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第一讲述人和民盟的关系

00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王海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对高一涵的了解缘于2021年。那一年是中共建党100周年,我在收集后来加入民盟的中共最早的党员陈望道、施复亮、张申府、刘清扬史料时,意外发现那个最早说讲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高一涵是民盟的前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关于高一涵的故事在网上举不胜举,什么“中国近代思想家”“新文化运动早期倡导者”“民国启蒙大师”“早期马克思主义宣传家”“《新青年》‘二把手’”,甚至有人把他1940年代年早期就任甘、宁、青时创作的诗歌找出来,称其为“现代边塞诗人”。但是“在盟言盟”,我更关注的是他和民盟的缘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虽说高一涵加入民盟是在1949年6月,介绍人是安徽老乡周新民、陈敏之,但他和章伯钧、周新民早有往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一涵是1927年1月在武汉加入中共的,经章伯钧建议,出任中山大学教授,还担任了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编译委员会主任委员,宣传科代科长(科长章伯钧)。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27年4月初,国民党安徽一大由安庆迁移武汉继续举行,高一涵与周新民等被选为执行委员,还担任了宣传部长。据包惠僧回忆:“1927年5月下旬,革命危机一触即发。党仍然要我参加活动分子会议......我们那个小组的组成人员有吳德峰、高一涵、章伯钧、李合林及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高一涵在报刊上经常撰写反对蒋介石的文章。汪精卫叛变革命后,高一涵与章伯钧、周新民等被蒋介石下令通缉。他后来在《自传》中说:“1927年7月间,武汉方面,一面分共,一面又虚张声势地东征蒋。当东征到安庆时,指示安徽省国民党省党部回省工作。我同该省党部委员光明甫、沈子修、周新民等几个专职干部,从武汉回到安庆。那时东征军何健占据安庆,防共甚急,不能开展工作,人身安全亦无保障,于是就同沈子修、周新民等先后离开安庆逃到上海,从此,与共产党的组织脱离了关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虽说高一涵与中共的组织关系就此打住,但他和周新民交往甚多。比如他在上海法政大学任教时,周新民就曾来此避风。1935年高在芷江任两湖监察使,周新民受中共组织派遣,请高一涵给他安排工作,高安排他在两湖监察使署当秘书。周新民利用合法身份,为中共提供了不少情报,其中的一些便是高一涵向他提供的。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芷江监察使署更是成为周新民与董必武接头的“地下联络站”。 1940年8月,高一涵调任甘、宁青监察使。翌年初,董必武与周新民由重庆前往高一涵任职所在地兰州从事统战工作。不料他们的行踪被反共分子发现,并企图暗杀。高一涵获悉后,立即通知董必武、周新民,让两人化装皮货商人,坐牛车转移到他的下属总务科长家隐蔽。1968年1月23日高一涵去世后,周新民打电话给高一涵后人:“老爷子多次救了我们的命啊!在他的监察使署我们可以直来直往,畅通无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抗战胜利后,高一涵先后任两湖监察使、监察院专门委员,南京解放前,国民党政府曾任命他为考试院考试委员,但他坚辞不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9年6月高一涵加入民盟后,先后任民盟南京市支部委员、文教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委员、民盟江苏省委副主委兼组织部长,在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高一涵年谱》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参加民盟活动的记述。比如1954年参加民盟南京市委日常工作;1957年7月至1958年3月,参加民盟江苏省委、民盟南京市委整风领导小组会议44次;1963年6月出席沈钧儒追悼大会,介绍沈老生平事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