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春光中的牡丹园,弥漫着潮润的泥土气息。暗褐色的枝条上,凸起的花芽就像婴儿蜷缩的小拳头。而芍药那细弱的红茎,正从腐殖质里小心翼翼地探出“触角”。这两种在《诗经》里都被叫做“勺药”的植物,就好像是造物主故意安排成的镜像。牡丹有着木质的“骨骼”,哪怕在冬雪里,依然挺立着嶙峋的枝干;芍药呢,每年深秋就得把积蓄的养分藏进块根,等到第二年再重新破土而出。草本和木本,在内心迥异外形极似的两种植物中,就这样年复一年,演绎着大自然的神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植物学里有种说法叫做趋同进化。就好比玉兰和辛夷这对“双姝”,玉兰开的花像玉做的小杯子,辛夷花蕾的形状却像醮了紫的毛笔头;还有玫瑰和月季这对“兄弟”,玫瑰浑身是尖刺,守护着浓郁的花香,月季却温润许多,能每个月都开花。它们在这亿万年的生存竞争里,各自找到了最“划算”的生存策略。一方面保留着祖先最基本的花型基因,另一方面,却在茎叶花果这些地方,演化出千变万化的形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蹲下来,轻轻触摸芍药刚长出来的红芽,突然就明白了达尔文当年在加拉帕戈斯群岛时的那种震撼。他在不同的岛屿上,发现相似的雀鸟却进化出了不一样的喙,那些弯曲的形状里,藏着的故事堪比神话。牡丹木质化的茎干,沉淀着对抗严寒的灵机,芍药的块根里,压缩着休眠的能量,这岂不就是“物竞天择”的智慧之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暮色慢慢笼罩园圃,新芽在晚风里轻轻晃动。隐隐约约的海棠和桃花香飘来,我仿佛看到这园子里的每一片树叶,每一朵花瓣,每一条叶脉上,都有一支看不见的“神笔”,在书写着永不停息的进化史诗。</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