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深处,父爱永恒

岁月静好

<p class="ql-block"> 时光深处,父爱永恒</p><p class="ql-block"> 时光如水,转眼间,父亲已经离开我们十二年多了,可岁月的流逝,却冲不淡父亲在我们心中的印记,他的音容笑貌,时常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父亲,您在天国一切安好吗?</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名叫魏金柱,生于1924 年腊月二十七,在 2012 年十月初三,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八十九岁</p><p class="ql-block"> 听父亲说,我的祖先从河北“魏家楼子”搬到山东夏津县双庙村,在双庙居住了近百年,祖上有四代人在双庙生活,然后又举家搬迁到渡口驿乡三屯村,在此生活接近两百年了,到现在来算,已经有十一代人了。</p><p class="ql-block"> 爷爷名叫魏长福,年轻时极为能干,识文写字,在乡里担任过干部,也在供销社工作过。当过会计,开过油坊……当时组织推荐爷爷到胶东任职,可爷爷最终没去,后来才知道是去担任厂长,也算是一个小小遗憾吧!在我们小的时候爷爷有空教我们打算盘,学习写字,爷爷经常鼓励我们上学的要好好学习、上班的要努力工作……等等,爷爷去世时七十四岁,怀念善良、慈祥、和蔼的爷爷!</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兄弟姊妹八个,那会医疗条件的限制,大多在幼年时就不幸夭折,唯有父亲顽强地存活了下来。奶奶谭玉青,娘家是山东德州武城县杨庄镇军营村,十几岁便嫁给了爷爷。听父亲说,奶奶年轻的时候利索又聪明,长相俊俏,一头卷发。只可惜奶奶五十三岁就病逝了,我们兄弟姐妹都没见到过奶奶 ,但父亲自小深受奶奶疼爱。</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父亲进入私塾读书,一读就是二十多年。在当时的农村,这无疑使他成为了屈指可数的文化人。父亲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字体刚劲有力又不失飘逸。村里不管谁家有婚丧嫁娶,亦或是逢年过节,都会邀请父亲去帮忙写礼账、写对联。在通讯不发达的过去,父亲还经常帮人代写书信。不仅如此,由于他学识渊博,村民们也常请他给孩子起名字、帮忙算账。父亲是个热心肠,每次有人求助,他都会毫不犹豫地答应,尽心尽力地帮忙,从未索取过任何回报。</p><p class="ql-block"> 在给我们姊妹兄弟起名字这件事上,父亲展现出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男孩的名字合起来是“明星和义”,女孩的名字合起来为“英芳菊芝”。此外,他还为家族排了辈字:“光明前景远,清廉志更坚,贤德育栋才,永承万世昌。”在我们的童年时光里,父亲是知识的源泉。每当夜幕降临,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父亲就开始讲述《三侠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名著里的精彩故事。他绘声绘色的讲述,让那些鲜活的人物仿佛就在我们眼前,我们常常听得入迷,沉浸在故事的世界里无法自拔。</p><p class="ql-block"> 父亲还在林业上干了好多年,那会看行子,有桃树、杏树、梨树、树果子树等等父亲的手特别巧,穿树穿下来的树枝,父亲看看哪个像刀的形状,哪个像剑的形状,经过精雕细琢,就成了我们最得意的玩具,那会家里穷,没有钱买玩具,这自制的木头刀,剑,成了我们最好、最难忘的玩具,精致的木头刀,木头剑,栓上红绸子,小伙伴们羡慕的不得了,我们舞动着刀、剑、摆着各种各样的姿势,跑着、跳着、笑着.,至今记,忆犹新,好怀念好怀念,怀念那个刀和剑,怀念父母呵护的童年、更是怀念我们的父亲</p><p class="ql-block"> 父亲不仅知识丰富,还多才多艺。年轻的时候,他是村里剧团的台柱子,擅长演唱河北梆子、乱弹等戏曲。母亲曾笑着回忆,她看过父亲演的大员外,舞台上的父亲,前呼后拥,举手投足间尽显派头。父亲身体素质极佳,身体灵活、反应敏捷,乡亲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赛毛猴”。他的弹跳力惊人,能从大方桌上放着的凳子上凌空跃过。父亲还练就了一手“八步赶蝉”的自行车绝技,即便到了六七十岁,他依然敢在自行车快速行驶时,双脚一蹬跃下,快跑八步后再窜上车继续骑行。在运河边,父亲能将砖头扔到一百多米远的对岸,这让乡亲们惊叹不已。另外,父亲不用手扶,仅凭双腿就能顺着斜靠在房子墙壁上的檩条跑到房顶。闲暇时,父亲喜欢打麻将、下象棋,他麻将技艺精湛,总能准确推算出别人胡的牌;下象棋也是胜多负少,乡亲们对他的聪慧和矫健都很佩服</p><p class="ql-block"> 在农活方面,父亲更是一把好手。每到收割季节,他割麦子的速度又快又好,翻场、扬麦子的技术堪称一流。扬麦子时,即便风很小,父亲也能用木掀将麦子均匀地洒向空中,让麦糠和麦粒清晰地分离。播种时,很多人都请父亲帮忙抬镂,因为他抬镂时弄的陇子笔直,种子撒得均匀,长出的苗整齐又茁壮。尽管一连好多天抬镂会让他累得腰酸背痛,但他从不抱怨,总是坚持帮大家播完种。</p><p class="ql-block"> 父亲在生产小队干了多年,先后担任过生产小队队长和会计。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父亲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从未拿过公家的一粒米。分粮食时,他总是把好的先分给大家,自己则留下不好的。有一次,父亲独自一人拉着一车小队里的棉花去县城卖,回来后一分不少地将钱交给小队,没有占队里一分一毫的便宜。</p><p class="ql-block"> 随着年龄的增长,父亲的心态愈发乐观,脾气也变得幽默风趣,像个“老小孩”。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和他一起闹着玩、说笑话。他走到哪里,哪里就充满欢声笑语,人缘好得没话说。</p><p class="ql-block"> 父亲年轻的时候,为了养活我们这一大家人,吃了不少苦。我们姊妹兄弟多,哪怕我们身体有一点小毛病,父亲都会紧张得不行,立刻骑车带我们去很远的地方看病买药。那些为我们奔波的身影,至今仍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p><p class="ql-block"> 魏家人秉承祖先传统,吃苦耐劳、勤奋努力、踏实能干、真诚善良!无论种地、上学、做生意还是在外工作都有一片小天地,都走正道,都有好的发展,口碑很好。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们姊妹兄弟都继承了他的优秀品质。在家里种地的,通过辛勤劳作和技术创新,不仅自己过上了好日子,还将种植技术分享给乡亲们;做生意的,守法经营,勤劳致富;工作上班的,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发挥着自己的价值。子孙后代们学习也十分努力,这几年,我们这个大家庭有好多孩子考上了大学,事业编、央企、公务员、研究生等等,孩子们身心健康、品德优秀。</p><p class="ql-block"> 尽管在父母在世时,我们都尽力孝顺他们,给他们钱花,买好吃的、穿的,我们姊妹兄弟众多,可如今想来,都忙于生计,陪伴父母的时间很少,我们依然觉得做得不够,留下了许多遗憾。“子欲养而亲不待”,这种痛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p><p class="ql-block">感恩父亲、母亲赋予我们生命,他们善良、真诚、老实、本分的品质,如同明亮的灯塔,照亮了我们人生的道路。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将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代代传承下去,让父亲的精神永远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 虽然父亲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他的形象,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会永远怀念平凡而伟大的父亲,愿他在天国一切安好!</p><p class="ql-block"> 您的孩子们敬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