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三月底,我背上行囊,奔赴银川中卫腾格里沙漠,一场与西北风光的约会就此拉开帷幕,网红打卡景点 66 号公路也在我的期待清单之中。出行前在网上查询得知,沿着 218 公路便能抵达,而我向来钟情于自驾走省道、国道,高速虽快捷,却难以捕捉旅途中稍纵即逝的美好。省道国道上,风景如画,随时停车驻足,随心欣赏自然馈赠,那份自在惬意无可比拟。</p> <p class="ql-block">从沙坡头启程,途径黄河宿集,向着 66 号公路进发,全程约一小时。再前行十公里,北长滩古村落也被纳入我的行程轨迹。一路上,窗外的景象如同一幅深沉的画卷,不断冲击着我的感官。</p> <p class="ql-block">沿着黄河前行,本应是万物复苏的阳春三月,这里却尽显荒凉。黄色的山坡袒露着贫瘠,植被稀疏,黄土与石子交织的地面寸草不生。路边的树枝毫无生机,宛如枯木,在风中沉默。而那些土墙木门的老建筑,静静伫立,见证着岁月的沧桑。车辆驶过,尘土飞扬,仿佛扬起的是尘封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唯有黄河水,一如既往地奔腾不息,它的波澜壮阔让人不禁联想到祖祖辈辈在黄河边讨生活的艰辛。黄河,这位伟大的母亲河,既孕育了文明,带来生机,也曾肆虐泛滥,带来灾难,它的复杂与厚重,让人敬畏。</p> <p class="ql-block">途中,一场热闹的酒席吸引了我的目光。一家人正在举办喜事,亲朋好友围坐一堂,欢声笑语。见我路过,他们热情地招呼我入席,询问我的来意。交谈中,他们满脸自豪地讲述着村庄曾经的辉煌。这里曾是黄河边繁华的码头,村头热闹非凡,被誉为“小香港”,是当地的经济中心。然而,时光流转,如今大多数年轻人都迁居到了城里,只留下寥寥几位老人守着故土。不少房屋因无人照料,年久失修,逐渐破败,让人感慨世事无常。</p> <p class="ql-block">抵达黄河宿集,土墙土瓦的建筑营造出古朴的氛围,尽管是现代仿建的古村,但入住民宿,仍能感受到别样的宁静与惬意。</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朝着 66 号公路打卡地驶去。沿着黄河边蜿蜒的山路前行,远远就看到路边停放的众多自驾车辆,打卡地到了。说实话,眼前的风景并未达到网上宣传的那般惊艳,但在这崎岖的山间开辟出这样一条公路,着实令人震撼。它与美国的 66 号公路遥相呼应,独特的风景让人陶醉,我久久不愿离去,沉浸在这份大自然与人类智慧交融的壮美之中。</p> <p class="ql-block">打卡结束后,我来到了北长滩古村落。这里因电视剧《山海情》而被大众熟知,这部剧展现的西海固人民与扶贫干部的奋斗历程,至今仍历历在目。走进村落,能感受到它曾经的热闹。</p> <p class="ql-block">沿着小路漫步,半小时的路程让我领略到村子的规模。土墙木门的建筑风格统一,枣树成林,羊群在其间悠然自得,仿佛是这片土地的主宰。村庄虽已破败,人烟稀少,但风貌依存。那些枣树,如同坚韧的守护者,即便生存环境恶劣,依然顽强生长,寓意着子孙兴旺、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村头,几位老人售卖着枣子,还有几家住户为迎合游客需求,做起小生意,重现当年村里人的生活场景,为古老的村落注入了新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一天的旅程转瞬即逝,作为一个在江南水乡长大的人,以往对大西北的认知仅停留在书本和荧幕之上。如今身临其境,左边黄河奔腾,右边戈壁沙漠广袤无垠,我才真切体会到生活的不易。黄河边的人们,世世代代与自然抗争,坚守着这片土地,他们的坚韧与顽强深深打动了我,敬佩之情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这一趟西北之行,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明白,每一片土地都有其独特的故事与灵魂,每一种生活都蕴含着无尽的坚韧与希望。山川无言,却教会我们敬畏自然;岁月有声,更让我们懂得珍惜与传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