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白喉红臀鹎</p><p class="ql-block">体型:体长18-23厘米,体重28-52克,属于中型鸣禽。 羽色:头部黑色,喉部白色,背部灰褐色,腹部灰白色,尾下覆羽鲜红色,尾羽黑色且较长。</p><p class="ql-block"> 全球分布:南亚(印度、尼泊尔)、东南亚(缅甸、泰国)及中国西南地区。中国分布: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多栖息于干燥的灌木丛、开阔森林及耕作地。云南昆明的分布在昆明官渡区,白喉红臀鹎是常见留鸟,常出没于滇池湿地、城市公园(如昆明动物园、郊野公园)及校园绿地。黑喉红臀鹎则更常见于云南西南部边境地区。杂食性:以植物果实(如榕树果、浆果)、花蜜为主,兼食昆虫(甲虫、蚂蚁、蛾类幼虫)及小型无脊椎动物。 群居性:常结群活动,白天在树冠或灌木丛中觅食,夜晚集群栖息。繁殖期具有领地意识,通过鸣叫和威胁展示保卫巢区。适应性:能适应城市环境,在公园、居民区的树木上筑巢,甚至利用人工设施(如电线、建筑物)栖息。繁殖期:白喉红臀鹎为3-7月,黑喉红臀鹎为6-9月筑巢:雌雄共同筑巢,巢呈杯状,由细枝、草茎、树叶编织而成,多位于灌木或乔木上,距地面1-3米。产卵:每窝产卵2-4枚,卵呈玫瑰红色或粉红色,孵化期约12-14天,雏鸟由双亲共同喂养。白喉红臀鹎: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无危(LC),并被中国列为“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三有”动物),禁止非法猎捕和交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