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匿的历史宝藏,徐州石头古村落——吴邵村

局外人(许崇杰)

<p class="ql-block">  吴邵村,坐落于徐州市东南部,隶属铜山区张集镇,这片土地承载着600余年的历史沧桑,是徐州地区少数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村落之一。如今,这里居住着1400户人家,共计5400余人,皆为汉族。其中,李姓族人占八成,其余姓氏则占两成。吴邵村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石质建筑风格,成为一方不可多得的历史瑰宝。</p> <p class="ql-block">  吴邵村之名,源于村东南的吴山与村西北的邵山。昔日,两山之间地势低洼,因黄河泛滥成湖,故得名吴邵湖。据明清县志记载,彼时吴邵湖水域辽阔,堪称徐州东部的一大湖泊。随着黄河改道,湖水逐渐消退,沉积为今日的盆地平原。而当地居民至今仍保留着将下地耕作称为“下湖”的传统习俗,这一称呼仿佛诉说着历史的悠远与变迁。</p> <p class="ql-block">  据吴邵《李氏族谱》附录记载,宋元时期,吴姓与邵姓先民迁居于此,共建村庄。然而,由于战乱频仍,当地人口锐减,后有杨、蔡两姓(或牛、朱两姓)相继迁入,但村庄依旧未能兴盛。直至李姓族人迁徙至此,繁衍生息,村庄才逐渐繁荣起来,人口日益增多。</p> <p class="ql-block">  《吴邵湖李氏宗族碑记》,详细记录了李姓先祖的迁徙历程。他们原居于陇西平阳县曲沃,因元末明初的战乱,从山西洪洞县辗转至中原,先在山东长清落脚,后于明洪武三年奉命迁至吴邵湖尖山。历经黄河多次泛滥,他们最终迁至尖山南坡的程山,即今日的吴邵村。李姓族人在此繁衍33代,绵延600余年,书写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p> <p class="ql-block">  目前,吴邵古村保存完好的院落多达百余座,布局清晰,整体框架完好。漫步于由石板铺就的街巷之中,映入眼帘的是石屋、石墙、石街、石巷,仿佛置身于一座石头之城。这里的建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形成了街巷狭长通幽、院落规整有序的独特风格,展现了先人卓越的石工技艺与非凡智慧。</p> <p class="ql-block">  据村中长辈回忆,昔日吴邵村人人皆为石匠,这里的房屋与院落皆由附近山上的石头堆砌而成,坚固耐用,精巧雅致,且极具地方特色。例如,青石到顶、聚族成群、依山而居等建筑特点,无不彰显出吴邵村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古村内还保存着许多过去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常用的石头工具与用具,这些工具被巧妙地镶嵌于建筑之中,为游人提供了了解历史的窗口,也让人深刻感受到先人的勤劳与智慧。</p> <p class="ql-block">  这是过去舂米所用的石臼,分为碓窝与踏椎两部分。碓窝由一块方青石中间凿出一个小圆窝制成,可放置糙米、杂粮等,深约40厘米,石椎表面光滑,上粗下细。人们通过反复用力将石椎砸向谷物,使其脱壳或粉碎。踏椎则由木头制成,人站在其上用力踏踩,使碓窝中的糙米逐渐分离。</p> <p class="ql-block">  这是过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石磨与石碾。石碾的中心凿出一个圆孔,嵌入一根碾杆,再围绕石碾制作一个框架并与碾杆连接,人们推动碾杆,随着石碾的滚动,将粮食压碎。</p> <p class="ql-block">  石磨由磨台与磨盘组成,而磨盘又分为上下两部分。先在上磨盘顶部凿出一个圆形孔洞,便于将粮食从中漏下;再在立面凿出一到两个孔洞,插入木杆,或在上磨盘的上沿斜凿两个孔眼,用绳子结成圆圈,将木棍插入并固定在磨盘上。通过推动磨盘,反复研磨,将粮食磨成粉面。</p> <p class="ql-block">  这是用于牲畜食草与饮水的石槽,有的在上沿凿出洞孔并配上铁环,用以拴牲口。此外,还有打场用的碌碡等石头工具,这些无不体现了先人高超的石工技艺与卓越智慧。</p> <p class="ql-block">  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居住在古村内的村民,大多搬迁至生活条件更为优越的平原地带。然而,仍有一部分老人选择留守,他们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老院落怀有深厚感情,继续守护着这片与他们相伴一生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  老人们在古村中远离现代生活的喧嚣,过着平静而安详的生活。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悠闲清静,力所能及地养些鸡鸭,种些蔬菜,吃着用柴火烧制的饭菜,生活得十分开心快乐。</p> <p class="ql-block">  古语有云:“树高千丈,落叶归根。”随着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许多人离开故土,奔赴远方追逐梦想。然而,无论走得多远,故乡始终是游子心中最柔软的牵挂。每逢佳节,尤其是清明时节,他们总会踏上归途,祭奠先祖,追寻儿时的记忆。这份对故土的眷恋,正是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代代相传的根基所在。</p> <p class="ql-block">(部分资料源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