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武医相谐,亦史亦诗亦法

静水

<p class="ql-block">  禅武医相谐,亦史亦诗亦法</p><p class="ql-block"> ——春游少林寺</p><p class="ql-block"> 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时节,我来到了声名远播世界的“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p> <p class="ql-block">  下车往前转弯,便看到了灰白色的门楼,上面刻着绿色草字,横联“嵩山少林寺”,上联“百代衣钵赓承一花五叶”,下联“千秋山河襟带四水三城”。</p> <p class="ql-block">  表演场外的小广场门庭若市,人潮汹涌,排队的人摩肩接踵,好不容易挤进了观看武术表演的大庭,才发现上下两层观众席座无虚席,连过道里都有蹲着的人。</p><p class="ql-block"> 武术表演前,先是精神䦆烁的书法家冯振中先生出场,他挥毫书写“家和万事兴”“舍得”“厚德载物”,笔力苍劲浑厚,令人赞叹。</p> <p class="ql-block">  武术表演的开场是少林棍,六名元气满满的青年武僧,将手中的木棍挥舞得虎虎生威,抡、戳、打、转,如行云流水,长棍就像有了生命一样上下翻飞,让人眼花缭乱,整齐划一的喊声与棍子敲在地上发出的“砰砰”声震撼人心,让人心潮澎湃。感觉要是有敌人在前面,早就被这棍子打得满地找牙了。观众用雷鸣般的掌声表达由衷的赞赏。</p> <p class="ql-block">  表演少林柔术的是一位少年僧,他的身体可以多种折叠,仿佛体内的骨头是柔软的,可以想象他在台下苦练时的艰辛。台下的掌声有赞美,有钦佩,更有爱惜。</p> <p class="ql-block">  少林硬气功,小武僧运气于集手指,双指可支撑起自己的身体。</p> <p class="ql-block">青年运气汇于腹部,腹部吸住铁碗,棍子穿过碗底部的特制钢环,由两个年轻武僧持棍两端可将身体拉起,腹部碗大的肌肉承受全身的重量。虽然第一次动作钢碗脱落,但第二次完成后,掌声雷动。第三个小武僧将气灌住到右臂右手,右手捏住钢针用力投掷,钢针竟然穿过玻璃板,刺破玻璃板后面的气球。引发了阵阵喝彩。</p> <p class="ql-block">  少林掌,少林拳,那个个少林武僧往台上一立,嚯!那气场就像一阵劲风扑面而来。他们穿着标志性的僧衣,站得那叫一个笔直,眼神坚定,动作刚劲有力,或单独表演,或群体表演。有的如猛虎下山,有的似大鹏展翅,如猴子般敏捷,如猎豹般迅猛。拳掌头挥出去,似乎带着呼呼的风声,每一拳都充满了力量。他们的步伐移动起来又稳又快,感觉像是脚底抹了油,却又牢牢地扎根在地上。拳脚交错相间刚柔并济,充满力量又不失美感,一招一式牵动着观众的心神。在表演中,观众席鸦雀无声,表演结束却又掌声震荡。</p><p class="ql-block"> 最后,是群僧出场,有抛接人的,五名武僧将一个小武僧高高抛起又稳稳接住,反复几次,观众屏气凝神,还有人小声惊叫。六名武僧表演少林拳,武打动作一个接一个,令人目不暇接又进退一致。可以说是一场酷炫的视觉盛宴,是一次终生难忘的临场体验。</p> <p class="ql-block">  难怪那么多人挤着来看表演。我对少林武术佩服得五体投地之余。更感觉这不仅仅是一种武术,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这些武僧们为了练就本事,在晨钟暮鼓间不知吃了多少苦,流淌了多少汗水和泪水。他们的信念和毅力与千年古寺融为一体。也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敬意。希望少林武术能够一直生生不息,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它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从表演场地出来继续向前走2千米左右。</p><p class="ql-block"> 映入眼帘的便是最早的山门。那气势恢宏的三个大字“少林寺”,是康熙皇帝亲笔所书。山门两侧的石狮庄严肃穆,又沧桑感十足。石坊古朴巍峨。游人比肩接踵。</p> <p class="ql-block">  穿过山门,便是碑林甬道,两旁二十多通石碑,记载着少林寺的厚重而纷繁的历史。听导游讲碑上的三教合一图,讲孝贤碑功德碑文,讲……边走边看边听,感觉自己在一条淙淙流淌的历史文化的河边观赏,耳目心都在接受洗礼。</p><p class="ql-block"> 西侧那座建筑是锤谱堂,现在是禅修中心和功夫段位认证处。穿过甬道,便是天王殿。殿内四大天王威武雄壮,外有金刚护法。仰望天王和各护法金刚,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又威严肃穆。听着导游的解说,更令人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后面那座最大的殿堂是大雄宝殿,是全寺的中心,供奉着三世佛。两侧是钟楼和鼓楼,想象中晨起钟声悠扬,日暮鼓声浑厚,僧众或诵经或劳作,信徒络绎不绝的场景仿佛一帧桢影片在播放。</p><p class="ql-block"> 走到钟楼前,导游指着一块古碑说:“这是著名的‘李世民碑 ’,记载了少林僧兵助唐平定王世充的功绩。碑上‘太宗文皇帝御书’七字,是唐玄宗亲笔所书。”</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后面是藏经阁,就是收藏佛经的重地。不仅是佛教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见证了少林寺的历史变迁,承载了禅武医文化的精髓,是研究佛教、武术、医学等领域的重要资源。阁内还供奉着一尊来自缅甸的汉白玉卧佛。不过,减少了笔画的“藏”字暗示人们,阁中已经没有所藏了。</p><p class="ql-block">来到立雪亭前,导游神情变得格外庄重,语速平稳:“这里有段动人的故事。相传二祖慧可……在此处立雪断臂向达摩求法。亭内供奉的达摩铜像是明嘉靖年间所铸,两旁是二祖到五祖的塑像。</p><p class="ql-block">上方‘雪印心珠’四字,是乾隆皇帝御笔。”</p><p class="ql-block">导游还讲了六祖慧能的故事。听后,我不禁陷入了沉思:达摩祖师面壁九年得悟大道和高深武艺,坚韧不拔,见性成佛。二祖慧可断臂明志,追求理想,获得真传。六祖慧能开创“顿悟”禅法,坚贞又能变通。这该是少林寺的魂吧。</p><p class="ql-block">“少林寺为何能屹立千年不倒?”</p><p class="ql-block">导游问道,然后又微笑着说:“因为少林寺不仅是一座古刹,更是一个活的传承。禅武合一,刚柔相济,这是少林寺的精神所在。每一块砖瓦、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历史的重量和文化的积淀。</p> <p class="ql-block">  后来,导游又特地让我们拍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上显示了一个完整的少林寺——集禅,武,医于一体的少林寺。然后,我买了两盒膏药。</p><p class="ql-block"> 禅武医相济,刚柔善并举。从北魏到现在,风雨沧桑,朝代更迭,少林寺几度兴衰,但始终巍然屹立。它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髓,见证着历史的迁延。它不仅是一座寺院,更是一部活的历史,一份永恒的文化传承。它不仅是佛教圣地,更是中华文化的一面明镜,映照着千年文明的光辉。</p> <p class="ql-block">  少林寺,是一本鲜活的书,每一块石碑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每一座殿堂都是一份带温度的记忆,每棵树,每块砖,每副对联都是诗。估计前来观赏的人都会受到一次身心灵的洗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