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回忆录之慈祥的母亲

黄文高

<p class="ql-block">母亲诞生于一九三三年八月二十八日,仙逝于二〇一四年三月十四日,享年八十一岁。每每忆起母亲,她那慈祥温婉的面容便浮现于我的眼前,那是一张能令人体悟到无尽温暖与安宁的面庞。</p> <p class="ql-block">母亲的面相总是满含慈祥,每一道皱纹仿佛皆在诉说着岁月的传奇和她对家人的挚爱。她面部圆润,恰似一轮温暖的明月,洋溢着母性的光辉。她性情柔和,与人相处总是携着和善的笑靥,令人如沐春风,在邻里间享有极佳的声誉,是乡亲们公认的一位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p><p class="ql-block">母亲常穿一身简约的蓝色棉布衫,给人一种别样的质朴之美。母亲的体态稍显虚胖,走路时略有盘腿之姿,行动稍显缓慢。但这并不阻碍她为家庭劳心劳力的步履。那双因常年劳作而显得颇为粗糙的手,却为我们缔造了无数温馨的瞬间。</p><p class="ql-block">回想起人民公社时期,那是一段透着苦涩与艰难的日子。我家人口众多,家大口阔,是缺粮大户。为了不让一家人饿肚子,母亲拼尽了全力,坚持天天出工劳作,从不缺岗偷懒,只为多挣那一点工分,换些粮食,好让家人能够勉强果腹,维系生计。当天还未亮透,整个村庄还沉浸在黎明前的静谧中时,母亲便已悄然起床,简单洗漱后,先为我们准备早餐,帮我们穿好衣服并清理好书包,然后匆匆赶往生产队出工。农忙时节,生产队的劳动强度极大,可母亲从未有过一丝抱怨。她深知,自己多付出一分努力,这个家就多一份希望,家人就能多吃上一口饭。白天,总能看到母亲在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傍晚,母亲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家里,也顾不上休息,又一头扎进厨房。昏暗的煤油灯光下,她用那粗糙干裂的双手,仔细地淘米、洗菜,为一家人准备晚餐,尽管锅里大多时候只有野菜和红薯等粗粮熬成的稀粥或汤菜饭。为了让我们能多吃一点,母亲总是默默咽下口水,把食物尽量留给我们。母亲用她的坚韧和无私,让我们在缺粮的困境中,依然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力量,激励着我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p><p class="ql-block">母亲一直都是父亲坚实的后盾,对父亲的工作极为支持。她主动承揽起照顾老小、洗衣做饭、养鸡喂猪等繁重的家务,毫无怨言。对待爹爹婆婆,她秉承着传统的孝道,恭敬地侍奉着两位长辈,尽心尽力照顾好两老的衣食冷暖,从未懈怠。对外婆也很讲孝心,经常去看望外婆,带上自己亲手做的美食,陪外婆聊天,听外婆讲述过去的故事。有时直接将外婆接到自己家里来与婆婆一起居住,让两位老人朝夕相伴不寂寞,也能随时照顾好她们的生活起居,及时为她们添衣送饭。洗衣做饭,这看似平凡的家务琐事,在母亲的手中却被演绎成了爱的乐章。每一件从她手中洗净的衣物,都散发着清新的气息,那洁白的衬衫、干净的床单,仿佛都在诉说着母亲的细致与耐心。而母亲烹饪的饭菜,更是凝聚着她的心血。她熟知家人的口味,每一道饭菜都香喷可口,让人品尝到家的温暖和母亲的深情。每天清晨,母亲总是第一个起床,去鸡舍查看鸡的状况,给它们喂食、换水。家人吃饭时,母亲却忙着调配饲料给猪喂食。这些家禽家畜售卖后,缓解了家庭困难,较好地补贴了家用。</p><p class="ql-block">我还清晰地记得,一个炎热的夏日夜晚,暑气在空气中肆意弥漫,憋闷得人辗转反侧,难以安睡。我和兄弟实在扛不住这燥热,索性在地上打通铺就寝,期盼能寻得一丝凉爽。忙碌了一天的妈妈,早已疲惫不堪,可她仍不知疲倦地守在我们身旁。她坐在一旁的矮凳上,手中那把略显破旧的蒲扇,有节奏地轻轻摇曳着,驱散了令人难耐的夏日酷热,带来了丝丝缕缕的凉意。蚊虫也被驱赶得远远的,不敢靠近。半梦半醒间,我瞧见妈妈额头上细密的汗珠,还有那因疲惫而略显憔悴的面容,心中满是感动。</p><p class="ql-block">上学的时光里,每个清晨都是母亲忙碌的身影。天色还只是麻麻亮,整个世界尚在沉睡,母亲就已经悄然起身,蹑手蹑脚地走向厨房,为我们准备早点。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油盐饭便端上了桌,散发着诱人香气,盛满了母爱心意。她还会打开坛罐,精心挑选出色泽诱人的咸菜,仔细地装在罐头瓶里,并清理好上学的书包等。待一切就绪,母亲便唤我们起床吃早饭,饭后又将我们送至村口,那声声的叮咛和关切的目光,至今仍镌刻在我的心间,鲜活依旧,从未淡去。</p><p class="ql-block">幼时生病是一场令人畏惧的阴霾,却也是凸显母爱的高光时刻。记得有一回,白日里骄阳似火,空气都弥漫着焦灼的气息,我却突发高烧,整个人昏昏沉沉。母亲察觉后,丝毫没有犹豫,迅速抱起我朝卫生所奔去。她的脚步急促,扬起地面的尘土,豆大的汗珠从她额头滚落,打湿了鬓角。到了夜晚,母亲彻夜未眠地守在我的床边,一刻也不敢松懈。她温柔地用湿毛巾轻轻擦拭我的额头,试图带走我的燥热,还不时轻声唤我,将温水递到我嘴边,耐心地喂我吃药、喝粥。那关切的眼神,满是焦虑与担忧。在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我被母爱的温暖紧紧包裹着 ,病情也渐渐好转康复。</p><p class="ql-block">我们长大之后,每次回家,母亲总是早早地开始忙碌,烹制出最上乘的饭菜等待着我们回家团聚。那满桌的美味佳肴,是母亲用爱烹制而成的。母亲做的农家饭菜百食不厌,特别是她烹制的红烧肉,色泽红亮,肥而不腻,入口即化。还有那用柴火灰煨的米汤锅巴粥,香气四溢,每一口都充盈着家的韵味。罗卜肉汤和乳鸽汤,更是让我们的味蕾沉浸在幸福的滋味当中。只要念及这些美食,我便馋涎欲滴。</p><p class="ql-block">母亲心灵手巧,精通诸多传统手工艺活。纺线织布时,她手中的线团恰似跳跃的音符,在纺车上交织出温暖的乐章;缝衣织袜时,那细密的针脚蕴含着无尽的关怀;纳鞋织底时,那一双双坚实的鞋子伴随我们走过了无数的旅程。做豆腐时,她适时适量点制的豆浆,不一会就成了细腻的豆腐;烫豆丝时,那香甜的味道弥漫于整个屋宇;蒸面馍时,那白白胖胖的面馍热气腾腾,松软可口。</p><p class="ql-block">母亲向来为人谦和,心地善良。她从不搬弄是非,与人相处总是以和为贵。在村里,她与左邻右舍的老人相处得十分和谐。闲暇时分,她常与那些老伙伴们坐在一起,家长里短地聊着天,分享着生活中的点滴。湾里的老人们也都喜欢找她聊天,因为母亲总是耐心倾听,从不打断,还会适时地给予对方安慰和赞许。</p><p class="ql-block">母亲晚年病魔缠身,身体每况愈下。坚强的母亲却总是默默忍受,从不轻易在我们面前哼一声苦。哪怕疼痛让她夜不能寐,她也总是独自承受,生怕给儿女增添一丝一毫的麻烦。我们心疼母亲,想着城里的医疗条件更好,生活也更便利,多次接她到城里生活。可母亲住不了几天就要回去,有时直接微笑着婉拒,嘴里念叨着:“我在乡下住惯啦,城里的生活我不习惯。”我们知道,她是怕给我们添麻烦,怕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啊。</p><p class="ql-block">那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却成了我生命中永远的痛。母亲病情加重,突然中风,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我们惊慌失措。当我们手忙脚乱地把母亲送往市中心医院时,她已经陷入了深度昏迷,人事不知。可母亲那双失去了光泽的眼睛,却始终紧紧地望着我,似乎有什么重要事情要对我交代。然而,她的嘴巴却一直未能张开,只能用眼神诉说着。看着她那痛苦而又无奈的样子,我的心仿佛被撕裂一般,痛得无法呼吸。最终,母亲还是带着遗憾,含恨离开了人世。</p><p class="ql-block">送别母亲的那天,阳光被乌云遮住,天空变得阴沉,整个村落仿佛被一层悲伤的纱幕所笼罩,整个世界仿佛失去了所有的色彩,只剩下无尽的哀伤与悲戚。不一会,风起云涌,大雨滂沱。那风,像是发了疯一般,肆意地摇晃着村口那棵老槐树,枝叶相互抽打,发出沙沙的声响,似乎在为母亲的离去而呜咽;那雨,仿佛是上天悲悯的泪水,顺着我们的脸颊滑落,早已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p><p class="ql-block">送别母亲的队伍缓缓前行,亲人们的哭声和风雨声不绝于耳,显得如此悲伤与凄凉,那是对母亲无尽的不舍与眷恋。这场风雨,恰似一场盛大而又哀伤的告别仪式,让这个送别母亲的场景永远地刻在了我的记忆深处,成为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痛。</p><p class="ql-block">“妈妈呀 ,妈妈呀 ,我想您,</p><p class="ql-block">没有您的夜里我好孤寂,</p><p class="ql-block">我时常时常把您惦记,</p><p class="ql-block">妈妈累了 ,您就好好休息。</p><p class="ql-block">妈妈呀 ,妈妈呀 ,我想您,</p><p class="ql-block">您走后的天空一直下着雨,</p><p class="ql-block">带上您心爱的油纸伞,</p><p class="ql-block">妈妈 ,您要照顾好自己!”</p><p class="ql-block">妈妈,您用慈爱编织成的点点滴滴,早已在我们的生命里生根发芽。纵使天人永隔,那些您教会我们的善良与勇气,那些镌刻在时光里的笑容与叮咛,将永远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妈妈,我们没有一辈子的缘,却有一辈子的思念,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永远是我们最慈祥、最温暖的母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