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阿善遗址行】</p><p class="ql-block"> 图/文/爱民</p><p class="ql-block">青山叠翠水常流,</p><p class="ql-block">阿善沟门信步游。</p><p class="ql-block">圪膝盖沟东梁头,</p><p class="ql-block">寻访千古遗荒土丘。</p><p class="ql-block">六千余年三叠层,</p><p class="ql-block">石刀骨针陶器留。</p><p class="ql-block">青山捕鹿鏖战猷,</p><p class="ql-block">大河滔滔泛渔舟。</p><p class="ql-block">钻木取火度寒冬,</p><p class="ql-block">驯养禽畜四季谋。</p><p class="ql-block">泉水叮咚篝火红,</p><p class="ql-block">击石吹埙歌声悠。</p><p class="ql-block">武士威风舞步急,</p><p class="ql-block">美女翩翩情浓柔。</p><p class="ql-block">遥望山川面貌新,</p><p class="ql-block">现代风韵遍神州。</p><p class="ql-block">黄河儿女黄河人,</p><p class="ql-block">抚今追昔话春秋。</p><p class="ql-block">2025 3 25</p><p class="ql-block">注:二零一六年五一劳动节,本人独自寻访了阿善遗址。</p> <p class="ql-block">二零一六年五一节 ,我一个人待着无事,带着相机出去溜达溜达吧!</p><p class="ql-block">清晨,我乘车前往包头市东河区东郊大青山脚下的阿善古人类生活遗址游览。</p><p class="ql-block">蓝天如洗,白云悠悠,京新、京藏高速公路和京包铁路在眼前无限延伸,仿佛通往时光的另一端。远处的工厂建筑隐约可见,但我的目光却被这片广袤的天地吸引。这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仿佛在等待着我揭开它古老的秘密。</p> <p class="ql-block">沿着石碑旁的小路,我走进了这片大青山山前台地。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土路两旁的荒凉与静谧。远处的高压电线铁塔像一个个守护者,默默注视着这片土地。我想象着千百年前,这里或许曾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洲,而如今,它以另一种方式诉说着自己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这是京藏高速公路包头东河东兴出入口处,红色雕塑为艺术体“东河”二字。</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青山前坡绿化工程开辟的简易小路,供绿化工人植树、浇灌使用。现在遗址周围已经种植了大量的松柏树桃树柳树等绿植,春夏之际桃红柳绿,一派生机盎然。</p> <p class="ql-block">抵达目的地后,我站在一块石碑前,上面刻着“阿善遗址”四个大字,庄重而肃穆。石碑下方的小字告诉我,这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在一九八八年六月设立的。</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阿善”是素古语“甘泉”的意思。阿善遗址位于古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以东15公里处、阿善沟东边的圪膝盖沟两旁的台地上,这里北依大青山,南临黄河,沟里终年泉流不绝,台地高于黄河河面80-96米,是一处相当完整的原始社会晚期新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总面积约有5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度在1—2米之间,由深到浅叠压着第一、二、三期文化遗存,属于距今6000年.4200年的新石器时代。在一处遭址中发现三种原始文化的地层叠压关系,在国内是非常罕见的,三种原始文化遗存层层叠压,如同史书,记述了生活在这里的原始先民生息繁衍的历程。(网络节选)</p><p class="ql-block">这里的遗址挖掘考古工作已经完成,出土石器在包头博物馆展出。</p><p class="ql-block">在阿拉善遗址东西沿大青山前坡还有西园、转龙藏等古人类遗址,都有新石器文物出土,可是当时遗址没有像陕西石峁遗址那样开发保护。</p> <p class="ql-block">阿善遗址于1979年被发现,1980年和1981年,包头市文物机构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共发现新石器时代的房址24座、窖穴240个,出土各类文化遗物1600余件,还发现了围绕原始村落砌筑的石砌围墙2200米。这些发现表明阿善遗址是黄河流域较北端的一处新石器时代原始聚居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网络节选)</p> <p class="ql-block">这市石刀。</p><p class="ql-block">阿善遗址的出土文物丰富,以石器、骨器和陶器为主。考古发掘中清理出居住房屋遗址十余座,出土的生产工具有石制磨盘、磨棒、斧、铲、刀、骨制锥、针、锯;生活用具有陶制钵、盆、罐、碗;乐器中有一件完整的三孔陶埙,现在仍可吹奏出不同音节关系的五个音符。此外,还发现了大量似鹿类动物头骨的殉牲,为研究包头地名的由来——“有鹿的地方”,提供了实物佐证。(网络节选)</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只陶罐。</p><p class="ql-block">黄河古道的红胶泥适合烧制陶器。</p> <p class="ql-block">阿善遗址台地南临黄河,现在距离约一公里多点,左侧平原就是敕勒川。“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原见牛羊……”就是这个地方。</p><p class="ql-block">黄河对岸是鄂尔多斯市。</p><p class="ql-block">远古时代这里依山依山傍水水,非常适合古人类渔猎生活。</p> <p class="ql-block">山坡前,我驻足凝望敕勒川的村庄和庄稼,蜿蜒曲折的黄河,飞架黄河的公路大桥,身旁高压电线铁塔显得格外突兀。然而,这并不妨碍我感受到这片土地的厚重与深沉。我仿佛看到了古人类的身影在河边山间穿梭,他们的智慧与勇气让我心生敬意。</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我来到了一条蜿蜒曲折的小道旁。这条小道穿过连绵的山脉,仿佛是一条通往过去的时光隧道。我停下脚步,闭上眼睛,耳边似乎响起了古人类的低语,他们在这里生活、狩猎,留下了无数珍贵的记忆。</p><p class="ql-block">睁开眼睛,看到的则是现代化的包头。</p><p class="ql-block">带着满满的收获,背着相机,下午三点左右我乘车返回了市区</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 ,23日 于包头东河追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