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行:

和平

<p class="ql-block">“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当我读到毛主席这首《到韶山》的诗篇时,激起了前往韶山的渴望。三月里的一天,冥冥中我来到了韶山冲。行走在那片油菜花地和那个池溏边,来感受一代伟人曾经生活和学习的经历,这里是我一直想来的地方。恰逢我入党50周年,其意义更加深远。</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字润之。(1893.12.26~1976.9.9)是一个让全世界仰视的名字。他被视为现代世界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毛泽东,一个名字,一段传奇,他的一生充滿了波澜壮阔的豪情壮志。他的思想,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中华民族的心田。他的文韬武略,他的诗词歌赋,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他的故乡,他的万里江山,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永往直前。</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春风拂过,韶山冲被一层轻纱般的雾气笼罩,远处的山峦仿佛蒙上了神秘的面纱。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偶尔间传来几声鸟鸣。毛主席铜像广场上,铜像巍然屹立,面容慈祥而庄重。人们络绎不绝地前来瞻仰,尽管语言不同,但那份对历史的敬仰让彼此的心灵瞬间拉近。大家在擦肩而过时,都会报以微笑。仿佛都被这片土地所感染。人们纷纷献上鲜花,表达敬意,非常庄重。甚至可以看到有些老兵模样的老者眼里噙着泪花。毛主席,他左手诗书,右手天下,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在他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挺直了脊梁。</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韶山冲是个美丽的地方。群山环抱,绿树翠竹。在一片松竹掩映的斜坡上,建有一个凹型的房屋。这种房屋被当地人称为“一担柴”式民房,房屋的墙都是用土砌成的。一多半盖着青瓦,另一小半盖着青草。毛主席就是在这里出生,并渡是了少年时光。走进故居,故居内的陈设简单而整洁。一张木床,几件家具,却让人感受到一种质朴的力量。站在毛主席的书房前,不禁想象着他当年在这里伏案疾书的情景。细看毛主席的故居,青瓦土墙,一个朴素的农家小院。虽然普通,但地理位置却很特别。它坐南朝北,和普通民宅坐北朝南的习俗正好相反。其次,房子的后面有一座山,前面对着一口池塘。这正应了“后有靠,前有照”。其实,更让人欣赏的是这里的优美环境。你看,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且山是那样青,水是那样秀,山上云蒸雾绕,山下碧波荡漾。一阵微风乍起,仿佛一股浓浓的春的气息就会迎面而来。故居的后院种滿了翠竹,有风吹过,竹叶沙沙作响。低洼处,是一片开滿油菜花的农田,时不时飘过淡淡的花香。故居的前面,是两方池塘,沉浸在一壶春色里,尽管乍暖还寒,这里已是春色满园。毛主席的父母虽是平凡的农民,但他们在这里,却以博爱与善良孕育了一位影响中国历史的伟人。</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半山腰处,几位大妈热情地推销着各式各样的记念品。不由自主地挑选了几样,还在池塘对面的亭子里选了几样。将像章别在胸前,准备将吊坠挂在车上。这些小小的纪念品,仿佛让我和伟人毛主席有了更近的距离。</p> <p class="ql-block">依依不舍地离开韶山冲,情不自禁地回头再望,心中充滿了敬意和感慨:韶山,这片孕育了伟人的土地,不仅承载着革命的火种,更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希望和梦想。</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