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 与 体 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作 者 : 臧 福 成</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说起体育,对于学生来说都不陌生,因为从小学第一天起就听到这个名词。刚上小学“体育”两字虽然还不会写,但却非常喜欢,因为上体育课能尽情地玩耍。什么玩“丢手帕”、“老鹰抓小鸡”,女孩子跳皮筋,男孩子玩占国,还有各种球类……,连课间也离不开这些活动。上厕所回来还得跳集体舞,不知叫什么名字,里圈与外圈两两一组,每跳完一曲外圈前进再換一人。同学改的歌词我现在还记得“3 1 1 1 4 3 2,北头有个老太太,1 2 3、2 3 4,咔个跟头起不来”,椐说这舞是跟苏联学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时候也有运动会,不过我只能当观众,因为年令小才10岁,长的也小,虽然也能跑,但跟大哥哥、大姐姐比就不行了。那时农村没上学的孩子很多,上学也都比较晚,我班最大女生一上学就十六岁,念到二年就结婚了!直到小学三年级,我才第一次成为我们小学的运动员,到本溪南芬参加J一次运动会。百米,百米计算,接力,反正跑好几个项目都得了奖,奖品是图画本、铅笔、算草本,得了一大摞子,回家跟爸妈弟妹好个显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那时起,我就爱上了体育。初中,本溪小市高中都是校队运动员。高一下半年,我从小市高中转到凤城一中,是小学同学卢泉超帮我办的。他曾跟凤城高中他的班主任刘国基老师说了,想叫我到他班即一年六班。当时刘国基不知我体育好,以为小市高中学生能有多出色?以人多为由没有要。于是我被安排到一年四班,班主任是李自洁老师。结果校运动会上我一呜惊人,成了四班的体育主力。为这事刘老师还后悔过,刘老师很好强,什么都想爭上游,为加强六班的体育实力,他把四班的佟亚丽都给挖去了,而送上门的好运动员,他却没有要,使得六班和二班每年动运会都得拼个你死我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记得刚到一中,就赶上了春季运动会,我400米障碍拿了第一名,100米腿拉伤没跑到终点。高二我拿过两项第一,接力第三。四班也靠我和褚瑞忠爭了个年级第三名。1965年凤城一中在丹东市中学生动会上取得总分第二,而我没有参加。1966年在我校运会上,打破了体育老师鲁振洪保持了18年的400米纪录,随即进入校隊。而后在凤城县运会上打破四百,八百两项丹东市中学生纪录,获得参加丹东市中学生运会的资格。也就是在这次运动会中,听到广播通知高考要延期举行。于是我把书包一扔,全身心投入比赛,破了三项市纪录,获得最高奖励——三本毛主席著作甲种本,书中首页注明我的运动成绩、运动会日期,还有个大大的红印章。本次运动会只有破纪录有奖励,各名次只得积分。当我取得破纪录的好成绩,学校发来很多同学的贺信,《丹东日报》记者也来采访,让我写一篇批判邓拓,吴晗,廖沫沙的文章,第二天就見报了,我回校后,还收到丹报寄来的1.8元的稿费,也是我一生得到的唯一稿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次运动会我校成绩显著,高中组男女小组均为第一,学校总分第一;初中女子组第一,男子组第五,学校总分还是第一。因此,我校获得了代表丹东市参加八月份在沈阳举行的省中学生运动会的资格。可惜省中学生运动会因文革没有开成,辽报发表通知说省中运会将延期举行,结果延期最后成了无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也就在这次丹东市中运会上,我見到了北京体育学院来丹东招生的一男一女。他俩在大会主席台的侧面,问我想不想上北京体育学院?我回答:不想去。他们也再没说什么,只是对我取得的运动成绩祝贺了一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关于上北京体育学院的事,我说过是保送其实不准确,准确地说应该叫特招。现在大学还有特招,保送是由所在学校先推荐,特招是上级院校直接到学校选拔。那时我为什么不愿上体院呢?因为我的理想是考军校,将来当军官,努力干到将军,而体院毕业只能当体育老师。例如,东港孤山中学和我们一届的范长龙,不就当兵一直干到上将,现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谁知市运动会结束后,北体二人又跟到我们学校,叫学校对我做动员工作。于是,体育老师鲁振洪、办公室主任康慧英和校党委书记赵长缨,分别找我谈话做思想工作,让我服从党和国家的需要。并解释说北体院主动要我,运动系是培养国家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还是国家运动隊的后备隊员。并说体院吃得非常好,都是空军飞行员的伙食标准,每天都是按营养配餐等。最后说我是团员,党的需要就是我的自愿。经过工作我终于同意了并填写了入学表格,学校通过了政审,校医巴大夫带我到县医院做了体检。还告诉我高考要照样参加,录取听候通知。 多年后,鲁老师告诉我:一中建校以来,从没有人考上北京体育学院的,他们多么希望由我来实现零的突破?结果大学停办,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说起来也好笑,命运让我和体育结上了缘,毕业后我还是当了个中学体育老师,在通远堡学校教了十年体育;还接受过国家体委组织的13省体育工作现场会的观摩;1982年,我还做为凤城县田径代表隊教练,参加了丹东市全运会并夺得总分第一名,县政府还授予我“优秀教练员”奖。这不就是我的体育之命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虽然一生搞了十几年体育,没从中得到一点经济利益,但是与体育结缘,却为我的体质打下良好的基础,以至我70多岁还能滑冰,玩轮滑、游泳……。现在想来也不算吃亏,要说真正吃亏的是高三.五谷秀珍是清华苗子,高三.六马德实是北大苗子……,还有许许多多都是重点高校的苗子。我校是省重点高中,六五届升学率73%,我们这届学校订的目标是最低75%~80%,可見损失前程的老高三同学有多少?后来高校十一年未招生,包括我们的学弟学妹在内,全国那得少出多少高干、科学家、作家、学者、教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今时过境迁,历史的车轮不能倒转。可怜老三届,苦读十到十二年,最终落个下乡还乡,和社员一样操镰刀、拿锄杆,直到后来抽工返城进入各行各业。再后来就结婚生子,为养家糊口,为党、为国家努力拼搏直到白头。五十多年就这样一路走来,多少酸甜苦辣,多少沟沟坎坎……。今天,步入老年的我们赶上了现代化,享受了过去做梦也想不到的生活,不仅用上了手机还进入了互联网。,这要和那些已经去世的百名同学相比,我们还是幸运的,至少我们还都活着,而且大都活得很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至此我彻底明白了,什么名利、地位 、金钱、楼房都不重要,搞体育也不吃亏。一生最重要的还是自身的健康,没有好的身体一切等于零。所以我们要珍惜当下,一定要好好地活着。一定要活好这最后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我一直告戒自己,人生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对于想做的事要赶紧做,想看的景要赶紧看,想見的人要赶紧見,想写的东西要赶紧写,不给此生留下遗憾。由此我萌生了要牵头组织一中老三届同学大聚会的想法,实现我心中几十年的心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6年我们本应高中毕业,带着浓浓的师生情,同学情恋恋不舍离开母校,毕业时应留下一张同学三年正值花季,并由校领导和老师做陪的集体合影,然而没照成。一场文革,不仅让我们在校又多待了二年,最终还带着失望、带着怨屈、带着泪水、带着隔阂不欢而散……所以,我总想有那么一天,同学们都回到母校,用握手、用拥抱,找回1966年以前的那种师生情、同学情,母校爱,绝不把遗憾带到另一个世界去!同时,还能补照一张同在一个校园里读书玩耍,同在一个食堂吃飯就餐的所有学哥学弟,学姐学妹的团圆照。尽管我们不再靓丽,尽管花白了头发,但是能把每个同学的笑容永远留在像片里,留在记忆里,留给子孙后代。说不定通过聚会,还能見到五十多年没有見面的老同学,出现意外的惊喜!这就是我的心愿,也应该是老三届所有同学的心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为此我和一些同学商量,大家一拍即合,热情高涨,开始策化并分头去组织、做准备,决定今天5月10日,在凤城在一中毌校,搞一场空前的初高中老三届同学的大聚会。我要竭尽全力,组织好毕业后第一次《凤城一中老三届联谊会》,让分别近50年的初高中校友和老师们欢聚在棂星门前、魁星楼下,找出我们的青春,我们的友谊!现在准备工作正在紧锣让第一次大密鼓、有条不紊地进行,我期待着大聚会的那一天!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凤城一中 老三届六六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年四班学生:臧 福 成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7,1,23于上海。</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附:《我的体育故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名字参加运动会</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95年,我在通远堡高中校办工厂任厂长期间,正当我出差去山东办事的时候,有一天凤城县公安局几人开着车,到通远堡高中工厂找我。当时把我们厂里人吓了一跳,以为我犯了什么事呢?后说明了来意,厂子人才知道不是我犯事了,而是凤城县公安局找我代表他们参加丹东市公安系统运动会,并说已经把我的名字报到市里了。当时他们还带给我一套运动服,厂子人说我正在山东,得个几天回来。时间不等人,县公安局无耐只好从凤城又找了一个人,顶替我参加这次比赛。可笑的是每到400,800米比赛检录时,都喊凤城臧福成检录,这就是我名字参加比赛的经过。当我出差回来,听到此事十分后悔,为没参加着此次比赛而惋惜,更主要还是为没得到一套印有公安字样的运动服而懊悔。那时我年轻气盛,虽然不是公安局的人,但是能穿着有“公安”字样的运动服,那也够展扬的了。</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附:《我的体育故事》(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运 动 员 转 教 练 员</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还是1982年,为参加丹东市全民运动会,凤城县成立了县体育代表隊,教育局抽我去县里做田径队教练。运动员都是从县内中小学,主要是凤城一中和二中体育师抽调组成。教练共三人,我带短跑组(100米—400米),鲁振洪老师带长跑组(800米—5000米),武焕库老师带田赛组。因都是教学第一线的体育老师,为了不耽误教学,每天下午3点到5点训练三小时,我吃住就在县体育招待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本次比赛,凤城县体育代表隊由县体委主任李长忠带队,去的领导还有刘明昆,卢春有还有凤城一中校长邹其良。这次全运会我们的主要对手是岫岩县,因为他们从鞍山雇了几名运动员,实力很强。头三天总分就超过我县20多分。只剩最后一天了,县领导挺着急,于是副县长曲仁田亲自带县财政局长到丹东督战。当晚召开了全隊会议为大家鼓劲,并宣布每得一分奖励一元钱。要知道第一名得7分,那奖金就是7元钱,接力14分就是14元钱,有的运动员一人得的奖金,差不多是半个月的工资。到晚上十点,又召开领队和教练员会议,根据我们分析,最后一天都是决赛,且接力项目多,我们有信心能赶超岫岩县。果不其然,最终凤城以超岫岩22分的成绩,夺得丹东市社会组冠军,为我县爭得了荣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可惜那次我没能参加大会闭幕式,因为我要提前去北京,观摩在北京举行的《十国田径邀请赛》。之所以能前去观摩,是因为国家体委群体司司长艾青(凤城大堡)人,特别为家乡留了十张入场卷,因此我有幸得到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在现场亲眼看到我国著名跳高运动员朱建华,以2米37的优异成绩打破了跳高世界纪录,还看到了邹振先三级跳远过了18米创造了亚洲新纪录。凤城来的几个同志,吃住都在国家体委招待所,艾青司长还亲自到住处看望了我们这些家乡人。这次市运会回来后,县体委召开了隆重后总结表彰大会,还给我个人颁发了优秀教练员奖状。</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附:《我的体育故事》(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重 返 母 校 运 动 场</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2年秋,凤城县教育局在师范学校办体育训练班。有一天,本班班主任曲忠兴老师带我们去凤城一中,观看校秋季运动会。一中体育组特意按排我们参加了两项体育比赛,一项是安排我参加高三组400米比赛,有意让我跟已获百米冠军的李xx,外号李二宛子比拼,这是自毕业后,我又一次站到母校的赛场上,也再一次跑我在校成名的400米,虽然没有当年那么快,还是跑出了54秒的好成绩。然后又和其他三名体育教师组队,参加了高三组4x100接力赛,结果还拿了第一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次能在母校与在校高中生同场竞技,内心很是激动,仿佛又回到了我的学生时代。1965年我从本溪小市转学到凤城一中,赶上了春季运动会,笫一次亮相母校赛场,至今巳过去了整整七年。不由想起在校时的点点滴滴,想起在大操场上的奔跑训练,想起母校老师对我在田径上的精心培养……真是感慨万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参赛的体育教师中,现在只記得有弟兄山中学的刘士民老师,他体育好,初中毕业就留校任教了,后来又调到通远堡高中教体育,是个很优秀的体育教师,给上级学院培养了不少体育人材。</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附:《我的体育故事》 (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为 通 远 堡 镇 爭 光</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82年凤城县举行全民运动会上,我和通远堡镇小学体育老师张立成、通远堡高中复课学生刘啟营和车勇四人,以三金二银二铜七块奖牌获得凤城县社会组(乡镇加各大局)的第六名,为通远堡镇爭了光。我们四人获得4x400米接力金牌,并打破了该项目的县纪录。此外我个人还拿了400米和800米两块银牌,刘啟营夺得100米和200米两块金牌,车勇获100米铜牌,张立成获跳远铜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刘啟营和车勇本是高中复课生,正在我校参加运动隊训练,准备报考体育院校。于是我就让他们俩和其他六名男运动员组成男隊,参加县全民运动会。因为凤城体育竞赛做了两项改革。一是实行金银铜牌制。二是各乡镇与县各大局一起比拼。根据通远堡高中的实际情况,我只报八名有希望拿奖牌的男同学参加,可又怕大会不让复课生参加,因此做了两手准备,把两名高中在籍的短跑运动员报在通远堡镇隊,由我和小学体育教师张立成四人组成。正式比赛那天还真发生了情况,当高中男子组百米预赛要开始时,运动员已站上跑道,这时凤城一中领隊鲁振洪老师,向大会提出通远堡高中有复课生参加比赛。大会总裁判长刘明昆找我核实情况,我承认有,但认为复课生也是我校学生,有资格参加比赛。但大会还是偏向一中,不让复课生参加。我声明即然不算高中生,那参加社会组总可以吧?大会说行,幸好我早有准备,于是我把参加镇队的两名高中运动员换过来,这样通远堡镇运动隊就換做我,立成,啟营,车勇四人,结果通远堡镇获得了全县社会组前六的好成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此事吃亏的是县教育局隊的粟敏,他是北京体院毕业生,以前县运动会成年组百米冠軍非他莫属,这次遇到了刘啟营跑出了11秒25的好成绩,不仅夺得金牌,还打破了百米县纪录。为此,粟敏还找到大会,但大会仍维持原判。在这次运动会上,我校男隊仅差2块金牌不抵凤城一中,若是刘,车两同学都参加高中组此赛,我们会以一枚金牌首胜凤城一中男隊。</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步入老年,我爱上了轮滑和滑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旅居深圳,我参加了老年遥控盘鹰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臧福成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4月于凤城</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