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杨丽坤故居游记</p><p class="ql-block"> 天然去雕饰,美女第一人。</p><p class="ql-block"> 九妹杨丽坤娇美的模样早已定格在我的脑海。对于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而言,是永远抹不去的记忆,《五朵金花》、《阿诗玛》早已经是永恒的经典。</p><p class="ql-block"> 出普洱一路向北,上帝的调色板显得十分单调,似乎只剩下一种颜色。起伏的山峦,连绵的沟壑,还有大大小小的坝子,全都染上了翠绿的色彩。自然的风带着香甜的味道,微醺缠绵,像是随时被风醉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是什么样的山水可以孕育出貌若天仙一样的可人儿?青春年华的人谁没有几张可爱的面容珍藏心间,在经过数十年后仍然可以感到萌动的跳跃。</p><p class="ql-block"> 磨黑,是宁洱县下辖的一个镇,虽几经修葺,仍旧古朴幽静,磨黑曾以井盐闻名,繁华一时,不过,对我来说,撩拨心扉的却是藏于心头的女神挥之不去的美丽,使得去参观一代明星演员杨丽坤的故居成为我再次普洱游历的心理充分。</p><p class="ql-block"> 古镇很小,由于没有过度商业的影响而安静,几个烤着牛干巴的烧烤摊慵懒地刻写着历史的年轮,也因为有九妹的传说而灵动,到处弥漫着仙气飘飘的氤氲。</p><p class="ql-block"> 一颗葱郁巨大的阔叶高山榕掩映之下,粉墙黛瓦的院子便是杨丽坤故居,参观的人不多,想是不愿打扰吧,尽量多些宁静去平复她生前的坎坷与磨难。</p><p class="ql-block"> 院门没有迎着台阶而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嵌有“杨丽坤故居”的黑色大理石字牌的墙,继而左转约30平的门前坝子,例行公事般有着故居重建的记录,呆板而突兀,只是等你迈入那扇木质小门,才感到一丝扑面而来的艺术的气息,也仿佛听见杨家一众姐妹的欢声笑语。</p><p class="ql-block"> 前院粉灰色主色调的设计或许是要契合艺术家短暂辉煌且多有灰暗的一生吧,素暗压抑,心生肃然。前后院之间的不知是墙呢还是照壁,圆形出入口想是借鉴中式园林的灵性来缓建筑的压迫感,根据阿诗玛剧照创作的阿诗玛雕像再现了荧屏上撒尼族美女刻入心灵的美,“影坛永驻阿诗玛”,“人间常留杨丽坤”的楹联十分醒目,讲述人们对她的怀念。</p><p class="ql-block"> 内院是一幢绛红色的一进院木质二层建筑,与湘南汝城《濂溪书院》、滇西《保山梁金山故居》的建筑风格十分相似,杨丽坤的父亲是远近闻名的盐商,家境殷实,想必这不是杨府的全部吧。一楼陈列简单,主要介绍杨丽坤的家庭情况,令我驻足的是拍摄于1954年的《手足情》黑白照片,家有娇女初长成,九妹虽略显青涩,但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写满了自信。</p><p class="ql-block"> 两部史诗展韶华,《五朵金花》《阿诗玛》。</p><p class="ql-block"> 这两部音乐电影是中国电影的史诗级作品,不仅在国内取得空前的成功,也成为了那个特殊年代走出国门艺术臻品,杨丽坤也从一个没有接受过专业学习的乡下姑娘,凭借娇美的容貌和完美的表演天赋征服了国内外观众。二楼的陈列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完整记录了杨丽坤艺术生涯和坎坷生活,二是同时代老艺术家纪念文章和书画作品,王苏娅的怀念文章,胡松华的题字等。</p><p class="ql-block"> 杨丽坤故居的重建,是对老艺术家最好的告慰,古朴简洁的陈列构思是对老艺术家最大的尊重。</p><p class="ql-block"> 艺术长存,九妹常在。</p> <p class="ql-block">因为我哥写的游记,在这次云南自驾游的行程中便特意绕道去参观了杨丽坤的故居。</p><p class="ql-block">在去普洱的途中,有一个名叫磨黑的地方,是五朵金花主演杨丽坤的家乡,现在她的故居便是丽人故里,曾经一代人的女神,没想到英年早逝,她的故居现在也成为旅游景点,故居内一直播放的五朵金花影片,也让喜欢她的影迷有地方去怀念,去缅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