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福幼儿阅读(30):底下的复述训练为何更重要

阿福

<p class="ql-block">我们并不知道幼儿的神经元是怎样完成它的众多连接的,也不知道幼儿的神经纤维何时被髓鞘完全包裹,但我们晓得,这种连接和包裹,有赖于小孩接受更多的新刺激。动物能够逃避追捕是因为它被追赶并有生命危险。植物接受阳光照射才能茁壮成长。人与动物植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比它们接受的刺激要多得多。那么,多大的小孩才能接受怎样的刺激以及适应这种刺激的强弱呢?</p><p class="ql-block">传统认为,过早给小孩灌输书本知识弊多利少,或丢失童稚,或少年老成,或损伤脑子,容易弄巧成拙。再说,小孩记不住三岁以前的事,你起个什么劲?《儿童发展》重点讲到幼儿的思维。人的思维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在认知上,每一个幼孩,都有他自己的天生资源和反应策略。一是生物因素,即遗传所得,二是经验因素,可自我修正。你若认为,你教了小孩什么,他才学到了什么,那是你对儿童心理学有点无知。我们提倡幼儿早期教育,其目的是引导小孩更早更多接受他能接受并能理解的各种事物,让他及时受到广泛而非单一的刺激。这种刺激,应该加快神经元的连接和髓鞘的包裹而不是损伤了它们。</p><p class="ql-block">唯一不能进行的情况是,小孩对你施行的识字训练和阅读训练有了反感甚至讨厌。这种问题,往往出在你身上跟小孩无关。比如你过于一本正经,比如你拉长了每日的训练时间,比如你弱于有效引导孩子,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小孩天性喜欢游戏,你跟他做游戏一样玩耍,拿文字和概念当玩具,而且每次时间不长(任何一种游戏,小孩的持续时间都非常有限,不唯识字阅读如此)。你举重若轻,让小孩玩够了别的玩具再玩这个,不让小孩看出你汲汲于此的着急,你就成功了一半。</p><p class="ql-block">小孩是否失去童稚跟他的识字及阅读无关,你本人若生性刻板,少有戏谑,不让小孩哭,不逗小孩笑,你小孩即使不识字也会童稚尽失。至于少年老成,更是无稽之谈。你若始终小心维护你小孩的好奇心和他的天真想象,而非嗤之以鼻,你小孩可能会终身性格开朗而非老奸巨滑。童真和老成并非完全对立,很多聪明人都是兼而有之的。你观察细致,谋事周密,成熟老到,这并不妨碍你保有一颗善良真性的心。只有,你频繁得意于你的计谋,得意于你施展三十六计所得的功利,才是一个坏事情。</p><p class="ql-block">三岁小孩的遗忘现象,被学者称为婴幼儿健忘,这是因为小孩大脑里面的前额叶成熟最晚。仔细分析,我们知道记忆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之别,又有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之分,通常人们所说的记忆,仅为外显记忆而已。什么是内隐记忆呢?比如打字、游泳、骑自行车,都隔了二十年了也记得住,一上手就会,这是内隐记忆所致。《儿童发展》讲,科学家测验20个月的婴儿,发现他们能记住12个月以前的事。也就是,小孩的内隐记忆,只看你能否把它调出来,即你的提取路径对不对头。即使调不出来,也不是啥也没了,并非白纸一张。</p><p class="ql-block">科学认为,只要有刺激,有动作,小孩就会在他的脑子里留下痕迹。不管能不能把它调出来,这些刺激或动作,都会深藏于潜意识中对小孩的发展产生潜在的影响。《儿童发展》认为,小孩知道得多就记得多,而且记忆广度也大。你说小孩像一个水桶,灌满了就会溢出来,那是你的自说自话。小孩的信息加工,也就是小孩的思维,类似于电脑对信息的处理,如识别、编码、存储、提取等等,但比电脑更精细更复杂,其创造力和综合能力更高。</p><p class="ql-block">思维有执行、批判、解决问题等等种类,如何操作并转化信息、推理、反思、评价、解决问题、作出决定等等,都在思维之列。学校老师只在乎小孩的背诵、解释、描写、陈述、列清单等低思维活动,但我们更应该引导小孩熟悉分析、推断、联系、综合、批评、创造、评价、思考及再思考等高思维活动,即《儿童发展》所说的对信息的精细加工。其目的是,让小孩有所谓的正念,即在警觉、意识在场、灵活性、积极意识、最佳方案、创造新观点、接受新信息、多视角看问题等等方面层层递进。恕我就此打住,底下不再继续搬弄玩弄卖弄心理学上的新术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文多次讲过,阿福教幼儿识字分三个步骤,即识字、阅读、复述训练。眼下我家小女孩的阅读训练正接近尾声,对此小女孩也做得够多,老家伙也讲得够多,而第三步的复述训练尚未启动,且要隔它个一年半载才会开始,所以,现在写阿福幼儿复述为时过早。读到这里,你想预先了解阿福的想法以及他要去做的做法,即如何给孩子的复述训练搭建鹰架,好心里有个底,可能并非多余。在阿福眼里,你对复述过程是否有认识及认识深浅事关成败,你小孩在思维上可以达到一个怎样的高度在此一举。</p><p class="ql-block">就跟小孩在识字之前已经有过识字,阅读之前已经有过阅读一样,你还尚未开启小孩的复述训练,他就有了复述的冲动和欲望,此乃表现欲使然。有一天,那是我家小女孩的3岁4个月第9天,她的美国小学课本的阅读已经结束,通识读本的尚未开始,她要给老家伙讲守株待兔的故事,用无锡话讲,老家伙把它录了视频并译成普通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从前有一个农夫,哦他呢,有一块田。一天呢,有一只兔兔,撞了一棵树。但是呢,他想弄到第二只兔兔。但是呢,农夫开心死了。但是呢,它死掉了。没有第一只兔兔了。这个就是守株待兔的故事。</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虽然本次复述有诸多错误及漏洞,句型也颇为单一,但小孩能够把它讲出来,并有一定的长度,这就了不起。你当即给小孩拍手鼓励,给她吃她喜欢吃的零食,当着她的面把她的复述事迹在餐桌上传扬,让她有自豪感和荣耀感。而对她的出错,你得不动声色地予以纠正:啊这就是守株待兔,那个农夫是不是守第二只兔兔没有守到?他不去种他的田了田就荒了对不对?第一只兔兔撞的是树桩,大树被砍断了留下一个树墩子,是不是?</p><p class="ql-block">这时候,你绝对不能直接说她这里错了那里不对,你只须把正确的叙述告诉她就行,并把她遗漏的细节说出来。很多家长会在小孩出错时要他明白错在哪里,这在道理上似乎说得过去,因为在他们看来,小孩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今后自然会注意。殊不知,三岁半小孩的犯错,往往是他第一次走一条陌生的路,不知道怎么走,他有心尝试着往前走的时候,你应该对他的这种探索和勇气由衷赞赏,而不是把眼睛只盯着他的出错对他大声训斥。你要他注意他出了错,是在强化他对错误的印象,以后更容易出错。你若轻描淡写,不把它当回事,只把正确的说法或做法告诉他,让他知道以后往哪个方向走,这就大大减少你小孩对错误的重蹈覆辙。与错误作斗争的最佳方法是,减弱对错误的记忆。小孩是在试错中成长起来的,你要把他的注意力集中到往正确方向走,而不是一直在错误堆里打滚。</p><p class="ql-block">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这是没往心里去。小孩的复述,不但要在心里想,而且有分析、推断、联系、综合、批评、创造、评价、思考及再思考等等高思维活动。小孩识了字,会读书了,只是一个起步而已,消化读物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讲出来,这才达到目的。在这里,我家小女孩用无锡方言讲守株待兔就非常好,一是讲出了她自己的理解,二是避免了对课文的死记硬背。死记硬背的坏处是,永远把小孩固定在思想僵化的低思维上。</p><p class="ql-block">小女孩要你把免和兔分一分,你写兔字的时候,写了“兔死狐悲”“兔死狗烹”,并把这两个成语讲了一下。隔一会儿,你问她高不高兴把这两个成语讲给你听。结果呢,她复述得很棒。有时候,这女孩不用你问,她就自己饶有兴致地把百科全书上的人的消化系统给你讲一遍,讲得有声有色,讲到小肠如何吸收营养,叫你吃个惊。</p><p class="ql-block">小孩有了一次两次的成功复述,就会不由自主地讲起他读过的听过的概念、成语或故事。但他的脚步,不会始终停留在复述层面上。这时候,他的野心,他的表现欲,会使他又往前迈进一大步。居然,有一天,我家小女孩在她的3岁9个月第19天,给老家伙讲了一个她的自编故事,讲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这女孩是拿无锡话讲的,老家伙要求录视频,她不介意。老家伙是看着视频逐句把它译成普通话,这有272个汉字。并给它起了一个标题,名为“小老鼠和小朋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有一天,一只小老鼠在外头,有一天夜里呢,有一天夜里呢,嗯,小老鼠偷偷地走进了小朋友的家里,把窗子打破,就钻进去,哎,有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它发现橱柜上头有奶酪,胡萝卜,淀粉,面,菜,有这么多的东西呢,那个小老鼠拿了一块奶酪,偷偷摸摸地吃啊吃,吃得开心得不得了,第二天,小朋友起床了,小朋友说,哎,我的奶酪怎么会没有了,我今天要拿奶酪当早饭的呀,小老鼠说,吱吱吱,是我,是我,小朋友说,赶快,小老鼠说,你从哪里钻进来的,小老鼠说,我把窗子打破,就钻,钻到里面来,好啦,钻到了小朋友的屋子里,是我,是我,小朋友说,赶快拿胶带纸封好,不让小老鼠进来,就这样,拿了胶带纸全部封好,小老鼠就从这天起,再也不会到小朋友家里去偷东西偷奶酪吃了,我,讲完了。</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视频里面有两处听不清,一处是“有一件建瑙(音)的事情发生了”,这里不是“奇怪”二字。次日老家伙问小女孩本人,她说我忘了,吃了忘忘饭,但肯定不是奇怪。另一处是“胡伯”,问她是不是汉堡,她说不是,又问是不是胡萝卜,她说是。还有一处讲错了,“小老鼠说,你从哪里钻进来的?”应该是“小朋友说”。就这一处有错误。</p><p class="ql-block">为什么会发生这个错误呢?因为在这里,小朋友在一句话中讲了两层意思,一是赶快(封胶带纸),二是问小老鼠你从哪里钻进来的,第一层意思只讲了两个字,就想到第二层意思要先讲,而讲第二层意思的时候,就顺口讲了“小老鼠说”,因为前面是“小朋友说”,而后面,就连着出现了两个“小老鼠说”,这就说不过去。可这样的瑕疵,对这么小的小孩来说,委实微不足道。事后你让小孩读你译的普通话版本时,让小孩把前面一个“小老鼠说”划掉,改为省略号即可。又纠正了错误,又了解了省略号的用处。</p><p class="ql-block">这女孩的这个故事,起缘于前一日她跟老家伙一起读了一个儿童绘本《妮皮与纳皮》。这个绘本故事里面有老鼠、房子、奶酪、女孩等细节,但打破玻璃,拿胶带纸封窗子,则是我家女孩的想象。绘本的主题是,诱人的奶酪可能会出现在致命的捕鼠器上。我家女孩的主题,则是亡羊补牢未为晚矣。显然,这样的讲故事跟阅读有关。阅读,刺激小孩的想象和叙述。在阿福眼里,这是这女孩在识字上和阅读上的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p><p class="ql-block">未来的复述训练,阿福打算从我家女孩读过的二十四课自编课文、塞娃阿和麦加菲的美国小学课本第一册第二册、美国中小学通识读本第一册第二册、民国文言文新国文一至六册等六组阅读训练读物中,各挑出题材不同难易相间的八课课文,逐一跟小孩一起读,一起讨论,且要小孩合上课本自己讲一遍,并逐一纠正她的叙述错误。</p><p class="ql-block">这时候,你对小孩的要求,才会逐渐严格起来: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无一遗漏,都要有理解。但这个复述训练的目的,不是要小孩对这六组四十八课的训练教材烂熟于胸,而是让他的阅读一点点细致起来并越发严谨;同时,让孩子掌握相应的阅读技巧,提高更上一层楼的复述能力,事半功倍。这时候,你的唯一任务是,要使阅读成为你小孩生活中的一个享受而不是负担。</p><p class="ql-block">另外,我要重申的是,阿福写幼儿识字和幼儿阅读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我家女孩在别的方面的成长,如语言、运动、情绪管理、碰触艺术、人际活动等等,都略去没讲。若读了这两个书稿,你认为小孩的生活只是识字和阅读,那就想岔了。三岁半小孩的识字和阅读,并不比他的语言和运动更重要。在时间上,每日玩耍性的运动跟阅读比,在我家小女孩这里,只多不少,甚至多到两倍三倍以上;若写这个方面,其书稿文字,也会多两倍三倍以上。</p> <p class="ql-block"><i>(题图为网络撷取)</i></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守株待兔(3岁4个月9天)</p> <p class="ql-block">小老鼠和小朋友(3岁9个月19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