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还有几天就到清明节了,成都最近春寒料峭,倒春寒尚未退,寒气逼人。闲坐蜗居沙发上,望着窗外阴沉的天空,不禁想起杜牧的《清明》七言诗,那是写清明的经典,家喻户晓,几乎人人耳熟能详,已成千古绝唱:</p><p class="ql-block"> 清明时节雨纷纷</p><p class="ql-block"> 路上行人欲断魂。</p><p class="ql-block"> 借问酒家何处有?</p><p class="ql-block"> 牧童遥指杏花村。</p><p class="ql-block"> 但你只要仔细推敲,就不难发现,这首诗明显存在用词重复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第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本身就是一个时节,所以“时节”二字就显得多余,完全可以省去。这样第一句就变成”清明雨纷纷”。</p><p class="ql-block">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当然是要走在路上,“路上行人”更是不必要的重复,完全可将“路上”二字省去。这样第二句就变成“行人欲断魂”。</p><p class="ql-block"> 第三句:“借问酒家何处有?”,这句“何处有”本身就是一个问话语气,再“借问”就显得重复,所以也可以省去,这样第三句就成了“酒家何处有?”</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句:“牧童遥指杏花村”,由于第三句已改成了自问“酒家何处有?”,所以可将“牧童”省去,再将“遥指”改成“遥望”,于是“遥望杏花村”,就成了自问自答的形式。 </p><p class="ql-block"> 经过以上精简,原来的七言诗就变成了下面这样的五言诗;</p><p class="ql-block"> 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p><p class="ql-block"> 酒家何处有?遥望杏花村。</p><p class="ql-block"> 你仔细品,整体诗意并未有明显颠覆性的改变。诗虽短,却也描绘出了清明时节特有的意境。</p><p class="ql-block"> 以上文字,纯属个人戏说,写出来以供大家闲聊一乐,并无苛求古人之意。</p><p class="ql-block"> 谢谢关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