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采公园

巧克力

<p class="ql-block">  暖风轻拂、鲜花烂漫,一家人到公园走走看看,感受无限春光,别提多惬意了。在我们身边有不少公园,不仅有着动人的风景,还洋溢着浓浓的油味儿,凝聚着胜利人共有的幸福记忆。</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来到的是建于1987年的胜采公园。(歌曲《光阴的故事》)你是否记得儿时随小伙伴们一起在这里春游,坐小火车、摩天轮,喂猴子、泛舟湖上的甜美时光?</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80年代,为了丰富职工生活,不少油田单位发动职工自己设计、建造、管理着独具特色的公园。从此,孩子们的欢笑就像百花争艳,让我们的家园更加富有活力。</p><p class="ql-block"> 今年69岁的官建国是一名“老胜采”,他带我们回忆了胜采公园的点点滴滴。</p><p class="ql-block"> 采访官建国(原胜利采油厂工会副主席、文联主席):“胜采公园1987年春天建成,2006年重修,石头上的题字是沈鹏题的。公园建设和后来的浮雕从图案到文字,我都参与了创作。”</p><p class="ql-block"> 在公园刚一入口的石碑上,雕刻着胜采公园的历史。“胜采公园始建于1987年春,历时两年竣工,占地四万平方米。原园内置廊桥亭榭、湖山花木等,时为胜采人休闲娱乐之佳处。因设施老化,致多处待修。2005年春进行重修,至2006年仲夏告竣。”重修后的胜采公园面积为4万6千平方米,保留原来假山、湖,新增广场、小树林、儿童乐园、竹林及花木林。以刻石雕塑打造的廉政文化、国学文化小路,小学的孩子们常来观摩学习,获益良多。目前树木绿篱己成规模,公园环境优美,是广大职工居民茶余饭后,陶冶情操、娱乐休憩的理想园地。</p><p class="ql-block"> 最显眼的还是这块立体浮雕,铭刻着胜利人艰苦创业的光辉历史和胜采人让明天胜过今天的精神之光。石雕彰显了胜采公园的主题,与美丽的风景和谐交融,引人深思、发人奋进。</p><p class="ql-block"> 采访官建国:“雕刻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技创新、走向未来等版块,看上去像一张翻开的日历。图案上有胜采人战井喷的故事,有会战初期的人拉肩扛,篝火旁学两论,喝盐碱水,住地窝子,有条件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的为国献石油的精神。我也参加过战井喷,还记得背着重晶石粉压井喷的壮烈场景。”</p><p class="ql-block"> 公园初建时,官建国和同事们是共同的见证者,其中融入了胜采干部职工的汗水与智慧。虽然过程很辛苦,但是这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构筑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美丽景色的憧憬,每个人都干得热火朝天。设计公园里的各种设施,既要美观大方还要活泼有趣。除了官建国的美术特长,和他在胜采维修大队干过管工、起重工、木工,善于动手和琢磨也密不可分。各单位有力出力,心灵手巧的能工巧匠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所长。</p><p class="ql-block"> 采访官建国:“以前的胜采公园有猴山、孔雀、大鳄鱼形状的石洞、小火车、摩天轮,大多是用废电泵壳子、废油管、油罐底的废料做的。当时的胜利采油指挥部指挥张长和为职工做好事,把路边臭水沟变成了荷花池。我们建这个公园,就是张指挥发动全厂职工利用业余时间,会战奉献而成。</p><p class="ql-block"> 公园里有飞机有坦克有滑梯。园里有子母鹅造型,湖里的仙鹤都是自己用废旧油管和弯头做的。小火车从‘鳄鱼’肚子里穿过,‘鳄鱼’晚上又是小火车的车库。‘鳄鱼’用废旧抽油杆、油管做骨架,用混凝土及砖块塑形,眼是用废旧汽车大灯做的,还能亮,牙是用废钢板焊的。我们之前到北京石景山公园考察,回来自己做了小火车。实验成功后孩子坐上可高兴了,每逢周末、节假日,排队乘坐直到晚上八九点,孩子们仍然意犹未尽。</p><p class="ql-block"> 摩天轮也是自己做的。记得那年春节将临,为让大家能在春节期间乘坐上,张长和指挥让每个乘座吊斗座里放上两麻袋大米试验承载量,经长时间运转测试确保安全,实现了春节运行的目标。职工坐上了摩天轮,都觉得很新鲜,基地周围的职工居民都争先恐后排长队来坐。那是大概1989年前后。”</p><p class="ql-block">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当年的公园没法和大城市豪华炫目的游乐场相比,但足已成为职工群众心中的理想乐园。尤其是周末和节日,公园里热闹极了。很多人都带着一家老小乘公交车来玩,公园成为欢乐的海洋。</p><p class="ql-block"> 采访官建国:“公园建起来以后胜采可热闹了。尤其是元宵灯展,胜采各个单位做灯参赛。有的用黄河车上的雨刮让灯动起来,有孔雀开屏、西游记故事、二龙戏珠、火箭发射、飞碟旋转等灯,大型灯型深受广大居民欢迎,有的做旋转木马一类的灯,孩子们争着坐上去玩。秋天有菊花展。十一国庆节期每年公园附近都有都文化一条街、小吃一条街。那时公园有专业的绿化队管理,他们管得很好。”</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光流逝,公园设施老化,历经大大小小的多次改造,变化很大,但是石油特色保留至今,温馨的氛围从未改变。这和设计者、维护者、游览者对这片土地共同的深情厚意分不开。</p><p class="ql-block"> 采访官建国:“我对胜采有深厚的感情,1972年16岁就来这里,在维修大队干过管工、起重工,1983年到文化站,比在老家待得久。后来我还参与设计了二矿、三矿、三分场农业点、莱州湾农业点,嬉水公园、少年宫等公园。看看胜采公园这棵枸骨树,还有8棵石楠,在南方购来时已有80年树龄,湖边的歪脖子柳树、假山上的洋槐,都是初建公园时所栽,都是老树了。”</p><p class="ql-block"> 除了公园入口处的浮雕,大象,这里的怡然亭、惠和桥,公园旁会场前的前“胜利之光“雕塑,每一处风景都饱含着美好的寓意,都是在致敬往昔、祝福未来。</p><p class="ql-block"> 采访官建国:“胜利之光雕塑是原胜采文化站职工刘志强创作的。雕像以作业工、采油工、科研管理人员形成一种凝聚力,寓意胜利职工队伍的构成,又像一把像永不熄灭的火炬,把光荣传统发扬光大,让胜采精神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 发现胜利64年来,胜利油田的开发建设带动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会战时期,油田承担了建公园、学校、医院等一系列社会责任,并积极推进公路、铁路、飞机场、海港等交通建设。时光飞逝,伴随国有企业改革和油地融合深化,大量油田管理的设施移交给东营市政府。2020年开始,很多老旧公园也开始大规模改造。</p><p class="ql-block"> 如今,这座有着38年历史的公园,在春意盎然中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朝气。虽然现在油城有诸多公园,但胜采公园见证了胜利人的幸福过往与青葱岁月,陪伴胜采走过60年花甲又向着更高目标奋进,奔赴繁花似锦、更灿烂美好的明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外一篇)老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20年后,老地方见!”翻开旧日的同学录,这句话让我心里一动。“老地方见”像一个谜语,只有我知,她知,天知,地知。这么说的朋友、这样的默契一生能有几人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我们分别的时候,以为20年很远,现在才发现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却回不去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亲爱的,别说你在繁华的都市,过着你的白领飞人生活。我回到咱们童年的城市,按部就班地过日子,连一个周末也很难抽出时间,去赴一个不用拖家带口的约会。就是从前的老地方,也不在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学校附近的小市场不见了。那种拥挤和热闹,那种一个地摊接一个地摊“淘宝”的乐趣都没有了。现在的“小市场”整齐划一,走在街上没有起伏的吆喝声,没有香得让人流口水的炸鸡排味儿。它和现在任何一条普通的商业街没有区别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中学时候,我们一起刻下名字的大树不见了,说悄悄话的紫藤花架不见了。那个地方还叫作“胜采公园”,但是被改成了一览无余的大广场。一样的面积,为什么觉得从前的公园更大呢?是因为以前那里曲径通幽,几步就有一个精巧的亭子,有好多石桥,有高低起伏的小土坡,有小树林,有荷花塘。我们常常坐在石桥底下说话,谁也看不见我们。有的时候约好了,对方没来,就躲在石墩后面,出来吓人一跳。有时悄悄在石桥下藏了东西,压上一块方砖,别人也发现不了。现在,那里的小树林被清理干净了,没有了荷花、亭子这些曲曲折折的景致,连一片树叶也没有留下。所有的泥地都被铺上了大理石,热天烫得能烤肉,冷天冒着寒光。一眼就望得见尽头。一群群的大妈在跳广场舞,我总是一眼就能在人群中找见跳舞的熟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想念老地方。人从高低错落的荷塘边亭亭走来。树是景,人也是景。老朋友就穿着她那条红裙子,等在树林里,像一幅画:万绿丛中一点红。亭子有好多的拐角,可以避雨,也可以避人。不想见人、不想打招呼的时候,可以躲在里面写写作业,或者发发呆,享受片刻的宁静。那时的老地方有点像以前的日记本,不像现在的微信,热闹是热闹,可是太赤裸裸,少了几分神秘、几许朦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在家休完产假,回到单位第一件事是去看少年宫的荷花。那时,每当第一朵荷花开了,我和朋友总会互相提醒。雨中的亭子里,我们一边说着悄悄话,一边细数荷叶上滚动的“珍珠”,心旷神怡。现在,那里变成了尘土飞扬的大工地。荷花稀稀落落,没剩多少了。随着荷塘的枯萎,从前那些动听的雨声、响亮的蛙鸣和蹁跹的蜻蜓也少了一半。突然间,因为那个公园,开始想念一个亭子;因为一个亭子,开始想念一场大雨;因为一场大雨,开始想念那个夏天;因为那个夏天,想念那时好得发烫的你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现在的城市建设不也如此吗?全是大同小异的复制粘贴。不管到了哪个地方,都有一马平川的大广场,都有几条贩卖劣质手工艺品和网红小吃的民俗街,黄河三角洲动物园和大连野生动物园的大门竟相像到可以玩“找不同”的游戏,景点的休闲娱乐项目也都差不多。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休假时,宁愿躲到一个不知名的村落,那里至少可以感受到真正的特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这让我想起上世纪的美人们,各有各的瑕疵,却各有各的妩媚,钟楚红的风情、张曼玉的优雅、周慧敏的清纯、赵雅芝的古典、关之琳的柔情、林青霞的英气、李嘉欣的端庄、朱茵的俏丽,令人过目难忘。而今,整容整出批量的网红脸,都是瓜子脸、欧式大眼、高鼻梁,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漂亮归漂亮,就是脸盲,分不清谁是谁。现在的微信群发不也如此吗?过节的时候收到一大堆问候动画,花里胡哨,炫是炫,但就是懒得看。曾经过节的时候给最好的几个朋友手写祝福。有时也会笑自己幼稚,但我相信虽然字迹不工整,但那份心意是独一无二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求新求快的时代,生活越来越便利,脚步越来越匆忙。打开高德地图,搜得到任何一个地点,就是找不到老地方,那能承载记忆和放缓速度的角落。我们在创新的同时,是不是也该同时珍惜旧的、尊重老的,多一些坚持,多一些铭记?那些光阴赐予的财富,虽不炫目但很有味道,虽然无形却很有情。老地方、老家、老朋友、老歌、老电影、老师、老伴、老汤、老酒、老面包……总觉得万事万物加上“老”字,就有了光阴的故事,就格外有滋有味,特别的难得和珍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首诗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当有一天情缘已逝,只要推开那扇门,绚丽的记忆还在那里。真正打动人的永远不是高速列车和摩天大厦,而是老地方那片盛满月光的瓦、那颗不染纤尘的心。</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