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每到清明时节,总有一种特别的情愫在心头萦绕。昨天赶回家乡后,今天就和家人一道,手捧鲜花,带着对父母与亲人的思念,走向他们的安详之地。那条红色横幅上的字迹“先祖福泽需诚意,慎终祭品显真心!”在阳光下格外醒目,仿佛提醒着我们,这不仅仅是一场祭拜,更是一次心灵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清明节,是思念的季节,也是感恩的时刻。每年的这些天,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回到家乡,祭拜逝去的父母和亲人。买上几柱香、或几吊清明、纸钱和鲜花,将些许冥府用品小心翼翼地放在墓前,然后点燃香火,烧起纸钱,让袅袅青烟带着我的思念飘向亲人驾鹤远去的西天。这不仅是为了缅怀已故的父母和亲人,更是对他们恩德的一种感激和表情。尤其是父母曾经为我们作出的那些牺牲、辛劳与艰辛,以及关爱的每一个瞬间。</p> <p class="ql-block">母亲故去迄今已是第三个清明了。来到父母墓前,望着碑刻上母亲的照片,心中涌动的情感如同潮水般难以平静。那张慈祥而善良的脸庞,被岁月定格在了永恒的瞬间,却依旧散发着母爱的光辉,温暖着我心底最柔软的角落。春去秋来,花开花落,时间似乎带走了许多记忆中的细节,却唯独忘不了母亲哺育我们姊妹的那些艰辛。岁月的流逝,时空的穿越,母亲就安详在这片静谧的土地。儿女们静静地凝视着照片中的母亲,仿佛还能听到母亲的唠叨,看到母亲劳苦的身影,耳边还在回响着母亲呢喃的声音,这声音扔在指引着我们前行。此刻,泪水悄然地滑落,滋润着那片因思念而干涸的心田。母亲虽然远离我们了,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仍是我们永远的依靠和力量源泉。父亲走在母亲前面三十多年,父亲走的早,走的苦。七个儿女长大成人,是父亲的负重、劳累、勤劳与不惜生命。父亲走的时候儿女们还很脆弱,还力不从心,父亲没有过上一天相样的生活,想着父亲,儿女们十分痛心!</p> <p class="ql-block">随之来到二姐夫墓前。二姐夫走了25年,那时的他才50岁。记得我们赶到省城协和医院手术室外等候时,医生从他胆管里取出的堵塞物就象一根细长的竹签。二姐夫被胆管癌夺去了他宝贵的生命。二姐夫人好,口碑好。无论是单位还是家人,他的和蔼、谦逊、待人总是有口皆碑。就是这么善美的一个人,上天就不饶许他,生生地就夺走了他正值壮年的生命。望着他墓碑上慈祥的面容,我好像又一次地遇见了他。他那不高不大的身影,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又浮现在我眼前。我们家境困难的时候他跟我二姐结婚,成家后就帮衬者父母和姐姐一起维系着董家。幼小的弟妹们在他的关心和帮助下,一个个地走出了家门,几个姊妹在他家一住就是几年,可他却从无怨言。站在他的画像前,看着他的面容,仿佛觉得他还是和以前一样,是那么的贴近人心,待人真诚;还是和以前一样的对我们兄弟体贴入微。他的离去,无疑是我们家最剧痛的悲剧。今天拜祭在他墓前,每一个回忆都伴随着难以言喻的痛苦。</p> <p class="ql-block">此刻的墓碑旁,女儿正在为他整理花束,动作轻柔而又庄重,女儿仿佛在与父亲对话。女儿肃静的身影,悉心的姿态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父女之间的感情是那么的纯净。清明节啊,清明节!它不仅是生者对逝者的追思,更是逝者对生者的慰藉。通过清明节的阴阳对接,让生者与逝去的亲人再一次地在阴阳之间“相见”。尽管亲人逝去多年,那种“事死者如事生”的人间真情让人顿生敬畏!</p> <p class="ql-block">半路堤公墓啊?你承载着无数人的思念与追忆。这里,每一块墓碑都是一个故事,每一束鲜花都寄托着一份深情,空气中时刻都弥漫着淡淡的忧伤与不舍。这里安详的不仅有我的姐夫、岳父、至亲…还有曾经让我日夜思念的慧芬姑妈。姑妈与我父亲生虽不同父母,往来却比同父同母的姊妹还要亲和。父亲是个孤儿,三岁丧父后就随祖母相依为命,后来有了我母亲又有了我们七姊妹,孤独的家就成为了一个家大口阔举步维艰的家。善良慈悲的姑妈富有极其的同情心,对于我们家的痛苦和困境,她总是感同身受,时刻都表现出同情与关切。也常来我们家嘘寒问暖,帮助我母亲,有时还会伸出援手,大帮小凑地尽到力所能及。插完了二姐夫的清,随即就去找姑妈的墓地,此刻我们的脑子里都是姑妈往日的身影,我们姊妹们一边寻找一边谈论着姑妈的恩情……</p> <p class="ql-block">在姑妈姑奶奶墓前祭拜,一边烧着纸钱,一边暗自问心:您走的时候,正值寒冬腊月,舅侄我正带着九旬的老岳母在西双版纳暖冬,没能赶回来送您。今天,祭拜在您墓前,愧疚的心是如此的悔恨……</p> <p class="ql-block">此行的最后一站就是秀英大姐和承茂哥的墓地了。掐指从曾祖父那一辈算下来,我们这一辈要属第四代。秀英姐的曾祖父排行老大,我们的曾祖父排行次之。到了秀英大姐这一代,她已是独女孤身。秀英姐父母走的早,自母亲来到董家后,她打小就与我母亲情投意合,侄婶间往来密切,久而久之就成为了我们家的大姐,芝兰姐呢我们都习惯地称二姐了。随着时间的向往,就完全地成为了一家人,和我们一起也就没有了亲疏之分。大姐出嫁后,因长期生活在农村,被清苦繁重的生活而染上重病,也过早地离开了人世。金黄色的油菜花啊!在微风下轻轻摇曳,远处的寺庙增添了一份宁静与神圣的气息。阳光明媚的阳春三月,整个画面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我们在大姐和姐夫墓地旁,挂好清明吊,摆好冥府用品,烧完纸钱,望着墓地,望着远处舒展的菜花,仿佛听到它们在微风的吹拂下诉说着秀英大姐那不平凡的一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一天的祭拜结束后,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彼此的回忆和故事。三奶奶怀抱第四代双胞胎宝宝,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旁边的奶奶姥姥陪伴左右。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这个特别的日子,虽然心中仍有思念,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生命的珍惜。清明时节倍思亲,这不仅是一次对逝者的追忆,更是一次对生者的激励。</p> <p class="ql-block">监利早酒</p><p class="ql-block">在江汉平原的监利,有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早酒。它不仅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是一种社交方式,一种生活哲学的体现。</p><p class="ql-block">早酒之源</p><p class="ql-block">监利早酒的历史源远流长,其根源可追溯至清朝。彼时,监利濒长江,上下游千帆竞渡,码头繁忙。为御清晨江寒,添周身气力,码头工人与渔民便会在清晨饮一碗热酒,以此驱寒祛湿,增添活力。这一习俗逐渐流传开来,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监利早酒文化。</p><p class="ql-block">早酒之景</p><p class="ql-block">在监利,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早餐店总是热闹非凡。尤其是那些小门面、小铺子,或是路边桥头的小摊子,更是早酒文化的聚集地。清晨时分,人们纷纷来到这些店子,围坐于小桌小凳之间,举杯畅饮,谈天说地。店内的下酒菜品种繁多,有冷盘、有热炒、有油炸小鱼小虾、有粉蒸鱼肉及豆腐丸子等,令人垂涎欲滴。</p><p class="ql-block">早酒之味</p><p class="ql-block">监利早酒的味道独特,甘冽醇厚,令人回味无穷。监利本地酒坊自酿的散装白酒是早酒的主角,它便宜且管够,深受当地人的喜爱。此外,早酒还搭配了各种美味的下酒菜,如牛肉、牛筋、鳝鱼等,这些菜肴香辣可口,与早酒相得益彰。在品尝早酒的过程中,人们不仅可以享受到美食的味蕾刺激,更能感受到那份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人情味。</p><p class="ql-block">早酒之情</p><p class="ql-block">监利早酒不仅仅是一种饮食体验,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在这里,人们可以借酒谈生意、叙旧情、唠家常、聊生活点滴。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陌生人,都可以在早酒的陪伴下拉近彼此的距离。酒后吐真言,喝高了的人们往往会放下平时的戒备和防备,敞开心扉与他人交流。这种氛围使得早酒成为了交际的平台、信息的集散地,也是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体现。</p><p class="ql-block">早酒之文化</p><p class="ql-block">监利早酒文化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了人民群众的幸福追求和生活哲学。在江汉平原地区,喝早酒已经成为了一种广而有之的习俗。它不仅代表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更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相关部门也一直呵护这份传统文化,努力让“监利早酒”成为城市新名片,以此来提升监利城市的知名度与美誉度。</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监利早酒是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现象,它融合了历史、美食、情感和哲学等多个方面。在品尝早酒的过程中,人们不仅可以享受到美食的味蕾刺激和文化的熏陶,更能感受到那份独特的人情味和生活气息。监利早酒,酒不醉人人自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