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神奇大峡谷:早春三月美西南自驾游之三

青岛老赵

<p class="ql-block">3月16日,Williams小镇,清晨7点太阳已经升起。今天是个大晴天,气温在零下5℃左右,前两天下的大雪经过人踏车碾后又结成了崎岖不平的冰层。好在公路上的积雪已经被辛勤的工人们清除,相信能让我们今天的旅途顺畅无忧。今天是我们这次自驾游的重点之一,要参观闻名世界的地质奇观,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祈祷天主1可以保佑我们一路顺风。</p><p class="ql-block">从Williams 到大峡谷国家公园南缘的游客中心距离是95公里,正常条件下需要沿着64号公路驾驶一个多小时。虽然沿途我们又重新经历了一次林海雪原的盛景。不过有昨天的铺垫和前方大峡谷的诱惑,对雪景的兴趣已经大不如前。</p><p class="ql-block">大峡谷我们已经是第二次光顾了,2010年的夏天,曾经与儿子儿媳一起从休斯敦自驾来此游览,第一次感受了一次视觉和心灵的震撼!由于事前功课做得不扎实,留下了不少遗憾。当时就下决心有生之年一定再来此地。相信有不少游客也和我们一样是大峡谷的回头客。奇妙的大峡谷实在是难以割舍!</p> <p class="ql-block">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一条河水切割型峡谷,这个呈现给世人的惊世之作就是流淌在谷底的科罗拉多河的精美作品。这条发源于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著名河流,流经犹他州、亚利桑那州和加利福尼亚州,最后进入墨西哥入海,全长2320公里。沿途经过的科罗拉多高原,经过河水数千万年的不断“雕刻”,在广袤的大地上形成了一系列色彩斑斓,形态奇特,规模宏大的三维雕刻艺术品,奉献给这个世界一个神奇的视觉盛宴。其实我们常说的大峡谷国家公园所涵盖的范围仅是科罗拉多河19个峡谷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大峡谷公园长447公里,平均深度1600米,呈北高南低态势,南缘平均海拔2100米,北缘平均海拔2400米,而谷底的科罗拉多河面海拔仅几百米。峡谷上缘宽度在6~29公里之间,总面积达4900多平方公里。峡谷的空间体量更是达到恐怖的4.17万亿立方米,而这全倚仗一条科罗拉多河完成的工程量!这些土石都去了哪里呢?设想一下,即使今天人类的生产力如此发达,依靠机械要挖出这样一条大峡谷也几乎不可能。</p> <p class="ql-block">科罗拉多大峡谷被认为是世界七大自然奇观之一,1979年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自然遗产。根据其长度和深度,科罗拉多大峡谷虽然不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我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平均深度可达6009米(从南迦巴瓦峰计算),全长504公里)。但是其知名度和可及度却是最高的。我曾拜访过的峡谷无论是雅鲁藏布大峡谷,怒江大峡谷,还是长江三峡,甚至更险峻的太行山大峡谷,几乎都或者无法深入其中难觅真容,或者无法从上至下欣赏,原因是这些峡谷两侧都是陡峭起伏的高山,人类很难抵达。谷底游览几乎成为峡谷游的唯一形式。而科罗拉多大峡谷顶是一马平川,进入公园就自然站在峡谷之巅,甚至在没有到达峡谷之前,根本不觉得前面有鸿沟天堑横亘。突然出现的巨大断崖式峡谷产生的巨大震撼力无可比拟!</p> <p class="ql-block">科罗拉多大峡谷所在的大峡谷国家公园成立于1919年,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公园本身虽然面积巨大,其实公园的可参观面积非常有限,对于普通游客来说只有峡谷南缘和北缘两个参观区域(大峡谷西区,包括著名的玻璃天空步道,虽然也在公园范围之内,但是由当地印第安人负责管理,不在国家公园通票有效范围之内)。</p><p class="ql-block">启程一个小时之后,我们四人一车凭借在约书亚树公园购买的20美元国家公园通票顺利进入公园南门。公园经过百多年的不断建设,目前参观游览条件已经相当完善。其中南缘部分是最受游人关注的区域,据说每年500万游客中有90%来此区域参观。这里全年对游客开放,每年的3月~11月在景区内开通四条免费班车线路,运行在数十公里范围内的景点之间,游客可以随时上下车。而游客在冬季必须用自己的交通工具进入景区参观。南缘区域大体上以大峡谷村为界,分成东西两个部分,西侧景点相对集中,有一条称为Hermit Rd,全长16公里铺装良好的公路和伴随一条称为rim trail相对平坦的步行小径连接9个重要观景点。可以酌情结合沿途橙色和红色免费班车安排行程。</p> <p class="ql-block">上午我们就是选择的这条参观路线,共用时三个多小时。<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大峡谷村停车场停好车,我们立刻奔赴最近的观景点Mather point,拍下了我们此次出游的第一张合影照。这是南缘西区的第一个观景点,</span>绝大多数游客也都是在这里第一次感受到大峡谷的震撼!这里视野开阔,是俯瞰大峡谷全貌的绝佳地点,站在这里,你可以将大峡谷的雄浑壮阔尽收眼底 。</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来到科罗拉多大峡谷的游客在这里拍照一般都会如此兴奋惊讶,笑得合不拢嘴!</p> <p class="ql-block">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状极不规则,大致呈东西走向。科罗拉多河在峡谷底部蜿蜒曲折,奔腾向前。而科罗拉多高原为典型的“桌状高地”,也称“桌子山”,即顶部平坦侧面陡峭的山形。山石多为深浅不一的红色,峡谷区从谷底到顶部依次分布着从前寒武纪到新生代各个时期的岩层,历史绵延数十亿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而且层次清晰,色调各异,更保留着那个时期的代表性古化石等珍贵物质。</span>这些层级代表着久远的沉积年代,含有各个地质年代的代表性生物化石,被称为活的地质史教科书,大峡谷也被认为是最大的地质学教室。不过规模如此之大的讲台,当了一辈子老师,我还是第一次经历!</p> <p class="ql-block">这是由科罗拉多大峡谷的特殊形成过程决定的。这里的地质结构比较稳定坚固,数十亿年来未曾发生大的变化,只是在地球板块运动作用下缓缓抬升,逐渐由海洋变为陆地,并举升为高原。而流经此地的科罗拉多河则在这个过程中持续不断地切割作用,经过数百万年终将地表岩层切割成深达千米的裂隙,构成今日地质奇观。1890年,美国著名作家约翰·缪尔游历了大峡谷后感慨:“不管你走过多少路,看过多少名山大川,你都会觉得大峡谷仿佛只能存在于另一个世界,另一个星球。”</p><p class="ql-block">那么就通过这段视频,让我们站在大峡谷南缘,看一看这动人心魄的自然景色是否名副其实?</p> <p class="ql-block">大峡谷地区地质结构丰富多彩,由于不同沉积层含有不同的矿物质,显现出不同的颜色,给人五彩缤纷的幻觉。特别是昨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雪,悬崖上的白色积雪更丰富了大峡谷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第二个观景点yavapai point距离mather point仅1公里,步行仅需十几分钟。这里是大峡谷村附近向大峡谷突出最多的一个观景点,而且这里视野开阔,可以看到更完整的大峡谷面貌,也是遥望大峡谷对面北缘和峡谷中徒步步道的最佳地点。来到大峡谷后最大的感受是大自然的雄伟和人类的渺小,渺小到寻找谷底的游客踪迹竟需要借助望远镜的地步!难怪,当人们登上几百米的高楼俯瞰街道上的人群就犹如蝼蚁,而深达1600米的巨大峡谷,人类的躯体尺寸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其次是大峡谷丰富的颜色,来到近前峡谷中迎面扑来的是各色岩层构成绚烂景色。</p><p class="ql-block">在此观景点附近,悬崖旁边还有一个同名地质博物馆,其中展示大峡谷立体模型,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大峡谷之后一直还没有见到其主角科罗拉多河。资料上介绍说从这里可以直接看到科罗拉多河。可寻觅了半天,动用长焦镜头,才看到一点绿色,看来这就是科罗拉多河了。在照片中您能找到那抹绿色吗?</p> <p class="ql-block">科罗拉多在大峡谷中的流向极不规则,在谷底中蜿蜒前行,像一条桀骜不驯的巨蟒,潜伏于丛山峻岭之中。而大峡谷的岩壁由于所含矿物质不同,多呈深浅不一的暗红色。由于不同时期的岩层风化速度不同,峡谷壁又展现出了多样的造型 ,<span style="font-size:18px;">千奇百怪,令人称奇。</span></p> <p class="ql-block">如果您属于精力,体力充沛的年轻人,同时对大峡谷下面的科罗拉多河谷感兴趣,您希望能够从谷底仰望大峡谷的雄姿,大峡谷国家公园为您也提供了多种选择,这就是步道。从大峡谷南缘下到谷底有四条人行步道,其中光明天使步道(bright angel trail)最为著名,其起点就在Yavapai point 附近,路边这个醒目的标志(bright angel trailhead)一定不会让你错过!沿着光明天使步道游客可以直达科罗拉多河边。不过路途遥远陡峭,来回有近20公里,而且上下有1330米的高差,需要一定体力,并需要一整天的时间。如果不想走回头路,也可以从南凯巴博步道(South Kaibab Trail)返回,路程长度差不多,可以回到南缘大峡谷村东侧,不过难度可能更大。对于我们这些体力早已不支的老年人当然只有用眼睛欣赏的份了。</p> <p class="ql-block">眼前这些年轻人正在酝酿情绪,准备踏上光明天使步道!</p> <p class="ql-block">沿着南缘步道继续前行2.7公里就可以抵达第三个观景点maricopa point,由于向北转了一个胳膊肘弯,从这里是回头观察光明天使步道的最佳位置。我们刚刚走过的南缘步道就位于眼前的悬崖峭壁之上。</p> <p class="ql-block">我们把照片放大数倍,就可以发现几位游人正穿行在积雪的步道上面。</p> <p class="ql-block">穿行在这种陡峭的冰雪路面还是充满挑战的,恐怕一双钉爪雪地鞋还是必备的。</p> <p class="ql-block">把镜头继续往下放,你将能够看到光明天使步道在陡峭的坡道上呈之字形下降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放大后能看得更清楚。有恐高症的朋友可千万不要尝试。</p> <p class="ql-block">光明天使步道延伸下降,逐渐消失在峡谷中。随着海拔下降,气温升高,可见远处的之字形步道上已经没有积雪。据说夏季的谷底白天气温通常都在四十℃以上。</p> <p class="ql-block">由于地质,环境的共同作用使大峡谷岩石的形状极不规则,呈现各种奇特的造型。站在峡谷边缘俯瞰,那深邃的谷底、陡峭的谷壁,无不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大峡谷呈现的魔幻色彩也是其闻名世界的又一奇观,与我国甘肃张掖的丹霞地貌有一比。在阳光不同角度,不同强度照射下,以及空气湿度的变化都会引发大峡谷颜色的改变,且这种改变无法预测,非常魔幻。而大自然用其神奇的刻刀创造出巨石嶙峋、层峦叠嶂的山川造型,卓显出无比的苍劲壮丽。大峡谷的色彩与造型,加上那气势磅礴的气势,是任何雕塑家和画家都无法企及的。</p> <p class="ql-block">在距离maricopa point 一公里处就是powell point。这里有一个不高的观景台为人工建造,是为了纪念1869年大峡谷探险家Powell而建。从这个标志牌上可知,这是1969年为纪念powell大峡谷探险100周而建。John Wesley Powell人称独臂少校,美国<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北战争使这位炮兵少校失去了左臂。1869年他召集9位弟兄组成了一支大峡谷探险队。分乘四条船从科罗拉多河上游漂流而下。</span>当探险船行至大峡谷地区的暗礁险滩时船被撞碎,两个队友被激流卷走,食物被卷走或浸湿,历时三个月的探险不得不终止。在绝望的情况下3个队友逃跑了,另3个队友因偷袭被峡谷中的印第安人杀死,而队长Powell少校则仅靠独臂在今天光明天使步道附近攀上崖顶死里逃生。</p> <p class="ql-block">Powell这种探险精神被部分人描写为美国精神。今天老夫略作少年狂,也登上涯边的巨石来上一张自我秀!</p> <p class="ql-block">Hopi point 是据此不远的一个观景点,根据竖在旁边的展板介绍在此处有5个点可以看到科罗拉多河,很多游客都会在这里耐心的寻找。然而在谷底千沟万壑中寻找到那一处绿水也并不容易。像这处是比较明显的。</p> <p class="ql-block">这处就比较隐秘。</p> <p class="ql-block">放大了才能看清楚。</p> <p class="ql-block">而有一处是最难找到的,很多人都是被它卡住了。不通过高倍望远镜很难发现。</p> <p class="ql-block">最后终于被我找到了,用50倍长焦才拍下这张照片送给各位读友!</p><p class="ql-block">到此我们也要休息一下了,连续行走参观,虽然说rim trail 路面平坦,起伏不大,非常好走,但是连续两个小时对于体力不好的游客也是一份考验。难怪游客中心提醒要带足饮水(特别是夏天)和高能量食品(巧克力)。</p><p class="ql-block">接下来的观景点还有mohave point,great mojave wall viewpoint,the abyss,monument vista,pima point和班车终点hermit's rest,最近的间隔都在1英里以上,建议乘坐免费班车。当然,体力不支可以就近(Powell point是离班车站最近的一个观景点)登上返程班车。需要注意,往返的班车停靠点和运行路线并不相同。</p> <p class="ql-block">后面的这些观景点我们都是借助免费班车代步完成的。有些甚至被略过了。兴致也是与体力成正比的。在后面的景色中发现这张还蛮有意思,像不像一个巨大的“罗马柱”?</p> <p class="ql-block">这处悬崖可以算直上直下了吧?</p> <p class="ql-block">科罗拉多大峡谷最让人惊叹的莫过于这种色彩斑斓的石壁。由于所含矿物质的不同,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色彩,完全是上帝用最鲜艳的颜料绘制而成,显现出几分神秘与深邃 。</p> <p class="ql-block">更为神奇的是其色彩还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幻。当天的天气阴晴不定,时而阳光普照,时而阴云遮挡,使大峡谷随着这种变化而成为一幅动态逼真的光影屏幕,使得峡谷风光更加变幻莫测,带给人们不一样的视觉体验 。</p> <p class="ql-block">抵达南缘步道终点Hermit's rest之后,我们先后乘坐红色和橙色班车返回到位于大峡谷村的游客中心。在大峡谷剧院正放映介绍大峡谷的科教电影,片长20多分钟。这次内容是介绍大峡谷区域的印第安人文化和历史。2010年时我们看的是介绍大峡谷形成过程的科学影片。这些免费影片以科学,文化,历史为本,非常值得观看,不可错过!</p> <p class="ql-block">吃过午饭后我们将驾车沿64号公路东行,继续参观大峡谷公园南缘东区。这个方向上有7个比较重要的观景点,全程近40公里,没有班车,完全依靠自驾或者旅行大巴。其中出停车场不远pipe creek vista就在路边,从这里能以一个角度欣赏大峡谷美景。</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的观景景点是Duck on a Rock Viewpoint:直译过来就是蹲在岩石上的鸭子。不过这个躲在巨石之上的鸭子并不太生动形象。同行驴友称其为美国的唐老鸭。</p> <p class="ql-block">勇敢人士可以冒险下到石头上与唐老鸭合影。这几位正在尝试中。</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是Grandview Point观景点。这是一个比较受欢迎的大型观景点,需要从64号公路转入一条专门道路并行驶一段路程才能抵达,在观景点附近专门修建了一段环形路,两侧有数十个停车位都停满了,可见其受欢迎程度。相信群众不会有错,这种人气景点一定不要错过。这里是从东向西观赏大峡谷的最佳地点,可以领略不一样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以往我们都是从南往北观看大峡谷。由于变换了角度,可以更清晰看到长长的科罗拉多河蜿蜒在谷底。</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是moran point观景点。其名称来源于美国著名画家Thomas moran,其以美国西部题材的画作非常有名。这里也是观赏大峡谷奇石以及光影色彩变化著称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Lipan point是视角最宽阔,能最清晰看到最长科罗拉多河水面的观景点。也因此成为欣赏大峡谷日出朝霞,夕阳余晖和夜空盛景的最佳地点。不过这些美景今天都与我们无缘了。</p> <p class="ql-block">不过正午的骄阳也让我们欣赏到科罗拉多河两岸斑斓的艳丽色彩。</p> <p class="ql-block">Navajo point:观景点是在大峡谷南缘海拔最高的观景点,海拔2275米。这里是向西,向北欣赏科罗拉多大峡谷美景的不二之地。天气晴好时据说甚至可以看到科罗拉多河面上的木舟倩影。</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高地上的圆形建筑就是Desert view watchtower。</p> <p class="ql-block">这里不远就是当地印第安纳瓦霍人的一个文化活动场地。纳瓦霍人现存数量估计有30余万,分布于全美各地,大峡谷及其临近荒漠地区是印第安人的保留地。这座外表粗糙的石塔高达 7 层楼,由著名先锋派大峡谷建筑师玛丽·科尔特于 1932 年设计。在此附近还有一个1956年空难事故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塔里面其实是一个贩卖旅游纪念品的商店,其建筑设计风格也非常陌生。地面中间这是一口井吗?</p> <p class="ql-block">用原木“编织”成的天花板也很别致。</p><p class="ql-block">这里应该可以称为大峡谷公园南缘的尽头了,因为不远处就是国家公园的东大门了。不过我们今天的参观任务还没有结束,最后一个项目:科罗拉多河的马蹄湾奇景。</p> <p class="ql-block">天色已晚,而从大峡谷公园东门出来到马蹄湾景点还有180公里,需要两个多小时才能抵达。<span style="font-size:18px;">马蹄湾位于亚利桑那州佩奇市(Page)附近,我们需要先沿着64号公路向东南方向行驶51公里,再沿着89号公路向北行驶128公里。马蹄湾观景点就在</span>距离89号公路西侧一公里的小山后面。马蹄湾是科罗拉多河谷的一截U形的河道,也是格兰峡谷(Glen Canyon)其中的一小段,由于河湾环绕着巨岩形似马蹄,所以叫作马蹄湾(horseshoe bend),也有人叫它科罗拉多河的大拐弯(我国怒江也有这样一个大拐弯)。当晚我们赶到这里时已经是7点半左右即将天黑(亚利桑那州有一个小时时差)。远远就看到路边这个马蹄湾景区招牌。政府批准由当地印第安人管理马蹄湾景区,在公路旁设立了一个巨大简陋的停车场作为收费站,以解决他们的生计。每人收取10美刀作为入门费用。从这里要沿着一条未有任何铺装的小路,步行一公里,绕过一座小山才能抵达马蹄湾旁的悬崖边。在抵达之前根本看不到其任何踪迹。</p> <p class="ql-block">紧赶慢赶,我们终于在天黑之前看到了马蹄湾盛景。虽然太阳已经落山影响了马蹄湾河水的色彩艳丽。</p> <p class="ql-block">暮色中仍有很多远道而来的游客兴致不减,在高低不平的光滑岩石上寻找拍摄角度。</p> <p class="ql-block">虽然有些不舍,依然若有所失,但明天还有更重要的任务:羚羊谷见!启程奔赴酒店入住准备晚餐不提。大峡谷再见!大峡谷一定会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