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阳春三月,春光明媚,北方人们还没脱下冬装,南方已经进入初夏。借此春夏之交季节,我和同学薛连丰相约参加了青岛缘之旅旅行社组织的三月六日至十四日:福建全景双卧九日游。</p><p class="ql-block"> 这次旅游行程紧,景点多。历经江西南昌、福建泰宁、漳州、厦门、平潭岛、泉州、福州、武夷山等地,游览了李家岩、尚书第、沙县小吃文化城、古田会议旧址、云水谣、土楼、厦门帆船远眺金门岛、鼓浪屿、曾厝垵、泉州西街、开元寺、平潭岛北港村、环岛路生态廊道、福州三坊七巷、、武夷山大红袍景区和天游峰及玉女峰、南昌滕王阁、绳金塔和八一广场等大小20多个景点,所到之处,山清水秀,景色优美,无不被福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所陶醉、所折服。下面,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次旅游的美好时光。</p> <p class="ql-block">一,赴南昌偶遇新友,赶泰宁车览美景</p><p class="ql-block">1.这次旅游我们从青岛北站乘坐青岛至深圳K3696次列车,在南昌站下车,然后乘坐福建旅行社接站的旅游大巴车正式开始福建全景游。途中偶遇老乡,还结识了新朋友,并车览了山东、安徽、湖北、江西、福建的山水风光,别有风味。</p> <p class="ql-block">(1)与同学薛连丰结伴而行。</p> <p class="ql-block">(2)江西潘阳县的游客曹中美夫妇,去韩国旅游回来从临沂站上车,通过聊天得知夫妇都是文艺工作者,丈夫是社区文化站长,妻子是县文化局副局长。老曹应邀即兴演唱赣剧和京剧精彩唱段,并分享了夫妇的精彩演绎视频。</p> <p class="ql-block">老曹今年76岁,可是看上去也就是六十出头,他多才多艺,豁达乐观,他用萨克斯🎷演奏的《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专业精湛,令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他和老伴演绎的黄梅戏《天仙配》选段:(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惟妙惟肖,技艺高超。</p> <p class="ql-block">(3)途中结识了山东曲阜两个老乡,老王和老陈分别从税务局及国土局退休。</p> <p class="ql-block"> (4)抚州临川服务区所闻——才子之乡</p><p class="ql-block"> 抚州自古以来就以出人才著称,历史上培育了7个宰相、13个副宰相、3000余位进士,孕育了王安石、曾巩、晏殊、晏几道、陆九渊、汤显祖等一大批名儒巨公。这些人物在文学、教育、医学、自然科学等领域均有建树,影响深远。 </p><p class="ql-block"> 抚州才子的涉及面广,涵盖多个领域。抚州才子不仅在文学教育方面有突出贡献,还在医学、自然科学甚至军事方面都有显著成就。例如,揭暄是集军事理论家、哲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于一身的千古奇才。</p><p class="ql-block"> 抚州才子往往集中在一县一村一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例如,乐安县的流坑村出了两朝四尚书、52位进士、40多位知县和众多秀才;王安石家族更是出了八位进士,其中两位成为宰相。</p><p class="ql-block"> 抚州的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就有“临川文化”,以文学、教育、哲学等为核心,影响深远。汤显祖作为抚州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他的作品如《牡丹亭》等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5)车览赣江真容</p><p class="ql-block">赣江,长江主要支流之一,江西省最大河流。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源出赣闽边界武夷山西麓,自南向北纵贯江西全省。有13条主要支流汇入。长766公里,流域面积83500平方公里。自然落差937米,多年平均流量2130立方米每秒,水能理论蕴藏量360万千瓦。从河源至赣州为上游,称贡水,在赣州市城西纳章水后始称赣江。贡水长255公里,穿行于山丘、峡谷之中。赣州至新干为中游,长303公里,穿行于丘陵之间。新干至吴城为下游,长208公里,江阔多沙洲,两岸筑有江堤。赣江通过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是江西省水运大动脉,也是远景规划赣粤运河的组成河段。</p> <p class="ql-block">(6)别具一格的小小村落与风光绮丽的田园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7)武夷山脉北侧为江西,南侧为福建。</p><p class="ql-block">武夷山,又名虎夷山。广义的武夷山,或称武夷山脉,指中国闽赣间纵贯南北的山系,属于新华夏地质构造单元南岭山系的东北延伸支脉。</p><p class="ql-block">狭义的武夷山仅指其北段武夷山市所辖主峰地带的山地。山体呈北北东向沿江西省和福建省交界蜿蜒,东北延展接浙赣间的仙霞岭,西南伸至赣粤边界的九连山。“北引皖浙,东镇八闽,南附五岭之背,西控赣域半壁”。长达550公里(一说530公里),为江西最长的山地,福建省最高的山脉。武夷山地势高峻雄伟,层峦叠嶂,许多山峰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主峰黄岗山位于北段,海拔2158米。</p><p class="ql-block">武夷山是江西的信江、旴江、贡水、琴江与福建的闽江、汀江的分水岭。这些河流大都发源自武夷山中。</p> <p class="ql-block">(8)在南昌火车站接站的:赣AD9200旅游大巴车,陪伴我们八天行程。</p> <p class="ql-block">2.状元故里,江南名城———泰宁古城</p><p class="ql-block"> (1)泰宁古城。位于武夷山南麓的泰宁县城关,不仅有江南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民居建筑真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尚书第建筑群,还包括明早期到清晚期500多年中各时期建筑物,是我国江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民居群。历史悠久、古为“归化镇”,距今已有1340年的历史。文物古迹众多,素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美誉,还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苏区。</p> <p class="ql-block">泰宁古城状元文化广场</p><p class="ql-block">泰宁文化广场是泰宁县重要的文化地标之一,位于泰宁县城东洲桥沿河边,是泰宁古城旅游综合开发建设的一期工程,也是“申世”迎检项目之一。该广场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总投资150万元,是状元文化公园的核心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泰宁文化广场以状元文化为主题,通过标志性主题雕塑、绿化小品等设计,展现了泰宁千年历史人文精华。广场与古城沿河道路改造、古城“千年赋”铜雕公园等项目共同构成了一个集文化展示、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公共空间。</p><p class="ql-block">广场位于泰宁古城核心区域,周边环绕着众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如尚书第、昼锦门、红军雕像群等,是游客体验泰宁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泰宁雕塑群</p><p class="ql-block">位于福建省泰宁县,是全国最大的青铜雕塑群之一。该雕塑群由67个人物、10头牛、1口井及5匹马组成,主题雕塑和19组青铜雕塑,共同记录了泰宁从战国末期至红军长征北上近2200年来的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这些雕塑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还具有很强的艺术观赏性,是了解泰宁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p><p class="ql-block">泰宁雕塑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末期,一直延续到红军长征时期。雕塑群生动再现了泰宁的历史事件、民间传说、市井生活和社会百态,展示了泰宁从古至今的变迁和发展。这些雕塑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录,更是对泰宁人民智慧和勇气的颂扬。</p><p class="ql-block">泰宁雕塑群位于泰宁县城的金溪河畔,是泰宁县城的一道靓丽风景。游客可以在此欣赏到栩栩如生的雕塑作品,感受泰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此外,雕塑群附近还有许多历史遗迹和旅游景点,如尚书第和世德堂古建筑群,这些景点共同构成了泰宁丰富的旅游资源。</p> <p class="ql-block">泰宁文化广场的红军雕像,是一组青铜雕塑,名为“红军赋铜群雕”。该雕像群于2008年8月27日落成揭幕,周恩来总理的侄女周秉德女士等众多开国元勋的后代参加了揭幕仪式1。铜雕群主要表现的是第五次反“围剿”期间,在泰宁县发生的五场大规模战役之一的“大洋嶂阻击战”的战斗场景。该战役被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袁国平誉为“应该占着中国工农红军以少胜众战史上最光荣的一页”。</p><p class="ql-block">这组雕像不仅展示了泰宁在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还成为了当地红色旅游的一个重要景点。泰宁是全国21个原中央苏区县之一,1931年至1934年,工农红军三进三出三次解放泰宁,朱德、周恩来、彭德怀、杨尚昆等曾在此指挥战斗,泰宁一度成为当时中国革命的军事指挥中心。</p> <p class="ql-block">朱德和周恩来等雕像</p> <p class="ql-block">北方还待万物复苏,这里已是万紫千红。</p> <p class="ql-block">玉兰怒放</p> <p class="ql-block">(2)四世一品——尚书第</p><p class="ql-block"> 泰宁尚书第,俗称“五福堂”,位于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胜利二街福堂巷,建于明朝天启年间(1621~1627年),是明朝兵部尚书兼太子太师李春烨的府第。</p><p class="ql-block"> 泰宁尚书第座西朝东,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布局严谨合理,是福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明代建筑群,是研究福建古代民居的珍贵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 1988年1月13日,泰宁尚书第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李春烨的“四世一品”,是指其家族四代人都是一品高官。这一称号是天启皇帝赐封给李春烨家族的荣誉,表示其家族四代人都享受一品待遇。</p><p class="ql-block"> 李春烨是明朝兵部尚书兼太子太师,他在明朝官场中有着显著的成就和贡献。他的家族因为其显赫的地位和政治影响,被天启皇帝赐予“四世一品”的荣誉。这一称号不仅体现了李春烨家族的显赫地位,也反映了当时皇帝对李春烨及其家族的认可和赞赏。</p> <p class="ql-block">院内盛水用的石缸</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李春烨非常孝敬父母</p> <p class="ql-block">(3)中国最长的丹霞岩槽——李家岩</p><p class="ql-block"> 李家岩,在泰宁岩寺中是比较著名的,因为它有一条登上大吉尼斯记录的中国最长丹霞岩槽,是一条古老的岩见栈道,据说当年李春烨隐居李家岩苦读,走的就是这古栈道。李家岩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一路陡峭迂回,逼仄险峻。岩崖上的古栈道,就在半山腰。走上栈道,头顶崖壁,身侧就是千尺绝壁,顿不寒而栗。</p> <p class="ql-block">天然岩槽是李家岩的最大特色,利用岩槽修筑的古栈道,就在半山腰,一路陡峭迂回,逼仄险峻。走在240多米长的栈道上,头顶岩壁,脚下峭谷幽壑,茂林修竹,远处峰峦层叠,山川拱秀,别有一番风景。</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遇见石斛种植</p> <p class="ql-block">二,千年沙县小吃,美味驰名中外。</p><p class="ql-block">沙县小吃文化城,位于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凤岚街道新城西路。沙县传统的明清建筑风格为基调,遵循古朴、典雅的设计风格,体现文化艺术品位,将建筑和谐地融入淘金山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的景区之中,展现沙县1600多年的闽中悠久历史和“中国小吃之乡”、“中国小吃文化名城”的饮食文化古城风貌。</p> <p class="ql-block">福建沙县板鸭系传统名品,历史悠久。宋朝宰相李纲谪居沙县时,将沙县板鸭誉为福建沙县板鸭禽肉之上品。该产品采用农家饲养的半番鸭制作,肉质优良,营养丰富,用料考究。</p><p class="ql-block">沙县板鸭源于中国最著名的板鸭之一建瓯板鸭,系沙县专门去建瓯学艺而得,却另有发展,目前,在辣味板鸭方面甚至超过了建瓯板鸭。</p><p class="ql-block">沙县板鸭成品状若平板、色泽黄润、肉香味美,咸淡适中,清香不腻,不须加任何佐料,隔沸水蒸十分钟即可食用。产品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美食佳肴,为宴宾待客、馈赠亲友之佳品。沙阳牌”板鸭连续获省内外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会“最佳新产品奖”、“最受消费者欢迎奖“、最畅销产品奖”等10个荣誉称号。目前还开发出酱鸭、糟鸭、啤酒鸭、桂花鸭、鸭爪、鸭翅、鸭肫干等系列产品。全县年加工板鸭达300多万只。</p><p class="ql-block">沙县板鸭品种有:五香板鸭、椒盐板鸭、蒜茸板鸭、辣味板鸭、木炭板鸭、碳烤板鸭等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同学薛连丰细细品尝,别有风味。</p> <p class="ql-block">三,缅怀先烈初心不忘,古田会议永放光芒</p><p class="ql-block">古田会议,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的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即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因会议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召开,史称“古田会议”。</p><p class="ql-block">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书记。</p><p class="ql-block">为纠正党内和军队中出现的极端民主化、非组织化等错误倾向,毛泽东同志首次提出“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的思想,为党的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p><p class="ql-block">这次会议解决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殊国情中建党、建军的历史性难题,对中国革命产生深远影响,因而在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古田会议附属旧址群,红四军哨所旧址——文光阁。</p> <p class="ql-block">当年这座简易铁桥是通往古田会议会场的必由之路,会议期间,为防止国民党反动派偷袭,必要时可以砍断铁索。</p> <p class="ql-block">古田会议旧址,原为“廖氏宗祠”,又名“万源祠”,位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古田路76号。</p><p class="ql-block">该建筑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是一座四合院式建筑,建筑面积为826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古田会议旧址由前院、前厅、天井、后厅组成,前后两进,面阔三间,左右厢房,悬山顶屋面,砖木结构,穿斗式木构架,三合土地板。</p><p class="ql-block">古田会议旧址,在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举办了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著名的古田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古田会议决议》,该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被誉为思想建党和政治建军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p><p class="ql-block">古田会议旧址在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2016年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它不仅是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也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古田会议旧址的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使其成为了解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窗口。其中古田会议会场、古田会议纪念馆、瞻仰毛主席雕像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作旧址等,这些地方都充满了革命的历史痕迹和深刻的象征意义。</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作旧址——协成店。协成店位于古田赖坊村,建于1922年,坐西朝东,砖木结构,面阔3间,进深4间,三合土地面,占地面积18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400平方米。第一层分前厅和正厅,居中有一天井,天井两侧是廊道,正厅左右各有厢房一间,后面是厨房、浴室和卫生间,大厅与厨房之间是楼梯。第二层可分为前厅和大厅,均为九檩式建筑,悬山式屋顶,两侧均有厢房,次间有隔层;前厅当心间为穿斗式,设有暗扣式外大门,门外有长9米、宽1.2米的廊台;大厅当心间为抬梁穿斗式,整座旧址建筑精美。</p><p class="ql-block">1929年12月,红四军进驻古田,第一纵队司令部设于此,林彪、熊寿祺、谢唯俊、肖克、欧阳毅等纵队领导人住在二楼。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这里,针对林彪“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悲观情绪,给林彪写了一封近万言的回信。在信中,毛泽东批判了林彪的悲观思想,特别强调坚持农村革命斗争的重要意义,坚信中国革命的高潮必将到来。这封信最初以《时局的估量与红军行动问题》为题印发给干部士兵阅读,后来有些地方也以《毛泽东同志给林彪同志的一封信》为题。1948年林彪向中央提出,希望公开刊行时不要提他的姓名,毛泽东同意了这个意见。解放后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一版时,这封信改题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名批评林彪的地方也作了删改。</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协成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瞻仰毛主席塑像</p> <p class="ql-block">一片金黄的油菜花,让古田会议旧址景区绚丽多彩。</p> <p class="ql-block">古田桂花分外香</p> <p class="ql-block">四,云水谣景色美如画,南靖土楼甲天下</p><p class="ql-block">1.云水谣,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梅林镇,原名长教村,2005年因电影《云水谣》在此取景而更名。古镇面积约为12.2平方千米,由璞官洋、坎下三个行政村组成。这里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古镇中共有土楼53座,其中的和贵楼、怀远楼于2008年7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同时,古镇还植有福建省内最高、最大、最集中的百年榕树群,存有百年老街、千年古道等名胜古迹。古镇的聚落形态、空间结构和景观特点反映了客家族的文化形态。</p> <p class="ql-block">百年古榕树是云水谣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2.方圆里.楠书院,位于云水谣景区内,依托土楼经济带的旅游资源,致力于推广金丝楠木文化。书院内展示了以金丝楠木为原材料的文创产品,包括文具、饰品和工艺品等,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欣赏和购买。</p> <p class="ql-block">金丝楠,国家二级保护植物。</p> <p class="ql-block">3.游客品尝客家茶</p> <p class="ql-block">4.南靖土楼</p><p class="ql-block">南靖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南靖县书洋镇、梅林镇、奎洋镇这三个与闽西相邻的客家人聚居较多的山区乡镇。其中,南靖土楼分布最多的是书洋镇,书洋镇共有古土楼92座,占南靖县古土楼41%。</p><p class="ql-block">南靖土楼,是中国民居建筑的重要代表,亦是世界上独具特色的山村民居建筑之一。南靖土楼形状各异,大小不一,除常见的圆形、方形外,还有椭圆形、五凤形、半月形、交椅形、曲尺形、八卦形、围裙形、凸字形等。南靖土楼在传承和创新传统生土建筑工艺的同时,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聚族而居文化传统的见证。南靖土楼作为典型的客家建筑,也是客家人团结奋进的象征。</p><p class="ql-block">2008年7月6日,南靖土楼中的两群两楼(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和怀远楼、和贵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我们主要参观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明远楼和和贵楼</p> <p class="ql-block">怀远楼,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梅林镇坎下村,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至清宣统元年(1909年),楼主简氏开基祖简德润从永定培丰镇洪源村迁来。怀远楼占地1384.7平方米,建筑面积3468平方米。</p><p class="ql-block">怀远楼系圆形土楼,直径38米,由外环楼和中心祖堂组成,高4层,每层 34开间,共136间,有4道楼梯。怀远楼是南靖圆楼中保存较完好、较具文化内涵的双环形圆土楼</p><p class="ql-block">,墙面光滑无剥落,是福建土楼中内通廊式圆楼的典型代表,也是“客家土楼营造技艺”杰出的代表作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和贵楼又称山脚楼,位于南靖县梅林镇璞山村,距南靖县城53千米。建于清代雍正十年,是由简次屏公建造的,总投资一万五千两银子,是座占地1547平方米,是南靖最高的土楼。和贵楼是闽西南众多方形土楼的典型代表,有着“天下第一奇楼”的美称,是“客家土楼营造技艺”杰出的代表作品。</p><p class="ql-block">这座土楼建在沼泽地上,用200多根松木打桩、铺垫,历经200多年仍坚固稳定,保存完好。</p><p class="ql-block">和贵楼,作为闽西南方形土楼的杰出代表,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楼”,是客家土楼营造技艺的典范。这座建于清朝雍正十年的土楼,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以其独特的建筑特点和奇妙的自然现象吸引着无数游客。和贵楼高达21.5米,是已知福建土楼中个头最高的,其五层结构、140个房间以及四方各设的楼梯道,都体现了客家人的智慧与匠心。楼中“三奇”更是令人叹为观止:一是土楼建在沼泽地上,却固若金汤,历经两百多年风雨仍屹立不倒;二是楼内天井卵石地面,踩上去会产生涟漪般震动,令人称奇;三是楼中两口水井,相距仅十八米,却一清一浊,形成鲜明对比。此外,楼内学堂还挂着两块来头不小的匾牌,见证了和贵楼的历史与文化。如今,和贵楼已成为旅游胜地,游客可以在此领略客家土楼的独特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享受探索奇妙自然现象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楼内天井的沼泽地</p> <p class="ql-block">两口水井尽管相隔18米,却是一清一浊,令人称奇。</p> <p class="ql-block">这口水井的金鱼自由自在的来回游动。</p> <p class="ql-block">楼内天井的植物给整个土楼增添了绿色</p> <p class="ql-block">这种一般土楼随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五,醉美厦门一览风采,鼓浪声声情深意长。</p><p class="ql-block">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是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厦门市现辖6个行政区,面积1569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249万人,户籍人口173.7万人。198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厦门经济特区,面积2.5平方公里,1981年10月开始动工兴建。1984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厦门后,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岛,面积131平方公里。随后,中央又相继批准厦门设立海沧、杏林、集美三个台商投资区和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象屿保税区,以及厦门出口加工区,批准厦门实行计划单列,并赋予厦门市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和地方立法权;2008年国务院又批准设立厦门海沧保税港区,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p><p class="ql-block">厦门的主要景点包括鼓浪屿、厦门大学、南普陀寺、环岛路、曾厝垵、胡里山炮台、厦门园林植物园、中山路步行街、沙坡尾和集美学村。</p> <p class="ql-block">1.【环岛路观光大道】,是厦门环海风景旅游干道之一,沿线建有椰风寨、玩月坡、数星园、海韵台等设施,串连成五彩缤纷、内容丰富的海滨旅游观光带,构成一幅和谐惬意的画面。矗立大型标语位于在厦门黄厝海边环岛路的中段,面对金门岛的位置,广播山下的环岛路北侧路边,有竖立着有大标语牌。对岸的金门岛竖立巨幅。椰风寨隔海与大小金门对望。如果天气好,可以看到对面金门岛上的标语。黄厝海边的标语,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倡导的解决国土问题的原则和指导思想,显示中华民族走向统一的趋势。</p> <p class="ql-block">一国两制,统一中国大红标语矗立在厦门市黄厝海滩(也叫一国两制海滩)环岛路北侧,而对应的金门岛岸边也竖立着大型标语: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如果天气晴朗,双方都能相互看到。</p> <p class="ql-block">旅行社在沙滩上组织了航拍,把这次厦门旅游推向了高潮。</p><p class="ql-block">殊不知,当年这里却是炮击金门的前沿阵地。</p> <p class="ql-block">2.在五缘湾国际游艇会乘坐帆船,远遥金门岛。</p> <p class="ql-block">3.车览【演武大桥】,可远观到厦门市的地标建筑“双子塔”,在这里几乎是一伸手,就能触摸到厦门湾这片碧海,闭上双眼,甚至有飞翔于海面的感觉。</p><p class="ql-block">演武大桥,是中国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境内连接厦港街道与滨海街道的跨海大桥,位于厦门南侧海域之上,为厦门市环岛路的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演武大桥于2000年7月动工建设,于2003年9月6日竣工通车。</p><p class="ql-block">演武大桥北起厦门市思明区鹭江道海军码头,南至厦门市思明区环岛南路白城;线路全长2.8千米,其中跨径1.83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60千米/小时;项目总投资5.6亿元人民币。</p><p class="ql-block">演武大桥得名于其所在地的历史背景。大桥建在古演武池、演武场遗址附近,西侧隔海面对郑成功塑像,因此以与郑成功相关的“演武”命名,寓意深远。</p> <p class="ql-block">4.厦门名吃(九大簋)</p><p class="ql-block">在厦门市的午餐,旅行社专门安排了当地有名的“九大簋”,让我们第一次涨了见识。</p><p class="ql-block">簋是一种古代食器,主要用于盛放煮熟的饭食。它通常为圆口、圆足,可能有耳或无耳,材质多为青铜或陶制。簋在商周时期非常流行,常与鼎一起作为礼器使用,用于祭祀和宴享场合。</p><p class="ql-block">在古代礼仪中,簋的数量和鼎的数量需要匹配,例如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等。簋的形状和装饰也有多种变化,如商代簋多为圆形、侈口、深腹、圈足,有兽面纹饰;西周时期则出现了四耳簋、四足簋等多种形式。</p> <p class="ql-block">5.厦门鼓浪屿——音乐与海岛的完美交响。</p><p class="ql-block">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别名“圆洲仔”,南宋时期命名为“五龙屿”,自明朝至今名为“鼓浪屿”。</p><p class="ql-block">鼓浪屿位于福建省厦门市西南隅,与厦门岛隔海相望,面积约1.88平方公里,海拔为35-100米,有“海上花园”之称。</p><p class="ql-block">鼓浪屿地形西南高,东北低。全岛多山,拥有海礁、山岩等自然景观。其海岸线蜿蜒曲折,四周环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p><p class="ql-block">主要景点有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等。</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鼓浪屿就已出现。宋代开始有人定居。</p><p class="ql-block">明代得以开发,1573年,日光岩上出现了全岛最早的石刻“鼓浪洞天”。1650年,郑成功在日光岩操练水师,留下了“水操台”等遗址。1</p><p class="ql-block">1842年英、美、西班牙三国相继在鼓浪屿设领事。</p><p class="ql-block">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被日本独占的鼓浪屿回到厦门人民手中。</p><p class="ql-block">国民党统治时期,在鼓浪屿设区。新中国成立后仍称鼓浪屿区。</p><p class="ql-block">2003年厦门市鼓浪屿区撤销行政区后,设立鼓浪屿街道办事处。</p><p class="ql-block">2014年实施“全岛博物馆”计划,将重点历史建筑等纳入公共开放的无围墙生态博物馆系统,开展文物修缮设计方案。</p><p class="ql-block">鼓浪屿融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留存着千余幢风格各异的建筑,保留着音乐文化的传统,建成了“中国首家、世界一流”的钢琴博物馆和“中国唯一、世界最大”的风琴博物馆,享有“钢琴之岛”“音乐之乡”的美誉。</p><p class="ql-block">鼓浪屿先后获得国家5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荣誉</p><p class="ql-block">。2017年7月8日,“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1)嵩屿码头,又称嵩鼓码头,位于厦门市海沧区建港路2188号,与厦门岛及鼓浪屿隔海相望。</p><p class="ql-block">嵩屿码头,主要承载嵩屿进出厦门岛的海上公共交通航线及往返鼓浪屿的旅游客运航线。其中厦嵩航线可过渡单车、电动车等便捷交通工具。</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1日,厦门轮渡有限公司所属“嵩鼓码头”(位于海沧区建港路2188号)更名为“嵩屿客运码头”。</p> <p class="ql-block">从鼓浪屿码头乘船去鼓浪屿景区</p><p class="ql-block">乘渡轮前往素有“海上花园、钢琴之岛、音乐之乡”美誉的【鼓浪屿】大约不到十分钟。</p><p class="ql-block">岛上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无车马喧嚣,有鸟语花香,遍布着各国的建筑,哥特式教堂、罗马式喷泉、中西结合的别墅,游览“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的岛上建筑,欧美式建筑物,错落有致,具有浓烈的地域特色,感受别具风情的异国建筑。岛上各种网红特色小吃逛个够;时下最流行的【寻觅“最美转角”】【叶氏麻糍】【小马哥起司马铃薯】【家闽南肠粉】其实还挺多的,自由漫行于鼓浪屿,感受这婉约清新的海上花园,偶然间,小巷里还能飘出原住民悠扬的琴韵。</p> <p class="ql-block">鼓浪屿,我来了</p> <p class="ql-block">鼓浪屿海军小军港</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鼓浪屿海滩</p> <p class="ql-block">(2)日光岩</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不登日光岩,不算到厦门”。日光岩是鼓浪屿的龙头景点,包括日光岩和琴园两部分。日光岩顶峰一直径40多米的巨石凌空耸立,成为厦门的象征。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曾屯兵于此,留下许多动人的传说。景区奇石叠磊,洞壑天成,海浪拍岸,树木葱茏,繁花似锦,富有亚热带浪漫气息。拥有“一片瓦”、“鹭江窟”、“古避暑洞”、“龙头山寨”、“水台”、“百米高台”胜景。历代文人石刻题咏甚多,为名岩增添古风异彩。攀天梯,登临极顶,鼓浪屿、厦门、大担、小担诸岛尽收眼底。琴园有“百鸟园”、“电影院”、“英雄园”等,与日光岩自然景观形成动与静、今与古的有机结合。</p><p class="ql-block"> 当年词曲作家张藜、红曙、钟立民在鼓浪屿的日光岩上登高远眺,受到当地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启发,共同创作了《鼓浪屿之歌》也叫《鼓浪屿之波》这首歌曲。日光岩作为鼓浪屿的最高点,象征着登高望远、期盼宝岛回归的寓意,歌词中融入了浓厚的思乡情绪和对和平统一的渴望。</p><p class="ql-block"> 鼓浪屿之歌</p><p class="ql-block">鼓浪屿四周海茫茫</p><p class="ql-block">海水鼓起波浪</p><p class="ql-block">鼓浪屿遥对着台湾岛</p><p class="ql-block">台湾是我家乡</p><p class="ql-block">登上日光岩遥望</p><p class="ql-block">只见云海苍苍</p><p class="ql-block">我渴望 我渴望 </p><p class="ql-block">快快见到你</p><p class="ql-block">美丽的基隆港</p><p class="ql-block">母亲生我在台湾岛</p><p class="ql-block">基隆港把我滋养</p><p class="ql-block">我紧紧偎依着老水手</p><p class="ql-block">听他讲海龙王</p><p class="ql-block">那迷人的故事吸引我</p><p class="ql-block">他娓娓的话语刻心上</p><p class="ql-block">我渴望 我渴望 </p><p class="ql-block">快快见到你</p><p class="ql-block">美丽的基隆港</p><p class="ql-block">鼓浪屿海波在日夜唱</p><p class="ql-block">唱不尽骨肉情长</p><p class="ql-block">舀不干海峡的思乡水</p><p class="ql-block">思乡水鼓动波浪</p><p class="ql-block">思乡思乡啊思乡</p><p class="ql-block">骨肉骨肉啊骨肉</p><p class="ql-block">我渴望 我渴望 </p><p class="ql-block">快快见到你</p><p class="ql-block">美丽的基隆港</p><p class="ql-block">快快见到你</p><p class="ql-block">美丽的基隆港</p> <p class="ql-block">从日光岩顶俯瞰鼓浪屿美景</p> <p class="ql-block">(3)鼓浪石</p><p class="ql-block">鼓浪石是鼓浪屿沿海的一座礁石,相传“鼓浪屿”岛名由来于此,鼓浪屿唐宋时称“圆沙洲”、“圆洲仔”,乃是因为小岛呈椭圆形,四周遍布沙滩,形象而称之。那时岛上巨石满坡,绿草丰茂,却渺无人烟,颇为荒凉。</p><p class="ql-block">宋代末年,对岸嵩屿的李姓渔民,因出海捕鱼遇风,就到圆沙洲上暂避风浪。日子一久,来此避风的渔民多了起来,形成“李厝澳”聚居区,即今“内厝澳”街区。厦门话“李”、“内”同音,“内厝澳”由“李厝澳”演变而来。</p><p class="ql-block">到了明代,圆沙洲上的居民越来越多,而且修了庙宇。人们发现小岛西南海滩上屹立着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冬冬声响,俨如击鼓,人们就称它“鼓浪石”,圆沙洲也从此正名为“鼓浪屿”了。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泉州府同知丁一中在小岛最高处的巨岩上写下“鼓浪洞天”四字,说明那时的鼓浪屿,已经是著名的旅游区了!</p> <p class="ql-block">(4)菽庄花园,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岛南部,建于民国二年(1913年),面向大海,背倚日光岩,原是地方名绅林尔嘉的私人别墅,园主人以他的字“叔臧”的谐音命名花园,1955年,园主亲人将此园献给国家。</p><p class="ql-block">菽庄花园背倚晃岩,面临大海,东邻观海园,西眺港仔后。全园分为藏海园、补山园两大部分,各造五景。藏海五景为眉寿堂、壬秋阁、真率亭、四十四桥、招凉亭;补山五景为顽石山房、十二洞天、亦爱吾庐、听潮楼、小兰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5)在厦门,大榕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们不仅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迁,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其中,在鼓浪屿的这一棵435年树龄的古榕树,在2016年强台风中倒下,但经过工作人员的精心养护,它又在倒下的树干上长出了新枝,依然枝叶茂盛,令人称奇。</p><p class="ql-block">这些古榕树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依然坚韧不拔,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宗族兴旺、子孙繁衍,也代表着永恒的爱情。在厦门,它们不仅是自然的奇迹,更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6)鼓浪屿钢琴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钢琴博物馆于2000年1月落成,位于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景区菽庄花园的“听涛轩”,占地45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鼓浪屿钢琴博物馆,分上下两层,两座馆楼,博物馆里陈列了爱国华侨胡友义收藏的40多架古钢琴,其中有稀世名贵的镏金钢琴,有世界最早的四角钢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钢琴,有古老的手摇钢琴、有产自一百年前的脚踏自动演奏钢琴和八个脚踏的古钢琴等。</p> <p class="ql-block">(7)万婴之母——林巧稚大夫</p><p class="ql-block">在鼓浪屿的毓园内,有一座林巧稚大夫的汉白玉雕像,身着白褂,眉眼慈祥,气质高洁,是林巧稚大夫形象的真实写照。园内的林巧稚纪念馆中,还展示着一百多件与她相关的珍贵藏品和照片,静静讲述着她不平凡的一生,向大众传递着大爱无私的高尚情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林巧稚于1901年12月23日出生在厦门鼓浪屿的一个普通华侨家庭。她是中国著名的妇产科专家,新中国妇产科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林巧稚一生亲自接生了5万多名婴儿,被尊称为“万婴之母”。她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为中国的医疗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林巧稚大夫的遗嘱催人泪下,感人至深。</p> <p class="ql-block">(8)皓月园</p><p class="ql-block">皓月园位于鼓浪屿东部,覆鼎岩海滨,占地约二万平方米,是一座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园林。皓月园始建于1985年,以海滨沙滩、岩石、绿树和亭阁展布,是鼓浪屿的标志性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皓月园的主要景点,包括一座高15.7米、重1617吨的郑成功巨型花岗岩雕像,这座雕像矗立在覆鼎岩上,由23层625块“泉州白”花岗岩精雕而成,显得十分威武。园内还有郑成功及其部将的巨型铜雕像,高4.7米,耗铜18吨,展示了郑成功及其部将的形象。</p><p class="ql-block">皓月园不仅是纪念郑成功的场所,也是一个适合散步和观海的好地方。游客可以在傍晚时分前往,欣赏夕阳下的海景和雕像的剪影。园内还设有雨水收集系统和野生动物保护措施,体现了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p> <p class="ql-block">郑成功(1624年8月28日—1662年6月23日),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p><p class="ql-block">明平国公郑芝龙长子。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p><p class="ql-block">郑成功早年甚为隆武帝所器重,授总统使、招讨大将军,赐姓朱,名成功,人称“国姓爷”。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力阻其父降清不果,乃走南澳,起兵抗清。后永历帝封为延平郡王,率部数创浙闽粤清兵,屡拒招降。曾两次派兵与张名振合师北上入长江,并与李定国通声息。永历十三年(1659年),亲与张煌言合师北入长江,破瓜洲,下镇江,围江宁,清廷震动。旋因连胜轻敌,战败撤回思明州。永历十五年(1661年),率军二万人出厦门,经澎湖,直达台湾鹿耳门,围赤嵌城,败荷兰援军。次年,荷兰总督揆一降,遂复台湾全岛,以赤嵌城为东都,建立府县,编制军队,屯田垦荒,奖励移民。旋病卒。</p><p class="ql-block">郑成功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并在台湾建立行政机构,屯田开垦,发展贸易,促进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收复台湾、建设台湾作出了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郑成功纪念馆陈列其诗作及其手书、《郑成功与王忠孝对奕图》《海上见闻录定本》、延平王户官杨英的《先王实录》以及《稗海纪游》等,其中《海上见闻录定本》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p> <p class="ql-block">(9)万国建筑</p><p class="ql-block">鼓浪屿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岛上汇集了上千座风格各异的中西建筑,包括中国传统建筑、闽南风格建筑、欧陆风格建筑等,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鼓浪屿的历史变迁,也成为了岛上独特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鼓浪屿的建筑风格多样,包括:</p><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建筑:如飞檐翘角的庙宇和院落平房,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p><p class="ql-block">闽南风格建筑: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和商铺,展示了闽南地区的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中西合璧建筑:如八卦楼,结合了西方古典复兴风格和中国传统元素,是鼓浪屿的标志性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欧陆风格建筑:如原西方国家的领事馆和别墅,展示了19世纪欧陆风格的建筑艺术。</p><p class="ql-block">其他风格建筑:如日本屋舍和江南古典园林,展示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这些建筑大多建于20世纪初,当时鼓浪屿成为“五口通商”之一,西方列强和华侨纷纷在此建造别墅和住宅,形成了今天所见到的多样建筑风格。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是鼓浪屿的重要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学习。</p> <p class="ql-block">厦门海关验货员公寓旧址</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美国领事馆</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英国领事馆</p> <p class="ql-block">船屋</p><p class="ql-block">鼓浪屿船屋建于1920年.由美国建筑师郁约翰设计(鼓浪屿八卦楼的建筑师),是鼓浪屿最古老的别墅之一.船屋的宅基地位于坡顶,呈长三角形,别墅建在其上,造型如海轮甲板上的船舱,层层跌落,登三楼俯视 ,宛如一艘正待远航的海轮,现编鼓新路48号。建筑师匠心独具。用传统建筑手法,以中轴线为基准,左右展开,严谨对称。别墅楼高四层,以欧式风格为主,简洁明快,造型极富创意。地板采用罕见的石宽条南洋楠木,家具多为酸枝、红木,至今保持完好,是鼓浪屿最著名的风貌保护建筑.其中花园别致精巧,登高可眺望大海及厦门全景.这一带是鼓浪屿最安静,最自然的地方,也是最有鼓浪屿味道的街巷之一.沉淀的历史注定了它的气质和韵味</p> <p class="ql-block">鼓浪屿多处可见艺人街头献艺</p> <p class="ql-block">(10)厦门市和鼓浪屿的璀璨夜景 </p><p class="ql-block"> 从鼓浪屿乘船返回途中,厦门市和鼓浪屿的夜景绚丽多姿。</p> <p class="ql-block">从轮渡上欣赏鼓浪屿和厦门夜景</p> <p class="ql-block">6.夜游“中国最文艺渔村”。</p><p class="ql-block">【曾厝垵】为“曾厝垵文创村”的简称。别名“曾里”,又称“曾家沃”、“曾家湾”,位于厦门岛东南部,有兔耳岭之草,太姥山之石,火山岛之礁,自然人文为一体。已有500多年历史。</p><p class="ql-block">曾厝垵社区东至白石炮台,与黄厝社区接壤;西至胡里山炮台,与厦门大学相邻;南面大海与大担岛隔海相望;北至御屏山西姑岭。三面环山,一面临海,面积6.5平方公里。风景秀丽,美丽的环岛路0-5公里贯通曾厝垵社区。</p> <p class="ql-block">曾厝垵居民在进行腰鼓表演</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曾厝垵商业街人头攒动,一片繁荣。</p> <p class="ql-block">六,漫步泉州西街小巷,探秘开元古寺历史</p><p class="ql-block">泉州——闽南文化的发祥地、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p><p class="ql-block">泉州市,简称“鲤”,别名刺桐城、温陵,是福建省辖地级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沿海,北承福州、莆田,南接厦门,东望台湾,西毗漳州、龙岩、三明,占地面积11295.57平方千米。泉州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以山地、丘陵为主,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雨量充沛,温暖湿润。</p><p class="ql-block">泉州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秦时期,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置东安县治,南朝梁天监间(502~519年)置南安郡作郡治,唐景云二年(711年)改名泉州。1986年撤晋江地区设泉州地级市。泉州是闽南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南少林武术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p><p class="ql-block">泉州市经济发展迅速,是福建省乃至中国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泉州渔业、港口经济发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创造了“泉州模式”,成为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p><p class="ql-block">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首届“东亚文化之都”。泉州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此外,泉州还是全国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p><p class="ql-block">泉州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拥有31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处国家3A级以上景区、2处国家地质公园和1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p><p class="ql-block">泉州古城帆樯林立,万舸争流,梯航万国,商贾云集,一派繁华,是为朱熹所感叹“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的宗教圣地,被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誉为“光明之城”,在中世纪有着400多年的辉煌,素有“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之盛名。</p><p class="ql-block">诗人王心鉴留诗赞叹道:“泉水出叠嶂,飞虹沐晞阳。书院桐花里,梵宇莲湖旁。翠筼倚老厝,朱霞染云樯。好风鲤城起,浮舟泛重洋。”诗中即描述了泉州自然景观优美、文化内涵厚重、旅游特色鲜明的魅力景色。</p><p class="ql-block">泉州旅游资源丰富,以海丝文化史迹旅游、滨海旅游、工农业旅游、生态旅游等为特色。</p><p class="ql-block">2002年10月至2003年8月,泉州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组织评选“泉州十八景”的活动。在原“古泉州十景”、“古泉州八景”的基础上,入选的“泉州十八景”分别为:双塔凌空(开元寺)、崇武听涛(崇武古城)、洛阳潮声(洛阳桥)、文庙生辉(府文庙)、牛姆探幽(牛姆林)、清水仙景(清水岩)、清源鼎峙(清源山)、西湖烟霞(西湖公园)、深沪海韵(深沪湾)、天后流芳(天后宫)、黄金海岸(黄金海岸)、仙公观日(仙公山)、岱仙飞瀑(岱仙瀑布)、成功丰碑(郑成功史迹)、古厝大观(蔡氏古民居)、安平飞虹(安平桥)、东湖荷香(东湖公园)、清真夕照(清净寺)。</p> <p class="ql-block">1.亲历泉州西街小街小巷</p><p class="ql-block">【西街小街小巷】(裴巷、台魁巷、井亭巷等)是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早在宋朝,它就已经象征了泉州的繁荣,它还是泉州市区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保留着大量具有历史原貌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制作糕点也用上了机器人</p> <p class="ql-block">2.开元寺探秘</p><p class="ql-block">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176号,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较大的佛教寺院之一。</p><p class="ql-block">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初名“莲花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名为开元寺。</p><p class="ql-block">开元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初年,当时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开元寺逐渐发展成为泉州地区的佛教中心。宋元时期,泉州成为东方第一大港,开元寺也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规模宏大,僧侣众多。元末时期,开元寺因战乱损毁,后在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至1981年间陆续翻修。</p><p class="ql-block">开元寺的建筑风格深受唐宋时期的影响,融汇了中国传统的佛教建筑特色和地方文化特色。主要建筑包括大雄宝殿、天王殿、甘露戒坛、藏经阁等,布局严谨,气势雄伟。大雄宝殿又称“紫云大殿”和“百柱殿”,面阔九间,进深六间,面积达约1387.75平方米,殿内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像,殿内雕刻精美,保存较好。</p><p class="ql-block">开元寺不仅是佛教活动场所,也是研究中国佛教史、建筑史及泉州历史的重要遗址。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开元寺作为其中的代表性古迹遗址之一,备受瞩目。</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3.泉州的东塔和西塔</p><p class="ql-block">开元寺的东塔和西塔,分别被称为镇国塔和仁寿塔,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176号开元寺内。东塔(镇国塔)高48.24米,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年),经过多次重建和改建,最终在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完成,历时十二年。西塔(仁寿塔)高44.06米,始建于五代梁贞明二年(916年),在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开始改建为石塔,并于嘉熙元年(1237年)完工,历时十年。</p><p class="ql-block">东塔和西塔都是仿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平面八角,五层五檐。塔身使用花岗岩建造,具有鲜明的宋式建筑特点,如侧角明显、斗拱和石柱比例硕大、覆盆式柱础等。东塔的须弥座上有浮雕释迦牟尼故事,而西塔的须弥座则雕有花鸟虫兽和装饰图案,雕工精细。两塔的浮雕雕刻精湛,内涵丰富,共雕有人物浮雕160尊,传承了宋代以写实见长的风格。</p><p class="ql-block">东塔和西塔不仅是泉州乃至中国的文化象征,还体现了古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技艺。两塔历经多次地震和风灾仍屹立不倒,展示了宋代泉州石构建筑和石雕艺术的高度成就。东塔在1997年被选入全国四大名塔邮票,被誉为“石塔之王”。目前,两塔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得到了妥善的保护和管理。</p> <p class="ql-block">七,平潭岛山海相映,环岛路美景如画</p><p class="ql-block">平潭岛,又称海坛岛,是福建省第一大岛,也是中国第五大岛,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东南部平潭县,东濒台湾海峡,西隔海坛海峡与长乐、福清相望。</p><p class="ql-block">平潭岛位于北纬25°32.0′,东经119°45.9′,东面与台湾省新竹港相距仅68海里,是中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岛屿南北长30公里,东西宽约19公里,面积为324.13平方公里,占平潭县总面积的72%。</p><p class="ql-block">平潭岛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地貌类型以丘陵为主,其次为平原和台地。最高点君山海拔438.7米。</p><p class="ql-block">平潭岛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以夏长冬短、风大、雨少、蒸发强为特色。</p><p class="ql-block">平潭岛海岸曲折,有娘宫、竹屿口、苏澳、澳前等港口。</p><p class="ql-block">平潭岛历史悠久,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11年)属闽中郡。2009年,正式建立“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并于2010年2月更名为“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升格为地市级行政级别。</p><p class="ql-block">平潭岛有丰富的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如三十六脚湖、石牌洋礁、仙人井、一片瓦和壳丘头遗址,还有龙凤头度假村和坛南湾海滨浴场。</p><p class="ql-block">平潭岛是福建海洋渔业基地之一,水产资源丰富。近年来,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建立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p><p class="ql-block">平潭岛人口约42万,主要民族为汉族和回族。</p><p class="ql-block">平潭岛以其美丽的海岛风光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如龙凤头度假村、坛南湾海滨浴场等。</p><p class="ql-block">平潭特色美食“时来运转”入选“闽台十大乡村美食”,其他美食包括天长地久、八珍炒糕、茹粉结、鱼丸和海蛎煎等。</p><p class="ql-block">平潭岛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成为福建省乃至中国东南沿海的一颗璀璨明珠。平潭岛旅游[平潭岛美食][平潭岛历史][平潭岛气候][平潭岛港口]等。</p> <p class="ql-block">相传上古时期,女娲娘娘补天后,将五彩石遗落海中,石头化作美丽的岛屿,每座岛屿的前身都是一块大石头。平潭岛作为福建第一大岛,距离宝岛台湾本岛仅68海里,因外形酷似祥瑞的麒麟,也被称为麒麟岛。</p><p class="ql-block">“平潭岛,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这句古老的俚语,生动地道出了岛上奇岩怪石之多,许多石头也因此成为一道道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p><p class="ql-block">在岛上最令外地人惊奇的是多数房子都是用石头建的,称为“厝”,台湾人也把房子叫做“厝”。平潭的石头厝与马祖、澎湖等地的石头厝如出一辙,仿佛一个模子刻印出来的,台胞们感觉到了平潭就像回到了家一样。</p><p class="ql-block">勤劳朴实的海坛人就地取材,将条块的花岗岩分类挑选,规整厚重的长条石块经过勤劳双手的打磨堆砌后,变成考究的房屋,错落于乡村田陌间。一代又一代海岛人从石头厝走出,走出海岛,走向世界,缔造了隧道业、海运业的传奇。</p><p class="ql-block">平潭的石头厝,这些石块垒砌的墙体,其石头肌理间散发出的古朴韵味,如同岁月的痕迹深深镌刻于厝身之中。</p> <p class="ql-block">1.平潭岛有三处闻名遐迩的景点:</p><p class="ql-block">第一处,南寨山石林,宛如一个奇妙的石头王国,里面有造型各异的象形石头,似人似物,如禽如兽,惟妙惟肖。</p> <p class="ql-block">第二处石牌洋,为国内最大的花岗岩海蚀石景,两块巨石耸立在海面上,远看像一对乘风破浪的风帆,又名半洋石帆。</p> <p class="ql-block">第三处,海坛天神,是块外形如人身仰卧的巨石,头部、四肢乃至肚皮形状都清晰可见。这些神奇的石头都是大自然赐给平潭的“真宝贝”,成就了“千礁百岛”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2.谜一样的彩色城堡——北港村</p><p class="ql-block">北港村,位于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流水镇,是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传统渔村。</p><p class="ql-block">北港村地处平潭岛的东北部,背靠君山风景名胜区的插云峰,面朝东海。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资源,包括山、石、田、海等原生态美景,被誉为“谜一样的彩色城堡”。</p><p class="ql-block">北港村以其独特的石头厝建筑闻名。这些石头厝主要以花岗岩为材料,墙体呈青、灰色,屋顶铺盖红色和灰色瓦片,上面覆盖着形态各异的鹅卵石,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建筑主体多为青、灰色,排列整齐却色彩斑驳的瓦片为古朴的民居增添了一丝灵气。</p><p class="ql-block">北港村始建于明末清初,拥有300余年的历史。村内保留了完整的石构建筑风貌,体现了典型的平潭古石厝特色。这些石头厝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当地居民智慧和勤劳的象征。</p><p class="ql-block">近年来,北港村立足“古石厝”资源优势,引入台湾元素,发展壮大旅游、民宿、文创等产业。2018年游客接待量突破50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从2011年的1.53万元增加至2018年的3.28万元,破解了村里经济空壳、人口空巢等困境。</p><p class="ql-block">北港村已成为一个集民宿、文创、料理等为一体的艺术聚落,吸引了众多游客和艺术家前来体验和创作。村内知名民宿“石头会唱歌”由台湾青年林智远创办,他利用君山深处的“石锣石鼓”开发出石头打击乐器,成为北港村的金字招牌。</p><p class="ql-block">北港村借助平潭“实验区+自贸区+国际旅游岛”三区叠加优势,广纳两岸文创团队入驻,大力发展观光旅游等产业。未来,北港村将继续探索乡村旅游,打造原生态海岛渔村文化旅游目的地。</p><p class="ql-block">平潭岛北港村以其独特的石头厝建筑、丰富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旅游胜地。通过发展旅游和文创产业,北港村实现了从传统渔村到旅游新名片的华丽蜕变。</p> <p class="ql-block">渔民向游客展销鲍鱼、海蚌、毛贝的珍珠</p> <p class="ql-block">3.游览绝美环岛路【北部湾生态廊道三处观景点】</p><p class="ql-block">这里依山傍海、风车林立,是平潭最美的“风车王国”,尤其壮观的是海上风车,唯美而浪漫,碧蓝的大海,海中的无数巨大风车,有一种童话梦境一般的震撼。加上环海公路、玻璃栈道、观海平台,绝对值得一逛。</p><p class="ql-block">这里你可以俯瞰大海,欣赏到蔚蓝的涛声,感受海风的拂面。在廊桥的每个转角,都隐藏着不同的风景,如诗如画,令人陶醉。</p><p class="ql-block">海上风力发电机是这里的一大亮点。这些大风车矗立在海面上,蔚为壮观。从高处俯瞰,这些风力发电机如同绿色的海洋,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你还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海岸线风光。无论是晴空万里还是云雾缭绕,都能让你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p><p class="ql-block">潭岛北部湾生态廊道的三处主要观景点分别是F1观景台、F2观景台和F3观景台,每个观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风景和特色。<span style="font-size:18px;">风车+玻璃栈道+无敌海景,媲美仙本那,秒杀小垦丁!</span></p> <p class="ql-block">F1观景台</p><p class="ql-block">起点站,与风车的初次邂逅。</p><p class="ql-block">风景:踏入F1观景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巨大的风车,脚下是细腻的沙滩,远处是波光粼粼的海面。这里适合拍照和记录徒步之旅的起点1。</p><p class="ql-block">设施:提供基本的旅游设施,适合休息和补给。</p> <p class="ql-block">F2观景台</p><p class="ql-block">特色:以其独特的玻璃栈道而闻名,栈道悬于海面之上,透过透明的玻璃可以看到脚下的波涛汹涌。</p><p class="ql-block">风景:站在栈道上,每一步都伴随着心跳,是拍照和体验惊险刺激的好地方。日落时分景色尤为美丽。</p><p class="ql-block">设施:玻璃栈道是其主要特色,适合拍照和体验。</p> <p class="ql-block">F3观景台</p><p class="ql-block">F3观景台位于生态廊道的最高点,是观赏山海日落的最佳位置。站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玉堂村以及远处的海域,感受壮丽的自然景观。此外,F3观景台还有一个同心圆银指环打卡点,适合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南盘塔是北部生态廊道新增的特色观景平台</p><p class="ql-block">从南盘村,沿着村内的一条环山小道一路向上,10分钟左右就到达山顶,这里坐落着北部生态廊道二期工程的一大特色观景平台——南盘塔。整个南盘塔高约19米,整体外观呈白色“树枝”设计造型,通过盘旋而上的楼梯抵达塔顶,便是一个环形观景平台,拥有360度观景视野。</p> <p class="ql-block">4.车览【平潭公铁大桥】</p><p class="ql-block">2013年中国斥资147亿人民币,在被公认的“建桥禁区”中建起了一座世界最长,也是中国首座跨海公铁两用桥。它的建成不仅使得福州城区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紧密连接,远期规划还可以延长连接到台湾地区,更重要的是它还是北京至台北铁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两岸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等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八,三坊七巷———福州的历史文化名片</p><p class="ql-block"> 三坊七巷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 ,是一片保存得相当完好的历史文化街区 。这地位,就好比福州的 “历史文化心脏” ,被誉为 “里坊制度活化石” 和 “明清建筑博物馆” ,简直就是历史文化爱好者的 “梦中情地” 。这片区域由三个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和七条巷(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组成 ,就像一个精心编织的历史迷宫 ,总占地面积约 40 公顷 ,漫步其中,仿佛穿越回了古代,感受着岁月的沉淀。</p><p class="ql-block">【三坊七巷】是福州老城区经历了建国后的拆迁建设后留存下来的历史街区之一。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文脉昌盛之地。三坊七巷自晋、唐形成起,便是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国走向辉煌。区域内现存古民居约有270座,有159处被列入保护建筑。以沈葆桢故居、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等9处典型建筑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九,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的双重遗产。</p><p class="ql-block">武夷山,总面积达99975公顷,位于福建省西北部与江西省的交界处,形成了北部长江下游支流与南部福建省闽江流域之间的分水岭;是中国东南部最高山脉,被称为“华东屋脊”;拥有110多座超过1000米的山峰(最高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该遗产由四个保护区组成: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九曲溪生态保护区、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即自然与文化景观保护区)和古汉城遗址保护区。</p><p class="ql-block">武夷山属亚热带季风季候,拥有众多的清泉、飞瀑、山涧、溪流和多样性基本完整的林带,是中国亚热带森林和中国南部雨林多样性面积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例证;并且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巨大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该地区拥有不少于35处北宋至清朝时期(10—19世纪)的古代儒家书院,为朱子理学的发展和传播提供了良好环境。此外,该地区还拥有大量的坟墓遗址、摩崖石刻和存放着可追溯到商朝的木制船棺的岩穴,60多处道观和寺院遗迹,以及汉朝统治者于公元1世纪建立的行政首府,均极具考古价值。</p><p class="ql-block">其主要景点有:武夷宫、水帘洞、大王峰、天游峰、玉女峰、虎啸岩、遇林亭等。</p><p class="ql-block">1999年12月,根据世界遗产遴选标准,武夷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编号911)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成为中国世界遗产之一。</p> <p class="ql-block">1.游览武夷山大红袍景区</p><p class="ql-block"> 走在崎岖的小路上,四周秀美的景色将会令您如痴如醉,留连忘返;意味隽永的摩崖石刻、绵香醇厚的茶文化和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若细细品味,画境、意境相谐趣,您将会感到情景交融,妙趣横生,古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石刻,历代高僧在此驻足,在九龙窠最后一窠岩壁间,有一用石块垒成的盆景似的茶园,上面生长着几丛茶树,它就是闻名于世的“茶中之王”——大红袍母树,大红袍景区的名字即源于此。</p><p class="ql-block"> 大红袍景区有武夷山最大的寺庙天心永乐禅寺,有被传为神茶的大红袍。大红袍景区主要景点有:牛栏坑、永乐禅寺、大红袍、三花峰、磊石岩、马头岩、悟源洞、杜辖岩。</p> <p class="ql-block">大红袍茶叶唐朝时期叫“晚甘侯”。武夷山的磨崖石刻中,有一处特别引人注目——“晚甘侯”。这个“侯”字,看起来就像是“居”的形状,充满了古老的气息。据说,这是后人模仿王羲之的笔迹题刻的。王羲之的书法,行笔潇洒飘逸,骨骼清秀,章法巧妙,与这拟人的茶名“晚甘侯”极为贴合。</p><p class="ql-block">茶,直到唐代才从最初的药用转变为食用,成为广泛接受的饮品。也正是在唐代,武夷茶开始大量种植。唐代有一位叫孙樵的进士,在友人的信札里,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武夷茶称为“晚甘侯”。</p><p class="ql-block">“晚甘侯十五人,遗侍斋阁。此徒皆请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丹阳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这段话中,“晚甘”是指喝完茶后,回味上来的甘香馥郁,而不是当下的感觉。意思是说,送你的这十五个茶饼很好,不是入口就能喝得到的,而是要慢慢去品味它,回味甘香馥郁。</p><p class="ql-block">那么,这种茶产自哪里呢?“请雷而摘,拜水而和。”春天第一声雷响的时候,我们才敢摘茶。这种茶长在九曲溪边,特殊的山川地理环境和内质使它产生一种与众不同的美妙感觉。</p><p class="ql-block">从此,“晚甘侯”就成为武夷茶的代名词。这一称呼不仅与周敦颐把莲花称为花之君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是目前关于武夷茶最早的文字记载。</p><p class="ql-block">另有一种传说,从前天心寺和尚曾用这几株茶树上产的茶叶治好了一位皇帝的病,皇帝将状元穿的红袍披在茶树上以表感谢之情,于是红袍将茶树染红了。该处山壁有“大红袍”三个朱红大字。</p> <p class="ql-block">武夷山大红袍景区一路可观看几十种名贵茶叶示范区,据导游讲,武夷山的茶叶有一千多种,为主的如大红袍、金骏眉、正山小种等就有200多种。</p> <p class="ql-block">传说大红袍母树,是仙鹤从蓬莱岛叼出来的种子遗落在武夷山上的这处悬崖上长成的。大红袍枝叶密集,叶梢向上斜着伸展开去,叶子是宽椭圆形的,尖端向下垂,边缘则往里翻卷,叶子颜色深绿有光泽,若是新芽则带紫红色。每年早春茶树发芽的时候,从远处望去,整棵树艳红似火,仿佛披着红色的袍子。</p><p class="ql-block">大红袍生长的地方海拔600多米,溪涧飞流,云雾缭绕,这里的土壤是由酸性岩石风化而成,所以很适合茶树生长。</p><p class="ql-block">大红袍母树的树龄已逾千年,是武夷岩茶中的状元,九龙窠的绝壁上仅剩四株,极为名贵。岩缝中渗出的泉水滋养着它们,因而不用施肥它们也生长茂盛。</p><p class="ql-block">每年的5月13日至15日,当地会有专人架起云梯上大红袍采茶,产量极少,只有几两,被视为稀世珍宝。</p><p class="ql-block">据说当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毛主席送给他四两大红袍茶叶,美国随行工作人员嫌少不以为然,周总理得知后解释说,我们这是给了你们半壁江山啊。可见大红袍茶叶的珍贵。</p> <p class="ql-block">2.无限风光——天游峰</p><p class="ql-block">天游峰,位于武夷山景区中部的五曲隐屏峰后,海拔408.8米。它独出群峰,云雾弥漫,三面有九曲溪环绕,武夷全景尽收眼底。天游峰的险峻和美景使其成为武夷山最热门的景点之一。</p><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沿途可欣赏武夷精舍遗址、云窝、茶洞、隐屏峰、接笋峰、水月亭、铁象岩、小一线天、晒布岩、茶洞、仙浴潭,登上山顶,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尽收眼底,一饱“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的秀美景色。</p> <p class="ql-block">武夷山一线天是武夷山景区内的一处自然景观,以其独特的地质景观和壮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一线天指的是两侧陡峭的峭壁之间的峡谷犹如一条细线一样,非常狭窄,给人以“一线悬崖”的视觉感受。</p> <p class="ql-block">茶洞是武夷山风景区内的景观,茶洞又名玉华洞,升仙洞。</p><p class="ql-block">该景观位于六曲溪的东面。据说是因为此洞里产茶“甲于武夷”,故名。今洞里依然还有一片历经沧桑的古茶树。</p> <p class="ql-block">云窝位于接笋峰西壁岩下,周围环绕着响声岩、丹炉岩、仙迹岩、天柱峰、更衣台、苍屏峰。这里巨石倚立,背岩临水,地处武夷山风景区精华地带,为武夷首胜之区。</p> <p class="ql-block">一览亭</p><p class="ql-block">一览亭位于天游峰的中部,是天游峰的主要观景平台之一。站在一览亭,可以俯瞰整个九曲溪,景色壮丽无比。每当雨后初晴或晨曦初露之时,登上一览亭,望向云海,仿佛置身于蓬莱仙境,体验“遨游于天宫琼阁”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仙奕亭</p><p class="ql-block">仙奕亭位于天游峰的顶端,对面是百丈悬崖。这个亭子建在极其险峻的地方,从天游峰顶可以远眺九曲溪的美丽景色。虽然登顶仙奕亭需要一定的体力和勇气,但站在亭中俯瞰四周,可以感受到无比震撼的自然美景。</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天游峰山顶的寺庙是天游峰禅寺。天游峰禅寺位于天游峰山顶,是天游峰的重要宗教场所之一。天游峰是武夷山的标志性景点,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地理位置而闻名。天游峰禅寺不仅提供了观赏武夷山美景的机会,还能让人感受到佛教文化的宁静与祥和。</p> <p class="ql-block">3.远眺婀娜多姿【玉女峰】</p><p class="ql-block">玉女峰有兔耳岭的怪石奇观,泰山之雄伟壮观,是武夷山典型的柱状山之一,峰壁有两条垂直节理将柱状体分成高度递增的三块削岩,宛如比肩俏立的玉女三姐妹。</p> <p class="ql-block">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的背景图《武夷之春》就取材于玉女峰。</p> <p class="ql-block">4.农家品尝大红袍,武夷茶香飘万里</p><p class="ql-block">在武夷山,喝茶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像是一种艺术。这里的茶客们对茶的追求,简直可以用“讲究”来形容。在武夷山,喝茶是一件浪漫的事,来到这里,亲自体验一番,感受这份独特的茶文化。</p> <p class="ql-block">十,致敬南昌英雄城,西江名楼观盛景</p><p class="ql-block">南昌是江西省省会,位于中国江西省中部偏北,地处赣江、抚河下游,鄱阳湖西南岸,是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p><p class="ql-block">南昌地处长江中下游,濒临鄱阳湖西南岸,素有“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之称,是全国唯一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三角区相毗邻的省会城市,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战略性地位。</p><p class="ql-block">南昌面积:7195平方公里,辖6个区(如红谷滩区、东湖区等)、3个县(如南昌县、进贤县等)和3个国家级开发区。</p><p class="ql-block">南昌历史悠久,建城可追溯至公元前202年,西汉大将灌婴在此筑城,始称灌婴城。历经2200余年,别名豫章、洪州、隆兴等,明代定名为南昌,寓“南方昌盛”“昌大南疆”之意。</p><p class="ql-block">南昌是历代县治、郡府、州治所在地,江右民系聚居地,文化底蕴深厚。</p><p class="ql-block">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在此打响,南昌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地方,被誉为“英雄城”和“军旗升起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南昌是江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伶伦、徐孺子、王阳明等历史名家,拥有滕王阁、绳金塔、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等600余处文化遗址。</p><p class="ql-block">经济领域重点发展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p><p class="ql-block">南昌生态优美,水资源丰富,水域面积占全市面积的29.8%,是全国省会城市中水域面积占比最大的城市。</p><p class="ql-block">南昌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拥有京九、浙赣铁路交汇点,轨道交通、快速路网等基础设施完善。</p><p class="ql-block">南昌是一座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城市,既是“英雄城”,也是“鄱湖明珠”,在中国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1.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滕王阁</p><p class="ql-block">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沿江路,地处赣江东岸、赣江与抚河故道交汇处,为南昌市地标性建筑、豫章古文明之象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江南洪州都督时所修,现存建筑为1985年重建景观;因初唐诗人王勃所作《滕王阁序》而闻名于世;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湖北武汉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西江第一楼”。</p><p class="ql-block">滕王阁主体建筑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为三层带回廊建筑,内部共有七层,分为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及阁楼;正脊鸱吻为仿宋特制,高3.5米。</p><p class="ql-block">滕王阁各楼层的主要内容和特色:</p><p class="ql-block">第一层:重现王勃作序的情景,展示他的生平介绍。此外,这里还有洪都厅,展示了南昌的历史文化,包括古代豫章郡到现代南昌市的变迁。</p><p class="ql-block">第二层:展示《滕王阁序》的木雕窗板,让游客感受历史的厚重。</p><p class="ql-block">第三层:展示青铜祭器和唐伎乐图,带领游客穿越回古代。</p><p class="ql-block">第四层:通过3D影像展展示滕王阁历代兴废,地灵图则揭示其地理文化背景。</p><p class="ql-block">第五层:既是观景楼层,也是滕王阁的亮点之一。这里可以眺望赣江,体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p><p class="ql-block">第六层:仿古戏台,游客可以在这里挂牌祈福许愿(需付费)。此外,第六层的天花板风格独特,是拍照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地下三层:商业区,有文创产品和特产,还可以盖章(需购物)</p> <p class="ql-block">从滕王阁上看远处的赣江大桥</p> <p class="ql-block">雨雾南昌城</p> <p class="ql-block">2.绳金塔</p><p class="ql-block">绳金塔位于南昌市西湖区绳金塔街东侧,原南昌城进贤门外,始建于唐天祐年间(904—907年),现存塔体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重建。</p><p class="ql-block">绳金塔为江南典型的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塔高50.86米,塔身为七层八面内正外八形,其朱栏青瓦,墨角净墙及鉴金葫芦型顶,有浓重的宗教色彩,飘逸的飞檐,并悬挂铜铃。</p><p class="ql-block">景区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已建成千佛寺、孔子纪念堂(文庙)、隆兴戏台、剑池、钟楼、绳金塔石牌楼、绳金塔地宫出土文物陈列室、鸣江园、民俗村、七门风俗图长廊等建筑。</p><p class="ql-block">绳金塔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p><p class="ql-block">1987年12月28日,绳金塔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3.革命升起的地方——”八一广场”</p><p class="ql-block">“八一广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在八一大道、北京西路、中山路、孺子路等市区主干街道的交汇处,原名人民广场,始建于1952年。</p><p class="ql-block">“八一广场”是大型复合性城市广场,也是英雄城的标志性建筑,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1956年12月1日,人民广场开工,并于1956年12月31日竣工。</p><p class="ql-block">1977年8月1日,为纪念八一南昌起义五十周年,建设八一起义纪念塔,于1979年1月8日落成。</p><p class="ql-block">1984年后广场绿化逐步增强;21世纪广场两次大的改造使广场成为现代化国际性大广场。</p><p class="ql-block">1997年,人民广场更名为八一广场,并于2001年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改造工程。</p><p class="ql-block">八一广场主要包括以纪念塔为标志的纪念区、南端的追忆区、以8块浮雕为载体的怀念区和北端的市民休闲区等四大功能区。</p><p class="ql-block">八一广场是南昌市的心脏地带,江西省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南昌市和江西省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休闲等活动的重要场所,伫立着由叶剑英元帅题写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p><p class="ql-block">2010年,南昌八一广场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红都瑞金、万里长征、敌后抗日、解放战争、钢铁长城等8块“军史浮雕”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颁发的“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p> <p class="ql-block">3.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p><p class="ql-block">该馆是为纪念南昌起义而设立的专题纪念馆,成立于1956年,195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中山路380号,占地面积5903平方米。是全国文明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基本陈列陈展各类图片、图表509幅,文物展品407件(套),艺术品51件;陈展内容主要有:新馆大楼南昌起义、人民军队光辉历程以及旧址复原陈列等。截至2022年底,馆有藏品数量3733件/套,有珍贵文物1129件/套,年度观众总数为752600人。</p><p class="ql-block">2022年8月1日上午,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举行南昌起义参加者新增名录发布仪式。2022年11月16日,因设备维修,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暂时闭馆。2024年8月1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举行南昌起义参加者新增名录发布仪式,新确认的南昌起义参加者重新“入列”。</p><p class="ql-block">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辖五处革命旧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贺龙指挥部旧址、叶挺指挥部旧址、朱德军官教育团旧址和朱德旧居)。</p><p class="ql-block">同时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位”、“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先进集体”、“ 中国十大经典红色景区(点)”,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等一系列荣誉。</p> <p class="ql-block">这次福建全景双卧九日游,虽然只有短短的九天,但是由于旅行社安排的行程比较紧凑,加上导游的精心组织,我们把福建的主要景点基本游遍,可以说是非常理想,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福建的美丽山水、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等有了一个较深的了解,至今还历历在目。有机会,还希望能把没有游览的地方再去看看。</p><p class="ql-block">由于受眼疾的影响,加之本人水平有限,本游记还有好多不够完善和不尽人意之处,敬请有识之士指正为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