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杨红利艺术馆:</b></p><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是艺术馆藏书中的一本亲情回忆录,作者于礼勇是原西北国棉四厂工会副主席,后借调陕西纺织总工会工作,如今八十多岁高龄,退休后,尤其是她的母亲百年之后,为了纪念母亲写了这本回忆录。</p><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饱含血泪的文字,记录了一位母亲在动荡年代里近乎绝望的挣扎与坚韧。她历经丧子之痛、丧夫之殇,在战乱、天灾与饥荒中匍匐求生,甚至被迫骨肉分离、忍辱偷生,只为护住最后一丝血脉。作者以沉痛的笔触回溯家族记忆,既是对母亲最深切的祭奠,亦是对历史的叩问——那些被苦难碾过的生命,如何以惊人的意志在黑暗中凿出一线光? </p><p class="ql-block"> 今日读者或难想象“大雁屎熬糊充饥”的绝境,但正是这样的叙述,撕开了教科书里轻描淡写的“艰难岁月”,让后人直面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渺小与伟大。文中母亲的形象,恰是千千万万中国百姓的缩影:他们未被苦难压垮,反而在裂缝中播种希望。这种代代相传的坚韧,恰是家族乃至民族生生不息的密码。 </p><p class="ql-block"> 作者的家教,或许正源于这份“向死而生”的生存哲学——当一个人见识过深渊,却仍能挺直脊梁,其子嗣便自然学会在逆境中扎根,在顺境中谦卑。此文的价值,不仅在于铭记苦难,更在于唤醒当代人对幸福本质的思考:我们是否在物质丰裕中丢失了某种精神硬度?是否仍能对他人之苦保有共情? </p><p class="ql-block"> 推荐此文,愿读者以悲悯之心触摸历史伤痕,以敬畏之态珍惜当下,更以行动诠释何为“真正的强大”。</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1日</p> <p class="ql-block"><b> 杨红利对《我的母亲》的评论: </b></p><p class="ql-block"> 你母亲一生太苦。首先是生了三个孩子都夭折了,这对一个母亲是天大的打击,等到第四个孩子降临世间,母亲担惊受怕,如履薄冰地辛酸养育。其次是,她年轻轻就失去丈夫,孤儿寡母难度生活。雪上加霜,又遇日本人侵略,又遇黄河水患,又遇蝗虫成灾。家里把三叔卖了,爷爷饿死了。人吃的是大雁屎熬成的糊,死亡的人也没办法入土为安。逃荒的路上你母亲又被卖他人,母亲忍辱偷生为儿活命,难啊……</p><p class="ql-block"> 看得我肝肠寸断。叔叔你写下这些故事,是对你母亲的祭奠,也是为告诫后人,先辈不易,我辈自当图强。同时也唤醒读者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珍惜,对身边人的博爱和怜惜。我从文中还看到,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困苦,都要坚韧顽强地朝前走。</p><p class="ql-block"> 所以,叔叔您这种家教,子嗣都很杰出。</p> <p class="ql-block"><b>于礼勇:</b></p><p class="ql-block"> 自《我的母亲》一书印好后, 分别送邮到各个亲属家和挚友们手里,各个亲属和家人以及挚友纷纷发来感言,有微信的用微信表达,凡老家和外地亲属及孩子们没有和我建立微信的表弟、表妹及孩子们,看后都先后含泪啼哭,给我打电话谈感悟和建议。</p> <p class="ql-block"><b>侄女于小丽</b></p><p class="ql-block"><b> 《记忆中的小脚奶奶》</b></p><p class="ql-block"> 看您回忆奶奶,每句都很真实而感动。是孝敬奶奶好文章,伯,为您点赞!望您继续写下去,直到完整结尾。</p><p class="ql-block"> 三个孙女陪伴奶奶一起生活时间最长,结下深厚感情,莉、红(两位姐姐)及小波哥三人,只和奶奶分别在河南老家一起生活</p><p class="ql-block">六年左右......,七岁时就回西安上学了。</p><p class="ql-block"> 当我看完你写的《我的母亲》,不由回想奶奶艰苦一生,掉下眼泪。</p><p class="ql-block">记忆里的小脚奶奶</p><p class="ql-block"> 八零后的童年,日子很苦,回忆却很甜。从前的车马慢,天空很高很蓝;从前的街坊邻居,可以和小伙伴们挨家挨户地穿越平房,跳到谁家就在谁家大水缸里舀上一瓢水,咕咚咕咚地比赛喝水,然后打个饱嗝,欢快地离去;从前的家家户户都有一棵高大的梧桐树,夏天除了蝉鸣外,总会幸运地碰到“芝麻轱辘”,然后静静地看着它慢慢地爬走;从前的记忆最深的就是我的奶奶,她</p><p class="ql-block">也是我童年时期唯一最亲密的伙伴,陪伴我度过每个周末和假期,使我的童年不再孤单。</p><p class="ql-block"> 奶奶矮胖的身躯,圆圆的脸,苍白的头发,整齐地盘在脑后,时常穿着干净的“斜襟领”的蓝布褂衫,系着腰带的黑裤子,宽宽的裤腿,白色的袜子,裤脚处也是黑腰带缠起来的,小小的黑布鞋裹着她的三寸金莲(后来才知道那是缠足鞋),若不拄着拐杖,她走路都是摇摇晃晃的。奶奶的左肩上有一颗大大的“肉垫子”,让我每次见到奶奶都会上去摸一摸那个小肉球,更是每次都会问上一句:“奶奶,疼不疼?”奶奶便是会心的一笑,嘴里嘟囔着“傻丫头”!。</p><p class="ql-block"> 八十多岁的奶奶身体很硬朗,小时候爸</p><p class="ql-block">爸每天都会带我去看奶奶。每次去看她,她</p><p class="ql-block">都会坐在门口的石凳上,摇着一把芭蕉扇,</p><p class="ql-block">老远就看到她慈祥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奶奶盼着我的到来!嘴里也会时不时的哼唱着她那个年代的顺口溜:“小西瓜,黑黝黝,抠出籽,送朋友,朋友有个花格格·····谁跟我玩,打火镰儿,火镰花儿,卖甜瓜;</p><p class="ql-block">甜瓜苦,卖豆腐;豆腐烂,摊鸡蛋;鸡蛋鸡</p><p class="ql-block">蛋壳壳,里面坐个格格;格格出来买菜,里</p><p class="ql-block">面坐个奶奶;奶奶出来烧香,里面坐个姑娘;</p><p class="ql-block">姑娘出来点灯,烧了鼻子眼睛。”</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唯一的遗憾就是奶奶教我好多顺口溜,但那时并没放在心上,总以为长大后还能学到,可谁曾想,现在我怎么回忆都记不起来了。印象最深的也就这几句。</p><p class="ql-block"> 工作后,我买了第一部手机,用心录过奶</p><p class="ql-block">奶说唱的,交给爸爸保管,可越觉得珍贵的</p><p class="ql-block">东西,最后再收藏也会失去。再让奶奶说给</p><p class="ql-block">我听时,她早已口齿不清了······</p><p class="ql-block"> 奶奶独自居住在老院子里的时光,也是</p><p class="ql-block">我小时候记忆里最美好最幸福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老院子在离新院子步行十几分钟的距离,也会让奶奶走上一个小时的路程。腿脚走得动的时候,奶奶也会独自两个院子来回走动,她经常迈着蹒跚的脚步,走走停停歇歇脚,幼小的我,很难想到旧时社会缠脚的伤痛,我也就跟在奶奶的身后,散漫地尾随。后来,碰到爸爸给奶奶洗脚时,我才注意到奶奶的脚好小啊,各个脚指头都不是伸展的,而是窝向脚心,看着爸爸拿着一排特殊的修脚刀,小心翼翼的给奶奶修剪指甲,那时并不明白奶奶的脚为何长的跟我不一样,打心里心疼奶奶,觉得她的脚肯定经历了什么······</p><p class="ql-block"> 奶奶是最疼我的,小时候的我是个吃货。爸爸每次骑着二八的车载我去奶奶家,快到胡同门口,没等爸爸停下来,我就慌忙地跳下自行车,直奔屋里,然后寻找好吃的,把里屋的罐罐里,外面的筐筐里,都翻了个遍,早已知道奶奶藏吃食的地方,然后看着那高高挂在屋顶的篮子,愣住了,那时的我,始终还是个娃娃,奶奶早就看穿了我的心思,笑着说:“傻丫头,早都给你留着呢!”于是,她用她的拐杖取下那高高的篮筐,揭开一层一层的布盖,拿出她舍不得吃的点心或者糖果塞给我,看到我吃,她就高兴地在旁边笑,“傻丫头,慢点,慢点,别噎着!”</p><p class="ql-block"> 记忆里都是在灰暗的灯光下,奶奶坐在正屋桌子旁边的椅子上,看着我开心地吃着,又慌忙打开条案上的罐头瓶子,倒出她磨好的花生芝麻碎,使劲的往我跟前塞,示意我也吃,又羡慕地对爸爸说,看你有个小闺女多好!当时只顾吃食的我,哪里明白奶奶此话的含义?哪里又懂得奶奶的过往?奶奶曾经度过了艰难困苦的大饥荒年代,她的内心痛楚谁又晓得?</p><p class="ql-block"> 近几年,带着爸妈多次走访奶奶当初被卖到的地方,又从伯父写的《我的母亲》一书中,才深知奶奶是何等的坚强,才明白奶奶只字不提的过往,她的内心是多么的强大啊!</p><p class="ql-block"> 奶奶也有对我生气的时候,那也是奶奶第一次打我。记得有一年暑假,和小伙伴一起去奶奶家玩,她奶奶和我奶奶家都在一条街上,我们玩了一上午,到中午吃饭时都不舍得分开,奶奶生气了,把我喊回来,插上街门,正对着门的是一棵石榴树,奶奶站在石榴树下,把我按在她的腿上,脱下她的小鞋子,就狠狠地朝我屁股打去,这时的小伙伴,透过门缝,看到我挨打了,就隔着门缝对我喊:“小丽,我们吃完饭,休息好之后再出来玩!”奶奶便停住了再次挥打的鞋子,</p><p class="ql-block">我也不再惹她生气,乖乖地吃饭,乖乖地躺在外屋的床上。小时候的精气神足着呢,午休哪里能睡得着!奶奶则睡在黑乎乎的里屋,摇着扇子,叹着气,又再次哼唱起来,我也就这样在她的哼唱中慢慢睡着了······</p><p class="ql-block"> 夏日的午后总是漫长的,待在奶奶家里的记忆也是琐碎的,门口一排排的梧桐树下,总能让我在堆积的树干里翻找出新鲜的木耳,还有一些野菜,每每收获满满,递给奶奶时,她都是喜笑颜开。奶奶就住在转枝柏的旁边,所以她经常会去庙里看门,有时候也会带着我在那烧香的娘娘洞里午休,我自然是害怕睡不着的,只能依偎在奶奶身</p><p class="ql-block">边,静静地看着她跟来往的香客说话,我却害羞地不敢吭声。</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上了高中,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有时候会好多天见不到奶奶,再见奶奶时,感觉她老人家显得苍老了许多,眼睛看不清了,腿脚不利索了,爸爸不放心她一个人在老院子里住,就把她接回来和我们一起生活。奶奶过来后就不再自己做饭了,平日里除了吃饭,休息外,就跟邻居家的爷爷奶奶,家长里短的闲坐度日。爸爸不忙的时</p><p class="ql-block">候,也会骑着一辆三轮车带她到街上逛逛,哪里有唱戏的,也会带她去听戏,农忙时也会帮爸爸妈妈搭把手,剥个玉米,摘个花生什么的。可我总觉得奶奶是孤独的,我也会每次放学都去陪她说说话,听听她想说的话,逗逗我这个可爱的小老太婆,看到她笑,我也很开心······</p><p class="ql-block"> 我毕业离开家南下前的那个夜晚,和爸爸、奶奶一起聊了很晚,很多不舍,很多眷恋......,谁曾想,那却是我和奶奶最后一次聊天。</p><p class="ql-block"> 后来听爸爸说,奶奶不小心摔了一跤,说是没事,就是奶奶行动不方便了,爸爸照顾奶奶的时间更多了,不久奶奶不在的消息传就到我耳边时,当时爸爸知道我离家里远,没告诉我,可我心灵有感知似的,还把手给划破了,我立马打电话追问起来,妈妈才告诉我奶奶不在了。</p><p class="ql-block"> 我一下子崩溃了,奶奶怎么不等我回家呢?我还想看奶奶最后一眼,想再听听奶奶说不完的顺口溜,想再摸一摸奶奶左肩上的“肉垫子”,泪水早已模糊了双眼·····, 来不及悲伤,就匆忙放下手上的工作,立马找到堂姐,说明了回家的情况,那个时候感觉家人是最重要的。没有太多的犹豫和想法,即使家人说我回不回去都不重要,可我怎能</p><p class="ql-block">忽视自己对奶奶的那一份真情呢!</p><p class="ql-block"> 2004 年的广州火车站是拥挤的,南来北往的人,形形色色,川流不息,有幸挤上回家的列车,不吃不喝以最快的速度到家,早已记不清踏进家门的那一刻,更不记得奶奶离别时的模样,或许自己不是大孙女,不能见奶奶最后一眼吧,只能在乌泱泱的送亲队伍里面低头哭泣。</p><p class="ql-block"> 奶奶,我最想念的奶奶,我最可爱的奶奶,我的小脚奶奶,愿您在天堂不再受人间疾苦,不再颠沛流离!愿您一切安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杨红利对小丽文章的评论:</b></p><p class="ql-block"> 小丽给我看她写的《记忆中的小脚奶奶》一文我读了,文字通顺,表情达意。文中回忆真切,情感朴实。把“奶奶”的坚强、坚韧、善良、豁达通过故事都叙述出来了。文中重点是把祖孙之间的爱表达得淋漓尽致,唤起孙子对奶奶的无限思念,小丽多写多练习。</p><p class="ql-block"> 小丽:我感谢杨老师,感谢您在百忙中看我写的文章,此篇也是受伯伯影响而一时兴起所作,感觉还不够深入,今后会继续努力的!</p><p class="ql-block"> 谢谢您的肯定!</p><p class="ql-block"> 伯还会让我几位善写作知心老友看你的文章,通过点评,一是鼓励,二能使我从点评中学到更多文才而促使提高写作水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小丽朋友成虎运对小丽写的《记忆小脚奶奶》的评论:</b></p><p class="ql-block"> 我曾是你伯父的部下。在工作中,我们结下了同志加兄弟的情感。</p><p class="ql-block">前些天,我也读了他写的《我的母亲》一书。今天,他把你写的《记忆里的小脚奶奶》一文转发给我,感触颇深,说一点感想。</p><p class="ql-block"> a、全文感情饱满,可读性强。文中以细腻的描写,刻画了奶奶的外貌和动作特征。字里行间,你对奶奶的喜爱,怀念的情感,融入到人物描写中,情景交融,有静有动。</p><p class="ql-block"> b、感恩奶奶,情感真挚。全文不仅表达出你对奶奶的感恩之心,也透视出你的感恩生活态度、思想境界,以及高尚的责任情感。特别是结尾的几句话,犹如钟鸣,情感真挚饱满。</p><p class="ql-block"> c、全文结构完整,形象鲜明,语言简明流畅,选材精当,层层递进。</p><p class="ql-block"> 我要为好孙女、好文章点赞!</p> <p class="ql-block"><b>表弟芦维平:</b></p><p class="ql-block"> 哥你好!很长时间没有给你说话了!波发给我你写的《我的母亲》,我全部看完了,总之,写得不错很感人!特别是我二姨苦难的一生,有些情况我略知一二,语言不是很精华但是叙事很清楚,这就可以了!</p><p class="ql-block"> 从文字和整体来看你下了很大的功夫!总之,你辛苦了!要注意身体!</p> <p class="ql-block"><b>表弟陳軒:</b></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时代的背景下,老人千辛万苦,把我们养育成人。给我们成就现在一个家,时代在发展,现我们吃穿不愁:不能忘记老一辈的</p><p class="ql-block">恩情,教育下一代,百善孝为先,代代相传,在传统的节日,对老一辈表达哀思,这是我的一点感想。</p> <p class="ql-block"><b>外甥孙长河(山西):</b></p><p class="ql-block"> 我阅读了舅父大人在八十多岁高龄之际回忆编写的《我的母亲》一书,是您们苦难人生的历史,也是永不忘记您们对我们所付出的恩情,一定尽力报孝您老人家,您在髙龄之际能编写出完整系统的几十年回忆录的确是超人非凡的,本书思维清晰、有头有尾,这也是对老人一生勤奋好学的总结,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榜样,以后抽空多看几遍</p><p class="ql-block">以进一步领会,不辜负您老人家对我们的期望?</p> <p class="ql-block"><b>外甥孙长水(山西):</b></p><p class="ql-block"> 舅:您好!你著的《我的母亲》一书已看完,书编写得非常好。</p><p class="ql-block"> 你们两代人的经历,和所有经受的苦难,我看后禁不住潸然泪下。你和狗壮舅对外婆的孝顺给我了榜样。我一定要向你二老学习,孝敬我母亲,让母亲安享晚年!</p> <p class="ql-block"><b>表媳李素雅</b><b style="font-size:18px;">(权西虎妻):</b></p><p class="ql-block">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一口气就看完了,边看边流泪,觉得老一辈一生的艰辛困苦,是我怎么也想不到的,你也受苦了。最主要是佩服你能在八十多岁的时候坚持不懈努力,一遍又一遍修改成稿。又在孩子的帮助下出版成书,精神可嘉。先给你点个大大的赞。</p> <p class="ql-block"><b>表妹权西荣:</b></p><p class="ql-block"> 我的姑姑是一位非常善良和慈祥的母亲。看了哥哥写的《我的母亲》这本书。我才知道姑姑也受了那么多的苦,也非常地伟大。每当我想起姑姑,非常地怀念。记得每次姑姑来到家里。我看到她慈祥的面孔都非常高兴。姑姑觉得我很小就失去母亲。所以给了我百般的疼爱。记得我俩晚上睡一个被窝,天气寒冷的季节,她总是抱着我的脚</p><p class="ql-block">直到给我捂热。每当我想起这件事情就忍不住要流泪!。看到我受到后母的不公平待遇,姑姑给了我一个伟大的母爱,让我永远不会忘记!。</p> <p class="ql-block"><b>继父馬学林亲外甥陳新福(山西):</b></p><p class="ql-block"> 叔叔今天上班我就一口气看完你写《我的母亲》一书, 我是流着眼泪看完的。</p><p class="ql-block"> 你回忆在山西那段历史基本和我老舅告我一致,我老舅最后这些年唠叨的就是河南那边也不来信,他的生活基本是我奶奶在照顾,定期去给做衣服,洗被子,去了就是带着住几天,把生活打理一下。我奶奶去世后就是我爸在操心安排我老舅的生活,二个老人在战乱的年代一起生活了十年, 留下了好多无奈和感慨。</p><p class="ql-block"> 我老爸老妈和你的经历也一样,老爸也是奶奶带到陈家的,奶奶一生也是经历了好多磨难,有四个孩子都没能留住,最后只留下我老爸一个儿子,奶奶一家也是从河南逃难到西任上村的,所以老爸对奶奶和对西任上村的老舅感情很深,相互依存度过了一生,作为后代我们有血缘关系的,上辈只有你们这二个叔叔了,所以我对我老妈必须尽责尽孝,我的姥姥是人贩子把她从西安三原县城拐卖到山西临猗的,一生也再没回过三原县,1998 年我和我老妈还去三原县城找过,没找到。</p><p class="ql-block"> 凡未建立微信联系的老家堂弟和每个表弟、表妹及孩子们,也都分别打来电话。一个个都说含泪看完《我的母亲》一书。俺二姨受尽人间艰难之罪,苦上加苦,把您弟兄俩拉扯养育长大,成家立业,现至今儿孙满堂,家家幸福美满。俺大娘、二姑、二姨不愧是一位伟大的母親!平常总是把俺们当作亲生儿女看待。俺们会深切怀念,永不忘</p><p class="ql-block">记她的亲情厚爱!</p> <p class="ql-block"><b>杨大发:</b></p><p class="ql-block"> 看完<我的母亲》一书后,今天才知您家祖辈三代很苦难,文章真实且生动感人,文笔写得很好。建议出书发行。其书名可改成 《天地忧忧慈母心》</p> <p class="ql-block"><b>成虎运:</b></p><p class="ql-block"> 我是多次含泪读完了《我的母亲》一书,浅谈几点感想:</p><p class="ql-block"> a、这是一部以回忆录的形式记录的家庭史书。内容翔实,文字简洁流畅,对后辈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p><p class="ql-block"> b、书中记录的一件件家庭往事,虽然都是家中琐事,但从中看到了您的母亲是一位善良、勤劳、忍辱负重、执着地和苦难斗争的母亲。新中国成立后,她为了支持你们努力工作,又自愿承担带孙子的义务。</p><p class="ql-block"> 本书诠释了母爱伟大的一生,表达着母亲对人生,对生命,对家庭情</p><p class="ql-block">怀的思考和总结,真实地记录下了母亲的伟大灵魂。</p><p class="ql-block"> c、您和你的女婿、您的儿子都是有孝心,行孝道的后辈。借此,我也深表谢意!</p><p class="ql-block"> d、老弟斗胆提一个不成熟的建议,书名若写成《回忆我的母亲》就更贴切一些。杨绛先生曾有《回忆我的父亲》、《回忆我的姑母》等著作。</p><p class="ql-block"> 于兄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企业领导人。您不仅为企业、为职工心怀诚敬之念,对工作、对同事充滿爱心,而且在不同的岗位勇于实干、开拓进取、善解人意、与人为善,对人生抱有亲和的心态。在企业最需要的岗位上,以优异的业绩,做出了突出贡献。</p><p class="ql-block">前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先生有句名言,把一切普通的工作做好,就是不普通,把一切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您做到了。必须向于兄致敬!</p> <p class="ql-block"><b>杜少俞:</b></p><p class="ql-block"> 你的资料我全部看了,初步建议是:一改书名为《我这九十年》或者《我这九十年的人生》,然后设一副标题为一个国企干部的自述。</p><p class="ql-block"> 这样去写分三大部分:第一、母亲篇;第二、工作篇;第三、生活篇。照片一定要越多越好,这是个初步想法,有机会可和于华两口子、小波一并沟通。不着急,文字东西会越改越好。顺致康健!</p> <p class="ql-block"><b>翟恒吾:</b></p><p class="ql-block"> 我刚才打开手机才看到《我的母亲》一书,我知道你童年很苦,我非常同情。你完成了一件大事,我祝贺你辛苦了,出版了吧!</p><p class="ql-block"> 礼勇,你谈到我对你帮助关怀支持时,我深感惭愧和内疚。相反你对我帮助更大,我很佩服你能干,工作上的原则性和灵活性恰到好处,能处理好各种复杂事情, 在我俩已到耄耋之年,啥都不说,保重好身体最重要,多活几天几年比啥都好!你说是不是?</p><p class="ql-block">4、</p> <p class="ql-block"><b>荣世桐:</b></p><p class="ql-block"> 小于 你好:</p><p class="ql-block"> 当我读完你写的《我的母亲》一书,对你母亲一生的悲惨遭遇深表同情和感动,我流了不少心酸的泪水。</p><p class="ql-block"> 你的母亲是世界上对你来说一个最慈祥、最善良、最坚强大的伟大母亲,也是中国一位优秀的女性代表。她值得我们广大的妇女尊敬和爱戴,无论历经千辛万苦,把你和你的弟弟礼峰都培养成人。</p><p class="ql-block"> 小于,你从小就是一个可怜的孩子,2 岁丧父,从小跟着母亲饥寒交迫过着到处流浪的生活。你是一个长子,更是一个孝子,从小听话,深知母亲不易,更加孝敬母亲。从小就懂事儿,担负起养家的重任,长子为父,照顾和保护弟弟,不幸的万幸。到了新社会,你勤奋努力,做出了一番成就, 由一个普通工人晋升到一个厂工会副主席,真为</p><p class="ql-block">你感到荣幸。这和你母亲对你的教育分不开的,你母亲高寿活到 94岁,也和你这个孝子关爱照顾分不开的。她老人家儿孙满堂,都是有出息的人。她老人家含笑九泉,也会保佑你们子孙平平安安,望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过好每一天。你们的全家福照片和亲友的照片我都看完了。作为一名国企干部祝你全家和亲友们幸福安康。</p><p class="ql-block"> 你的老战友荣世桐</p><p class="ql-block"> 于 2022 年 11 月 20 日</p><p class="ql-block"> 小于,我老了,昨天过了 88 周岁的生日。本来亲友在晋味轩设宴,但由于疫情的原因,儿女都不让回。我和孙儿媳俩人做了几个菜意思意思。</p><p class="ql-block"> 小于,我没有打草稿,提笔写的, 字写得歪歪扭扭。请谅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黄兆玉:</b></p><p class="ql-block">于师,你好!</p><p class="ql-block"> 你的母亲是一位平凡,伟大而又坚强的母亲。一生坎坷,吃尽了苦,受尽了罪。是她含辛茹苦,勤劳持家呵护着你们弟兄,给你们的爱太多了。</p><p class="ql-block"> 你写的那些家事,一件件,一桩桩,催人泪下,你写的文章,展示了母亲伟大的品德,教育影响着后人们,这也是你对母亲的一片孝心。</p> <p class="ql-block"><b>黄兆玉女儿王娟:</b></p><p class="ql-block"> 看了于礼勇叔叔写的《我的母亲》一书,确实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于叔叔已年逾八旬,数载呕心沥血,为自己已故的母亲树碑立传,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太让人感动了!</p><p class="ql-block"> 每个母亲都有各自的伟大。但是上个世纪前期,身处极度贫困,又时而黄河泛滥的中原地区,母亲的艰辛和困苦,非常人所能想象,生活的坎坷和波折,让勤劳善良的母亲心里,早已沟壑纵横,但她还是选择了默默忍受,为了家庭的未来,一个人咽下了所有的苦难!母亲是善良而坚强的,母亲又是勤劳而聪慧的,母亲博大而宽广的胸怀,坚实而温暖,是孩子力量的源泉,又是儿孙幸福的港湾。在与您母亲的相处中,耳濡目染,孩子们也形成了坚韧不拔,和勤劳智慧的性格。于叔叔在厂里,为人正直,成绩显著,深得大家的赞扬和爱戴,这与母亲的谆谆教诲、言传身教密不可分。如今家族儿</p><p class="ql-block">孙满堂,人才辈出,也算是对母亲她老人家最好的安慰和祭拜!</p><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一书,是家族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望子孙后代能将老人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人生本来就是一段历程,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付出辛苦,看着后人越来越优秀,越来越幸福,就是最大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b>吴红专:</b></p><p class="ql-block"> 看了于礼勇《我的母亲》一书, 感悟很深...... </p><p class="ql-block"> 记得他在西北国棉四厂工作,工作中任劳任怨,八十年代国棉四厂工会组织职工读书、演讲等活动中, 让很多青年参加活动, 在全省读书演讲活动比赛中,国棉四厂工会荣获了全省读书演讲活动集体一等奖,个人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各一名。在他多次向党组织推荐,其中有些青年后来都分别走上有关部门干部岗位......</p><p class="ql-block"> 我就是其中一位,因为爱好摄影, 就引导我参加各种摄影学习班(克服车间人员紧的困难), 也是于师引荐向工会推介我参加厂里的各类重大活动, 让我为四厂拍了好些影像资料, 使我成为纺织城知名度很高的摄影人(图为于礼勇和吴红专影像作品前的合影), 下面是我对《我的母亲》提出的几点建议:</p><p class="ql-block">1、将书的封面内外印刷成夕阳红。</p><p class="ql-block">2、作者简历的照片反过来放, 能反应作者的心胸明朗、开阔,底子用虚化暗图的: 一帆风顺。</p><p class="ql-block">3、资料的照片尽可能去扫描。 用电脑做一下修饰(剪成与原照片一样)用在文中插图,看起来就正规了。 这样书的质量大大提高了。</p><p class="ql-block">4、将照片按书中内容各归档配图 这样图文并茂、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5、能将新设立的洛阳市孟津区牌子拍一照片。 用于插图。</p><p class="ql-block"> 请参考</p><p class="ql-block"> 2024 年 11 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