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明堂是唐代神都洛阳的标志性礼制建筑,始建于隋代乾阳殿旧址,由武则天于公元 688 年重建为 “万象神宫”,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规模最大的木质单体建筑。<br> 现存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于 2009 年复建明堂,采用现代技术保护遗址,通过弧幕影院、3D 全景展示等方式,重现其 “铁凤入云,金龙隐雾” 的盛唐气象。这座凌空遗址而兴的建筑,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见证,更以 “象天法地” 的设计理念影响了北京天坛祈年殿等后世礼制建筑。 洛阳明堂始建于唐垂拱四年(688 年),为武则天称帝前主持修建的标志性建筑,高 294 尺(约 86 米),分三层结构:底层方形象征四季,中层十二边形对应十二时辰,顶层圆形鎏金顶饰金凤,暗合 “天圆地方” 宇宙观。 明堂作为武周政权的政治宗教中心,它承载着 “君权神授” 的政治隐喻,用于祭祀、朝会及颁布历法等国家大典。天册万岁元年(695 年)遭火焚毁后重建,改称通天宫。 安史之乱中彻底毁于战火。其遗址位于洛阳隋唐城遗址公园,2012 年通过现代技术复现唐代风貌,现存主体为保护展示工程,重现了这座唐代最高单体木构建筑的雄浑气势,成为研究盛唐建筑艺术与政治文化的重要实证。 天堂是武则天时期建造的另一座重要建筑,和明堂相邻,都是为了彰显武周政权的权威。天堂主要用于佛教活动,比如存放佛经和举行法事。<br> 洛阳天堂,全称 “通天浮屠”,始建于唐永昌元年(689 年),为武则天称帝后敕建的皇家寺院,与明堂并称 “隋唐第一奇观”。 这座八层木构建筑高 312 米(一说 86 米),远超明堂,顶层供奉夹纻大佛,衣裾垂地达二丈,堪称唐代佛教艺术巅峰之作。 天堂不仅是武周政权的宗教象征,更以《大云经》“圣母临人,永昌帝业” 的教义为其统治合法性背书。天册万岁元年(695 年),天堂与明堂同时毁于火灾,仅存基址。 其遗址位于洛阳隋唐城遗址公园,2013 年保护性建筑落成,采用现代钢结构与玻璃幕墙复现唐代佛塔形制,既保留考古遗址原状,又再现了这座 “天下第一塔” 的雄浑气势,<br> 洛阳应天门,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 年),为隋唐洛阳城宫城正南门,初名则天门,唐神龙元年(705 年)改称应天门。 这座由宇文恺设计的都城地标建筑,采用 “一门三道” 形制,两侧双阙楼对峙,形成 “五凤楼” 格局,楼基东西长 53 米,南北进深 20 米,总高约 35 米,兼具礼仪与防御功能。 唐代,应天门是皇帝举行登基、改元、受降等重大仪式的场所,武则天在此宣布改唐为周,日本遣唐使粟田真人亦在此接受接见。 安史之乱中遭严重破坏,五代后梁重建后改称五凤楼,宋金时期仍为都城重要建筑。通过复原城楼、阙楼及门道结构,再现了这座 “隋唐第一门” 的壮丽风貌, 遗址位于今洛阳市老城区,2006 年启动考古发掘,2019 年完成遗址保护展示工程,通过复原城楼、阙楼及门道结构,再现了这座 “隋唐第一门” 的壮丽风貌,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见证了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的历史辉煌。 <h1><b>谢谢你的浏览 期待你的留言</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