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虎将赵兰田】烽火孟县:正义的回响

百合花原创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作者;赵海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广袤的华夏大地,河南省西北部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孟县。它北依雄伟险峻的太行山,南濒奔腾不息的黄河,总面积541平方公里。自新石器早期开始,这里便有人类定居,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遗迹星罗棋布,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变迁。夏朝时,孟县是孟涂氏的封地,称作孟涂国;商、周时期,成为畿内地。周武王姬发讨伐商纣时,曾会盟八百诸侯于黄河北岸的渡口,此地由此被称为盟津,又叫做富平津。</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秦统一六国,孟县归属三川郡北境,是河雍县的一部分。到了汉武帝元封五年,它开始被称作河阳县,隶属于河内郡。此后的近千年,这片土地历经无数次的风云变幻,地名也屡次变更,先后叫过河亭县、大基县、谷旦县、盟州等。唐武宗会昌三年,河阳升为孟州,管辖河阳、济源、温、汜水、河阴五县,隶属于河北道。明朝初期,这里依然是孟州,下辖温、济源二县;直至洪武十年,才改州为县,孟县之名自此确定,归入河南布政使司怀庆府。</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民国时期,孟县直属河南省,行政区域经历了多次调整。1945年9月4日,孟县迎来了第一次解放的曙光,但局势依然复杂多变。1947年7月7日,在无数革命先烈的不懈奋斗下,孟县最终实现解放,归属晋冀鲁豫边区太岳第四行政公署管辖。</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6年1月10日,全国人民都期盼着和平的到来,中共中央与国民政府分别向各自所属部队发布了停战命令。13日,驻孟县和孟津县的双方部队都接到了停战协定通知,规定1月13日午夜停战生效。然而,原驻扎在孟津县白鹤镇的国民党90军53师,却秘密接到上司要求迅速抢占战略要点的命令。他们全然不顾停战协定,与逃亡孟津的张伯华国民自卫团等反动势力勾结在一起,于14日凌晨从白鹤渡口北渡,悍然侵犯孟县的白坡、冶戍、青庄等村庄。驻守在该地的太岳四分区部队严格执行停战协议,面对敌人的突然袭击,被迫无奈地向后撤离。与此同时,国民党157团第三营,以及国民党县政府秘书长张涛善、代理县长张寿珊、自卫团副司令崔德滋,率领一个中队占领了孟县西北部的龙台、双柿树、汤王庙一带,妄图将孟县作为跳板,向北进犯沁阳、济源、博爱及焦作,进而掌控豫北各县的军事要地,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为了维护停战协议的严肃性,确保解放区人民能够过上安宁的生活,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在1月16日果断命令三纵队七旅旅长赵兰田率部从修武西进孟县,驻守市镇。当晚,赵兰田旅长便组织召开了收复孟县的军事会议,昏暗的灯光下,将领们神情严肃,仔细地研究着作战方案。太岳四分区部队也迅速展开自卫反击,在西部领区奋力收复失地。17日晚,三纵队七旅所属的19团团长李德生、副团长张林先、20团团长左魁元、21团团长唐兴胜、政委邓家辉率领部队,悄悄地逼近孟县县城。本着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他们先去信警告国民党军,义正言辞地指出其侵占孟县城的行为,是严重不遵守协定的背信弃义之举,责令其立即从13日夜12点以后所侵占的一切地方撤离。然而,国民党157团三营营长却傲慢地拒绝了这一合理要求,公然挑衅和平。</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8日晚11点,随着一声令下,七旅和孟县独立营发起了总攻。19团一营如猛虎般从西北城角突破,顺利攻入城内,迅速将敌军压制到将台和钟鼓楼两处。敌人凭借着制高点的优势,用密集的火力掩护,疯狂地向七旅连续反扑,企图夺回失地。但英勇的八路军战士们毫不畏惧,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出色的战斗技巧,一次次击退敌人的进攻。19日拂晓,19团二营和三营九连、11连指战员在副团长张林先的指挥下,以房屋为屏障,采用凿壁穿墙的战术,步步向钟鼓楼逼近。钟鼓楼为砖石结构,因其建于城内十字路口,楼下地面开阔,易守难攻,给进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20团从东门进城后,集中火力向钟鼓楼扫射,成功压制了敌人的火力。张林先副团长不顾个人安危,亲临前沿阵地,指挥爆破手迂回靠近钟鼓楼。在激烈的战斗中,爆破手毅然冲向敌人的机枪阵地,与敌人同归于尽,张林先副团长也不幸身负重伤,尽管战士们全力抢救,却依然未能挽回他的生命。19团的战士们怀着悲痛和愤怒,迅速占领了钟鼓楼,俘虏了所有敌人。</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随后,19团二营、三营迅速回身增援攻打将台的一营。守敌张寿珊、汤子杰一伙见钟鼓楼失守,知道大势已去,只得缴械投降。10点整,孟县在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后,第二次回到了人民的怀抱。</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此次战斗,八路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全歼国民党157团第三营,击毙150人;同时全歼张伯华国民自卫队一个中队,生俘张寿珊、崔德滋、汤子杰等官兵400余人,还缴获了迫击炮两门,轻重机枪35挺,步枪300余支。孟县的解放,不仅为豫北地区的和平稳定奠定了基础,更彰显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真理,其英勇事迹,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