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的追梦女子

张树忠

<p class="ql-block">  地质队里的心酸之事数不胜数,有一位美丽的女技术员,年仅二十八岁便与世长辞。</p><p class="ql-block"> 2016 年 5 月 20 日,大理水勘院踏上了探寻水源工程的征程,深入洱源县牛街东北部的深山。抵达福和村,一条小河从北面的鹤庆县悠悠淌来,水波潺潺。小河两岸,阶地时断时续地延展,仿佛大地的褶皱。</p><p class="ql-block"> 村子安卧在小河中部的阶地上,阶地与和缓的坡地相连,一片翠绿的耕地铺展其间。这里海拔逾 2700 米,山风清冷,寒意沁人。广袤的土地上,只能孕育着附子、百合、当归等耐寒的作物。</p><p class="ql-block"> 放眼望去,青山环绕,云雾缭绕。远处的山峦层峦叠嶂,与湛蓝的天空相接。阳光洒下,给这片土地蒙上一层金色的薄纱。小河的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偶有小鱼穿梭其间,泛起层层涟漪。</p><p class="ql-block"> 陪同的村支书,五十岁的面庞上满是厚朴之态,想必他或许知晓地质三大队矿七分队曾来此地勘查煤矿之事,询问之下,支书叹息着说道:“似乎就是前几天的事,仔细想想那已是 1990 年的事了!”</p><p class="ql-block"> 支书的手指向小凹地说道,这里便是矿七分队搭建帐篷的地方;又指向西北方向,说道,你看,那里是 802 钻探队的驻地。</p> <p class="ql-block">  1990 年,我们矿一分队在哀牢山的幽深之处奋力寻觅金矿之际,也曾隐隐听闻矿七分队在大理州洱源县福和村艰辛勘查煤矿的消息。</p><p class="ql-block"> 今日,当我重踏这片土地,眼前所见,竟是人去山空,一片落寞的静寂。那山顶的白云悠悠然地飘荡着,宛如孤独的幽魂,无尽的伤感瞬间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沉重得几乎让人无法呼吸。</p><p class="ql-block"> 我怀着满心的急切与渴望赶忙询问,分队里从事水文地质工作的那两位是否还留存于人们的记忆之中。于是,村支书缓缓地为我讲述了下面这段饱含岁月沧桑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支书深情地说道:“我曾在洱源县城读过中学,在我们这个村子里,也算是个稍有学识的知识分子了。当初地质队浩浩荡荡地到来,我满心欢喜地跟着他们奔波,进行测量记录。我清楚地记得,搞水文工作的是汪洛生工程师和徐水吉技术员,尤其是小徐,她刚刚从地矿局职工大学毕业不久,青春的活力与热情在她身上闪耀。我们福和村的人啊,都特别喜欢聆听她那宛如夜莺般婉转的歌声。”</p><p class="ql-block"> 村书记说:“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她那如流泉般柔顺的秀发,还有那如蝴蝶般轻盈飘逸的衣裳。在七分队里,她仿佛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仙子,与其他人显得那般不同。我也曾听说,她在单位里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可,有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断言,她虽是多才多艺,却对地质工作缺乏热爱。然而,我们福和村的青年们都知晓,她会弹动那充满情感的吉他,会吹奏那悠扬的笛子,还能写下一首首动人的诗篇。村里的青年人无一不倾慕于她那秀雅绝俗的风姿,尤其被她那美目流盼、桃腮带笑的迷人姿态深深吸引。只是啊,我们不过是这山中淳朴的村民,在她面前,只能自惭形秽,徒留满心的钦慕与无奈。”</p> <p class="ql-block">  村支书神情悠然,语调轻柔地娓娓讲述着,缓缓抬起手,坚定地指向那座小山岗,深情地说道:</p><p class="ql-block"> “你看,就在那里。我记得清清楚楚,有一次,当那轮明艳的太阳即将西沉,天边被染得一片橙红之时,她独自一人安静地坐在山岗之上。夕阳那柔和的余晖宛如一层金色的轻纱,轻轻映照在她的身上。远远眺望过去,她恰似那新月初升时所散发的朦胧光晕,如梦如幻,美得让人移不开眼。她手持竹笛,轻轻吹奏着,那悠扬的笛声仿佛拥有了生命一般,从山上悠悠地飘落下来。那声音是那般清澈、悦耳、嘹亮,宛如福和村旁那条潺潺流淌的溪水,轻盈地穿过河谷,一路奔腾向前。那是谁的思愁与哀怨啊,像一阵阵地深情倾诉,在太阳即将落下的时刻,悠悠地响起,触动着人们的心弦。”</p><p class="ql-block"> 村支书深深地沉醉在 1990 年那遥远而又清晰的回忆之中,我静静地站在一旁,没有去打扰他纷飞的思绪。实际上,我们同在一个单位从事水文地质工作,关于她在这里发生的事情,我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有所耳闻。</p><p class="ql-block"> 我记得汪工带她去编录探洞的时候,当看到洞顶地下水稀疏地滴水,她充满诗意地记录为“鹅卵石般的泪珠滚滚落下来”;在进行水文地质填图时,见到泉点,她满怀感慨地描述为“远古的地层你为何这么伤心,流不尽的泪水”;在编录钻孔岩芯时,见到方解石细脉呈不规则状分布,她富有想象力地表述为“那洁白的思绪脉纹犹如蜘蛛网似交织”。</p> <p class="ql-block">  小徐或许真的并不适合从事水文地质这份工作,这一点或许连她自己也无比清楚,内心深知。在分队里,她总是强颜欢笑,用那温柔的声线和轻柔的语气对待每一位同事,不辞辛劳地为大家端汤奉茶。</p><p class="ql-block">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属于自己既定的轨道和特定的生活方式,小徐也许是在不经意间误入了一条错误的轨道。不久之后,她无奈地待岗,紧接着便在一家小卖部打工谋生。那个小老板的管理极为严苛,明令禁止她唱歌,也坚决不让她写诗。小徐那犹如一泓清澈纯净、毫无杂质的清水般的双眼,再也无法抑制住内心的痛苦和委屈,禁不住潸然泪下。</p><p class="ql-block"> 长期以来,她的心理承受不住这般沉重的磨难,精神逐渐崩溃,最终不幸患病,在青春正好的年华便匆匆离去,去世的时候,年仅二十八岁,实在令人扼腕叹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