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与洛阳牡丹

北国之春毛喜良

<p class="ql-block">  洛阳最美四月天,今天是第42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的日子,身在异乡蓉城带孙的我,写篇纪念洛阳牡丹花的文章,以表中原儿女河洛郎的思乡之情。</p> <p class="ql-block">  说起牡丹,总能想到它的娇艳多姿、雍容大方、倾国倾城。人们还赋予它“百花之王”的美誉。牡丹是我国土生土长的特有花卉,原产于中国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诸省山间或丘岭中,人们发现了它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而变野生为家养,春末开花,花大而美。</p> <p class="ql-block">  刘禹锡的《赏牡丹》原诗句是“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其中的最后两句成为千古名句。</p> <p class="ql-block">  洛阳城的春天,总是被牡丹装点得格外绚烂。昔日我站在御花园中,看着满园的花海,思绪不禁飘回了那个传奇的年代。武则天,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与洛阳牡丹有着一段不解之缘。据说,她曾因一句“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让洛阳牡丹在寒冬中绽放,展现了她无与伦比的威严与智慧。</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洛阳的街头巷尾,我仿佛能感受到武则天当年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她将洛阳定为东都,不仅因为这里地理位置优越,更因为洛阳牡丹的雍容华贵与她的气质不谋而合。每当牡丹盛开,她都会亲自前来观赏,甚至举办盛大的赏花宴,与文武百官一同吟诗作对,共赏这人间美景。</p> <p class="ql-block">  在洛阳的牡丹园中,我听到了一个关于武则天与牡丹的有趣传说。据说,有一年冬天,武则天心血来潮,想在寒冷的季节里看到牡丹盛开。她下令让园中的牡丹立即开花,否则便将它们贬至洛阳。牡丹们虽心有不甘,却不得不遵从圣旨,在寒冬中绽放出娇艳的花朵。从此,洛阳牡丹便以坚韧不拔的精神闻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还有另外一种神话传说:</p><p class="ql-block"> 武则天在登基称帝后,某年冬天醉酒后突发奇想,下令百花在寒冬时节盛开,以助她的酒兴。百花慑于武则天的权势,纷纷违时开放,唯有牡丹坚持自然规律,未听从命令。</p><p class="ql-block">武则天对此极为不满,认为牡丹公然违抗她的旨意,是对她权威的挑战,于是下令将牡丹贬至洛阳的邙山,与荒山野岭为邻。</p> <p class="ql-block">  被贬到洛阳后,牡丹不仅没有凋零,反而在第二年春天开得更加茂盛艳丽,甚至被洛阳人广泛移栽到城中,成为洛阳的象征。</p><p class="ql-block">武则天得知此事后,曾试图烧毁牡丹,但牡丹依然顽强生长,最终武则天认为这是天意,便不再为难牡丹。</p> <p class="ql-block">  这一传说虽然带有神话色彩,但也反映了武则天作为女皇在男权社会中的强势地位。她通过贬谪牡丹的行为,展现了自己不容挑战的权威。同时,牡丹的“抗旨”和“重生”也被赋予了不畏强权、坚守原则的象征意义,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p> <p class="ql-block">  如今,洛阳的牡丹依旧年年盛开,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古老而传奇的故事。我站在花海中,看着那一朵朵娇艳欲滴的牡丹,不禁感叹武则天的非凡气度与洛阳牡丹的绝世风华。她与牡丹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佳话,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卓越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  洛阳牡丹,因武则天而名扬天下;武则天,因洛阳牡丹而更加光彩照人。她们的故事,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中,供后人传颂与铭记。我深信,这份跨越时空的缘分,将永远在洛阳这片土地上延续下去。</p> <p class="ql-block">洛阳牡丹甲天下,</p><p class="ql-block">春夜喜雨洗涤梦。</p><p class="ql-block">花香醉意别样红,</p><p class="ql-block">倾国倾城牡丹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