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民:一字之差

美丽大荔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一字之差</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文/王小民</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十年前,大荔县创建办搞了一场“啄木鸟行动”,在为期两个月时间里,把城乡街面公共场所的不规范用字和破损字体做了拉网式排查纠正,大大净化了全社会语言文字使用环境,有效提升了美丽大荔和谐文明形象。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大美大荔城乡一体街市繁华,严谨规范使用文字蔚成靓丽一景,然不可否认,文字使用错讹的点状存在,颇让人有些不舒服。</p> <p class="ql-block">  语言文字是人类传递信息的工具,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工具。早在2001年,国家就颁布《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了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化、标准化,但不得不说的是,近年来网络语言文字多元化浪潮和丰富多彩生活图景的冲击,对传统语言文字形成了较为严重的干扰。漫步大荔街头巷尾,最吸引眼光的当属店面招牌与各式广告,设计制作新颖美观,文字也多别致有趣,可凡事都有定数,心用过蒸酸馍的大有人在。有使用错别字的,把“家私”写成“家俬”,把“渔村”写成“鱼村”……这都是忽视语境铸的错。有滥用繁体字的,書(书)城,祥雲(云),九陽(阳),馬(马)家,車(车)行,茶莊(庄)……更多的是繁简混用,有知识没文化可见一斑。有乱用谐音字的,鲜花成了“先花”,时代成了“食代”……不严谨且误导人,遗毒甚深。有遗字断句的,葫芦头没了“头”,烧烤没得“烧”,州字部字少半边……人懈怠加上设备不给力,“遗鞋掉帽子、缺胳膊少腿”,既没顾上自家的脸面也没维护城市的体面。最为离谱的是,改扩建后的大蒲公路交通标识牌,硬是把段家写成“范家”,真真马虎日迷糊到家了。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一个在西北一个在东北,南辕北辙成百里到底闹腾个啥?</p> <p class="ql-block">  大荔,千百年来美在山川壮丽婀娜多姿,更美在文化底蕴源远流长。想当年,同州统辖“二华关大水,三城朝郃阳”,东府十县百姓皆以能到大荔亲身感悟浓郁的府地文化为荣。同州老街书院、塾馆遍布,匾额、牌对盈目,处处彰显出文气悠长的翰墨气息。今日今时,虽说政治地位不比往昔,然就历史文化的久远深厚和赓续传承,依然独领风骚无可匹敌。也正因为这样,才孕育了发达的民有经济,更浇灌出绚丽的地域文化奇葩。汉字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符号,也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国人精神的家园,我们须奉以至真至诚的敬畏之心。县域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讲究的是细节,细节决定成败。遍布城乡的门头牌匾、路牌站牌、店铺招牌、条幅灯箱、各式广告及公共设施标识标志牌,如若出现错别字、繁体字、二简字、异体字、缺损字等不规范现象,决不可因事小且繁杂等闲视之。一字之差,谬以千里,造成人民群众的诸多误解与不便;一字之差,意义非凡,左右的是千年古县的知名度美誉度;一字之差,危害深远,必然影响美丽大荔的城市颜值和整体形象……</p> <p class="ql-block">  美丽大荔高质量发展需要文明的环境、文明的语言,提升全域文化水平、文化形象和文明环境、文明程度,期待从查纠“一字之差”入手。规范,标准,才是文明城市文明社会应有的样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