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图:退休之人蛐蛐兔</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14035062</p> <p class="ql-block">清明,恰似一幅用无尽哀思与悠远追忆绘就的古朴墨画,在天地间缓缓铺展开来。清明节到来之前的3月29日,恰逢周末,我与儿子、侄儿乘车前往三汇镇渡口,我们代表家人们开启了庄重而肃穆的清明祭祖之旅。</p> <p class="ql-block">刚至渡口,眼前之景便令我精神一振。澄澈的河水浩浩荡荡,一路流向远方。那翻涌的波浪,似在低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为这场缅怀之祭奏响了深沉的序曲。往昔那破旧的柴油机驳船早已不见了踪影,如今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新能源驳船。它浑身闪烁着现代科技的光芒,依旧在这悠悠河水上,往返穿梭,它是我们通往缅怀之地的唯一便利通道。不远处,新建的三汇大桥已然合拢,预计五月即可通车。待到春节前再来祭祖,我们便能乘车直达了,心中不禁涌起一丝对未来便利出行的期待。</p> <p class="ql-block">三汇古镇,宛如镶嵌在巴山蜀水间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里山清水秀,因三河交汇,往昔水运昌盛,货船往来如织,一派繁荣景象。它曾吸引无数怀揣梦想的人前来逐梦,是无数人梦想的启航之地,承载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又似一本厚重的史书,每一块古老的砖石、每一条幽深的小巷,都满是岁月留下的深深痕迹,默默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故事。</p> <p class="ql-block">听父辈们讲述,我们的祖籍在土溪东安乡永华村。在那艰苦的岁月里,爷爷奶奶走村串户,靠着缝补衣裳艰难谋生。他们背着针线篓,踏遍了乡间的每一条小道,每一针每一线都缝进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后来,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他们毅然走出了东安大山,来到三汇镇汇北乡的某村建房落户,日子渐渐有了起色,五儿三女相继诞生,家族日益兴旺起来。</p> <p class="ql-block">在动荡不安的旧社会,生活充满了艰辛与磨难。父亲为躲避抓壮丁,不得不背井离乡,前往通江、南江一带靠卖火钳维持生计,倍尝生活的苦涩与无奈。然而,当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父亲毅然决然地投身军旅,奔赴战场,与战友们并肩作战,毫不畏惧敌人的炮火,用自己的热血与生命,捍卫着祖国的尊严与和平。战争结束后,他又跟随部队回国参与多地火箭军建设。直至1978年,父亲转业回到渠县,继续为建设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就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奉献了一生。</p> <p class="ql-block">如今,爷爷、奶奶、父亲和母亲都长眠于三汇镇这方乡土。这里,早已成了我心中最深的牵挂,座座墓碑,宛如巍峨的山峰,是我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圣地。每年春节前,我和家人们都会乘船过河,在坟前献上鲜花、点燃香烛、虔诚叩拜,祈求亲人的护佑。这已成为我们雷打不动的家族仪式,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着家族的情感与记忆。</p> <p class="ql-block">踏上这片土地,思念如潮水般汹涌袭来,我的脚步也变得格外沉重。站在墓前,过往的回忆如电影般在脑海中放映。父亲那坚实的背影、严厉又关怀的眼神;母亲那温柔的话语、忙碌的身影,仿佛就在昨天。亲人虽已离去,但他们的爱与关怀,却如冬日暖阳,从未消散。我们静静地凝视着墓碑,轻轻摆上鲜花,让思念在花香中绽放;点燃香烛,让袅袅青烟传递我们的无尽思念;燃放鞭炮,让声声炮响祈愿逝者九泉之下享福安康。我率先跪下叩拜,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深深的敬意与无尽的思念。孩子们已然长大成人,也先后跪下,虔诚地叩拜。家族亲情在这一跪一拜中得以延续,先辈们的精神也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在祖辈们的保佑下,后人们平安健康,事业顺利,学业进步,都在各自的生活中努力奋斗,创造着更好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离开时,我们一步三回头,看着墓碑渐渐远去,亲人的音容笑貌却永远留在了心间,难以忘怀。清明祭祖,情系三汇。这份浓浓的乡情与血浓于水的亲情,将永远相伴左右,成为我们生命中温暖而深沉的回忆。它如一条无形却坚韧的纽带,紧紧的将家族成员紧密相连。无论我们身处何方,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我们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根,不会忘记为我们付出一切的亲人。未来,我们将带着这份亲情的力量,传承家族传统,让爱与思念永恒流传,在时光的长河中,续写家族的奋斗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