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周公馆(曾家岩50号),坐落在重庆市渝中区上清寺街道。</p> <p class="ql-block">周公馆是一个不大的小院,门口矗立着周总理风雨兼程、辛勤奔走的全身铜像,青砖灰瓦掩映在黄葛树下,见证了先烈们的斗争。</p> <p class="ql-block">周公馆为一栋中西合璧式带有大小两个天井的砖木结构建筑,二楼一底,通高约13米,占地面积364平方米,建筑面积882平方米,一楼有房间17间,二楼有房间10间,并有阁楼5大间。</p> <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冬,中共代表团由武汉迁移重庆后,为便于工作,周恩来同志以个人名义租赁下这幢房子,作为中共南方局在市内的一个主要办公地点。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初,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邓颖超、董必武、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和中共中央南方局部分重要机构入驻这里,周公馆成为党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沿阵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周公馆在内的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这座砖木结构建筑的房东是重庆地方人士赵少龙与其夫人赵佩珊。当时他们租给了朋友,时任国民政府立法委员的陈长蘅。邓颖超就从陈长蘅手中转租了曾家岩50号主楼和三楼的全部以及二楼东边的三间房屋,作为中共中央南方局部分机构的办公地点,对外则称为“周公馆”。</p> <p class="ql-block">楼房内,中共代表团仅租赁了1层和3层两层楼,其余分别租给了时任国民党中央抚恤委员会主任秘书刘瑶章、国民党上层人士端木恺和重庆市市长贺耀祖夫人倪斐君领导的战时妇女服务团。这样,就形成了国共两党人士同进一个院、共住一栋楼的现象。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相互几乎没有往来,却也相安无事,不失为抗战期间国共合作的一段佳话。</p> <p class="ql-block">正门,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吴玉章同志办公室兼卧室</p><p class="ql-block">1946年5月,南方局东迁南京,吴玉章以公开的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的名义留驻重庆,继续领导人民大众反对国民党内战和独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47年2月28日,国民党重庆当局武装包围和查封了中共在重庆、成都和昆明三地的公开机关,并将其人员强行集中,最后关闭了和谈之门。经过10天的斗争,吴玉章率成治两地中共人员于3月8、9两日返回延安。</span></p> <p class="ql-block">1941年1月上旬,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申外的皖南事变。1月17日,国民政府军委会发布所谓"通令"及新闻发言人"谈话",诬蔑新四军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叛军",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将军长叶挺交付军法审判。为此,周恩来在打给何应钦的电话中谴责何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p> <p class="ql-block">防空洞,可以直通嘉陵江边,也是参观的出口。</p> <p class="ql-block">二楼过道</p> <p class="ql-block">董必武在中共南方局担任中共南方局常委、统战工作委员会书记。当年生活十分艰苦,八路军办事处每个人的伙食费一个月只有3元法币。重庆谈判时,毛泽东到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看到这里的同志们吃得非常差,说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的伙食比延安还差。</p> <p class="ql-block">董必武同志办公室兼卧室</p> <p class="ql-block">临时接待处,供临时来南方局办事的人员居住。</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与邓颖超办公室兼卧室,里面的摆设都是原样复原:十几平方米大小,办公桌椅、一张床、几件旧式家具,非常简单。</p> <p class="ql-block">重庆大轰炸时期此屋被炸毁,周邓搬往二楼屋,待房屋修复好后,二人再次搬回。</p> <p class="ql-block">通往二楼的楼梯</p> <p class="ql-block">会客室兼会议室,南方局领导在此会见各界人士和中外记者;1945年8月,毛泽东来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期间,曾在周公馆底层会议室接见中外各界人士,给周公馆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饭堂,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吴玉章等曾在这座饭堂里先后招待过柳亚子、张澜、黄炎培、冷遹(yù)、沈钧儒、张申府、左舜生、邓初民、章伯钧、郭沫若、范朴斋等各界知名人士。</p> <p class="ql-block">图中天井左侧的门是饭堂入口,周恩来曾在这里亲手做过他的家乡菜“红烧狮子头”招待众人。周公馆条件艰苦,开饭时,桌凳、碗筷都不够,然而所到的客人都不以为意,反而谈笑风生,相聚甚欢。</p> <p class="ql-block">与周公馆一墙之隔的国民政府警察局。董必武同志当年有一首打油诗:"八年抗日此栖身,三打维支笑语新。戴笠为邻居在右,总看南北过往人。</p> <p class="ql-block">"这位老人家幽默地把当年的处境比作"三打维支"(三明治),可不是嘛 - 周恩来和南方局在楼的一层和三层办公,二层住着国民党的人,隔壁还有特务头子戴笠的公馆,这上下夹心的局面,不就活脱脱一个政治版"三明治"吗?</p> <p class="ql-block">周公馆不仅是革命历史的见证,也是一段历史的缩影。我们走进这里,仿佛能看见当年那些历史人物忙碌的身影,仿佛能听到那些历史的回声。</p> <p class="ql-block">如今,周公馆已成为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这里不仅记录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历程,还彰显了他们艰苦朴素等优良作风。如果您有机会来到重庆,一定不要错过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本文资料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