说按阴阳五行之说,南方属火,因为在这里建城门要用木头,古人认为火克木,易遭火灾,所以,到现在也没设立南门城楼。</p><p class="ql-block"> 穿过街巷,来到位于古城西面的西门城楼,也称“阜城门”,城楼毁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在特殊历史时期又遭到严重破坏,现在所见,是古城旅游业开发后,根据原来的建筑结构重新修建的。城楼前是宽阔的凤凰广场,据说古时候这里为刑场。现广场上伫立着一座凤凰铜像,其底座下埋了4.8公斤朱砂,就是为了镇住这里的阴气,提升阳气。出西门城楼是凤凰镇的新城,大部分当地人都已搬迁至新城居住,而古城现在成为供游客参观游览的凤凰古城。</p> <p class="ql-block"> 我和女儿沿街巷慢慢闲逛,兜兜转转又走到古城东门外的“虹桥”上,虹桥又名“卧虹桥”、“风雨桥”,桥面为驼峰式,横跨沱江,桥身采用朱红色砂石建造,宛若长虹卧波,而得名“卧虹桥”。该桥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重建于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民国三年(1914年),湘西镇守使田应诏首倡集资重加修葺,中门额匾阴刻“虹桥”二字,沿用至今。虹桥南北走向,两墩三孔,全长约110米,宽8.8米,高11米,但现在所见虹桥是1955年改建成的公路桥,2000年又修复的虹桥风雨楼。走进风雨楼,桥面两侧都建为一间间商铺,售卖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及湘西特色风味小吃等,欣赏不到两岸风景。但登上二层,可俯瞰整个古城的美景,感受江风拂面的惬意。</p><p class="ql-block"> 走过虹桥,依栏眺望,江对岸是一座座清代和民国初期所建、充满浓郁苗族建筑特色的古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悬于沱江之上。这些吊脚楼分上下两层,为穿斗式木结构,上层是客厅都建得比较宽大,建筑工艺复杂,做工精细考究,屋角起翘,形状都类似凤凰,门窗及栏杆有雕花;下层不做正式房间,随地势而建,占地很不规则,用来存放一些农具或者作为猪圈、牛圈,但吊下部分均雕刻有类似金瓜或兽头、花卉等图案花纹,上下穿枋承挑悬出的走廊和房间,使之悬垂于河道之上。这些小巧玲珑、古香古色、飞檐翘角的吊脚楼被称为“回龙阁吊脚楼群”,全长达240米,并且每一栋吊脚楼都隔有封火墙,这是先人的防火方法,如果着火,封火墙可以阻止火势蔓延,防止“火烧连营”。由于封火墙作用重大,家家户户都对此倍加重视并加以美化,他们在每一堵封火墙前后都装有鳌头,且一律为凤凰鸟图案造型,远眺仿佛只只凤凰引颈傲视苍穹,气宇轩昂,给人以展翅欲飞之势,足以体现出凤凰人对神鸟凤凰的崇尚及对美的追求。这些依山而筑,临水而立的吊脚楼,采集青山绿水的灵气,与大自然浑然一体,随着岁月流逝,历经300多年风雨洗礼,依然壮观伫立于沱江岸边,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令人称奇,惊叹不已。</p><p class="ql-block"> 当清晨薄雾飘过时,吊脚楼倒映在静静流淌的江水中,楼水相映,山水相依,宛如一幅隽美的画卷,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人们常说:“最美的风景在远方”,我感觉最美的风景就在驻足凝望的瞬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沱江的夜景是凤凰古城著名的景点之一。华灯初上时,沱江两岸霓虹闪耀,灯火辉煌,璀璨的灯光将整个古城照亮,灯光倒映在水中,就像成串的玛瑙滚入江中,折射出细碎的光芒,形成一幅多彩又迷人的画卷,仿佛将人带入了一个梦幻世界,这简直就是现实版的《千与千寻》。由于旅行团都是带游客夜游古城,7时左右,古城突然增加了好多人,熙熙攘攘的人群充盈在纵横交错的街巷中,沱江两岸和桥面上也是人头攒动,古城里吊脚楼酒吧也热闹起来,吉他声、唱歌声不绝于耳,热闹非凡。我和女儿也加入了人流中,我们漫步在沱江边,吹吹江风,听听酒吧里传来的音乐,逛一逛小商店,尝一尝街边的小吃,享受着历史与现代交织带来的欢乐与活力,沉浸在浪漫惬意的美好时光中。</p><p class="ql-block"> 凤凰古城,一座隐藏于湘西群山之间的千年古城,每一块石板都镌刻着时光的足迹,每一座吊脚楼都彰显着苗族人的智慧,每一座宅院都充满了神秘,宛若一幅用木、石、水绘出的美丽画卷,充满了迷人的魅力。在这里,没有奢华与浮躁,只有古朴与沉静,置身其中,俗世的困顿与烦恼都会爽然而释,心灵会获得前所未有的满足与宁静。古老的小城如一部史诗,记载着古城悠久的历史文化,似一首歌谣,传颂着苗族的民俗风情。凤凰古城,真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