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请读懂墙上铭刻的句子!这就是民族精神,李庄气度!</p> <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为延续文化血脉,保存科学救国实力。一大批沿海大学及文化单位内迁至昆明、成都、重庆、李庄。</p> <p class="ql-block"> “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这是李庄发出的邀请函。何等气度!何等担当!</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李庄为了接纳这些内迁大学及文化单位,腾出了禹王宫、祖师殿、东岳庙、南华宫,还有肖家院子、刘家院子、王家院子等大量寺观庙宇、会馆祠堂、民房私宅。</p> <p class="ql-block"> 李庄的同济大学旧址。</p> <p class="ql-block"> 同济大学门前的标准大钟。</p><p class="ql-block"> 抗战期间,李庄各学校机关时间不统一,影响效率。后在同济大学门前设立标准钟,镇公所下文,各机关学校统一遵照标准钟调校,迈着科学严谨的步伐前进!</p> <p class="ql-block"> 1939年,抗日战争爆发两年,同济大学、金陵大学文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国立中央研究院、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国营造学社等十几所大学及科研院所相继迁往李庄。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文化抗战”。</p><p class="ql-block"> 李庄由不到三千人的小镇一下增至一万五千人。一切需要,地方供给。风雨共济,民族大义!</p> <p class="ql-block"> 何谓“同济”?</p><p class="ql-block"> 同心同德同舟楫</p><p class="ql-block"> 济人济事济天下</p> <p class="ql-block"> 同济大学的教室。</p> <p class="ql-block"> 师生们在这里潜心学问,科教济世,救亡图存,追逐理想。同心同德为“学校成为有为之校,国家成为有为之国”而努力!</p> <p class="ql-block"> 一大批名师如童弟周、叶雪安、唐哲之列在简陋的教室中倾心教诲。</p> <p class="ql-block"> 不泛一批热心科学与教育,具有国际情怀的外国教授,与中国师生在李庄同甘共苦。</p> <p class="ql-block"> 同济大学的阅览室。</p><p class="ql-block"> 虽简陋而不影响师生挑灯夜读万卷书。</p> <p class="ql-block"> 同济大学的实验工厂, “文化长征”运来的实验设备。</p> <p class="ql-block"> 科教救国,学术报国, 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这一切源于对祖国的赤诚热爱。</p> <p class="ql-block"> 生物研究院。</p> <p class="ql-block"> 地质研究院。</p> <p class="ql-block"> 国立中央博物院李庄筹备处旧址。</p> <p class="ql-block"> 一批具有“学术报国”、“爱国情怀”的知识分子,为了“开启民智”,成立了“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成立之初,抗战爆发。为了保留民族文化血脉。他们与数千箱珍贵文物,开始了艰辛的“文化长征”。</p><p class="ql-block"> 从南京出发,辗转西迁,历经江西、湖北、湖南、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数省。于1940年落脚李庄并在此六年。抗战结束,又悉数完好运回南京。</p> <p class="ql-block"> 文物东归! </p><p class="ql-block">各种国宝级藏品三千箱,历经战乱,长途跋涉,十余年间,行程万里,不辱使命,可歌可泣。</p> <p class="ql-block"> 青铜器、甲骨文、汉代车制文物、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各朝各代金银玉器宝石……达八千三百件,毫发无损,完璧归赵。</p> <p class="ql-block"> 以梁思成、刘敦桢领衔的 “中国营造学社”同时从昆明迁往李庄。</p><p class="ql-block"> 一</p> <p class="ql-block"> 一大批知名建筑大师如王世襄、叶仲玑等人清心寡欲,潜心治学。在几平米简陋的卧室兼工作室从事“中国建筑史”的研究。李庄六年,成果斐然。</p> <p class="ql-block"> 这是建筑师们的绘图室。</p> <p class="ql-block"> 梁思成与林徽因在“月亮田”的住所。</p><p class="ql-block"> 简朴中透出浓浓的学术气息。</p> <p class="ql-block"> 林徽因卧病的小床,伸手可拿药瓶及资料书籍。</p> <p class="ql-block"> 从厨房饭厅窥视梁林卧室</p> <p class="ql-block"> 李庄,你深深感动了我!你不仅是风光小镇,你更是精神的涵养地!</p><p class="ql-block"> 我在这里见识了中华民族的魂魄,这是民族的历史,民族的骄傲!</p><p class="ql-block"> 作为和平时代的教育人,我同时陷入深刻的沉思……李庄精神永存!</p> <p class="ql-block"> 若同济英长在,如李庄国不亡!</p><p class="ql-block"> 历史钟声振聋发聩,不绝于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