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于山水间的古村落一一本寨

<p class="ql-block">  安顺现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古建筑村落群——本寨</p> <p class="ql-block">  本寨是众多屯堡村寨中原始军屯的典型代表,也是屯堡村寨中碉楼最多的村落。</p> <p class="ql-block">  寨内曲径通幽,是江南封闭式的“石头四合院”式的院落,有着石头建造而成的屯堡建筑、垂花门楼、石头垒砌而成的墙壁、石头盖成的屋顶以及石径小路</p> <p class="ql-block">  寨内大多数四合院都是户户相连,被誉为“冷兵器”时代的最后堡垒,有着“家自为塾,户自为堡,倘贼突犯,各自坚以御之”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  屯堡人是600多年前从江苏、安徽、河南等地迁往贵州的明屯军的后代。悠悠岁月中,他们的衣食住行皆沿袭明朝传统,看起来像是少数民族,实为汉族。</p> <p class="ql-block">  屯堡人的服饰很大程度上保留了600年前明代汉族的传统风格,大襟长衫,颜色以青、蓝色为主,她们的长衫镶着宽边,腰中系着丝带,头上梳着凤头笄,上插玉簪和银器,穿着脚尖上翘的鞋,着装打扮带有明显的明代服装元素。</p> <p class="ql-block">  屯堡民居最大的特点是石头的广泛应用。安顺一带多山多树,岩石以沉积岩为主,其石材薄厚多样,硬度适中,屯堡人选择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将石头寨墙与房墙连体,再配上碉楼、碉堡,形成了易守难攻、防御性很强的建筑群体,一个村庄就是一座石头城、一个防御敌人的整体。</p> <p class="ql-block">  本寨民居院子内部装饰十分讲究,与外观形成鲜明对比。走进寨中小院,满目都是精雕细刻的图案,窗棂门楣上,到处可见人字格、万字格、寿字格、六耳结等各种木雕石雕花纹,就连下水道的入口处也有龙、蟾蜍、古钱币、海棠等图案。最讲究的是木雕的垂花门罩,家家户户都不惜工本,精雕细凿,图案多为奇花异草,工艺缜密繁难,具有明显的江南色彩。</p> <p class="ql-block">嘹望口</p> <p class="ql-block">  屯堡,源于明初朱元璋的调北征南事件。明洪武十三年,云南梁王巴扎刺瓦尔密反叛,第二年,朱元璋派大将傅友德和沐英率30万大军征南,经过3个月的战争,平定了梁王的反叛。经过这次事件,朱元璋认识到了西南稳定的重要性,于是命30万大军就地屯军,军屯军堡、民屯民堡、商屯商堡,在贵州一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聚居群落——屯堡。</p> <p class="ql-block">  屯堡文化,是明代军队征南后留下的文化印记。这里的人们,依旧保留着当时的语言、服饰和生活方式,就像一部活生生的历史书,让我们得以窥见那段尘封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走在青石铺就的小巷中,感受着屯堡人的热情与纯朴。他们的服饰,尤其是妇女的宽衣大袖,色彩鲜艳,充满了江南的风情。</p> <p class="ql-block">本寨是中国至今保存缀完整的明初文化村落,有着600年历史,单是听这个数字,我就觉得它值得去转转。</p> <p class="ql-block">  “四知堂”是寨中缀大一座院落,为杨氏家族居住,杨氏是东汉名臣杨震后人,其“四知拒金、清白传家”的祖训一直被后人继承,这大概就是文化传承的力量吧!</p> <p class="ql-block">  石墙、石屋、石巷、石板路…坚固而古朴,街巷狭窄而蜿蜒,深邃,深宅院落,历经风雨,留存着时间的印记。踏入本寨就像是穿越悠悠岁月,感受古寨与现代生活的交融,还蛮奇妙的……</p> <p class="ql-block">熨斗</p> <p class="ql-block">  本寨不仅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我觉得它更是一个历史文化的宝库,一砖一瓦都承载着故事。村落古朴,小桥流水,来到这里,像是在与历史对话 ,沉静、美好…</p><p class="ql-block"> 村子不大,一小时不到就能走完,逛完再顺便去附近的云峰屯堡,喜欢历史底蕴的宝子,闭眼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