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题记:清明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函,既是反映自然界物侯变化的节气,也是人们扫墓祭祖、慎终追远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 蝶恋花·清明时节</p><p class="ql-block"> ~~ ~~ ~~ ~~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三月长空寒霰激。</p><p class="ql-block">漫舞狂风,乱了阴阳历。</p><p class="ql-block"> 又到清明春作剧,</p><p class="ql-block"> 梨花带雨情如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慈训高堂成永忆。</p><p class="ql-block">望断南山,双眼皆无力。</p><p class="ql-block"> 不孝儿郎悲欲滴。</p><p class="ql-block"> 深恩厚爱言难述。</p> <p class="ql-block"> 母亲的驼背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清明节的前一天,我带着儿子和长孙女回故乡扫墓,寄托对父母的哀思。来到母亲的坟前,母亲的坟上长滿了杂草,坟堆有些凹陷,母亲静静的躺在里面。母亲知否我们的到来?我每次来到母亲坟前,老人家过去的点点滴滴就会涌上心头,是那样清晰,那样缠绵。我强忍着内心的悲伤,泪水却已布滿了眼帘。跪在母亲的坟前,小心拔着杂草,生怕惊扰了沉睡已久的母亲。儿子表情肃穆,也帮着拔坟上的杂草。也许是血缘使然,长孙女自觉地跪在我身旁。因为此前我曾向她讲过她曾祖母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坟墓在我从外地回老家的路旁山坡上。据族谱记载,母亲墓地所在的山,是我宋氏家族的坟山。山坡、山凹遍布宋氏家族的祖辈。我有几位叔伯和伯妈也葬于此地。母亲的坟墓位于北面山脊第一穴,极为显眼。此前我回老家,行车距坟墓几里地远,就会情不自禁泪眼蒙蒙,到了母亲坟山的路边停车后,全然无视沾滿了尘土的草丛,疾行爬到墓前跪下,每次都禁不住失声痛哭。</p><p class="ql-block"> 母亲离开我已经四十六年了,她那布满皱纹的脸庞,瘦小而有些拘搂的身躯,微驼的背影常常在脑海里出现。近些年,睡眠中也经常出现母亲生前的音容。</p><p class="ql-block"> 母亲微驼的背,我一直未去深究。现在回想起来,似乎感悟到了其中的原由。</p><p class="ql-block"> 我很小的时候见过外公,稍大些后曾多次见过我的大舅和姨妈,他们虽然身材都不高大,却不驼背。母亲除了有牙痛的毛病和下腹的故疾,无其它疾病,还算健康。可以排除遗传或疾病形成驼背的可能。唯一的原因是过度劳累所致。</p><p class="ql-block"> 父亲很小就失去爹娘,上面唯一的姐姐——我大姑妈,小小的时候就嫁出去了。祖父刚满三十岁就去世了,仅留下两间低矮的小屋。母亲的到来,让家徒四壁的父亲有了生机。从此母亲与父亲相依为命。母亲先后生了我们众多兄弟姐妹。我记事时有大姐、大哥、小哥、嫂子(童养媳)和我。据母亲说,若都能养活,我上面本来有七个哥哥,八个姐姐加嫂子。因家境贫寒,夭折了十二个。 </p><p class="ql-block"> 为了养活一家人,父亲只能离开故土,南下广东乐昌打工,家里只有母亲拖儿带女,承担养育儿女的责任,母亲生我们众多的兄弟姐妹,坐月子的日子,别人的母亲是“坐",我们母亲却是“干"。长年累月,管教子女,种菜养猪,浆洗缝补,砍柴烧饭,每天总是从天光忙到黑夜。母亲只能逐个背着我们干活劳作,我们都是在母亲背上长大的。每个人从生下来到二三岁,就得二三年负在母亲的背上,这样算来,仅五个长大成人的我们加起来,母亲就得背十至十五年!母亲四十六岁时生了我,生我之前可能背就已经驼了,我的前胸从小向后凹入,或许就是因为受母亲驼背的挤压而留下的“印记”。我夫人说我是畸形,我断然反驳。</p><p class="ql-block"> 我由衷的庆幸,我的身体里不仅流淌着母亲的血,遗传了母亲的基因,还留下了母亲驼背挤压的凹胸。</p><p class="ql-block"> 丁酉年清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