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共同记念轩辕黄帝的意义在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共同意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增强民族同根共源的认同感的基础上,更要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优良文化精神,为复兴中华强国梦雄踞世界民族之林的宏图大志而服务。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的优良品质如勤劳善良,任劳任怨温良恭俭让等等,除此而外尚有两个独具的优良品质助中华民族永踞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倒,中华文明为世界古四大文明仅剩之瑰宝就是最好的背书。在我撰写的“溯——赤湾的传说”文本中第二章“溯”,第三章“孕”里作者用虚幻的想象创造的剧情作了演绎。</p><p class="ql-block"> 一,不屈不挠积极进取之精神</p><p class="ql-block"> “溯”中华民族不屈之精神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不畏艰险困苦自强不息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上多是雄踞于世界民族之巅。如我们熟知的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夸父逐日都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不为困难险阻所屈服,奋勇抗争改天换地的斗争精神。如对火的运用中华民族就是以一种坚毅顽强的姿态应对。火对人类的文明进化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山西运城西侯度243万年前人类最早用火遗址)历史记载中国人取得火种的办法是持之以恒不舍不弃的重复转动的“钻木取火”,而西方人的记载是“盜火”,盗火的普罗米修斯还招到了惩罚。中华民族温良恭俭让,但,从来不会作谁的‘羔羊’。从开天辟地的创世纪那一刻,中华民族就是敢“破”敢“立”的民族。在“溯---赤湾的传说”文本中以十万浮尸由新会崖山海面抵于了南海龙王的诱惑,抗拒了南向潮水的巨大吸引力,冲破了滔滔汹涌的珠江洪流的冲涮克服重重艰难由西向东“溯”行到深圳蛇口赤湾的悲壮壮行是中华民族百折不回永不屈服精神的最好展示。</p><p class="ql-block">二,海纳百川包融万物之博大胸怀</p><p class="ql-block">“孕”中华民族包融万象也,“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华民族的另外一个优良品质是大地一样宽广的胸怀。善待各个不同的民族从不拒绝外来文明。如从东北大兴安岭“嘎仙洞”走出来的鲜卑族用了长达五百年的时间艰难跋涉到达洛阳,中华民族敞开胸怀接纳了这远道而来的兄弟,为后来的盛世“隋朝”,万国来朝的“唐朝”作了勇敢的铺垫。在“溯——赤湾的传说”文本中是以多种颜色的混合“染”来宏扬这种精神的。“染苍则苍兮染黄则黄,染青则青兮染紫则紫;染蓝则蓝兮染橙则橙,染黑则黑兮染赤则赤”,而为了“染”的来料丰沛,在第一幕述写“崖山海战”时特别描写了“十万军民英勇赴海时那些随少帝南下的文臣儒生及家眷不愿束手待毙,纷纷毅然绝然地撩衣挽袖,抱着珍爱的经、史、子、集孤本藏书投海殉难”。的场景;并在“十万浮尸”之中有”还有少许战死的元军遗体”。经,史,子,集融含中华五千年文明之精髓;元军征战欧,亚带来了外邦文明“北国游牧的铁骑,江南烟雨的耕读;千年吟诵的经、史、子、集书简;元军虏携来的阿拉伯数子和欧亚腥膻之风”。还有“《海图国志》长卷”“在郑和舰队探究世界时;在李贽的“焚书”“续焚书”灰烬里;关东铁骑又给华夏血脉注入强悍之风”。世界各个民族的先进的文明都被中华民族接纳学习,都“一起倾翻进这包容万象的化浆池,翻滚着、渗透着、孕育着”“让时间的催化剂,把参天大树深埋于地下最深处,总有一天幻化为可燃成天火的红炭,等待着、祈祷着……”。以厚德载物兼容并包的做派接納各民族和各种文明,学习融合各种优秀文化,才形成了今天拥有无限生命力的大一统的中华民族文化。</p><p class="ql-block"> 参加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粤港澳文化发展委员会主办的“轩辕皇帝诞辰4722年的东方文明(深圳湾)论坛”的发言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