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南京中学话旧5:五卅中学

文洁之民

文洁之民 <h1>南京五卅中学创建于1925年,“五卅”顾名思义是纪念1925年5月30日爆发的那场反帝爱国运动。<div><br><h1>五卅运动结束后,同盟会的一位元老用支援五卅运动剩余的资金在南京玄武湖畔的保泰街创办了五卅公学,后更名为五卅中学,学校以“勿忘五卅,廉敬勇乐”为校训。</h1></div></h1> 五卅中学校徽 五卅中学位于大钟亭南边,东边是警察局 <h1>五卅中学是所完全中学,规模较大,初建时有800多名学生,顶峰时近2000人。<div><br><h1>校长汤掬星是个爱国教育家,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他不惜重金聘请教师,大多是品学兼优的文人学者,因此该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水平甚高。</h1></div></h1> 高中第十三班毕业纪念章 1936年招生简章 <h1>该校于1934年创办了校刊《五卅校刊》,为周刊,每年出版五十余期,主要栏目涵盖论坛、校闻、学生活动、文艺体育等板块,内容不仅反映了学校的教学与校园文化,还体现了青年学生对国家命运和人生前途的关注,这在南京的中学里实不多见。</h1> 五卅校刊 <h1>从1936年的一期《五卅校刊》上可以看出该校十分重视政治教育,新学期开学前就制定了开学典礼上举行“总理纪念”仪式的程序为:一、全体肃立;二、唱党歌;三、向国旗、党旗及总理遗像行三鞠躬;四、恭读总理遗嘱……。而且“总理”二字前还空了一格,以示敬重。完全不像天主教会办的南京震旦预科学校不上路子,连国旗、党旗和总理遗像都没有,只知道传经布道,不懂得政治挂帅。</h1> 五卅校刊中有关总理纪念的仪式 <h1>为了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1935年7月,汤掬星向新华银行贷款二万元,加上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捐助的八千元,将五卅中学校舍修缮一新,并增置了不少设备。</h1> 校舍扩建和扩充物理设备的消息 <h1>然而好景不长,1937年12月南京沦陷了,五卅中学被迫西迁武汉,后转至长沙。<div><br><h1>1938年4月,为躲避日军对长沙的轰炸,学校又迁至湖南桃江县武潭镇天湾村。学校30多名教师均是拖家带口从南京随学校西迁来的,加上外省数百名学生也是随校西迁的,因此乡村里一时人满为患,学校只有茅草屋的教室而无宿舍,师生全都租住在农民家中。由于是私立学校,政府没有一分钱的拨款,学校的开支主要靠学费维持,每学期学生交4斗米作为学费。</h1></div><div><br><h1>学校尽管如此窘迫,但汤掬星仍聘请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师,语文教师汪剑余任过研究院士,有大学教授的头衔,历史教师宋浩宏是德国留学生,化学教师黄贵贤是当时有名的“黄化学”,生物教师丁星北是日本留学生,英语教师朱德光是雅礼大学毕业生,当过翻译。</h1></div><div><br><h1>学校还按政府规定开展了军训,聘请了3名军事教官,军训是名副其实的带枪操练,只是实弹打靶时去掉了子弹头,但仍可打响,军训课还有实战攻防演习。</h1></div></h1> 五卅中学在湖南办学 <h1>汤掬星身为校长带头清正廉洁,亲自给学生上课,而他的工资却低于全体任课教师。省、县督学来校视察,他从不招待食宿,只有清茶一杯。<div><br><h1>汤掬星十分同情共产党,在他的掩护下,教师中就有几名共产党员,汤掬星还暗地里为他们订阅了一份《新华日报》,由重庆秘密寄来,这是当地唯一的一份《新华日报》。</h1></div><div><br><h1>他爱生如子,强调学生要休魄健全,每天亲自带着学生到野外晨跑,并鼓励女学生下资江游泳。学生身体不好,他设法为之检查医治;学生家庭经济困难,他就给予补助;就连在路上与学生相遇,学生喊一声“校长”,他都会脱帽、低头、回礼。</h1><div><br></div><h1>汤掬星对学生管理严格,学生考试作弊即被开除。他的一个同乡学生担任膳事会保管员,贪污了三百斤节余米,汤掬星查实后坚决开除了这个学生,尽管有一些同乡的师生向他求情,都被他严词拒绝了。</h1></div><div><br><h1>五卅中学虽然地处穷乡僻壤,但办学质量却十分了得,1942年湖南全省高中会考,五卅中学获得第一名,妥妥的一枚霸气侧漏、牛气冲天的学校。高十九班三十九名毕业学生全部考上了大学,穷山窝里飞出了一群金凤凰,在湖南全省一时传为佳话,以至这所从首都南京西迁来的学校被当地的乡民们奉若神明,他们都说汤掬星校长是手“掬”文曲“星”来到天湾村的。</h1></div></h1> 五卅中学在天湾村的遗迹 <h1></h1><h1>抗战胜利后,该校在南京保泰街的校址被首都警察厅占用,警察厅以“维护首都社会治安,唯此为大”的理由拒不撤出。面对上门来讨要校址而上访的五卅中学教师们,肯定会上演这样一出戏码:警察厅里走出来某个大官对着教师当场发飙:“混账话,什么鸠占鹊巢!老子抗战十四年,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才打下了这江山,知不知道一寸河山一寸血!你们倒好,躲在湖南的山沟沟里享太平,现在下山来摘桃子了。我丑话说前头,抗战胜利了,你们不珍惜大好局面,再叽叽喳喳,聚众闹事,破坏首都社会安定,一律严惩不贷!”说完,还拍了拍裤腰带上别着的盒子枪。</h1><div><br><h1>“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教师们只得忍气吞声打道回乡。看来保泰街这个吉祥的地名也无法“保”佑五卅中学的否极“泰”来,该校只好继续滞留在天湾村办学。</h1></div> 位于保泰街的首都警察厅 <h1></h1><h1>南京这所呱呱老叫的中学就这样流落他乡,“独在异乡为异客”,只有“每逢佳节倍思亲”了,这所优质中学最终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了……</h1><div><br><h1>如今看来,这位手“掬”文曲“星”的汤校长就是陶行知式的“知行合一”的教育家,这所五卅中学就是民国时期南京中等教育界的“西南联大”!</h1></div><div><br></div><div>2025年4月2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