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牧羊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昨天晚上,我突然梦见了母亲,母亲来找我了,说要我回去帮她处理一些事情,母亲还是那样慈祥,矮矮的身体,脸上总是洋溢着微笑;母亲仍是那样善良,她让人叫我,出来时我看到她满脸期待地等待着我!我心里突然一热,眼眶一下子湿润了,我有十几年没有见到母亲了,见到她我一时激动的说不出话来!梦虽然很短,但醒来后我却久久无法再入睡,是啊!清明节快到了,我的母亲托梦给我,她是怕我忘了,希望我能回老家去看她和父亲以及爷爷奶奶!母子连心,虽然阴阳相隔,但尽孝道、祭祖先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母亲的往事不断的涌现在我的脑海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母亲宋保姑,小名保㛅,她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生于湖北潜江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她没有读过书,却用一生的行为诠释了“善良”二字的重量。一米五出头的个子,瘦削的身形,却像一棵坚韧的老槐树般撑起了我们整个家。她出生在农村,从小帮着父母务农,十八岁那年和我父亲结婚,先后生了我们兄弟姐妹五个孩子——包括我这个长子,九口之家的重担,从此压在了她柔弱的肩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是典型的中国农村妇女,温和如水,却在苦难中淬炼出钢铁般的坚韧。她总说“吃亏是福”,遇事从不争辩,但面对家人时,她的内心却像一团火。记得那些年,她每天要做三顿饭,要洗一大盆子衣服,要到队里去挣工分,还要种自家的菜地、喂猪、养鸡等,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时!母亲却只是微笑着面对这一切,仿佛一切艰辛都不值一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天天不亮,母亲就起床生火做饭。那时家里做饭用的是土灶,烧的是稻草或棉梗把子,灶膛里腾起的浓烟呛得人睁不开眼,可她总说:“孩子们饿不得。”每天做饭、洗衣服、喂猪、养鸡、扫地等,这些活在她手里像变戏法般完成。最让我心疼的是夏天的夜晚,我们兄弟姐妹挤在竹床上乘凉,她却不停地摇着蒲扇,蝉鸣如织的夜晚,五张小脸仰望着银河,母亲手中的蒲扇在黑暗中划出温柔的弧线。我至今记得她手腕上凸起的青筋,随着扇动在月光下一明一暗。有次我半夜醒来,她仍在不停地扇动蒲扇,嘴里还在喃喃的自语,“你们快点长大吧!长大了我就有帮手了!”我当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一个孝顺的儿子,尽快长大来帮助母亲分担一些家里的负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有一双巧手,全家人的鞋子都是她一针一线缝制。在没有电视的日子里,她总是在煤油灯下纳鞋底,做衣服,因为白天她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她的眼睛不好,我一直觉得就是那时候留下的隐患!但当时我们哪里知道这些,只想着穿新衣服、新鞋子高兴!记得小时候我们兄弟姐妹每年过年时,总是穿着她为我们做的新棉鞋,比看谁的鞋漂亮!我们的高兴、自豪都是她在煤油灯下用一针一线为我们累积出来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八十年代初,包产到户政策让母亲的劳作翻了倍。过去集体种地她出工即可,分田到户后,全家的几亩地全靠她来操心,她清晨五点下地,踩着露水插秧、割麦,晚上还要灌水、施肥等!记得那年我读中专放暑假了,正赶上“割早插晚”的季节,那时候还没有自动收割机,稻子都是用脱离机打!那天,我白天帮助父母好不容易把田里的稻子收到了队禾场,当时队里有几台脱离机,安排我们家晚上使用,我和父母一起打了一晚上的稻子,母亲那矮小的个子,不知是哪里来的力量,抱捆子比我的劲还大,打稻子比我跑得还快,看得出,我能开始帮她干农活了,她心里特别高兴,干活也是特别有劲,打完了稻子,尽管大家都很累、但母亲脸上仍然露岀了满意的笑容,儿子终于能帮她干活了,这给她的生活带来了莫大的希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对子女的爱,是人间最真挚的感情!我从高中起,就开始了在外地求学、打拚生活的日子,每次回家,母亲都能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每天早晨,当我还在睡梦中时,母亲就把一碗冲好的鸡蛋花端在了我面前,要我趁热喝了!说这是最养人的,你在外打拚不容易,身体一定要注意养好,一碗鸡蛋花下肚,心里暖暖的,我知道这是母亲对儿子的爱,这是让人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关怀。每次回家,母亲总是高兴的不得了,问寒问暖,关注着儿子在外的一切!她总是用家里最好的菜,用她自己最拿手的厨艺来满足儿子的口味,每次离家时,她总是会提前准备好,给儿子来一碗美味的肉丝面,我知道这是她希望儿子在外面顺顺利利!她还要倾尽所有,让儿子带这带那,总想给儿子在外打拼给予一些帮助!母亲对儿子关爱,真的是做到了无微不至,她把自己的所有都奉献给了自己的子女和家里的亲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不识字,却用行动教会我们善良。那时候,奶奶体弱多病,冬天怕冷,她就让奶奶尽可能偎在床上,吃喝送到床前!父亲在小学当老师,为了让他放心工作,她就尽可能多做家务,照顾好我们兄弟姐妹的生活! 母亲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有时候真的是太难为她了!我们小的时候,她在外要种田,在内要喂猪、养鸡、种菜地等,还要负责我们的一日三餐,她就像一个铁人一样,不知道疲倦,永远在忙碌着,而且毫无怨言!后来我们都长大了,却并没有在她身边给她分忧解难!因为我们都到外面打拚生活,家里的老小都是她来照顾,她送走了久病的奶奶,送走了身体不好的父亲,送走了意外早逝的大弟弟,最后照顾年岁已高的爷爷直至九十二岁!亲人离去的多重打击,尽管她可能心力交瘁,但她从没有在儿女面前表现出她内心的痛苦,她总是对我们说,你们安心在外工作吧,家里有我 !想想我苦命的母亲,中年丧子、老年丧偶、要照顾年岁已高的长辈,还要抚养大弟弟早逝后留给她的孙女!那样的艰辛她都能坚持住,而且从不抱怨生活!在她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多𠄘担一份责任,就是为儿女多分了一份负担,宁可自己多吃一些苦,也不能让儿女在外多一点担心!母亲的想法是那么简单朴实,但又是那么高尚和伟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儿女在外打拼生活,母亲在家却从未停止奔忙。父亲去世后,她在照顾好我的爷爷、和侄女的同时,菜园种得菜基本够自家吃,农田也还一直种着,河沟里涨水了,她还经常用小网捉虾捕鱼,用来改善生活!夏天太阳光太强,她做过青光眼手续的双眼,经不住强光的刺激,她就戴一副墨镜,各种农活都绝不耽误!每年回家时,她总是给我说,今年收了多少粮食,捕捉的鱼虾还卖了多少钱,在榨油厂里存了多少油,说的我总是热泪盈眶,我说,母亲您可以不必这样艰辛操劳的!但她总是说,我还奔得动,能挣一分收入,也能减轻你们一点负担!这就是我的母亲,她总是在为儿女着想,为自己的亲人出力,而对她自己,好像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忘记了自己也是一位体弱多病的老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教会我,善良不是口号,而是用生命去成全。她常说:“人活一世,要对得起良心。”在人生的路上,每当我抱怨疲惫时,总会想起她佝偻着背在田间劳作的身影。想起她经历了那么多艰难困苦而还是面带微笑的生活,我忽然懂了;善良,是刻在骨子里的传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七十岁那年,母亲走了,走的是那样的匆忙,她来到这个世界,好像只是为了抚养我们兄弟姐妹成人,为了照顾我的爷爷奶奶颐养天年!在她的眼里,照顾好这些亲人就是她的天职!而她自己只是一个忠实的信佛教徒,来到人间,就是来受苦受难的,只有承受了这些磨难,才能点化成佛!我常想起一首童谣:“月光光,照地堂,阿妈缝衣到天光……”如今月光依旧,缝衣声却再也听不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没有墓碑,但她的善良早已化为乡村的风。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在大冬天里,当我想睡觉时,她早已把暖水袋放在了我被子里!我永远不会忘记,我儿子出生后,正当我疲惫不堪,快要承受不住时,是她和父亲冒着大风大雪赶到襄阳,帮我撑起了一片天!我永远不会忘记,当时家里有九十岁高龄的爷爷、和正在上学的侄女,是她拼命支撑着这个家,还叫儿子不要担心家里,安心工作……母亲用一生诠释了:善良不是牺牲,而是让爱成为生命的底色。她或许不知道,她留下的,是比土地更丰饶的遗产——那是对生命的敬畏,对亲情的坚守,对世界的温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的名字或许会被人渐渐淡忘,但她用布满老茧的手,托起了我们兄妹的天空。如今站在都市的高楼里,我仍能听见故乡的风声,那是母亲在说:“要善良,要坚强。”这声音,将永远回荡在血脉里,成为我生命中最温暖的坐标。</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