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2025-04-01 星期二 晴多云7-19º</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月已到尾声,四月已经开启。</span>丰子恺说:这是一年中最愉快的时节。我信以为真。因为天朗气清的日子,一切皆会如意。</p><p class="ql-block">四月有清明节(4月4日)</p><p class="ql-block">一年一清明,一岁一岁追思,梨花纷落,微雨飘扬,清明,是节气,也是节日,是离人泪,也是相思魂。</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四月有谷雨(4月20日)</span></p><p class="ql-block">谷雨节气的到来,便意味着春天进入倒计时。林花落了春红,太匆匆,时光易逝,与春作别,愿惜眼前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四月,世界读书日(4月23日)</span></p><p class="ql-block">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人为什么要读书?三毛说:"很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p><p class="ql-block"> 愿所有美好都如约而至,愿人间四月,春暖花开,欢喜如愿!</p> <p class="ql-block"><b>2025-04-02 星期三 晴9-24º</b></p><p class="ql-block"> 朱姐姐大概是我身边遇到的最爱猫的人了,每次我们一起吃完饭,她都会用袋子将剩下的饭菜打包起来带回去喂流浪猫,当我问她怎么那么爱猫时,她就会眼角泛着泪光的说,无家可归的猫狗们真的很可怜,它们需要我们的爱心。朱姐说自己经常遇到的种种惊奇和危难时刻,但每次都能逢凶化吉,我说正是因为你的善良才会得善报…</p><p class="ql-block"> 关于爱猫,全世界都有知音,这本《看不见的中东—深入日常生活的中东之旅》说:被称为“爱猫之城”的伊斯坦布尔,街头巷尾,给猫咪准备的水盆、饭碗和猫窝随处可见,其中,既有政府放置的,也有居民自发提供的。街坊邻居分工合作,定时定点添加猫粮、鸡肉、罐头和水。冬天,人们在公寓门口铺上小毯子,供猫咪取暖。有的水杯边,写有严肃的警告:“此杯只供猫狗使用,如果来世不想苦于连一杯水都喝不到,请勿触碰。”有的小店设有专门的捐款箱,店主承诺把这部分资金用于购买猫粮或给猫看病。在伊斯坦布尔当一只猫,根本不愁吃喝。在这里,猫与人类的生活没有界限,它们出现在商场、机场、清真寺、博物馆、码头、渡轮、奢侈品店,与人类一样,它们也是这个城市的居民。</p><p class="ql-block"> 说起养宠物猫,我始终是没有勇气和兴趣的。与狗不同,人类并没有完全驯化猫咪,人们把它带回家,心甘情愿接受它的特立独行,忍受它尚未归顺的野性,自己却心甘情愿地变成“铲屎官”,将好吃好喝奉上。 猫身上到底有什么不得了的魅力,如此吸引人类? 或许可以听一听这本《总有一天会养猫》,它通过温情而又详实的讲述,全方位展现猫咪的内心和世界,你会发现,物质上是我们养育猫咪,而在精神上却是猫咪“养育”我们。 </p> <p class="ql-block"><b>2025-04-03 星期四 晴12-26º</b></p><p class="ql-block">老师问我有信仰吗?</p><p class="ql-block"> 我说,虽不信仰宗教,但我理解人们想要从宗教中获得慰籍的心态。当亲朋好友去世,如果你相信他们去的是一个更美好的天国,心里会好受些。</p><p class="ql-block"> 而千百年来,人类之所以难以放下对宗教的迫切需求,大抵是因为人类需要感受一种比渺小的自身更强大的力量,需要寻来一种方法解释生死、解释世界,需要找到—种渠道寄托对意义的渴望,摆脱存在的虚无。</p> <p class="ql-block"><b>2025-04-08 星期二 晴17-28º</b></p><p class="ql-block"> 每次和娜娜一起喝茶,我都有点“胆战心惊”,她总有能力一眼就看出你今天的肤色状态,又或者是脸上刚长出的皱纹,她常说,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生活的像一个美女一样,这是对自己和她人最大的尊重,<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我的眼里,她就是那种让人羡慕嫉妒爱的【精致】的代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是啊, 论精致,古人其实最有发言权,很多我们现代人追求的细节,他们很早就已经达到了高水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正如喝茶,</span>《茶与茶器》一书就说,现代人喝茶,一般都是用沸水浸泡干茶,再倒出茶汤,但这种喝茶方法其实是历经了多年的演变筛选,才定形的。唐代时主要是用煎茶法,先把茶饼在火上略微烤一烤,等冷却后碾成细碎的粉末,再用沸水煎煮;到了宋代则用点茶法,把茶叶研磨得很细,放到茶盏中,一边缓缓注水,一边用竹制的茶筅搅匀;明代以后,才有了今天这种在茶壶中冲泡,只留茶汤、不要茶叶的喝法。</p><p class="ql-block"> 还有茶壶、茶杯的选择,宋代提倡使用黄金,其次是银或瓷石,尽量不用铜铁,因为金银无味,而铜铁储水有异味,苏轼就曾说过“铜腥铁涩不宜泉”。明中期以后,因为制瓷、紫砂技术的发展,金属制作的器具渐渐变少,而且,茶器也从较大的体积变为“以小为贵”,茶杯小到一手就足以掌握。</p><p class="ql-block"> 什么叫精致?就是对生活的不将就,对细节的不马虎,对人性的不悲观。追求精致生活不是有钱有闲人家的专利,每个热爱生活的人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精致和欢喜!</p> <p class="ql-block"><b>2025-04-09 星期三 阴18-29º</b></p><p class="ql-block"> 新一月的《三联生活周刊》还来不及拆封,App 上报名的各种训练营还没结营,AI课程里大量工具还未刷新,这或许就是罗胖贩卖给我的【知识焦虑】吧…</p><p class="ql-block"> 是啊,正如和菜头在《槽边往事》上说:· 知识焦虑产生的根源在于我们拥有部分知识,通过它构筑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但同时又总是发现自己的知识结构存在残缺,因此感到不满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焦虑并不是一件坏事。也许,正是因为出于对雨季的焦虑,才产生了人类的第一把伞。出于对资讯的焦虑,这世界上多了一个下拉刷新功能,才有刷不完的朋友圈和公众号,以及永远放不下的智能手机。</p><p class="ql-block"> 网上有人嘲笑知识焦虑这个概念,认为是一种矫情病。但细想,或许这世上所有人都是病人,所有人都矫情。而在这些病症中,知识焦虑算是一种不错的病,缓解方法也相对简单,在缓解的过程中,个人能有所收益,因为拥有更多的一点知识,我们在面对这个世界种种的时候也就有了更多的角度和信心!</p> <p class="ql-block"><b>2025-04-10 星期四 晴18-30º</b></p><p class="ql-block"> 许久未见的同学请吃饭,人还未到,色香味俱全的菜已上桌,早已饿晕的我忍不住吃了一大口羊排,之后便就放下筷子静静的欣赏了,同学以鄙视之气笑侃道,一个上饶人竟然不吃辣…</p><p class="ql-block"> 老友聚餐吃火锅,我选择酸甜的番茄汤底,捧着一碗香料和辣椒的老友说,火锅当然就是要吃辣才过瘾哈,毫无疑问,辣火锅所散发出的烟火气,裏着赤色辣椒牛油,混合着香油麻油的味道,总会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带来一些情绪上的慰藉,既是生活的催化剂,同样也是内心的安慰剂…</p><p class="ql-block"> 正如这本《舌尖上的历史》所说,在最早的文献里面记载,香料被称为落入凡间的天堂碎片。据说哥伦布大航海一开始是为了找寻胡椒,桂皮,八角等香料,两次旅行下来,却先带回了原产地中南美洲墨西哥的辣椒。哥伦布把它带回来以后说:你看这东西多刺激。但是因为那个时候大家要找的是胡椒,所以根本没有人关心。如今事实证明,胡椒泛滥以后,辣椒才是称霸世界的调味品。</p><p class="ql-block"> 是啊,食辣从一种流行,逐渐演变成一种味觉时尚,这似乎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压力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如美国心理学家保罗·罗津说的,辣椒带来的痛苦会促进内源性阿片肽的分泌,反复接触辣椒会使这种化学止痛剂更多地释放出来,而这种释放,很大程度上会给人类带来快感。</p> <p class="ql-block"><b>2025-04-13 星期日 南昌 晴10-21º</b></p><p class="ql-block"> 但凡有两个及以上的女人聚在一起,那就是80分贝以上根本停不下来的笑声或是窃窃私语的永远说不完的八卦,我听说,现在在背后议论人被说成是“蛐蛐”别人,除了拟声之外,这等于宣判这种行为不文明,是禽兽所为。对此我并不苟同,毕竟不聊八卦,难道聊天气,路况或是刷卡利率那些无聊的事吗?</p><p class="ql-block"> 是啊,我一直认为八卦是女性专属,但原来并非总是如此。英语中八卦这个词(gossip)原本的意思是“教父或教母的孩子”,它可以是女孩,也可以是男孩,是通过洗礼而不是血缘关系联系在一起的人,一个亲密的朋友,一个你愿意与之交换秘密的人。所以要珍惜那些与你八卦的搭子们。</p><p class="ql-block"> 心理学家说,八卦的作用是让你知道身边的人中谁是可以信任的,谁是骗子,谁是寄生虫,谁是有趣的,我们八卦是为了搞清楚周围的世界和人,从而起到保护自己作用。</p><p class="ql-block"> 八卦很有趣,因为被议论的人不在场,才能放开说,就如徐梵澄先生“蛐蛐”陈寅恪:其“诗作却大逊于乃父,缘其入手低…</p><p class="ql-block"> 八卦会让被八卦之人生气,因为自己不在场,就像看着众人参加自己的追悼会,而自己却无法发言,当听到有关自己的八卦之言时,我的建议是,告诉自己I don't care </p> <p class="ql-block"><b>2025-04-14 星期一 晴17-30º</b></p><p class="ql-block"> 周末和妮妮坐地铁去逛街,突然一位乘客以极快的速度冲了进来,回头一看,他的同伴却未能挤进门,两人只能隔着玻璃门失之交臂后渐行渐远,我对妮妮说,这行为太【危险】了…</p><p class="ql-block"> 我问妮妮,你在学校有没有发生过什么危险的事,她想了片刻,说有一天下午体育课,她的同学爬窗户进教室,结果被撞破了头,流血不止,最后被校长亲自送去医院打了破伤风,我问那你怎么没参与?她说:“我这人很胆小,有危险的事从不做。”我想了想告诉她,如果能提前预料到风险并做好防护,做一些危险的事也挺有趣的…</p><p class="ql-block"> 是啊,害怕孩子遇到危险,应该怎么办?美国作家基弗尔·塔利的这本《让孩子做50件危险的事儿》,告诉我们,与其将孩子小心翼翼地护在手心,不如在危险可控的范围里带领孩子尝试“危险”的事,教会孩子掌握应对危险的技能。</p><p class="ql-block"> 书里的50件事,是寓教于乐的亲子游戏图谱,也是50个让人放心的“危险事件操作指南”。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这些“危险游戏”,可能会在孩子将来独自面对危险时,为他们撑起一把保护伞。</p><p class="ql-block"> 所以,作为一个家长,我们在处理孩子和危险的关系时,除了规避、避免,还有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带领他认知、尝试、驯服,甚至战胜危险!</p> <p class="ql-block"><b>2025-04-15 星期二 晴17-30º</b></p><p class="ql-block"> 对于一群钟爱踏青赏花,游山玩水的女子来说,难的不是说走就走,而是在通往目的地过程中总有陡峭的山间小路,盘山公路,和无聊的高速公路,真是无限向往一辆智能的无人驾驶汽车…</p><p class="ql-block"> 前不久,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安徽铜陵高速上发生碰撞爆燃事故,造成3人死亡。不管事故的原因是什么?这场悲剧提醒着我们,要保持着对于生命最大程度的敬畏,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负责…</p><p class="ql-block"> 是啊,胡迪.利普森的《无人驾驶》一书说:生物进化史上曾经有过一个突然大爆发的升级阶段。说在寒武纪,大量的低端生命游来游去,有一些生命进化出了一个叫眼睛的东西,拥有了一个相对高级的视觉系统,这样就使它能够快速地反应和移动,眼睛的出现也刺激了一些物种大脑的出现和进化。使一些生命进化到了高等阶段。这个被称之为“光开关理论”。无人驾驶或许就如机器人历史上的寒武纪大爆发。</p><p class="ql-block"> 如今人工智能可以说是我们眼耳鼻舌身的一种延伸。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开车都是一个比较机械,甚至枯燥的事,一般人都可以做到且做好,机器也能够胜任。但总有那么百分之一的突发状况,需要人灵活机动地解决。这个时候,人的快速反应能力,机器现在还比不了。这也是现在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领域里面临的一个问题。但如今,很多技术创新已经为自动驾驶的到来做好准备了,可以说,我们已经在通向智能驾驶的电动扶梯上了,且这个方向改不了了!</p> <p class="ql-block"><b>2025-04-16 星期三 阴16-28º</b></p><p class="ql-block"> 和女友到茗洋湖赏花,她随意发的一个视频在抖音上爆火,点赞,评论,转发量累计达10w+,穿的衣服挂上小黄车以后也销售一空,一群菜鸟的我们讨论着如何操作才能接住这泼天的流量…</p><p class="ql-block"> 每次三清媚采风都会认识很多新的姐妹,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以后,往往会成为朋友圈里的点赞之交的网友,直到有一天,发现彼此拥有同样的价值观或审美,沉淀为志同道合的存量知己…</p><p class="ql-block"> 正如刘润的《商业洞察力》所说:流量改变存量,存量改变世界。</p><p class="ql-block"> 是啊,在系统动力学中有一个“浴缸模型”理论:一个浴缸中,水这个变量有两种不同的态:第一种是存量——在一个静止的时间点,浴缸积蓄着了多少水:第二种是变量——在一个动态的时间段,有多少水流入浴缸(流入量),或有多少水流出浴缸(流出量)。很明显,能让你舒服的泡澡的是浴缸里存量的水。因为水管里流量的水再多,只要不能积蓄为足够的存量,你就无水可泡。</p><p class="ql-block"> 互联网世界的“流量教信徒”很难理解这件事,他们认为流量是最重要的。事实上,流量虽然是必要的,但只有能转化为存量的流量才是重要的。作为经营者,我们要看透变量,关注“核心存量”、“流量增速”和“周转时间”这些要素,这也是经营的第一步!</p> <p class="ql-block"><b>2025-04-18 星期五 晴20-32º</b></p><p class="ql-block">春天的松弛感</p><p class="ql-block">是亚麻衬衫和108给的</p> <p class="ql-block"><b>2025-04-19 星期六 大雨20-23º</b></p><p class="ql-block">言律非洲鼓队</p><p class="ql-block">祝贺</p><p class="ql-block">箭牌瓷砖开业大吉</p> <p class="ql-block">慢慢来</p><p class="ql-block">和身边人相伴而行</p><p class="ql-block">品味生活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b>2025-04-20星期日 晴17-32º</b></p><p class="ql-block"> 每次到南昌都会和大学同学兼闺蜜带着娃一起逛商场,打电动,吃烤肉,聊人生。独生子女的她生了三个娃,一边顶着巨大的养娃压力,一边极力劝有一大堆兄弟姐妹的我,赶紧再生一个二胎,理由是,将来只有那些有着相同基因的亲兄弟姐妹,才是最亲的人,我虽然有保留意见,但不可否认,紧急情况下,大部分人会自私的首选择帮助自己最亲的人,而后才是其他人…</p><p class="ql-block"> 《圣经·新约》当中,耶稣讲:要爱邻居如爱自己。这在说利他。春秋时期的杨朱提出了“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观点,主张个人利益至上。所以人性之初,是善,还是恶?东西方的哲学家、生物学家、社会学家,包括我们每个人,为此已经争论了几千年。或许,人性并非善或恶之分,而是“性本私”,因为一切都是由我们自私的基因决定的。</p><p class="ql-block"> 是啊,英国著名的科普学家,演化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一书提出的“基因中心主义”。就是说,基因是一个蛋生另一个蛋的方式,是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个体(如人,猫,老鼠)只是基因的载体,包括人类在内的这些生物,都是基因用来传播自身的工具,用书里的话讲,叫“生存机器”。</p><p class="ql-block"> 基因本质的“自私”,不是人类道德意义上的自私心理,而是指基因它以最大化自身福祉为目标,通过影响个体的行为,来完成自己的复制和延续。本书有大量的实例,如动物怎么去照料后代、亲缘怎么选择,阐述了基因如何通过操控生物体,表现出了一种看似利他、实则自私的行为模式。这到底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这是一种本来基因设计的行为,还是后期被所谓的情感、意识、智慧、悲悯选择的行为?</p> <p class="ql-block"><b> 2025-04-23 星期三 雨17-26º</b></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各大学习app平台都有最大的优惠力度,一不自控,就会被充值得盆满钵满,荷包扁扁…</p><p class="ql-block"> 在朋友的茶桌上发现了这本刘润的《商业洞察力》便爱不释手,朋友终于答应借给我一睹为快,条件是约定好归还时间,以及需要写一篇读书心得,我欣然答应,毕竟借书是免费的…</p><p class="ql-block"> 不久前发的一篇由订阅《三联生活周刊》导致知识焦虑的日记,竟然带动了身边一群有同样爱好的朋友开启了一场书籍漂流记,把书无偿借给你,只要读完,无限量供应…</p><p class="ql-block"> 我们身边还有一个可以免费且无限阅读的地方,就是图书馆。受豆瓣年度榜首推荐,读了杨素秋的《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一个天真的热爱阅读的年轻大学老师,出于对政府部门如何运转感到好奇,报名到区文旅局挂职,一年里,她以温和而坚定的方式,要从零开始修建一座爱书人喜欢的图书馆,从此以后,她和形形色色的关系博弈,与条条框框的规矩周旋,理想和现实撞出了一连串火花,最终,她那些“不现实”想法居然大体实现了。</p><p class="ql-block"> 此书为什么打动人?如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最动人的情节之一:安迪坚持修建图书馆一样。这是精神世界对于人的共同召唤。</p><p class="ql-block"> 我们常常思考如何过上更享受的人生,却很少考虑如何活出更高尚的人生。杨素秋老师用行动告诉我们,若想追求一种更高尚的生活方式,我们需要更多地去利他。这意味着我们要缩小自我,破除我执,思考如何为他人多做一些事情,无论是为近处的人还是远方的人。</p> <p class="ql-block">2025-04-25 星期日</p><p class="ql-block">当国学早读书友见面</p><p class="ql-block">遇见饭麸果与生日会</p><p class="ql-block">当三清媚文学读书会</p><p class="ql-block">遇见禅舞…</p> <p class="ql-block"><b>2025-04-27 星期日 雨16-21º</b></p><p class="ql-block"> 妮妮在上铺的床边缘翻跟斗,眼瞅着身子就要翻出去摔到一米多高的地上,我一把坐起来想抱住,结果,梦醒了,凌晨四点半惊得一身冷汗…</p><p class="ql-block"> 最近总是下大雨,梦见还住在丁家洲的老房子里,洪水不断倾泄而来,我和姐姐竟然跑到马路上寻宝,最终捡了两块金砖回来,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 经常会重复做一下奇幻的, 惊险的,或是发财的梦,那些直到醒来还记得的,我就会把它记下来…</p><p class="ql-block"> 是啊,人为什么会做梦?梦是反的还是正的?梦能预示我们的未来吗?千奇百怪的梦境可以被解释吗?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难道伪装下的真实自我都在梦里“裸奔”?一本很严肃,听不懂,又看不懂的,由现代心理学治疗的开山鼻祖弗洛伊德所写的《梦的解析》说:梦是大脑的一种资源,主要用来被处理那些被你压抑的,不相容的,没有在显意识里得到关注和解决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那么,如何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打开每个人身上的“历史遗迹”,和潜意识开启对话。突破心灵壁垒,挖掘潜意识里真正的自我,成为自己的解梦大师!感兴趣的可以去扫码听听或者翻阅书籍学习哈。我想,或许要等物理学基础研究有了划时代的进步,人类对于梦才可能有突破性的研究。</p> <p class="ql-block"><b>2025-04-28 星期一 晴</b></p><p class="ql-block">找到一种优雅而巧妙的方式来处理内心的恐惧,是我们都要学习的…</p> <p class="ql-block">2025-04-29 星期二 晴</p><p class="ql-block">穿越到秦朝的小满茶堂</p><p class="ql-block">体验【积健为雄】的涵义</p> <p class="ql-block"><b>2025-04-30 星期三 雨19-28º南昌</b></p><p class="ql-block"> 妮妮打开豆包,说要给我演示让豆包扮邓超,一边互动聊天,一边命令它模仿自己唱歌,我给她点赞道,你现在是AI小能手啦…</p><p class="ql-block"> 和一位房地产公司负责人吃饭,聊起如今的AI与孩子教育,他说正在自学AI,等暑假要以最短的时间内教会正在读初中孩子使用,我点赞道:果然是有商业思维的父亲…</p><p class="ql-block"> 是啊,AI时代来临,我们都在思考:未来孩子学什么有用?家长该如何引导,老师的不可替代性在哪儿?</p><p class="ql-block"> 得到《AI学习圈》的周立老师说 :AI时代,家长最重要的是跟孩子一起学习并使用AI,在这过程中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p><p class="ql-block"> 美国德州有一所学校,Alpha School,从2014年开始,学生每天就只上两个小时的课,剩下的时间全部都是在实践,做项目。后来人工智能出现后,两个小时的基础课程干脆直接变成和AI对话,人类老师负责辅导学生去协作完成项目。结果是,这所学校的学生,文化课成绩在德州排前2%。对于纯知识类的教学,AI的优势是“无所不知”,它有强大的知识库和上下文理解能力。</p><p class="ql-block"> 从家长到学校,最后,再说孩子,AI时代,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依旧是重要的,因为只有看到过足够多知识,并且有获取知识的能力,将来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但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他有没有跟人协作、沟通、建立情感链接的能力,这些会决定他在自己选择的路上能走多远。</p>