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氏宗族文化园地(第 33 期)

万泉河

族人文摘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万峰顶:养在深闺人未识</b></p><h5><b>文/佟得志</b> 转载于《今日头条》</h5><p class="ql-block"> 乙巳年仲春,黔中大地春意渐浓。我与摄友陈君相约探访慕名已久的万峰顶,晨光初绽时,两人携长枪短炮启程。电动车穿行于晨雾缭绕的乡道,山风裹挟着油菜花香沁入肺腑,不觉已至山脚。</p><p class="ql-block"> 沿着蜿蜒道路徐行,沿途村民自制的原木路标上"万峰顶"三个朱漆大字格外醒目,山道旁支着几处凉棚,水果、矿泉水方便爬山的不时之需。陈君曾二度登顶,特意多备了补给,途中见我额角沁汗,便放缓脚步说起登顶此处可俯瞰蜜蜂水库的妙处。这日游客络绎,既有银发如雪的苏北伉俪背着单反相机缓步徐行,言谈间满是对黔山秀水的倾慕;亦有年轻情侣时而驻足拍摄石缝间绽放的报春花,青石板上飘落的桃瓣竟成了天然画框。</p> <p class="ql-block">  历经四刻钟跋涉,峰顶豁然开朗。数百游人错落有致地占据着天然观景台或坐或站,我择得一方青石平台,就着山风咽下裹卷,镜头里蜜蜂水库宛如跌落山间的翡翠,倒映着群峰的万千气象。忽见云海翻涌,斜阳将西侧峰林镀作鎏金,东面山峦却沉在黛色阴影里,恍若阴阳太极图悬于天地之间。</p><p class="ql-block"> 登山人告诉是两河村河万组的“大藤顶”,朋友圈和刷抖音的人都认为“大藤顶”的名与景不是那么相符,要另取一名,且要与景相关。众多提议,年轻人们发出征名启示。多数命名者实地攀登那座高山,海拔有1421米,没有大森林,多是灌木刺林,周围是孪生兄弟,结合“河万组”中的“万”字和山峰众多的特点,登上山顶,山高人为峰,均是俯瞰,让人震撼,前方奇峰雄伟壮丽美观,大多数都取它名为“万峰顶”,那就少数服从多数罢,由此而得名——万峰顶。</p> 万峰顶,距安顺城区25公里,有15路公交区终点站下车步行登山山脚约20分钟,也可驾车至安顺经开区幺铺镇两河村河万组停车场,登山至顶约40分钟。万峰顶以其绝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山峰成林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万千网友惊艳于"千峰竞秀,万笏朝天"的奇观,遂以"万峰顶"之名不胫而走。<br>  万峰顶在瀑乡平安顺意的群山怀抱中,是值得攀登的山峰,它宛如一座雄伟壮实很有号召力的峰林统领,散发着千万年不散的清香而吸引众峰,左团又转的峰林都在凝视并向其倾斜靠拢伴随周边。它是大自然馈赠的绝美画卷,亦是心灵深处人们向往的桃源净土,是自然界的绝美诗篇。<br>  万峰顶山高路陡,在攀爬的过程中,时时眺望,万物皆美,乡村寨居宁静秀美,有着浓浓的人间烟火气息。寨门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感,蜜蜂水库碧波中的倒影,显得稳重,每看一眼这山水,都会多一分喜爱。<br>  万峰顶,山峰林立秀美,矮小的灌木刺林茂密绿荫,这就是青山,山下有蜜峰水库,像翡翠般耀眼诱人,如潮曲古韵,情意延绵,绘就出这一处山水如画的大自然美景。<br>  如今的万峰顶,不仅是瀑乡的又一个网红打卡点,更是大自然的恩赐,是瀑乡的一颗璀璨明珠,为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正在等候有识之士的打造,让其绽放出更加鲜艳夺目的光彩!<h5><b>作者简介:</b>佟得志,贵州省散文学会会员,安顺市作家协会会员。</h5> 族人风采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辽宁省劳动模范——佟亮</b></h3><div> 佟亮,男,汉族,1981年5月出生,2006年7月参加工作,200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沈阳市辽中区潘家堡镇于家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2021年当选为辽中区区委委员、沈阳市市委委员。曾获辽宁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沈阳市劳动模范、最美沈阳人、沈阳市感动人物等荣誉。<b><br></b></div> 自担任村书记以来,佟亮一直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作为工作重点。上任之初带领党员开展亮身份活动,在田间地头举行全民恳谈300余场;动真碰硬做好“三资”清理,合理定价发包村集体资源,划清了村里负债;带领82名青年创办于台印象公司,开展存取款、日常缴费、食品加工、农产品销售、便民浴池等服务项目;依托全村3000亩棚菜产业,打造“于台”品牌,至2022年,村办企业累计利润达到170万元,年均净收入超60万元,“于台模式”日渐成为沈阳地区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壮大的优秀教材。 六年间,在佟亮的带领下,辽宁省第一家在村党校——辽中区委党校于家台分校落户于台,擦亮于家台红色名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电商产业、数字于台方兴未艾,文化事业蒸蒸日上。于家台村坚持“团结实干”的干群工作法以最短时间破茧成蝶,涅槃重生,先后荣获:辽宁省文明村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族人小小说园地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亲情无情</b></h3><h5><b>文/佟国清 </b>转载于《文学微刊》2019-10-10</h5><div><br></div> <p class="ql-block">  一对年迈的夫妻坐在医院的长椅上。</p><p class="ql-block"> 老太太那满头的白发有些凌乱地遮着她苍老而憔悴的脸,她用手抚慰着她身边的老伴。老头的头发只有后脑勺还残留几根,头顶光秃得犹如葫芦瓢,瓢下面那双眼睛流露迷茫、无助和伤感。他揉搓着手里的病志本,东张西望。</p><p class="ql-block"> 老太太说:“我给孩子打电话,好有个主意。”老头漠然的从裤腰带的皮兜里拿出老年机,递给老伴。“喂!”老太太的声音很颤抖“你爹的病大夫说了很多,但我和你爹都没听懂,你能过来一下吗?你忙?那请假可以吗?不行?怎么会不行呢?钱不用你拿,我们有钱;你过来就行;不行啊?这时老太太有点激动。养你这么大,不就是在关键时刻你能在身边吗?怎么就不行呢?”这时那面没有了声响。</p><p class="ql-block"> 老太太抬起手擦拭纵横的老泪。老头把手机从老伴的手中拿起,放进腰带的那个皮套里,站起身拉老伴的手说:我的病也许不严重,不看了,老伴“哇”的一声哭出来,老头搀扶着老伴,老伴拉着老头的手向外走去,步履蹒跚,踽踽而行!</p><p class="ql-block"> 其实这对老夫妻的孩子在一年前就去世了,想他们的孩子,就常来这里,孩子就在这所医院离开他们的,孩子走那天很安详,就想酣睡一样,样子似在母亲的怀里,做着有趣的梦。所以她一直认为孩子还活着,只是去一个很远的地方,说不定哪天就能回家。</p><p class="ql-block"> 时间久了,一直没有看见想念的孩子,夫妻俩就来到医院,拿着那本发旧的病志本来打听孩子的下落,但每一次她们又都很失望,失望后老头就让老伴拿起他的手机,拨打孩子以前的那个号码。老太太自言自语,老头侧耳倾听,听着听着,眼角就流下泪水,老太太重复着那段话:养你这么大,就是在我们需要你的时刻来我们身边,你怎么不来?</p><p class="ql-block"> 今天老头确实病了,病得他一直捂着心口,也许真的老了。医生和他说的话,他一直没有理解,疑惑地看着老伴,老伴也是摇头,他就让老伴给孩子打电话……打完电话,夫妻俩就拉着手走出这座医院大楼,外面人海茫茫,他俩消失在人中。</p><h5><b>作者简介:</b>佟国清,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小小说月刊》签约作者。作品散见《小小说月刊》《百花园》《小小说选刊》《鹿鸣》《天池小小说》《辽宁青年》等杂志。</h5> 佟氏史话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佟氏与“八旗”制</b><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摘录于佟明宽、李德进先生编著</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满族佟氏史略》</div> 据了解,有许多满族佟氏族人只知自己是“在旗”的,而不知自己“在”的什么旗?有少数人虽然知道自己在什么旗,但却错误的认为,凡是佟姓人都属一个旗籍。为帮助族人了解“在旗”的基本知识,我们简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清代“八旗”制及其与佟氏族人的关系。<div>  努尔哈赤是在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正式创建旗制的。开始只设黄、白、蓝、红四旗。到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对“四旗”进行了扩编,分设了正黄、正白、正蓝、正红和镶黄、镶白、镶蓝、镶红共八旗。凡满族姓氏都各从属“八旗”中的一旗。故满族的佟氏族人也均是“在旗”的,或黄、或蓝、或白、或红,或正、或镶,非独一色。</div><div> 在努尔哈赤设“八旗”时由于佟氏所在旗籍不同,故所属统领不一。其中属两黄旗者,为汗旗,由努尔哈赤统管;属白、蓝、红旗者,为贝勒旗,分别由努尔哈赤儿子、侄子统掌, 即次子代善掌两红旗,五子莽古尔泰和侄子阿敏掌两蓝旗,四子皇太极和十二子阿济格掌两白旗。设四旗时,只有三万人,扩编八旗初期已达十万余人,平均每旗为万余人。</div><div> 因为八旗的方位不同,而且是固定的,所以不同的佟氏旗籍所处的方位也不一样。旗的方位受汉族“五德相生”和“五行相生”的影响而定,黄、白、红、蓝分别代表土、金、火、水五行中的各一行。两黄旗位正北,取土克水;两白旗位正东,取金克木;两红旗位正西,取火克金;两蓝旗位正南,取水克火。<br></div> 族人诗歌堂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佟雪春原创诗歌:根的传说<span style="color: inherit;">(转载)</span></b></h3><div><b><span style="color: inherit;"><br></span></b></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谷穗懂得感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群体向土地垂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以踝亲近着土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以根紧拥着土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是土地给予一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谷穗的致敬沉甸甸</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根吮吸的声音在土里激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茎秆、叶片、谷穗被感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不约而同告知了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风遂竞相一路传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土地里发生的奇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根朴实而谦逊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可不见天日的命运</p><p class="ql-block"> 与黑暗为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根心中自有黎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最先感知倒计时的开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在深秋到来前发起冲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只为谷穗籽粒饱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只为色泽更加橙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根逝于冬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生与土为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根知足这样的结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最终得以归于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得享土地母亲的荣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根生遂得圆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2024.2.10第二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h5><b>作者简介:</b>佟雪春,满族。六零后。记者。1984年至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逾千首(篇)。诗歌数十次获奖。著有诗集《蓝色的梦魇》、散文诗集《蓝色的倾诉》诗歌《一个男人中年时的发现》曾为《读者文摘》选载。系辽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散文学会会员</h5> 族人摄影天地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佟伟元摄影作品欣赏(转载)</b></h3> <p class="ql-block"><b>致富的路上奔小康</b></p> 作品说明:党的脱贫的政策好,致富不能等靠要!爪果飘香大鹅叫,致富路上向前跑。 <p class="ql-block"><b>大合唱</b></p> 作品说明:静谧的清晨阳光熹微,小疣鼻天鹅和小野鸭们渐渐活跃起来,它们或梳理着羽毛或嬉戏追逐。随着日头渐高,细碎柔和的阳光洒在湖面,碧波粼粼。 <p class="ql-block"><b>过大年庆团圆</b></p> <p class="ql-block"><b>雪上飞</b></p> <h5><b>作者简介:</b>佟伟元,辽宁沈阳,爱好摄影。</h5> 族人书画廊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书法家佟幼生作品欣赏(转载)</b></h3> 佟骏教你学满语 <h5><b>栏目主持人简介:</b>佟骏,影视演员,北京,精通满语文化研究。</h5> 万泉带你游古建 亲爱的宗亲们,本栏目将带你游览中国的古老建筑,使你足不出户就可欣赏古老建筑的特色。请跟我一起出发吧!这期我们继续游览《清昭陵》(二)。 <h5><b>栏目主持人简介:</b>佟万泉,沈阳,从事历史建筑文化研究。</h5> 宗亲才艺展演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会动的画《晨曲》</b></p> 族亲企业展示 <p class="ql-block"><b>编后语:</b></p><p class="ql-block"> 人间四月春, 风起正清明。各位宗亲,2025年第4期(总第三十三期)“佟氏宗族文化园地(美篇)”如期与您相会。</p><p class="ql-block"> 本期族亲佟得志在仲春的季节里,带您游览家乡“万峰顶”的秀美景色。</p><p class="ql-block"> 本期在“族人风采”栏目中介绍了最基层的党员干部族人佟亮的先进事迹,他是我们宗亲的学习榜样。</p><p class="ql-block"> 本期在“族人摄影天地”栏目中推荐了族人佟伟元的几幅摄影作品,他的摄影作品的特点是善于捕捉生活的瞬间景象,值得爱好摄影的宗亲们学习借鉴。</p><p class="ql-block"> 本期在“宗亲才艺展演”栏目里推出了族亲佟俊梅的作品:会动的画《晨曲》,佟俊梅利用AI技术将自己的绘画《晨曲》灵动起来,令人一饱眼福。希望各位族人以此为契机,掌握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业余文化生活乐趣。</p><p class="ql-block"> 祝愿“佟氏宗族文化园地”(美篇)丰富多彩!下期再会!</p><p class="ql-block"> 佟氏宗族文化园地编委会</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p><p class="ql-block">族亲发表或提供作品的内容包括文章、诗歌、摄影、书画、才艺展示等;作品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作品可发送到:</p><p class="ql-block">349444077@qq.com</p><p class="ql-block">416439452@qq.com</p><p class="ql-block">佟姓文化艺术园地微信群。</p><p class="ql-block"> 如欣赏以往各期作品(2025年)可点击下面链接:</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qej1cq" target="_blank">佟氏宗族文化园地(第 30 期)</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gaaa3t" target="_blank">佟氏宗族文化园地(第 31 期)</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b6c4aq2" target="_blank">佟氏宗族文化园地(第 32 期)</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