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味道

静水知深浅

<p class="ql-block">  母亲离开我已经整整40载,岁月无情念无垠,每当路过街边面馆,闻着那淡淡面香,对母亲的思念便涌上心头。</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山东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闯关东来到丹东。小麦之乡的人,自然传承一手精湛面食手艺,特别是母亲做得打卤面,色香味俱全堪称一绝。</p><p class="ql-block"> 犹记得母亲做打卤面时,每一个步骤都极为讲究。和面时放上少许碱和盐,面和得要硬,吃起来滑润劲道,嚼劲十足。卤放的食材很多,菜和肥肉切丁,木耳切碎,再放上一把大海米,然后用粉子勾芡,吃时配上一碟山东特产的香椿沫,那独特清香,为打卤面增添了画龙点睛之笔 。</p> <p class="ql-block">  做面条是个力气活。那时我们家七八口人,吃一顿要好几斤面粉,母亲那双布满老茧、粗糙干裂的手,揉面、擀面总是气喘吁吁满是艰辛。母亲性子急,干活干净利落,即使这样,全家人吃一顿面,母亲也要忙活小半天。</p><p class="ql-block"> 凭票供应年代,每人一个月才供应几斤细粮,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顿面食。记得面条上桌后,奶奶拿起筷子,我们像得到命令,立刻端起碗狼吞虎咽吃起来,一大盆面条,一大锅卤不一会就见底,一顿面条吃完,口齿留香,能咂摸很长之间。</p><p class="ql-block"> 后来,哥哥姐姐陆续参加工作,生活条件好了,母亲知道我们愿吃面,经常做打卤面改善伙食。</p> <p class="ql-block">  再后来,时光毫不留情的在母亲身上留下痕迹。一双小脚走起路来颤颤巍巍,时常需要扶着门框才能站稳,干事总是忘东忘西,经常坐在炕头打瞌睡。打卤面离我们渐行渐远,家里的面板,擀面杖下岗了,打卤面成了永远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母亲留下的味道,是刻在骨子里的记忆,影响我一生饮食习惯,如海边的人无海货不鲜,山里人无肉不欢。</p><p class="ql-block"> 寻找母亲留下的味道,成为我的执念。几十年来,我走过天南地北,吃过各种特色面条,无论多鲜美,总也吃不出母亲留下的味道。后来我渐渐地明白了,那份执着和耿耿于怀,是对母亲的眷恋,感恩,热爱和无比的怀念。</p><p class="ql-block"> 母亲赋予我的味道,是涌上心头的千般情绪,是刻在骨子里的万般思念,梦绕魂牵伴随终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