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赞

风信子(陈俊生)

<p class="ql-block">微信名:风信子(陈俊生)</p><p class="ql-block">微信号: 15160237</p> <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3日,是农历乙巳蛇年正月初六,是二十四节气的立春。我收到了来自重庆何大哥在白公馆拍下的几张红梅花照片,红梅报春,预示着新的一年真正的春天到来了。</p> <p class="ql-block">重庆,号称8D魔幻城市,也是新近火遍全国的网红打卡地。去年九月下旬我第六次来到了重庆。每次,在忙完手头工作、领略了山城美景、品尝火辣辣的美食之后,我都会静下心来,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到歌乐山下的白宫馆、渣滓洞,祭拜重庆解放前夕,在这里与敌斗争,宁死不屈的英雄。循着先烈的足迹,去领悟一种强大的精神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白公馆,原是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因白驹自诩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后代,便用诗人的字号“香山居士”前面两字,为自己的别墅取名为“香山别墅”。附近百姓习惯称为“白公馆”。白公馆在1939年被国民党军统局特务头子戴笠以重金购得,改造成秘密监狱,用于关押和迫害共产党员抗日民主人士等革命志士。如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罗世文、抗日名将黄显声、杨虎城、革命志士江竹筠、陈然、小萝卜头宋振中等。</p><p class="ql-block">白公馆建筑面积1130平方米。主楼有一、二层10间房,辅楼5间,刑讯洞共16间房。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方元素,既有中国传统建筑的古朴典雅,又不失西方建筑的景致浪漫。但这里曾是白色恐怖炼狱,隐藏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和残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进白公馆大门,右侧有一尊“小萝卜头”的塑像,这位被称为“新中国最小的革命烈士”塑像前摆满了鲜花,这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来访者对这位小英雄的怀念和敬仰。</p><p class="ql-block">大门的左侧有一颗石榴树,是烈士许晓轩生前栽种的。这棵树见证了白公馆几十年的风霜雨雪,现已枝繁叶茂,花繁果丰。它像一位忠诚的卫士,守护着烈士的英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白公馆内主要陈列“红岩魂。——白公馆革命先烈斗争事迹”,展示了如王朴、刘国鋕、陈然、“小萝卜头”宋振中等红岩英烈的革命事迹。</p> <p class="ql-block">白公馆关押的是级别较高的所谓“政治犯”。如抗日爱国将领杨虎城、黄显声,张学灵副官李英毅、杨虎城秘书宋绮云一家、中共川东特委委员许晓轩、重庆“挺进报”负责人陈然等。这些人宁死不屈,坚定理想信念,与敌顽强斗争,显示了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和崇高精神。</p> <p class="ql-block">在白公馆展厅,一面特殊的五星红旗格外引人注目。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庄严升起。这个消息通过狱中的黄显声传给大家。大家谁也没见过国旗,狱友罗广斌等人就用自己的红色被面,在上面用草纸绣了五颗五角星,并被秘密保存起来。几十年过去了,当时的红旗布面已褪色,但在人们的心中仍熠熠闪光。</p> <p class="ql-block">1949年11月27日,在重庆解放的前三日,溃败的国民党反动派对关押的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进行疯狂屠杀,只有19人成功越狱。无数牺牲的烈士用血淋淋的教训总结出“狱中八条”直至今天对我们党和政府都有十分重要的警示作用和意义。</p> <p class="ql-block">在白公馆背后隐秘的山坡上,有一处特殊的建筑,这就是戴公祠。原来是特务头子戴笠为蒋介石修的别墅,戴笠飞机失事后特务们曾把这里当作祭奠上司的场所。在不远处是戴笠会客厅,1949年9月6日,国民党特务将爱国将领杨虎城和儿子残忍地杀害于此。现在,这里辟为杨虎城将军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戴公祠旁边的警卫室是宋绮云烈士一家殉难处。1949年9月6日,国民党特务杀害了宋绮云夫妇和年仅8岁的“小萝卜头”宋振中,并秘密埋葬到这里。现在是纪念馆,有许多珍贵的图片和题词。</p> <p class="ql-block">渣滓洞集中营 (渣泽洞监狱、渣滓洞看守所)位于重庆市歌乐山麓,距白公馆2.5公里。渣滓洞原是重庆郊外的一个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1943年国民党军统逼死原矿主,改造成监狱。江竹筠、许建业、何雪松等200多名革命烈士就关押并牺牲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渣滓洞看守所分内外两院,内院有一放风坝,一楼一底的男牢16间,女牢2间。外院是特务办公室和刑讯室。</p> <p class="ql-block">这是女牢,女英雄江竹筠等被关押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内院有男牢16间,关人最多时近300人,大多是革命志士和爱国青年。他们把牢房当战场,坚定理想信念,成立狱中诗社,拿起纸笔与敌斗争。1949年11月27日夜至28日凌晨,特务对关押人员进行集体大屠杀并焚毁男牢,180人殉难,15人脱险。长篇小说《红岩》便取材于此。</p> <p class="ql-block">白公馆和渣滓洞集中营是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残酷镇压革命运动,关押屠杀革命者的最黑暗的人间地狱。那一批批倒下的烈士就像一座座高耸的丰碑,永远屹立在我们的心中。</p><p class="ql-block">今天、白公馆和渣滓洞已成为面向社会和民众进行革命历史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和学生前来参观学习、缅怀先烈。</p><p class="ql-block">每年立春时节,歌乐山下红岩景区的干株红梅在寒风中绽放,或舒展花瓣,或含苞待放,红的娇艳,粉的温润,如梦如幻,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她们是烈士的风骨,他们是革命志士的献血染红。在满眼的花海里,我们仿佛听到了那首熟悉的歌曲《红梅赞》:</p><p class="ql-block">红岩上红梅开</p><p class="ql-block">干里冰霜脚下踩</p><p class="ql-block">三九严寒何所惧</p><p class="ql-block">一片丹心向阳开</p><p class="ql-block"> 红梅花儿开 </p><p class="ql-block">朵朵放光彩</p><p class="ql-block">昂首怒放花万朵</p><p class="ql-block">香飘云天外</p><p class="ql-block">唤醒百花齐开放</p><p class="ql-block">高歌欢庆新春来 </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