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家书中的家国情怀

王利文

<h3> 烽火家书中的家国情怀<br><br> 收集整理/王利文<br><br>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记革命烈士王岐。<br><br> 值此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75 周年之际。我翻出了珍藏于箱底的 75 年前的几封书信,它承载着关于一个家族曾被遗落的历史,也是一位目不识丁的小脚母亲四处奔波寻儿三十载却不懂拿它作佐证的铁的依据,还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青年素养的最真实写照。现实却是红色教育最好的素材,字里行间能量满满。<br><br> 为了让历史可感,精神可触,信念可传。我把一张张皱巴巴的纸质迥异大小不一的信件摩挲开,弹去灰尘抚平褶皱剔除虫卵,用老方法莜麦面粘贴表面,塑封装裱,而后作了全文翻译。表面泛黄的信件有了立体感,如同亲人站立眼前,立马活了起来。今见王岐烈士的肖像画挂于中阳县烈士陵园展厅内,如烈士陵园有合适的展位,我将捐献出来让我们共同在历史与青春的交响中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强国之志!<br><br><br> 王岐,按 1983 年 5 月 20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的《革命烈士证明书》显示出生于1928年8月26日,属龙,一般农村都是以阴历记生日,这一日为阳历10月9号。此处需说明,几年前我与王岐的妹妹通电话,她那年78岁,属马,她告诉我她的大哥属蛇,二哥属狗,按此推断王岐应该出生于1929年 8 月 26 日。她还说王岐17 虚岁去太原念书,她3岁,即1945年王岐离开王家庄村。根据信的内容分析王岐小时候在村的小名应该叫“青”,他在信中喊他的弟弟叫“海青”。从我记事起,只知道他的弟弟大名叫“王鸿”,小名叫“二则”。另一重要证据就是,1952 年 5 月 25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联防(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向王岐的父亲王忠义先生发来了王岐同志在朝鲜烽火山战斗中荣立二等功一次功绩的喜报,此喜报能充分证明王岐 1952 年 5 月 25 日 还在世,还在冲锋陷阵。《革命烈士证明书》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1952 年 8 月 7 日的批准,登记王岐于 1951 年 10 月 28 日在朝鲜烽火山战斗中牺牲。笔者认为此处有笔误。再者,王岐离开家里三十多年,当时又是集体化,村里接不到指示,也就不认为是烈士。改革开放了,王岐的继母才跑中阳城里,不识字也不懂得把书信拿上,噔噔噔,蹬双小脚,只会喊冤找衙门,才得到了迟来的证明。王岐的妹妹讲述:王岐是在毛泽东主席身边走的,当时一共60个人,王岐是其中之一。<br><br>  前几年村里写村史,在王岐弟弟家拾遗的几份家信。听家里人说原来信件不少,还有照片,只可惜他们不懂的珍惜,至今散落的只有七八份了,照片也找不到。拿到手里,即感动又兴奋,虽没有见过他的音容笑貌,但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思想感情却历历在目。现存信件都是他参军时写于1950年至1951年的。按《革命军人家属通知书》家字第382号:1951年6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二百零三师政治部通知,王岐服役于203师607团1营3连,于1949年4月太原解放入伍。与王岐妹妹的叙述基本一致,王岐妹妹讲:王岐45年去太原念书,学制四年,王岐是从学校参军入伍。<br><br>  太原战役,1948年10月5日至1949年4月24日。从1950年2月17日(阴历正月初一)信件了解。太原解放后,王岐随部队南下,起初留守察哈尔省(今天的河北保定)怀来县新保安附近黄庄村,自入伍一年半来,每日学习政治、国语、数学、军事操作。部队这座大熔炉对王岐的历练是深刻的,诚如他信中描述五年的别离四年的过程,四年指的上学,第五年进入部队,以往四年没有与家里写信,进入部队使他的思想有了质的飞跃,从空洞的、消极的上升为积极的、勇敢的、纯洁的并且是发自内心的。王岐1950年元月26日(阴历49年12月初9)于怀来往家里寄了四寸全身照片两张,在这之前还寄了入伍证明书。说到怀来县,掉个书袋,怀来县南山堡有一个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董存瑞与王岐同岁,1948 年 19岁手举炸药包舍身炸碉堡 ,我想王岐当时在怀来县的部队肯定宣传过,对他的心灵是有震撼的感染的。<br><br>  阳历3月30日,王岐随部队历经10天的行军,从黄庄出发经过五个县域来到山西省山阴县城南八里庄村,支援当地水利工程建设俢渠。每天工作七小时,学习一小时。在此期间他写信给弟弟,要求弟弟埋头苦干的生产,但也不能忽略了学习文化,只有这样才可让家庭的生活向上。并且说部队也在参加生产,人民的负担小了,国家才能发展。<br>  八里庄修渠大约三月余。1950年11月15日的信中知悉,王岐随部队至天津市南食住防。在这之前他平均二十天给家写一封信,信中还提到他参加祖国的生产建设,组织给了他十几万块钱他已汇回。11月19日写到,给家里寄了球鞋一双,棉袜一副,褥面一条,背心一个。价值六万五千元,球鞋就四万五千元。吩咐来信时写上部队的番号,便于接收。11月31日写到,我今天是保卫国家,保卫国防,保卫和平,是为人民服务的其中一个,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一员。在此说明,王岐在念书走之前,与宣化庄一女孩应该是定了亲或是对方非他不嫁。这女孩一直等到二十五六岁,王岐走了,她才嫁的人,现实版的梁祝。王岐在信中也提到,参加了革命,应以祖国和人民为重,不能为了儿女私情耽误了革命,实在不行离婚也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革命故,两者皆可抛。多么高尚的情操!<br><br>  1951年2月3日信中写到,我检讨及回忆了一下自己,离家别乡七八年了 ,流浪了七八年,在学校呆的几年把好好学习的机会委之于将来。结果到现在我还是一个愚蠢不堪的一个平凡之人,论起学问、知识、智谋、智慧却寥寥无几。同时还是没有活泼度,总之可以说是个土木之人。希全家、亲戚、全族等对我丝毫不要怀着任何的幼想和高视,如果有是不必要的。但是现在我对各种不同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吃苦耐劳,而不耻下问,取长补短,耻不若人的精神来学习,同时能虚心、耐心、诚恳的来学习,要充实起自己的能力,补偿过去的荒疏,而救济将来的无聊。<br><br><br>  1951年9月19日,王岐如愿以偿的挎枪跨过了鸭绿江,雄赳赳气昂昂。信中这样描述:我们自从过了鸭绿江就看到朝鲜,过了江,一直到我们现时的驻地,经过不少的破烂城市和乡村(都是美帝轰炸的)及疏散的农村。这些地方我们也住过也路过,这都是看见的,另外朝鲜,除了山就是水(阴雨天最多),山上长的是密密的森林,真是山山不断岭岭相连。朝鲜的地很少,有的地不足一亩,还是一块一块的全在山林里边。地里种的和祖国人民种的相同,也是高粱、黑豆、玉茭等等的粮田。其次看到朝鲜,人民住的房所,一进门就脱鞋上炕,在他们的生活上看吃穿很困难,穿的都是白衣(不论男女),女人们都扎的粗布白裙,穿的鞋袜不分男女都一样,他们的生活非常简单朴素,都热爱劳动能吃苦耐劳,特别妇女们表现了对生产上最为积极,对吃穿不讲形式,不求好赖。以上介绍的这些都是看见到的,另外他们打水拿东西用头来顶,别的就不多介绍了,因时间关系,就介绍在这里。<br><br> 从王岐的信件能充分体现出来烈士的思想纯洁性、先进性,高尚性。王岐可以说是文武双全的,在当时的中专生参军,凤毛麟角,文盲的战士比比皆是。王岐的文笔情真意切,文风虚心求教,虚怀若谷,就连写字的字体都按身份的不同而改变。在村里当时的人们都学拳脚功夫,王岐的父亲、弟弟都是练家子。王岐的弟弟表演的小红拳,笔者儿时目睹过,马步稳抬腿狠,拳拳生风扭动灵。后来学武的年轻人少了,王岐弟弟的功力转化到了每年的文艺活动,闹秧歌打鼓、扭场则、女孩担水等节目又是他的一绝,腾拿弹跳,灵活自如,尽显武功功底。信件的侧面还反映出了解放初期的经济形势,行军状况、婚姻观念等等,真是一部现代青年学习的小百科。<br><br> 寒风裂征衣,飞雪裹战袍。华夏凤麟未尽梁栋构厦之才,竟酬以身报国。云山苍苍以默哀,江水汤汤而衔恨。精神耿耿,千载扬光。佑启世人,踔厉奋发,孜孜明体,赫赫建功。<br><br><br><br><br><br></h3> <h3>王滋 玉玺二兄:<br>敬启者:<br>至分别以来,数年有余,没有给你们取得联系。真使的我徒然牵记着。但这次忽然接到家的来信,已知你们妥住乡村,可是我当知道你们的下落。怎不祝贺呢。我希你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一切都好吧。但我现今在部队生活是好的多了,在学习上,日翌的出操上课。有国语、数学、政治课、军事操作等,不仅学习这些,同时在年后还要大生产,更希你们也好好生产求得生活的良好,其次托祝你们要帮助我家多指教吾弟好好生产及文化的教给。<br>此祝甚盼<br>余言再叙,祝你们平安<br>我写的信有那些缺点错字,构造字句方面等我觉的非常错进,你们看后给我纠正及指示一下缺点,能使我今后写信的能力和进步。<br>小弟王岐敬上 2.5<br><br><br>海清吾弟:<br>今刚刚的祝愿你的信走了五天,忽然接到咱父的来信说你劳动生产是非常好的,同时还能抓紧时间学文化。但我是知道了,我因为时间的仓卒就不多说了,只希望我弟好好的帮助咱父生产求生活罢了,更希抓紧时间向咱兄王滋、玉玺来学习文化。<br>即祝余言再谈<br>努力进步,抓紧学习<br>兄 王岐 启 2.5<br><br>王文、善保等兄(背西):<br>今接到我家的来信,已知你们现在在家过农民生活,并祝你们学习进步、一切皆好吧!<br>此致余言再叙<br>祝你们平安<br>弟 王岐 上<br><br></h3> <h3>【赴朝来信,1951、9、19】<br><br>父母亲大人尊前禀者:<br>四五个月了,没有给家寄信。原因呢是有客观环境的限制,望看下例的情形。我们从接受了抗美援朝的任务以后,紧急的我们就担负在肩上而实际行动,所以未与家去信。但仅仅的接到了大人的一封来信,信还是阴六月初八由家起的信,经数月终来到这里,信里的内容均悉。据说我舅三俊给我还来信及大人来过几封信,与之都没有接到。从这封信看到,政府对家属的关怀(据说优待咱9斗小米)及对农村领导教育和乡村情景概况,与过去大不相派。就是我在祖国驻过的各地均相依与来信的介绍,乡下的情况是一样。<br>关于我们至赴朝以来,我身体很健康,生活很简单朴素。但我远想大人福体一定是健康的,全家大小可能在生活方面好一些了,劳动生产上必然有收获,安然快活定能处在美满。我的亲密的亲戚和我的哥兄身体也一定很好。这以上概例写的和我未写出的均在我心里回绕着远念你们了。话不多叙,详识内容是了。<br>另外将我赴朝以来所看到外国的情景而简单的介绍一番。<br>我们自从过了鸭绿江就看到朝鲜,过了江,一直到我们现时的驻地,经过不少的破烂城市和乡村(都是美帝轰炸的)及疏散的农村。这些地方我们也住过也路过,这都是看见的,另外朝鲜,除了山就是水(阴雨天最多),山上长的是密密的森林,真是山山不断、岭岭相连。朝鲜的地很少,有的地不足一亩,还是一块一块的全在山林里边。地里种的和祖国人民种的相同,也是高粱、黑豆、玉茭等的粮田。其次看到朝鲜,人民住的房所,一进门就脱鞋上炕,在他们的生活上看吃穿很困难,穿的都是白衣(不论男女),女人们都扎的粗布白裙,穿的鞋袜不分男女都一样,他们的生活非常简单朴素,都热爱劳动能吃苦耐劳,特别妇女们表现了对生产上最为积极,对吃穿不讲形式,不求好赖。以上介绍的这些都是看见到的,另外他们打水拿东西用头来顶,别的就不多介绍了,因时间关系,就介绍在这里。<br>最后,远望,祝念大人很好的热爱自己的福体,珍重的关心自己,要讲究卫生,从生活上爱护自己吧。另外希望我弟海青在家学习掌握家境的一切生活及等等,确负家务,另得空上学,力求未来的发展。特望全家共同的团结一致,加强生产,不辞劳苦的卷入生产建设,达到理想的发家致富。祝全家大小永远的安乐快活下去。并望大人绝不要远念我此盼,别的末了,有写信的机会再另信告禀吧!<br>代问我舅及我姐和我叔父们及家都好吧。全安然快愉吧。生活都优裕吧。是我远念了。<br>我在祖国时给家一下寄回相片十二张(内家咱全的相片及我婶子们的各一张)不知收否?<br>祝全家安康<br>敬祝<br>愚儿 王岐 叩<br>阳 1951.9.19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