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运河的涟漪中触摸历史——骑游茱萸湾

无欲则刚

<p class="ql-block">  在扬州,有这么一个地方——</p> <p class="ql-block">  一句俗语“上扬州,拢湾头”,点明了它和扬州的地理关系;“天下玉,扬州工,源湾头”形容了它的精致与繁荣;唐朝诗人刘长卿的“落花逐流水,共到茱萸湾”赞美了它的风光的旖丽……</p> <p class="ql-block">  这里就是将运河的悠远、古镇的静谧与扬州的精致融为一体,有千年运河第一镇之称的湾头古镇,又因其位于千里运河第一湾并因此地遍植茱萸树,故又叫“茱萸湾”。</p> <p class="ql-block">  按照百度导航路线,从市区出发,不过十来公里的路程。但总觉得走大路失去了骑游的诸多乐趣,茱萸湾既然是运河第一湾,那么,顺着运河的脉络肯定能到达,于是决定不走寻常路,撇开导航,在古运河的涟漪中去触摸历史。</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就从这里开始吧~挖下运河第一锹土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沿运河原点公园东行,过大王庙、经黄金坝向南,再经五台山大桥,推行到古运河东岸,便开启了沿健身步道的亲水骑行。</p> <p class="ql-block">  在三月柔风的轻抚下,沿岸的垂柳已吐露嫩绿,尚未成荫的细枝垂落水面,轻点涟漪,丝丝缕缕的阳光透过,斑驳交错,透着无限生机。</p> <p class="ql-block">  沿着整洁的健身步道北行不久,运河在这里打了个优雅的弯,丝滑地转身向东,这便是广陵湾了。</p> <p class="ql-block">  虽是健身步道,又逢周末,一路却未见几人,没有喧闹没有嘈杂,可以尽情感受春风拂面,车轮碾过斑驳的树影,运河在这里温驯如绸,倒映着初春特有的淡青色天光,而盛开的灼灼桃花又像是给这淡青色妆上的腮红,粼粼的水波在身侧铺开,仿佛一条流动的时光隧道,为我导航……</p> <p class="ql-block">  行至扬州水利枢纽(扬州闸)处,铸铁闸门突兀地截断前路。</p> <p class="ql-block">  试图从管理处办公区穿过,未果,留下几张不知何意的雕塑照片。</p> <p class="ql-block">  不得不离开运河,绕行柏油路的三四公里,总有一种被现代文明偷换了时空的遗憾,直到爬上茱萸湾大桥台阶,忽然撞见运河又在脚下,南来北往的行船拖着的仍然是隋炀帝龙舟经过时的波痕。</p> <p class="ql-block">  继续沿运河东岸北骑,不远处,那个远远望去周围拥满了大小车辆的地方,就是要去的湾头古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湾头是一个拥有 2500年的悠久历史的古镇,可以说,扬州的历史有多久,湾头的历史就有多久——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300多年后,又一位吴王刘濞以湾头为起点,开挖了第二条邗沟,叫运盐河,隋炀帝杨广又开凿了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的京杭大运河用于漕运,东西走向的运盐河则用于盐运,这两条经济命脉汇聚于此,湾头就成为了当时名副其实的黄金码头,成为古代水陆交通的枢纽,由此造就了茱萸湾的繁华,也给湾头古镇留下了很多的老街古迹~</p> <p class="ql-block">  避风塘~位于湾头老街东、西交汇处,其功能,一是为北上南下的商船提供避风之所。如船到湾头已是晚上,或是遇风雨过大,无法行舟等,过往船只在此暂避;二是为过往船只提供补给。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处避风塘,才造就了茱萸湾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  湾头老街~走进湾头古镇,最具特色的就是湾头老街。老街以避风塘为界,分南北两段,各有一道拱门,门墙斑驳,唯有“古茱萸湾”和“保障生灵”依然清晰,基本保持了清末民初的地方原有风貌,清阮元大学士题写的“古茱萸湾”石额至今仍镶嵌在古街石拱圈门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街面皆由长条石铺就而成,依当初的河道,呈一定弧度,一直延伸有一公里多长。</p> <p class="ql-block">  拐进老街的瞬间,感觉时光陡然慢了下来。幽长石径贯穿古镇,像包了浆的石板泛着青色,油光锃亮,窄窄的街道两侧,是矮矮的青砖瓦房,部分老宅仍可见雕花门楼、砖雕窗棂,透着斑驳。虽有不少新建的房舍,但路中间的青石板却保留完整,不曾被损毁,历经数百年的冲刷、磨砺,刻着最古老最坚实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走在这样的湾头老街,我们也许会发现这个地方又完全不像一座古街。因为这里完完全全没有开发过,百分之百原生态老街。丝毫没有商业的喧嚣,能够带给我们片刻的宁静,这才是老街本该有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古闸~建于清代,光绪二十八年(1901年)重建。两岸尚存石岸长200米,青石砌成,每块青石之间均用银锭形铁件榫铆。条石砌筑的闸体至今坚固如初,残存的石阶、拴船桩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  固定船只缆绳的石柱~</p> <p class="ql-block">  和上面用来拴缆绳的四楞石柱不同,这一个八楞的石柱传为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扣马石。</p> <p class="ql-block">  山光寺~曾是苏东坡送友卧舟的地方,也是康熙和乾隆南巡的行宫。如今仅有一个空旷的院落和一尊露天佛像,院内原来是玉器加工或销售场所,招牌有的还未摘去。门口挂着“山光寺恢复重建筹备处”牌匾,准备重修了。</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走出老街,却又是一番景象——</span></p> <p class="ql-block">  “天下玉、扬州工、源湾头”。这是一句流传于中国玉器行业的俗语,生动概括了扬州在中国玉文化中的核心地位,以及湾头镇作为扬州玉雕起源地和产业中心的历史渊源。</p><p class="ql-block"> 据有关资料介绍,扬州玉雕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汉代,鼎盛于明清,尤其清代因乾隆帝偏爱和田玉,扬州成为宫廷玉料加工中心,形成“玉不过扬不成器”的行业共识。而湾头镇乃扬州玉雕之源。(据说现存故宫博物馆著名的《大禹治水图玉山》即由扬州工匠耗时10年完成,重达5吨,代表了古代玉雕的巅峰技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大禹治水图玉山”,世界最大玉器。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湾头镇是扬州最大的玉器生产加工基地,走在大街小巷,玉器加工厂和店铺鳞次栉比,“中国玉雕之乡”已经成为湾头的一张闪亮名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湾头还是扬州造船辉煌的源头,也是江扬船厂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  湾头,隋唐时期的运河门户,明清时期的商贸繁华之地,历经千年沧桑,依日韵味犹存。老街静默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古避风塘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山光禅寺遗址则更添几分历史的厚重。而现在,位于湾头镇的茱萸湾风景名胜区建成了一座融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花卉、植物动物观赏和现代游乐为一体的半岛生态型动植物园,以另一种姿态,期待着游人们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骑行湾头古镇,一半是运河的波澜,一半是古镇的烟火,骑行于此,既能感受历史的厚重,又能享受慢生活的惬意。当车轮与流水、青石、古街相遇,车轮碾过的不只是道路,是现代与历史的碰撞,更是隋唐明月与今日春风交织的浪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