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潮汕行不但让我们饱览了南澳岛那可与夏威夷媲美的阳光、海浪、沙滩,也让我们领略了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著名古桥的广济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广济桥被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广济桥在潮州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要津,是潮州八景之一,是潮州文化的历史地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广济桥为浮桥与梁桥结合结构,由东西二段石梁桥和中间一段浮桥组合而成,梁桥由桥墩、石梁和桥亭三部分组成,浮桥由十八只木船连接而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广济桥全长518米,东边梁桥长283.35米,有桥墩12个和桥台一座,桥孔12个;西边梁桥长137.3米,有桥墩8个,桥孔7个,石梁宽5米。中间浮桥长97.3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浮桥于我而言并不陌生,家乡以前连结河东河西的就是一座由十数只平头大木船搭建的浮桥。但是与眼前的这条广济桥相比,那简直无法相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站在岸边时,脑海中曾经尝试着与家乡那儿时熟悉的浮桥相比较,但是脑海里的画面无论是平面、三维;或者是俯视、平视;更或者是截面、透视,依然比不出个所以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存着这个疑惑,我在广济桥上走了一遭之后,便有了一个“都是为了便于过河”的初解。当然,也不知合适与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在潮州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为古代闽粤交通要津。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其风格十分独特。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广济桥上行过数个石桥墩,走下一条仅容一人上下的石阶,便踏上了由木船与桥板组成的浮桥部份。这一段是广济桥的中间段,是用船只连为浮桥,可以解开,让出航道,成为可分可合的活动桥,这是我国桥梁史上的一个特例。 而桥上形式各异的亭台楼阁是该桥的一大奇观,因兼作经商店铺,故有“廿四楼台廿四样”、“一里长桥一里市”之美称。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广济桥,是一座美轮美奂、活色生香的文化古桥。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广济桥梁舟结合,联阁重瓴,宛若长龙嬉水,复道行空。它独特的风姿与高雅的造型艺术,令人叹为观止。而桥上琳琅满目的楹联亭匾,更让人恍若置身于诗文书法的艺术长廊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韩江之上横卧着一座充满传奇色彩的古桥 —— 广济桥。它宛如一条巨龙,横跨在宽阔的韩江两岸,将潮州古城的东西两岸紧密相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座桥全长 518 米,由东西两段石梁桥和中间一段浮桥巧妙组合而成 ,远远望去,24 座形态各异的亭台楼阁点缀在石梁桥上,高低错落,古朴而典雅;中间由十八只梭船横向并排,用铁索连接而成的浮桥,似长虹卧波,贴着韩江江面随潮水涨落,与坚固的石梁桥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独特而迷人的画面。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十八梭船廿四洲”: 梁舟结合,刚柔相济,有动有静,有起伏有变化,是广济桥的一大特色。其东、西段是重瓴联阁、联芳济美的梁桥,中间是“舳舻编连,龙卧虹跨”的浮桥。这简直是一道妙不可言的风景线。清乾隆间有诗赞道:“湘江春晓水迢迢,十八梭船锁画桥。”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廿四楼台廿四样”: 广济桥草创阶段,便有筑亭、“覆华屋”于桥墩上的举措,并冠以“冰壶”、“玉鉴”、“盖秀”等美称。在明朝时在500多米长的桥上建造百二十六间亭屋之外,还在各个桥墩上修筑楼台,并分别以奇观、广济、凌霄、凳瀛、得月、朝仙、乘驷、······等为名,桥楼之设,乃造其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代岭南风雨桥是常见的,但规模如此之大,形式如此之多,装饰如此之美,确实是世罕其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里长桥一里市”: 广济桥是“全粤东境,闽、粤、豫、章,接壤”的枢纽所在,桥上又有众多的楼台,因此,很快便成为交通、贸易的中心,成为热闹非凡的桥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你看,天刚破晓,江雾尚未散尽,桥上已是“人语乱鱼床”了。待到晨曦初露,店铺竟先开启,茶亭酒肆,各色旗幡迎风招展,凳桥者抱布贸丝,问卦占卜,摩肩接踵,车水马龙,正如李龄《广济桥赋》所描写的:“若夫殷雷动地,轮蹄轰也;怒风播浪,行人声也;浮云翳日,扬沙尘也;响遏行云,声振林木,游人歌而驿客吟也;凤啸高冈,龙吟瘴海,士女嬉而萧鼓鸣也;楼台动摇,云影散乱,冲风起而波浪惊也……”活脱脱地就像一幅活动的《清明上河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现在这里成为了潮汕非遗文化的传承展演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广济桥作为启闭式桥梁,其梁桥的桥墩不同于其它的桥梁的圆形桥墩。仔细察看,你会发现,广济桥的桥墩有2种墩型,船型墩和半船型墩。船型墩为六边形,上下做成尖形,像船。半船型墩为五边形,上游尖下游平。所有的桥墩上游部分全部做成尖形,可以有效地降低径流对大桥的冲击。上下都尖的船型墩是为了能同时缓冲来自上下游的冲击力。这种样式的桥墩我们在福建泉州的洛阳桥也见识过,虽经千年冲刷浸泡,依然坚固如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潮州地处东南沿海,风雨中带有酸性物质,为了防止海风的侵蚀,广济桥的桥墩全部用韩山的大青麻条石有规律地叠合而成,没有勾灰,全部卯榫。这种建造方法能够有效地防止海风的侵蚀,特别是古代海潮的冲击。桥上没有用石灰,而是用贝灰,也是适应海洋气候的选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墩与墩之间的桥面用的也是大青麻石,这些大青麻石每条约半米宽,一米厚,窄面向上,数条敦敦厚厚的麻石密贴在一起,既增强了梁桥的安全感,每条数十吨重的麻石又为桥墩增添了重量,增加了稳固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东岸边就陈列着两条可能是当年修桥时的备用石料,长五、六米,据估算每条的重量不少于五十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广济桥上的 桥屋桥亭也十分值得你细细欣赏。广济桥上的桥亭可以为桥梁和过往行人提供遮护,使桥身和过往行人少受日晒雨淋。同时能增加桥身重量,增强桥身的稳定性,提高桥身的抗风御潮功能,延长大桥寿命。广济桥的桥亭跟大多数地方的廊桥有很大的不同。一般的廊桥是走廊式,整座桥的桥屋连成一条走廊,比较封闭。广济桥的桥亭只建在桥墩上,而且互不相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桥亭的屋顶用木一律采用坤甸木。桥屋桥亭一律采用坤密度大、硬度大、强度高,耐腐性、耐久性强的坤甸木料,这非常适合广济桥所处的酸性环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东西两边一共有有桥亭30个,全部沿用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以一殿配二亭形式存在,楼阁和亭台上还镌刻书法名家书写的楹联和匾额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亭栏、门窗的石雕木雕装饰精美,内容为传统吉祥图案,雕刻工艺有圆雕、通雕、浅浮雕、深浮雕和线刻等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桥上形式各异的亭台楼阁、琳琅满目的楹联亭匾,体现了高超的建筑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诗文书法的艺术长廊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行一趟广济桥,让你能认知到潮汕文化的重要符号,体验到广济桥为什么叫潮州的历史地标 的含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广济桥具有启闭功能,启闭的“闸门”就是浮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说到广济桥的启闭式结构,这可是它的一大亮点。在明代正德年间就形成了“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这“十八梭船”,就是广济桥中间的浮桥部分,当需要通航时,浮桥可以被拆开,让船只顺利通过;当不需要通航时,浮桥又可以被合上,形成一座完整的桥梁。这种设计,既方便了交通,又保证了桥梁的稳固性,真是巧夺天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广济桥的浮桥是由十八只木船横向并排连接而成,船长14米宽3.6米,船中央铺设木板作为桥面,形成了宽5米的浮桥桥面,桥面二侧各有一段长约5米的船体,保证了桥面的受力面在中间部分,为浮桥提供了最大的安全保障。 浮桥二端用铁链固定在梁桥的矶头墩,随水位涨落而高低变化。矶头墩各有一段石阶梯供行人上下浮桥。浮桥可启可闭,闭合可连接二边梁桥,开启能通行大型船舶和快速排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广济桥不仅是一座建筑杰作,更是潮州文化的重要象征 。它承载着潮州的历史记忆,见证了潮州的兴衰变迁 。自南宋始建以来,广济桥历经多次修建和改造,每一次的修缮都融入了当时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元素,成为了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它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潮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感受到潮州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广济桥也是潮人精神的重要体现 。它的建造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潮州人民始终没有放弃,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座伟大的桥梁 。这种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精神,成为了潮人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今,广济桥已成为潮人心中的精神坐标,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想起广济桥,就能唤起他们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广济桥还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桥上的亭台楼阁、楹联匾额、雕刻装饰等,无不展示了潮州传统建筑艺术和民间工艺的高超水平 。潮州木雕、石雕、嵌瓷等传统工艺在广济桥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这些精美的艺术品不仅为广济桥增添了独特的魅力,也成为了研究潮州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料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每天,随着太阳的升起,广济桥迎来了新的一天 。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踏上这座古老的桥梁,感受它的历史韵味 。在桥上,你可以欣赏到精美的亭台楼阁,领略到潮州传统建筑艺术的魅力 。你会发现,这些亭台楼阁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每座楼阁的建筑风格各异,有的庄重典雅,有的小巧玲珑,有的古朴大气 。楼阁上的木雕、石雕、嵌瓷等装饰精美绝伦,展示了潮州民间工艺的高超水平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我站在广济桥上,望着桥下潺潺的韩江水,看着桥面上那被磨得发亮的大青麻石,我的心中充满了对这座古老桥梁的敬畏和感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潮州人民克服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出了这座举世闻名的启闭式桥梁。这不仅是对他们技术水平的肯定,更是对他们坚韧不拔精神的赞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潮州广济桥,横卧韩江之上,千年古韵诉说着潮州的悠悠岁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桥面上的大青麻石历经千年的洗礼,每一块都仿佛在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广济桥不仅是一座交通要道,更是一个文化符号,它同样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历史厚重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湘江春晓水迢迢,十八梭船锁画桥。”我想,这就是对潮州广济桥最恰当的赞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