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了不断提高我校语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夯实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基本功,给教师们一个互相交流、探讨、展示自我的舞台,2025年4月2日上午,红旗小学开展了一年级语文课堂研讨活动。学校全体语文教师参与本次活动。</p>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由吴慧娴老师执教《夜色》一课。首先吴老师以开火车的方式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导入,并让大家分享了自己家附近的夜色。</p> <p class="ql-block"> 吴老师重点指导朗读,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通过老师范读、个别读、小组读等形式的朗读,让学生逐渐感受到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特别是在引导特别是在引导学生体会“我”从害怕夜色到不再害怕夜色的心理变化时,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和语调来朗读,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p> <p class="ql-block"> 此外,吴老师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也做得很好。她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力。例如,在讨论“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我’害怕夜色”这个问题时,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各抒己见,课堂氛围非常活跃。</p> <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她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类似克服害怕心理的经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勇敢面对困难的重要性。这种情感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勇敢品质,还有助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面对挑战。</p> <p class="ql-block"> 课后,老师们聚在一起进行了集体评课。首先吴老师对《夜色》一课阐述了教学思路和设计意图,并对不足之处进行了自我反思,之后听课老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大家在肯定了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时,也指出了不足之处。</p> <p class="ql-block"> 首先由吴老师对《夜色》一课进行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整体流畅,学生兴趣浓厚。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论自己对夜晚的感受,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朗读教学当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帮助学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讲解过多,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不足,导致学生对诗歌的感悟理解不够深入。未来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更多自主阅读和思考的空间,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悟。</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也根据这节课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p><p class="ql-block"> 1.课堂互动环节设计不够充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学生在课堂上显得较为被动。</p><p class="ql-block"> 2.讲解过程中,过于注重内容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引导,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p><p class="ql-block"> 3.时间安排上略显紧张,朗读、讨论等环节的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影响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感悟。</p><p class="ql-block"> 4.课堂评价方式单一,未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未能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p><p class="ql-block"> 未来教学中,希望老师将针对这些不足进行改进,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p> <p class="ql-block"> 总的来说,这堂《夜色》语文课是一堂充满智慧和启迪的课。它让我们看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用心和付出,也让我更加坚信:只要我们用心去爱学生、去教他们,就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p> <p class="ql-block">编辑:王丹叶</p><p class="ql-block">审核:王世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